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神话均有记载大洪水时期,史前大洪水时期真的存在吗?
根据历史传说,中国在文明起源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洪水。在克服这场洪水的过程中,人们首先掌握了筑城技术,华夏文明诞生。这就是鲧作城郭、大禹治水和夏王朝诞生的故事。当代考古学诞生以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诸多文明起源时期的古城,说明传说不是空穴来风。
关于洪水记忆的起源,王巍先生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获》一文中说:“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黄河中游地区曾有一个气候较为异常的时期,其主要表现为温度变化尤其是降雨量的不均衡。”据此推测,王先生所言具体到上述地区,表现为降雨量的大幅增加导致洪水泛滥。
这种观点比较合乎常识。但有关洪水记忆的古代文献,除《淮南子》“禹之时,天下大雨”外,没有其他降雨导致洪水的记载。相反大量谈到华北地区的干旱,并且这种干旱记忆是延续并且高度一贯的。从黄帝时代的旱魅传说,到夏代的后羿射日神话,到商汤准备自焚求雨,再到甲骨文中大量的求雨占卜,以及更晚近的历史记录,干旱记载从未间断。华北主要是旱作农业区域,这一记忆无疑更具历史与逻辑的真实性。古气候环境专家也认为,华北地区在4000多年前降水不是明显增加,而是出现了大幅减少的趋势。
徐旭生先生认为,黄河流出山地丘陵达至平原以后,由于地势落差太大,加之没有束缚,所以泛滥成灾,从而使中原地区的古人形成洪水记忆。即中国古代的洪水记忆主要源于特定地域的河患,与降水无关。考古学告诉我们,文明先驱们的主要活动区域的运动轨迹,总体上是从山坡高地不断向开阔低平的台地与平原方向移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公元前500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史前文化分布的主要中心集中于华北平原(当时为华北低地)东西两边的高地。这一区域主要是湖泊与沼泽。黄河流出豫西山地以后,没有固定河道,任性漫流。现在的华北平原正是黄河长期漫流沉积的产物。
这就是说,考古学家所说的二级台地,当时实际上处于黄河漫流所形成的巨大湖泊的前沿。在先民向低地迁移过程中,他们会在某个特定时刻遭遇到闻所未闻的真正洪水。洪水虽然早已存在,但人们只是在离开山坡,来到台地以后才开始遇到。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洪水遭遇造就了华夏民族的史前洪水记忆。
明白了史前洪水的性质,我们对古城、治水与文明起源就会有全新的视角。
笔者认为,当人们从山坡高地来到台地遭遇洪水,他们最需要保护的首先是他们的住地,其中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集中居住,利用集体的力量在他们的住地周围筑起一道尽可能坚固的拦洪围堤,或者同时挖掘一条有利于行洪的河壕。如果这两者还不够,就要再填土抬高住地的房基,如淮阳平粮台城址。这样的住地就是现在考古学家发现的古城。目前没有看到龙山时代华北平原各城址海拔地理高度的具体数据,但可以推测,同时期各城址应大体处于同一海拔高度,而且后期城址应该比早期城址更低,这是由当时华北低地湖泊的水位及其变动决定的。
因此,龙山古城是人们应对洪水而发明的一种特殊聚落形式,是人们开发低地平原的桥头堡和根据地,是中国史前农业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城的建造者是平原定居式农业文明的先锋。鲧大约是最早发明筑城技术的专家,他的这一伟大发明使人们在洪水面前站稳脚跟。“鲧作城”的记载表达了后人对他伟大功绩的深刻缅怀。
人们到新地筑城居住的目的是为了开垦田园,由于鲧发明的筑城技术成功地让人们的住地免遭洪水淹没,他或他的继承人很自然地就会如法炮制,试图用筑堤拦洪的方法保护或开垦新田园,这就是围垦。但当时围垦还过于超前,以失败而终。他因此受到处罚,这应是“鲧堙洪水”、失败被诛所反映的史影。
鲧的失败教训启发了后人,使大禹总结出“敷土”的伟大发明,并演变为后世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传说。实践表明,挖掘沟渠、清理水道,是把沼泽蚕食开垦为田园的有效途径。即“禹敷下土方”,也即《国语》所说的“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大禹当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低地沼泽中自然形成的小水道挖掘得更加宽深,加速水的下泻,使原来的淤泥沼泽日渐干爽,便于种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疏浚,黄河漫流区域日趋减少,使人们产生洪水记忆的洪水消失了,古城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被先后废弃。