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0收藏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第1张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

壮族

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苗族

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节青年男女的聚会,跳弦子舞。弦子舞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有“老鹰叼鸡、蜻蜓点水、老牛擦背”等调式,号称彝族“迪斯科”。此外,还有西畴、广南彝族的荞菜节。富宁、麻栗坡彝族的跳宫节、长伞舞等。

瑶族

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统一过盘王节,跳独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瑶族金门、尤勉支系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是对瑶族男青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礼。 彝族花脸节活动地点:云南丘北普者黑

活动内容:5月2日将在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区举办丘北少数民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跳宫节 (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间)

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盘王节 (冬季农闲时)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

小知识: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打背节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挣脱的同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累了,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相互倾吐蜜语衷情,很有情调哦。

小知识:土电话,用两个竹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

踩花山 (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陇端街 (每年农历正月到3月的农闲时)

“陇端街”又叫‘花街”,是聚居在广南、富宁等地壮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历时3到5天。

“陇端”是壮语,意思是在田坝、草坪上赶的街。届时,当地青年男女们进行对歌比赛,借此谈情说爱,当对歌告一段落后,已选好意中人的未婚男女,一对对相随相依,步入树林。

六月节又叫过小年,亦有“六郎节”、“七郎节”的不同称谓。是境内壮族侬支系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宰牛杀鸡、染五色糯饭,先由寨主在村头祭献壮

八宝跑马节族首领侬智高,然后,各家各户可在门前摆上竹榻祭献、祈祝祷,极为热闹。

八宝跑马节(正月第一个属鸡日)

每年一届,历时3天,有关跑马节还有个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木氏3兄弟,他们团结八宝地区的土著人共同开发八宝,使其成为鱼米之乡。后来,人们为纪念木氏三兄弟,便于正月第1个属鸡日(即3兄弟祭日)举行隆重的跑马活动。

下面是文山州每个地区的特长,希望呢帮到您……文山县特产五香豆腐、他披梨、花红李。优良畜种有文山黄牛、大耳朵猪、无角山羊。东山彝族乡:三七。坝心彝族乡他披村:他披梨。麻栗坡县:特产燕尾篾帽。大坪镇:三七、竹编油篾帽。猛硐瑶族乡上扣林村:扣林兰。下金厂乡:下金厂村附近特产草果。 砚山县是“开化三七”主产地。稼依镇:特产稼依豆腐和黄烟。盘龙彝族乡:特产三七。是传统“开化三七”主产地。 广南县特产民族金银饰品、底圩竹简茶、八宝米、那榔酒、高峰黄牛。八宝镇:八宝米。那伦乡:那榔酒。者兔乡西芽村:土特产草席。底圩乡:底圩竹筒茶。八达乡:竹编斗笠。 马关县特产砂仁、三七、草果、八角、山茶、火木砧板。都龙镇:香蕉、菠萝。小坝子镇:火木砧板、蛤蚧。木厂镇:三七、草果。八寨镇:三七、砂仁,铜炊具、刺绣。南捞乡:草纸和蜜橘。大栗树乡:特产三七,大栗树村特产黄心桃、火腿。 富宁县特产高峰牛、七醋、茴油。剥隘七醋:因每一工序均耗时7天左右,故称。本品制作技艺约在300年前从广东引进。归朝镇、那能乡:油桐籽。谷拉乡:八角、油桐籽。者桑乡:八角、油桐籽、木耳。洞波瑶族乡:八角。阿用乡:木耳、砂仁。郎恒乡:金竹凳。 西畴县为“开化三七”主要产地。特产菊花芯三七、清香木水烟袋、八角、柑橘。莲花塘乡、新马街乡:三七兴街镇:特产空心刺绣。蚌谷乡:蚌谷酒。 丘北县特产丘北辣椒。腻脚彝族乡:腻脚陈酒。曰者乡、双龙营乡马者龙村:辣椒。

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先秦时代,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

