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科学的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5收藏

中医肛肠科学的目录,第1张

上篇总论

第1章国内外肛肠科学发展简史

第2章中医学对肛肠科学的论述

第1节中医对肛肠解剖学的论述

第2节中医对肛肠生理学的论述

第3节病因病机

第4节四诊合参

第5节中医辨证

第6节中医治法

第3章肛门直肠结肠的胚胎学和手术解剖学

第1节肛肠胚胎学

第2节肛肠手术解剖学

第4章结直肠肛门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要

第1节结直肠肛门的微细结构

第2节结直肠肛门的运动功能

第3节结直肠肛门的吸收与分泌功能

第4节结直肠肛门的神经与激素调控

第5章结直肠肛门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概要

第1节大肠肛门微生态环境以及致病菌

第2节大肠肛门免疫的特点

第3节大肠肛门免疫系统的结构

第4节大肠肛门的免疫细胞

第5节大肠肛门淋巴细胞的归巢

第6节大肠肛门的免疫应答与调节

第7节肠道菌群与大肠肛门免疫

第8节肠道疾病与大肠肛门免疫

第6章肛肠科常用检查方法

第1节检查体位

第2节专科检查

第3节内镜检查

第4节X线检查

第5节超声检查

第6节CT、MRI、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7节实验室检查

第8节大肠肛门压力测定

第9节盆底肌电图检查

第10节肠道运输功能检查

第11节腹腔镜检查

第12节病理学检查

第7章肛肠科常用麻醉

第1节概述

第2节局部麻醉

第3节腰俞穴麻醉

第4节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俞麻醉)

第5节全身麻醉

第6节小儿麻醉

第8章围手术期处理

第1节手术前准备

第2节手术后处理

第3节小儿液体疗法

下篇各论

第9章痔

·Ⅵ·中医肛肠科学

第10章肛周脓肿

第11章肛瘘

第12章肛裂

第13章肛窦炎、肛乳头炎及乳头状纤维瘤

第14章直肠脱垂

第15章肛门直肠狭窄(后天获得性)

第16章肛门失禁

第17章大肠息肉与息肉病

第1节发病情况与解剖分布

第2节腺瘤与绒毛状腺瘤

第3节多发性腺瘤与腺瘤病

第4节上皮源瘤样病变性息肉

第5节大肠息肉的治疗

第6节大肠腺瘤治疗后的随访

第18章大肠癌

第1节结肠癌

第2节直肠癌

第3节肛管及肛门周围癌

第19章大肠肛门其他肿瘤

第1节大肠恶性淋巴瘤(原发性)

第2节大肠间质瘤

第3节大肠脉管组织的肿瘤

第4节大肠类癌

第5节肛管及肛门周围的其他肿瘤

第6节骶尾部畸胎瘤

第7节阑尾肿瘤

第20章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第1节克罗恩病

第2节溃疡性结直肠炎

第21章特异性肠炎

第1节肠结核

第2节细菌性痢疾

第22章大肠内寄生虫病

第1节阿米巴痢疾

第2节血吸虫病(结直肠)

第3节蛲虫病

第23章肛肠科常见综合征

第1节肠道易激综合征

第2节白塞综合征

第24章常见肛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慢性功能性便秘)

第1节概论

第2节直肠前突综合征

第3节盆底失迟缓综合征

第4节会阴下降综合征

第5节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第25章大肠肛门损伤及异物

第1节结肠损伤

第2节直肠肛管损伤

第3节大肠内异物

第26章肛肠科常见急症

第1节肠套叠

第2节肠扭转

第3节肠梗阻

第4节肠穿孔

第5节大出血

第6节小肠结肠炎

第7节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第8节急性阑尾炎

第27章常见的先天性大肠肛门疾病

第1节先天性巨结肠

第2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第3节梅克尔憩室

第4节大肠肛门重复畸形

第28章肛门周围常见皮肤病与性病

第1节化脓性汗腺炎

第2节湿疹

第3节肛门瘙痒症(原发性)

