明珠的一生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明珠的一生是怎样的?,第1张

明珠(1635年~1708年),康熙朝前期大学士,满族首辅。姓纳喇氏,字端范。

明珠本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孙,清太祖努尔哈赤攻灭叶赫的时候,他的父亲尼雅哈投降康正黄旗,授住领之职,多次从征有功。顺治帝定鼎北京,又予骑都尉世职,明珠为其次子。卒后,明珠的哥哥振库袭爵。明珠年轻时入宫充侍卫,累迁銮仪卫治仪正,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又擢升为内务府总管,掌内府之政令、供御。五年(1666年)授弘文院学士,后充任纂修清世祖实录副总裁,渐预朝政。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江苏兴化等地水灾惨重。明珠奉命视察淮、扬河工,提出修复兴化县白驹场的旧闸,于黄河北岸凿引河以备蓄泄的建议,此议对解除水患,保护运道畅通具有积极作用,颇合康熙之意。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归养辽东,而以其子封主留镇广东。康熙不同意,命其撤藩还驻辽东。七月,平西王吴三桂、嗣靖南王耿精忠也要求撤藩。康熙帝命廷议,大多数大臣惧“三藩”的势力,认为不可撤,只有明珠与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主张撤藩。这一次,他又称了康熙之意。康熙认为,“吴三桂蓄谋已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坚决主张撤藩。果然,撤藩令下,“三藩”皆反。那些不同意撤藩的大臣如索额图等人请求诛杀明珠等人,以抚慰“三藩”。康熙不肯:“这是朕的意思,别人有什么罪过。”由此,更加重用明珠,让他参与对“三藩”作战的指挥、调度工作,明珠为平定“三藩”之乱运筹帷幄,颇费心机。十四年(1675年)明珠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1677年)七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屡次充任《实录》、《平定三逆方略》、《大清全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的总裁官。书成,加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享受到皇思龙眷。“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康熙亲自书写条幅,以酬他的赞襄之功。

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见解决台湾与大陆统一问题时机已成熟,决议进军攻占台湾。在这一问题上,明珠一开始持怀疑态度,后见康熙态度已决,便进一步指出当时形势:“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建议命一人领兵进剿,以免掣肘。八月,延议同意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独自率师进取台湾。攻下台湾后,明珠代表议政王大臣上奏:“已得之地,设兵防守为宜,郑克爽、刘国轩、冯锡范、陈允华等头目及近族家,不便安置在外省,应带来编入旗下。”还上奏:施琅进军台湾,功劳实大,应加封为侯,授为将军,其属下官兵亦应加等议叙。这些意见,康熙表示同意,依议而行,这使他在朝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康熙大力支持明珠,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他牵制另一位权臣索额图。索额图出身豪门贵戚,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在内院、内阁已连续供职八年,作风专横,任久权重。果然,明珠入阁后,很快与索额图各自结党,互相倾轧。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索额图因病辞大学士职,仍于内大臣处上朝,接着又授议政大臣。他们之间的斗争稍有缓和,明珠由此在政治上、人事上才拥有了更大发言权。明珠外表谦和,以招徕新进及海内名士。凡大臣受康熙称誉的,他就说,“这是我全力举荐的”;如果是康熙不满的,他又说,“皇上不高兴,幸有我尽力挽救”。以此在朝中布恩立威,要结群心,挟取货贿。左都御史、户部尚书佛伦,内阁大学士余国柱等与他结为死党,在朝臣会议之时,阴为操纵,使附己意。内阁中的文件也由他一人包办,轻重任意,同官无人敢于驳正,以至于他在内延奏事,满、汉部院诸臣则在中左门外拱立以待,明珠与他们密语多时,宣露康熙之旨。对于那些不附己者,则以阴谋施以陷害打击。一次,陕西道御史陈紫芝参劾湖广巡抚张沂居官贪秽,欺压百姓,要求严处。张沂乃明珠私党,无人敢说。明珠掩盖包庇,在内阁文件中不提此事。后陈紫芝被明珠所害。明珠为人阴险狡猾,他见日讲起居注官、掌院学士德格勒将被大用,便派人送去千两白银。德格勒拒不接受,并借占卜求雨之机,在康熙面前揭露其树党擅政,贪赃纳贿。明珠怀恨在心,唆使私党告发德格勒私抹起居注,将其论死。德格勒虽被赦免,但终没有再被起用。对于各级负责监察的“言官”,明珠惟恐他们疏劾自己,便要挟他们订约,凡有奏章必须先行向他请示,所以,言官多受其牵制。御史李兴谦屡奏称旨,吴震方颇有参劾,皆遭明珠一党排挤陷害。御史笪重光巡抚江西,因与明珠意见不合,亦被罢官。余者不复敢言。