洪水的消失与古城的废弃,意味着华北低地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发。这既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区域,也为以广域王朝为标志的华夏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地理基础。与此同时,在共同开发华北低地的过程中,原来分居东西两边的山坡居民得以在平原相遇。正是这种共同开发所奠定的地理基础,及其东西民族的历史性相遇,导致了以夏王朝为开端的中国文明的诞生与形成,并且使原来文化迥异的东西民族日益融合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
西周、春秋时期,“敷土”似不足以表现禹的伟大和圣明。恰在那时,包括开挖运河在内的各种治水与水利灌溉事业已经成为可能而且必要,大禹就顺理成章地被赞美为灌溉农业时代的治水英雄。对治水故事的解读,还原了大禹作为华夏民族拓荒者的伟大形象。大禹治水的传说,沉淀了华夏先民如何把水潦低湿的沼泽湖泊与黄河漫流区开发成为沃野千里华北大平原的伟大历程。降丘宅土,开创华夏,大禹真正居功至伟,决不是“治水”二字所能囊括的。
比尔人洪水故事
很久以前,整个世界都在水底下,唯有两座山露在水面。一座叫帕万顿伽尔,另一座叫马塔芬。这两座山随着洪水的上涨而升高,更高的那座山上有一个竹篮,神看见这个篮子就走上前问道:“你们是谁”
里面答道:“我们是巴拉希斯人,兄妹俩。”他们在与神说话时转过身来互相端祥对方,神说:“看着对方,再说一次你们是谁”他们互相看着说:“我们是男人和妻子。”
故事结尾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们都朝地上吐痰,从唾液中生出了另一个人。另一种说把一点汗泥撮在一起,从这里形成了另一个人。
扩展资料: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记载,多和治水相联系。如《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这里说的是女娲补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还有著名的鲧、禹治水的神话。它们都没有直接和人类再生相联系。
前言:
我们都知道一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传说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鲧被命治水,鲧偷取了天上的息壤,采用堵的方法去治理洪水,后来不管用,鲧也被天神发现偷取息壤,将鲧流放到羽山,自尽而死。
鲧死后,大禹继承了洪水治理的工作,采用疏和堵的方法,成功治理了大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都是大禹治水时期流出来的故事。
好了,问题来了
1、 大禹治水究竟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事实?
2、 大禹治理的那条河在哪里?
3、 为什么会有大洪水?
1、 大禹治水究竟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事实?
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究竟是神话故事,还是历史事实,许多人很纠结。
而事实情况就是大禹治水是我们真正的历史,而非所谓的神话故事。
我们所知道的许多神话故事本质上都是我们的历史,由于年代太过于久远,直接证据微乎其微,甚至根本不可能保存到今天。
而我们只有间接的书面记载,但是书面记载也不完整,后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上润色就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故事。
比如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共工撞断不周山”等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些完全没有科学逻辑的故事,不但荒谬,而且很假。
就像“后羿射日”中,天上怎么会有10个太阳呢?(金乌非得是太阳吗,不能是外星飞行器吗?)
而导致这种事情的原因就是,流传这个故事的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传播所造成的真实内容缺失,或者信息传播的失真,导致我们今天看到的神话令人摸不着头脑。
2、大禹治水的那条河是哪条河?
百科给出的答案是黄河,黄河水泛滥,两岸庄稼常年颗粒无收,于是大禹顺利治理了黄河。
这个答案明显是错误的。
抛开其他原因,你觉得上古时期的人们有条件治理黄河吗?据历代史书记载,黄河一直是朝廷的难言之隐,黄河年年治,都未曾治理好,挖一条大运河都要好几个朝代,大禹凭什么13年就治理好了?