第4节尖锐湿疣

第29章肛肠科其他疾病

第1节缺血性结肠炎

第2节假膜性肠炎

第3节真菌性肠炎

第4节放射性肠炎

第5节肠道菌群失调症

第6节大肠色素沉着症

第7节大肠肛门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8节大肠憩室病

第9节骶尾部藏毛窦

第10节肛门直肠神经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脱肛痔的病因病机 5 脱肛痔的症状 6 脱肛痔的诊断 61 诊断要点 62 直肠脱垂临床分为三度 7 需要与脱肛痔相鉴别的疾病 71 内痔脱出 8 脱肛痔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脾虚气陷 8111 症状 8112 辨证分析 8113 治法 8114 方药治疗 812 湿热下注 8121 症状 8122 辨证分析 8123 治法 8124 方药治疗 813 血热肠燥 8131 症状 814 肾气不固 8141 症状 82 外治法 83 针灸治疗 831 刺灸法 8311 方一 8312 方二 832 耳针法 833 挑治法 84 其他疗法 841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 8411 脱肛痔的适应证 8412 脱肛痔的禁忌证 8413 操作方法 842 直肠周围注射法 8421 脱肛痔的适应证 8422 脱肛痔的禁忌证 8423 操作方法 9 脱肛痔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脱肛痔的穴位 2 治疗脱肛痔的方剂 3 治疗脱肛痔的中成药 4 脱肛痔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脱肛痔 1 拼音

tuō gāng zhì

2 英文参考

hemorrhoid prolapse and proctoptos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ctal prolap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脱肛痔为病证名[1]。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包括痔脱出及肛肠脱垂[1]。多因患痔日久,复感湿热外邪,气虚失摄所致[1]。症见大便时肛肠努出,疼痛下血或滋流黄水等[1]。

脱肛 (rectal prolapse[2])为病名[3]。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脱肛痔[4],截肠(《外科大成》卷二)[5][4]、直肠脱垂[6]、州出(出《五十二病方》)[7]。是指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肛管和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 外,伴 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脱肛者, 脱出也。”

脱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3]。

4 脱肛痔的病因病机

脱肛痔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3]。

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妇女分娩过程中,耗力伤气;或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引起中气下陷,固摄失司,导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

中医认为脱肛除与大肠相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为六腑之大源,脾为肺之母;肾开窍于二阴,又主一身元气,都可影响大肠,发生脱肛。 脱肛有虚证、实证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与解剖缺陷有关,如骶骨前面弧度较平,直肠失去骶骨支持作用,肠管方向较垂直,肠管容易向会 下移和套入,多见小儿发育未充或先天发育不全、年老久病、营养不良、神经麻痹等,也可由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多次分娩、久咳,体力劳动强度过大,致使腹压增高,引起直肠脱出。

脱肛痔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的薄弱或 括约肌的松弛[6]。某些长期引起腹内压增加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长期咳嗽等也是引起脱垂的诱因[6]。

5 脱肛痔的症状

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段的黏膜层或肠壁向外脱出于 外[6]。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素体虚者[3][6]。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还纳,中期须用手托送回,晚期常因咳嗽、用力、步行等而随时脱出[3]。

6 脱肛痔的诊断

脱肛痔多见于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患者及经产妇。

脱肛痔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大便时直肠或肛管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回纳,以后逐渐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日久失治,脱出物逐渐增长,甚至咳嗽远行时也可脱出。

病情严重时可伴有大便不尽,或下腹坠胀感,因直肠粘膜反复脱出,常发生充血、水肿、糜烂、渗液,甚至渗血。查体可见 松弛,收缩力减弱, 镜检可看到直肠内粘膜折叠。

61 诊断要点

①排便时赘物脱出 外,轻者可自行还纳,重时不能还纳。常有 下坠及大便排不尽感[6]。

②令患者蹲位做排便动作时,可见直肠黏膜呈“放射性”或“环状”脱出[6]。

③直肠指诊括约肌松弛[6]。

④脱出肿物嵌顿时,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和出血等[6]。

62 直肠脱垂临床分为三度

现代医学将脱肛分III°。

Ⅰ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色较红,长约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还纳。

Ⅱ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长约5~10cm,呈圆椎状,色淡红,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 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托回。

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色淡红,呈圆柱形,触之很厚,便后需用手托回。

7 需要与脱肛痔相鉴别的疾病 71 内痔脱出

内痔脱出患者痔核分颗脱出,无环状粘膜皱襞,呈暗红、青紫或灰白色,容易出血。

8 脱肛痔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脱肛痔治宜清化湿热,益气升陷[1]。用提肛散化裁,外用五倍子、明矾各一两,水煎熏洗[1]。