随着权力的不断上升,明珠的私欲也急剧膨胀,贪得无厌。每到年终岁末,朝野百官都要奔走其门,送礼的人在门前排成长龙,一直排到旁边的胡同里;外地来的人,则要在客栈中住下,等上十天八日,才能通报进去,送上礼物。但是,明珠仍不满足,还想方设法,贪贿纳赂。在这方面,他可称得上“生财有道”。比如,督抚藩桌等地方官职一旦出缺,他必伙同余国柱等人辗转征贿,谁出的价达到了他的要求,谁就能补缺出任。康熙十七年(1678年)间,江南左布政使法若真起复,拟补河南布政使,但因没有向明珠等行贿而未见用。

操守廉正、老成端谨的内阁学士汤斌,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被特简为江宁(即江苏)巡抚。康熙二十四年,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水灾,汤斌奏请得免当年租赋。余国柱派人对汤斌说,汤斌擢升巡抚以及获免赋税,都是明珠出的力,江苏人应有所报答,明索贿赂。操守廉正的汤斌及其属下不去送礼,这使明珠恨之入骨,于是明珠、余国柱等就无事生非,对汤斌进行陷害,多亏康熙的保护汤斌才幸免于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往各地遣派学道,明珠预先将出缺之位定好,然后让欲升任者皆来议价,出价高者补缺。逼得这些两袖清风、清高自持的学道们也多方取贿,一时士风颓败、文教扫地。那些以贿得官的大员们,到任后便大刮民财,以饱私囊,上行下效,层层勒索,使百姓们贫困不堪,无以为生。河工向来是肥差,为达私欲,所派治河官员均由明珠、余国柱指派,从而谋取河银。

由于明珠贪墨无厌,家中货贿山积,生活奢侈豪华,姬妾妇婢上千,吃穿器用皆仿江南豪门。他还大兴土木,广治园亭,在风廊水榭间,以白玉为百花镶嵌四壁。园中有湖广十亩,至冬则用五彩绫罗剪成荷花、菱角,使浮水中,又以羽毛编成野鸭子、大雁等放游湖中。明珠喜好书画,除收受贿送外,还有人替他专事搜罗。巨仆安图田贩盐,常出入扬州、天津等地,因此求买收集海内名画,并将大部分送于明珠。

对于明珠贪赃弄权,康熙早有耳闻,多次予以警告。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地震,康熙借此警告明珠等人,要他们洗涤肺肠,公忠自矢,如发现贪赃枉法之事,定要国法从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被康熙誉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去世。死时,身边仅有一竹箱及家常调味品。百姓为失去一清官而抱头痛哭,家家绘像祭祀。康熙便故意在明殊面前说:“现在像于成龙那样清廉之人非常少,十全十美的人的确难得,但如把《性理》之类修养人心的书看一些,就会感到惭愧。”希望明珠有所收敛。但明珠毫无悔改。

明珠多行不法,终于得到惩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郭琇上《特参六大臣背公结党纳贿营私仰请乾断立赐严谴以清政本事》疏,弹劾明珠等种种不法行为,列其八大罪状,希望立加严谴,以清政本。康熙念其劳绩,不欲深究,特谕吏部,罢明珠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不久,又授内大臣。此后二十余年,明珠未再柄权拥势。

明珠落职后,大量购置田产,使用奴仆劳动。他主张家长制理家务,奴仆有不从者,主人家可立毙杖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因病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代相国、一代帝师陈廷敬,辅佐千年一帝康熙,平三藩、收台湾、整顿吏制、整顿结党营私,可以说他用一生的功绩将此话做了最好地诠释。

余素不喜观后宫争斗剧,清剧更甚,却偏爱于各种贴近史实的历史剧,《大秦帝国》、《康熙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等。近日观《一代名相陈廷敬》,收获颇丰。在剧中,古代学者崇尚读书、文人士子之风骨,为国家舍生请命之鸿鹄之志,家学渊源、诗书传家训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古人读书,寒窗苦读十年,饱读诗书,皆为了为国效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剧中从君王到臣子、士人乃至燕归楼之老板,无事时皆手捧圣贤书。今人读书,境界竟不及古人。《奇葩说》高晓松曾炮轰清华学霸令人振聋发聩。“清华”乃国之最高学府,其生尚如此,更遑论其余之校之生。今日教育改革确需反观古代教育。

   

有才亦需智与勇,是“为生民立命”的信仰,让他不惧权威、将生死置之度外。清朝之腐朽,吏部腐朽、结党营私可谓腐朽之根亦腐朽至根部。“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重视人才乃历朝历代国运发达之重器。科举考试乃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根本途径,关乎社稷江山,尚敢舞弊。明君之无可奈何,忠臣为之请命,不党不群之孤党,是最后的胜利者,是正义之胜亦是国家之幸。