现代科技比较发达,手段更加高超,人力物力财力充足,才勉强治理,况且,大禹时期的文物至今没有一样出土,不科学。
三星堆这个早于大禹时代的文明都有文物,大禹时期竟然没有文物,除非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政治中心根本不在国境线内。
这玩意儿怎么看怎么不像华夏民族
深扒古籍,,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大禹治水的那条河,流向与其他河不一样,其余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大禹治水的那条河是自南向北,纵观全球,唯一自南向北的河流是位于非洲的尼罗河。
等等,难道说大禹当时在古埃及?
3、为什么会有大洪水
全世界各个文明都曾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时期记录了同一件事情,大约在4600多年前,忽然出现了大洪水,原因未知。
出现大洪水的原因无非是天气原因,天天下暴雨导致大洪水,或者冰川融化。
但是这么多合理的原因,他们都没有采用,只是说史前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汹涌地涌向陆地吞噬平原谷地。
全世界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这些记载集中在北半球,而且内容惊人的相似!
真相只有一个
你坐过船吗?当船速过快的时候,河水就会倒灌进入船里,当时的大洪水就是这个原因。
你知道大陆漂移说吗?
我们现在的陆地板块以前是一个整体,然后慢慢地分开漂移才造成了今天的世界板块。
真实情况是,当时由于突发原因(篇幅原因,下期会讲具体原因),导致陆地板块不是慢慢地在漂移,而是剧烈漂移,海水倒灌导致陆地上罕见的大洪水。
估计大禹当时知道真实情况的(首领不是白当的),并没有怎么治理,因为他知道当板块运动缓和的时候,海水自然就流回去了,不然以上古时期的工具人口极其匮乏的年代,想要治水,完全是不可能的。
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大禹治河,因为治的是海水。
大禹治水,长久以来很多人一直都把这件事情当做是一个神话故事来看待的,认为大禹本身就是一个存在于神话当中的人物,大禹治水也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大禹真的是虚构的,那他建立的夏朝又该怎么解释呢?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不是真实发生过,它到底是一段历史还是神话呢?
1关于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古史辨派曾提出过怀疑。近世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历史上并无大禹其人,禹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其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中解释禹为虫,又释禹之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
禹的父亲是鲧,《说文解字》释鲧为大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入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子》说禹化为黄熊,因而,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后用刀剖腹生出禹。由此,禹应该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例剖腹产,而且,是由鲧这位大男人所生。另,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曾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因此,也有方家根据神话学原理加以推论,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具体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以虫为图腾的部落。
2窃以为,历史上应该有禹其人。依据有三:
其一,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最早可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据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似乎对禹有其人是肯定的。
其二,《史记·夏本纪第二》对禹从出生、治水经历,一直写到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其间,固然大量引用了先秦古籍中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但司马迁作为一个治学严谨的史学家,在《夏本纪》中专门化笔墨写到禹死后的所葬之处,并对其地名加以诠释,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可见,太史公对禹死于会诸侯江南计功,并下葬于会稽(今绍兴)一地是持肯定态度的。若禹原本只是子虚乌有,何须太史公如此详尽地叙述其下葬之地。
其三,无论是《吴越春秋》、《史记》,还是《竹书纪年》、《越绝书》等,都认定,越王世家是禹守陵人之后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则有载禹以下六世,而得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让人颇感兴趣的是,今绍兴大禹陵一带,仍存有姒姓的村落,应该是当年守陵人之后裔。倘若历史上本无禹,为一座空冢守几千年,似乎于理难通。