气虚者宜益气升陷,服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大肠者先清利湿热,兼以升提,如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之类[3]。

虚证:发病缓慢,初起仅在大便时感觉 胀坠,肠端轻度脱出,便自行回纳,日久失治,脱肛日趋严重,稍劳即发,脱垂后收摄无力,须以手助回纳,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细弱。

实证:湿热或痔疮迫使直肠垂脱,伴局部红、肿、热感,苔黄,脉弦滑。

811 脾虚气陷

脱肛·脾虚气陷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inking)是指脾虚气陷,以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 坠胀,便溏,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11 症状

大便或咳嗽、远行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 坠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8112 辨证分析

中气不足,脾气不升而下陷,无以摄纳,故见直肠脱出, 坠胀;中气不足,则疲乏无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8113 治法

健脾益气,升提固涩。

8114 方药治疗

补中益气汤加减。

气虚下陷者,治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人参、黄芪、升麻;虚中挟火而痛者,加黄芩、黄连、槐花;虚寒者,用理中汤。

812 湿热下注

脱肛·湿热下注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 坠痛, 指检有灼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21 症状

直肠脱出难纳,肿胀掀红灼热,渗液流滋, 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122 辨证分析

直肠脱出肛外,久未还纳,感染湿热毒邪,湿热蕴结则脱出物肿胀,掀红灼热,甚则渗流滋水;湿热蕴结,气血不畅则 坠胀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8123 治法

清热利湿。

8124 方药治疗

萆薢渗湿汤加减。

因胃肠湿热下注,肛脱肿痛者,选用抽薪饮、大分清饮等方。可同时兼用局部熏洗搽敷:寒者用荆芥、胡葱煎洗,以伏龙肝、鳖头灰、百药煎研末,油调敷;热者用朴硝、白矾汤洗,以黄柏、牡蛎粉掺搽;焮红肿痛者,以田螺去厣,入冰片,化水搽(见《类证治裁·脱肛》)。

湿热下注大肠者,宜清利湿热,兼以升提,方用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等药,外用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

813 血热肠燥

脱肛·血热肠燥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intestine dryness)是指血热肠燥,以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内肿物脱出,疼痛带血,腹部胀满,溲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31 症状

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肛内肿物脱出,疼痛带血,腹部胀满,溲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数[4]。

814 肾气不固

脱肛·肾气不固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due to kidney qi deficiency)是指肾气不固,以直肠滑脱不收, 松弛,或兼有子宫 脱出,伴生长发育迟缓,久泻久痢,小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4]。

8141 症状

直肠滑脱不收, 松弛,或兼有子宫 脱出,伴生长发育迟缓,久泻久痢,小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弱[4]。

82 外治法

外治可用香荆散,五倍子、白矾等煎汤熏洗[3]。

(一)熏洗疗法以苦参汤加石榴皮、枯矾、五倍子,煎水熏洗。

(二)敷药疗法五倍子散或马勃散调凡土林外敷 。

83 针灸治疗 831 刺灸法 8311 方一

针长强、承山、大肠俞、二白、气海俞,次谬;灸百会、气海[6]。每次3~5穴,留针20~30分钟;或用艾灸[6]。

8312 方二

治则 益气固脱

处方 百会 长强 大肠俞

方义 百会为督脉与三阳经脉交会穴,气属阳,统于督,可使阳气旺盛,有升提收摄之力;长强为督脉之别络,又近 ,可增强 约束能力,大肠俞为大肠经气转输之处,可充实大肠腑气。

随证配穴 肺气不足—肺俞,肾虚—肾俞、三阴交,湿热下注—阴陵泉、承山。

操作 毫针刺,补法,湿热下注用泻法,百会可施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832 耳针法

选穴 直肠 大肠 皮质下

方法 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833 挑治法

选穴 在第3腰椎至第2骶椎之间,脊柱旁开15寸处的纵线上,任选一皮肤反应点,挑刺。

方法 用三棱针或员利针挑破皮肤反应点出血,外敷消毒纱布。

84 其他疗法

脱肛严重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酌情选用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3]。