天高皇帝远,边陲环境艰苦,倘若封疆大吏无能,极易让乱党一手遮天,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边疆历来容易滋生事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或许这是千年来群众不关心何人执政之缘由。然无一民众不晓得清官与贪官之区别,对清官翘首以盼。法治是解决这一问题之根本,如今“扫黑除恶”,确需将那些国家蠹虫彻底铲除,让“为生民立心”之人“为万世开太平”。

时下,杀妻三月藏于冰箱,还以妻子口吻与其家人保持联系,花季少女动辄遇害,不过是道路拥挤便要持刀杀人,反误了卿卿性命,子女弑父母,保姆纵火案等等,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惊心,让我们尤其向往古代中国长幼有序、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陈氏家族在历史上有过九位进士,其中有六位翰林,诞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有大小官员和诗人三十多位,是典型的翰林门第、宰相家风,成为中国清代北方文化大家族。康熙皇帝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表彰陈廷敬的风度:“横经召视草,记事翼鸿毛。礼义传家训,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何似升平相,开怀宫锦袍。”老师主要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父母对子女之影响更深远,人格之培养、习性之养成,家风家规之重要性可见一端。传承千年礼仪之邦之文脉、弘扬诗书之家之家训确乃一项长远利国利民之好事。

严谨家风育帝师——陈廷敬家训

  让:争乃祸之端,让为福之源。谦逊非怯弱,德行使亦然。

  专:学问尚精专,研磨贵纯一。心无旁骛时,自然通神机。

  智:是非凭勘度,智从学中得。名利时相累,心境须常磨。

  俭:*逸如临渊,纵欲似累卵。秉德贵俭省,节制甚防川。

  勤:道业冀诵读,衣食赖耕耘。白头恨日少,磨砺趁年轻。

  信:君子须重诺,言出行必果。妄诞非所宜,缺失难料测。

  谨:人生天地间,思微肇巨端。差池时修正,行止若临渊。

  孝:鸦有反哺意,羊怀跪养恩。百善孝为先,树大不忘根。

  礼:否泰岂天运,习礼可立身。高下从一贯,颜恭辞愈逊。

  恒:精卫谋填海,愚公志移山。积微成巨变,有恒事无难。

  良:良木凤凰栖,嘉禾百姓尝。良善若时雨,德共日月长。

    温:崇道当无本,修德宜修身。温和戒乖唳 ,一言胜三春。

  勇:正道忽阻穷,邦运时颠倾。浩气拯危急,礼义节束成。

  谦:水满器则倾,行骄事无成。古来有遗训,谦谦君子风。

  宽:闻道有先后,良莠亦参差。虚怀容万物,不欲勿相施。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代名相陈廷敬》这部电视剧激发了我对陈廷敬的研究兴趣,我期待将所有与之的相关书籍读一遍,一部好的电视剧的作用比空洞地喊“读书吧”的作用强好多倍。这对我工作亦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附: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人(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字典》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

陈廷敬还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同时,陈廷敬还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陈廷敬的故里。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官至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大型典籍的总阅官,辅佐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语言文字学家、诗人、编辑家、理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杰出的政治家。

才华横溢,五岁诵诗词,9岁赋《牡丹》 ,20岁中进士,入翰林。他仕途奇特,翰海风流,一生28次升迁,参知国家机要凡40余年,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两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任经筵讲官凡35年。他博学明哲,文学典重,“其吐辞可上追燕许”,“非积字累句之初学所能窥” ,以致于康熙皇帝誉之为“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他知人善任,襟怀磊落,以文学荐汪琬、王士祯入翰林,以清正荐陆陇其、邵嗣尧为御史。他为政清简,棘棘不同,言论敷奏,力戒烦碎;参劾墨吏,外台肃然;受理钱法,钱法一清;改革则例,民沾实惠。他总裁典籍,功勋巨大,先后担任过《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大清一流志》、《三朝圣训》、《三朝国史》、《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政治典训》、《明史》、《鉴古辑览》、《古文渊鉴》等典籍的编修及总裁。他著述繁多,巨制鸿篇,流传于世的有《午亭文编》五十卷,《午亭山人》三卷,《午亭归去集》二卷,此外还有《述古训》、《历代诗藏》、《午亭笔话》、《孝经刊误述释》等。他的老病令康熙皇帝叠遣进臣存问,他的身后令康熙皇帝钦命亲王临奠,特赐 器帑金,遣官护丧归葬,以致于一作挽诗,三制祭文,“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

明珠是病死的。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明珠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才华,从一名普通侍卫成长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成为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官居内阁十三年,纳兰明珠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并与另一重臣索额图互相倾轧,最终被参劾倒台。纳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他一代权臣的功绩。

纳兰明珠以总纂官之职参与编修《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典籍,当中《大清会典》属清朝康熙以前各项政治制度的集大成之作,成为研究清史的宝贵资料。

明珠的一生是怎样的?

明珠(1635年~1708年),康熙朝前期大学士,满族首辅。姓纳喇氏,字端范。一明珠本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金台石之孙,清太祖努尔哈赤攻灭叶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