3既然禹确有其人,那么禹是否治过水,究竟治理过哪条河?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统说法,见诸于各类古籍,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论,大多不可证信。如按《禹贡》记载,禹所治理江河的水利工程量,即使能使用当今的先进设备,大舜帝又能从国库中拿出这样一笔巨款,而且发出一张通行证,让禹在大舜管辖不了的东夷、西戎、南蛮通行无阻,则十三年中也绝对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新近的说法是,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江河,而是海浸。禹时代,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至陆地,世界范围内都有被海水所淹的传说。海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有学者认为,这与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而《孟子》等古籍中所说的:水横流、水逆行等,也只有在大规模海浸时,才能发生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在《禹贡》、《国语》、《水经注》等古籍中,频繁出现的共工、共县、洚水等,实际指的是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的一条小河共水,相当于现在的卫河,它与淇水一起流入黄河。此地正当黄河转折地方的北岸,黄河在此处还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丰沛,又是初入平原,所以,容易为患,黄河历代水患几乎全发生在这一地域之内。
4大禹在历史上所治理的河流正是这条叫共水的小河。而洪水原为专用名字,指共水为患,后来才成为一个公名。《说文解字·水部》解:洪,洚水也。洚水,即共水。
据考古发掘证明,辉县孟庄遗址的龙山文化城址,存有大洪水的遗迹。孟庄龙山城毁于一次洪水,证据是西墙的中段有一大的缺口。在西城墙的这段缺口处,二里头时期的人们清除了这里的大部分淤土,然后用夹板筑夯成二里头时期的西城墙。
辉县大洪水发生在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之前,这正是四千年前舜禹时期。黄河在此时间改道,在豫东折而北向。辉县是北流黄河水患之重,大禹治水也自当从共工故地开始。这段的治水基本就是泄洪,沿黄河北上,决通九河进行分流。所以《史记·河渠书》等中所说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实际上,可能是指禹率治水大军决通九河进行分流,解决了共地的水患。
新砦期对应夏王朝建立时段约一百余年间。新砦遗址(根据文献记载,该遗址应是夏代早期都城夏邑所在)的新砦期大冲沟以及基本同时发生的辉县大洪水,还让人们有理由推测:夏王朝的建立与大禹治水相关。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为神人,尊为大禹,将他与天地相齐名,所谓天大、地大、禹大。当时,人们甚至把整个中国叫禹域,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从而把治理江河、战胜洪灾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几乎成为无所不能的天神,大禹治水便演变成中国古代最成功的一次造神运动。
5《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而无论是《史记》、《左传》、《尚书》、《诗经》、《孟子》、《墨子》、《庄子》,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太平广记》、《楚辞》等,几乎所有的古籍都成为这场造神运动的鼓吹者与传承者。禹被彻底地神化,治水也成为玄之又玄的神话故事。
神州大地,几乎到处都有关于大禹的遗迹和传说。安徽怀远县境内有禹墟和禹王宫;陕西韩城县有禹门;山西河津县城有禹门口;山西夏县中条山麓有禹王城址;河南开封市郊有禹王台;禹县城内有禹王锁蛟井;武汉龟山东端有禹功矶;湖南长沙岳麓山巅有禹王碑;甚至远在西南的四川南江县还建有禹王宫;而河南洛阳更有大禹开凿龙门的传说。这些遍布中国的大禹遗迹,既寄托着民间对大禹的崇敬,也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那场空前绝后的造神运动的具体见证。
但无论大禹治水是历史,还是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永远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大禹为民造福的品德,永远值得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我认为是存在的,因为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场足可以灭绝所有生物的大洪水。如果说,单单只有我们国家的神话有这样的记载,那还好说,可是几乎全世界的神话中都有相关记载,那就不得不考虑下这场洪水是不是真的存在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上古时期肯定是存在这样一次大洪水,这场洪水给当时的人类文明带来了灭顶之灾,而逃出来的幸存者经过努力,建立起了我们现在的人类文明。
一、神话传说中的大洪水英国有个学者,名叫弗雷泽。他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在世界上,几乎是所有的种族,都有有关于洪水的传说。其原话是这样的:
“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 130 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这些神话,涉及到了我国的伏羲和女娲,基督教的《圣经》也有相关记载,而比基督教更早的苏美尔人,也有关于这次大洪水的记载。当然,还有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等等。
《圣经》中,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诺亚方舟的故事。据说当时,上帝看见人们不恭敬于他,所以就要降下惩罚。因为诺亚一家是“好人”,于是上帝在毁灭人类之前提前通知了诺亚,为了保存物种,还要求诺亚每一种动物都要留存一公一母,因为只有诺亚一家得救,所以这之后的人都是诺亚的子孙后代。我们国家的故事基本上相同,不过就是把诺亚换成了伏羲和女娲这对兄妹。
二、科学研究证实可能性神话传说你可以说不足为信,但是科学家的研究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吧。在专家对于墨西哥湾海底的地质研究发现,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被大量的淡水冲刷。无独有偶,在安第斯山脉上,人们还发现了一条海洋沉积线,海拔千米高,也就是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所以我断定,史前大洪水说不定真的存在。
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在农耕文明中要求风调雨顺,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有所丰收,在现实中多有洪水影响农业收成的现象,因此这样一种要求折射在神话中就是人战胜了洪水。
古希腊是城邦国家,这些城邦间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其生活资料大都来源各个城邦之间的交换,而农耕文明具有封闭性,粮食只能知己自足。据相关学者研究古希腊的粮食贸易很发达。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古代大洪水的传说。
在中国,有关古代大洪水的传说是这样的:在尧舜时期,天下洪水滔滔,到处是一片汪洋。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于是,舜帝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治水办法不当,一味地去塞呀、堵呀,结果越治洪水越厉害,受到舜的严厉制裁,丢了脑袋。接着舜帝又起用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改堵塞的被动办法,而用疏呀、导呀的方式,也就是说,哪里有洪水,就在哪里挖一条沟,把洪水排掉。用的力量比鲧要少得多,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据说,大禹治水13年,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口,都没有回家看看。大禹治水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自己也当上了部落的首领。
在西方,有关大洪水的传
上回说到,在很久以前,一场席卷全球的史前大洪水降临了世间,对当时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那场史前大洪水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翻开古籍,其中记载了远古时代,共工怒触不周山,撞断了支撑天地的支柱,随后天上漏出大洞,洪水从天上喷涌而出,淹没了无数生灵。之后出现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传说,其中鲧治水9年,禹治水13年,说明这场大洪水竟足足持续了22年之久!
在西方的书籍中提到,当时的大洪水已经淹没了世上最高的山峰,那我们不禁疑惑,那史前大洪水的水究竟从何而来呢?
要想解开这个疑惑,我们要了解一段 历史 。
我们翻开一本美索不达米亚的文献,其记载了大洪水降临前后各位帝王的统治时间。
这份文件便是苏美尔王表,其中详细记载了一个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在位的年限。
王权从天而降,阿鲁利姆,统治28800年;阿拉贾尔,统治36000年;恩门卢安纳,统治43200年;恩门加兰纳,统治28800年;牧神杜姆齐德,统治36000年;恩西帕齐丹纳,统治28800年;恩门杜兰纳,统治21000年;乌巴拉图,统治18600年。
八位君王竟足足统治了241200年之久,之后史前大洪水席卷全球。大洪水后,其上记载的君王寿命越来越短,十分接近了如今人类的寿命。近代考证的一位王叫吉尔伽美什,在王表上记载其统治年限为126年。
那么为什么大洪水过后,人万年的寿命为什么会缩短到短短百年?是不是和大洪水有关呢?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史前大洪水的水,并不是“水”。或者说,大洪水的水不是地球上的水!
那“水”来自地球之外,它类似地球的臭氧层一样,是地球的“保护膜”,它围绕在地球外围。
“保护膜”抵挡了宇宙中存在的某种对人体有害的宇宙射线,人类的寿命本就是万年之久,可后来这层“保护膜”不知何种原因融化成为“水”,它铺天盖地从天而降,造成了这场史前大洪水。
自此宇宙射线也像阳光一样照射在人类身上,极大程度地缩短了人类的寿命。
各国神话均有记载大洪水时期,史前大洪水时期真的存在吗?
本文2023-10-12 04:03:4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