841 直肠粘膜下注射法

将药物(6%一8%明矾溶液)注射到直肠粘膜下层,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具体注射方法有直肠粘膜下点状注射和柱状注射两种。

8411 适应证

Ⅰ、Ⅱ度脱肛,以工度脱肛效果最好。

8412 禁忌证

宜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

8413 操作方法

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将直肠粘膜暴露于 外。或在 镜下于齿线上1cm开始,环形选择2~3个平面,或纵行选择4~6行,每个平面或每行选择4~6点,各点距离相互交错,每点注药02~03mL,不要过深刺人叽层,或过浅注人粘膜内。注射总量一般为6~10mL,注射完毕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柱状注射在暴露于肛外的直肠粘膜3、6、9、12点齿线上ltm处的粘膜下层向上作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出长度而定,每柱药量2~3mL,注射完毕后送回肛内。注射后平卧休息2天,2~3天不能解大便。一般1次注射即可治愈。若疗效不佳,7—10天后再注射1次。

842 直肠周围注射法 8421 脱肛痔的适应证

Ⅱ、Ⅲ度脱肛。

8422 脱肛痔的禁忌证

直肠炎,腹泻, 直肠周围急性炎症。

8423 操作方法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和术前各用千分之一肥皂水 一次,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局部和肛内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用细长腰穿针头和20mL注射器,以距肛缘18cm的3、6、9点处为进针点,先在3点或6点刺人约4~6cm时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此时另一手指伸人直肠内,仔细寻摸针尖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再将针深入2~3cm,然后缓慢注药4~6mL,务必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散开。以同样方法在对侧注射。最后在6点处注射,沿直肠后壁进针,刺人4~5cm后到达直肠后间隙,呈扇形注药4~6mL,三点共注药12~18mL。注射完毕后局部消毒,外盖无菌纱布。卧床休息2~3天,控制不大便3天。术后1~2天可有低热,但不会超过38℃。术后常规配合使用抗生紊预防感染。

此外,还有 紧缩术和直肠疤痕固定术等。

9 脱肛痔患者日常保健

一、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二、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三、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10

肛瘘是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影响着不少朋友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专家表示,肛瘘患者要注意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造成身心的损伤。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肛瘘的呢?中医治肛瘘——托法托法治肛瘘,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肛周脓肿中期,正气虚弱,毒邪偏盛,不能托毒外透,肛周痈疽外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如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泄出脓毒,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造成后患。中医治肛瘘——消法中医消法治肛瘘,主要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时,还需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痈疽所属的不同经络,灵活施治。中医治肛瘘——补法补法治肛瘘,主要是用补益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患处新生,使疮口、瘘口早日愈合。此法适用于老年体虚,气血虚弱,溃疡后期,或肛肠疾病术后,热毒已去,病灶巳除,而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以及便血和脱垂等病人。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凡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凡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但在毒邪未尽的时候,切勿早用补法,以免病邪内蕴,久而为患。

可以的,中医院对肛肠病治疗采用的是咱中医治疗方式,效果也不错的。一般会采用中药坐浴,除此之外你还需要积极预防便秘:要注意饮食调节,不要片面追求过精过细的食物,不要因为减肥而过少饮食,少用或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宜食易于消化、质地较软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麦麸,麦麸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可提高食物中的纤维成分,可改善大便秘结情况。

加强锻练,适量运动;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建议选择一些安静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快走、慢跑、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

重视肛门部位的清洁卫生:家中可安装卫洗丽,卫洗丽其实是座便器上的一个便盖(在普通马桶上也能够安装),集便盖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为一体。便秘的患者用温水冲洗后可促进便意,痔疮患者大小便后冲洗,更加卫生,避免感染。

题主还应坚持提肛运动,有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的双重作用,国内外都很提倡该方法;饮食上,少吃辛辣,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生活作息也应规律,不要熬夜等。

1 肛门湿疹中医治疗 内服食疗

1绿豆30克,薏苡仁20克,煮烂连汤食用。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2玉米须15克, 加水煮20分钟,去渣,直接代水喝,或加薏苡二30克,煮烂连汤食用。功能:利水渗湿健牌。

3赤豆米仁汤:赤小豆、米仁各30克,煮熟烂,加糖适量,  日服2次,对肛周湿疹的治疗很有好处。

4绿豆百合汤:绿豆、百合干各30克煮汤吃,加糖适量服食,日服2次,有效地减轻肛周湿疹症状。

5米仁荸荠汤:生米仁5克,荸荠10枚去皮切片,加水煮服,每日1次,连服10天。

6绿豆甘草汤:绿豆60克,甘草5克煮汤,吃绿豆及汤,小儿量减半。

7赤小豆外敷方:赤小豆10克。焙干研成粉末状;用鸡蛋清1个调之成厚糊状,除于患处。若渗液多者,可加松花粉数之。

外用药物

1 苦楝根皮、黄柏、卷柏各30克。3剂,水煎外洗。

2 滑石、煅石膏各30克,白矾9克,煅甘石125克,广丹、冰片各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凡士林油调成膏。外搽,每日3次。

3湿敷疗法:大青叶加水煎汤湿敷于患处,适用于各种肛门湿疹;地榆、马齿苋煎汤湿敷于患处适用于湿热型肛门湿疹。

4熏涉疗法:蛇床子、苦参、明矾、川椒、艾叶煎煮后熏洗坐浴,适用于湿热浸*证和脾虚湿蕴证肛周湿疹;10%明矾水温热外洗,适用于慢性湿疹肛门瘙痒者。

2 肛门湿疹西医治疗 内服药物

如抗组胺类药物,有镇静止痒效能。常用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药物,以及抗生素、维生素类药、皮质激素和镇静药等。

外用药物 急性期

可用5%醋酸铝溶液、3%硼酸、1:8000高锰酸钾溶液,野菊花煎剂湿热敷。,湿热敷后,再用炉甘石洗剂干燥收湿。亦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硫代硫酸钠溶液静脉注射,10ml 1/日,10日为一疗程。继发感染时可配合有效抗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丙种球蛋白等对本症有辅助作用。激素的运用需慎重,一般不做常规用药。

亚急性期

可用硼酸氧化锌软膏、氧化锌油、可的松软膏、氟化氢软膏或撒布滑石粉等。

慢性期

可用2%~10%硫黄煤焦油软膏、可的松软膏等。此外,可用中药青黄散粉末,患处湿者则干搽,干者用香油调搽。皮肤苔藓化者可用50%松馏油软膏或20%黑豆馏油软膏外涂。

3 肛门湿疹辅助治疗

1以素食为主,易于消化,不碍肠胃,大便应日日通畅,忌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的海产品和牛奶、鸡蛋等食物。常用一些健脾除湿的药膳,如冬瓜莲子汤、绿豆赤小豆汤等,对湿疹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水塘产品如莲子、藕、荷叶、菱角等对皮肤亦有好处。

2要及时医治可能引起肛门瘙痒症的全身性和局部性原发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3 避免食用和接触对自己易产生过敏的饮食物、化学药品、花粉、生漆、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某些药品。

4 所穿内裤不可过紧、过硬磨擦皮肤,不要用带化工染料以及带有油墨字迹的纸张、植物叶等揩擦肛门。便纸要柔软,便后或临睡前,宜用温开水或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溶清洁,保持肛门清爽干净。

5避免焦虑情绪和过度紧张,不要用手使力狠抓肛门周围皮肤,以免搔破引起感染。

6积极寻找致病因素加以治疗,如痔、瘘、肛裂、直肠炎、肠道寄生虫等病。

7愈后避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肥皂、高锰酸钾和强烈的刺激性药物外用,尽量不用暴力搔抓等。

8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 预防与保健 积极治疗肛肠疾病

首先除去各种可能引起湿疹的原因,对于各种肛肠慢性疾病,如痔、肛瘘、肛裂、肛窦炎及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少吃刺激性食物

同时少吃辣椒、蒜、芥末、白酒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鱼腥、虾蟹等海产品,分析接触的各种物品、用具,以及化学品中可能致敏的物质,加以清除。

注意保持肛门清洁

讲卫生,避免搔抓、摩擦,忌用肥皂水浸洗和有刺激性的药物熏洗、坐浴或外敷,以免加重病情,要防止腹泻或便秘及其他诱发原因。

中医肛肠科学的目录

上篇总论第1章国内外肛肠科学发展简史第2章中医学对肛肠科学的论述第1节中医对肛肠解剖学的论述第2节中医对肛肠生理学的论述第3节病因病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