壮族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疑即骆越。”路即骆,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乃先秦古籍,多数篇章出于战国,其中所记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谷或越鸟,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僮”这个民族名称,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

  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  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的起源,到牛的动物化石、图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图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图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并将一部分食品及鲜草喂牛,让牛休息一天。……以上便是流传在广大壮乡“牛王节”的大体内容。广西云南各地壮乡,均大同小异。”

考古学和古代文化遗址中的牛

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晚更新世水牛动物化石

1972年和1983年,经过调查和复查,在文山州南部的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发现4件旧石器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动物化石为水牛等18个种类。时代为晚更新世。

晚期智人古人类石器文化中的牛骨动物化石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仙人洞文化遗址中发现迄今5万年前云南较早的旧石器晚期古人类化石。仙人洞距县城东南约300米处的一座孤峰脚下,人牙和动物化石都出自中层堆积物——黄褐色砂质黏土中,文化层厚约08米,土质胶结坚硬。在西畴县仙人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32种,主要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马、牛、鹿、野猪等。这是云南壮乡已知的人与动物相伴生出土最早的牛骨化石记录。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

据壮学学者龙符1993年8月2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学术论文《壮族图腾——麻栗坡大王岩崖画》载:关于壮族牛图腾,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就是古老的大王岩崖壁上牛的画像。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壮族聚居的县城东面约1公里处,有一座羊角老山,南端有大王岩崖画。离地面35米,崖壁高20米,以铁红色为主,混合黑白两色,描有牛、羊及人物的画像。其中有栩栩如生的三头水牛像。图画上有三个人面对着牛跳舞,似乎在向牛祝福与祈祷。还有一人,曲腿半蹲,好像在向牛示意。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大王岩崖画是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所绘制。这是一幅“牛图腾祭祀仪式的遗址,也是壮族牛图腾的见证与依据。”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是“牛祭祀”和“祖先崇拜”原始宗教活动及传统仪式的综合表现。在“保护神”人像之下,绘有祭献的动物和正在顶礼膜拜的祭祀者。这个祭祀场面情景,崖画反映得生动形象。三条水牛,相对而立。中间一人,双手置于头顶,两脚曲蹲作拜状。这是一个典型的“牛牲祭祖”的场面,令人难忘。

壮族原始社会《摩经》中的“牛经”

壮族摩经《故落磨》

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广南等县的壮族摩经《摩荷泰》,是当地壮族布麽用于办丧事,即超度亡灵时吟诵的经书。其中的《故落磨》[kulllollmo44](祭黄牛篇)讲到:

为了给逝去的老人送魂,儿女们及时外出买黄牛。为了挑到最好的黄牛,儿子到谷昌等地方去精心挑选。凡是会用角去顶田埂的、会绞鸡窝的、会脱轭、会踢水的、眼睛长寄生虫的、角脱角断裂的、胸口窄、克主人生辰的等等一类的牛都不能用。最后:

“儿找了一头又一头,找到第十二头。第十一头不错,第十二头更好。骨架生得好,四蹄生得合适。骨架生得好,身体各部位生得合适。才能做祭祀的牛,才能做养家的牛。咱主人的儿就要,咱主人的儿就爱。”

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丧葬“砍牛”仪式中,做女婿的一定要送来一头祭牛,送来的祭牛头上还要戴花。杀祭牛时,牛绳则专门由麽公交给逝者。自古以来,牛是壮族进行大祭的牺牲品,更是从事农耕重要的劳动力。用牛来祭祀,本身就是显示葬礼的隆重,而对于所用的祭牛反复挑选,更显“砍牛”的庄严与神圣。

壮族麽教神图长卷中的《砍牛祭神图》

在新发现的壮族麽教神图长卷中,就有一幅图像逼真的《砍牛祭神图》。该神图长卷来源于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仁和镇迷乌村,系当地壮族侬支系布麽为死者举行超度亡灵法事时专用。

整幅长卷用自纺土布制作,长443厘米,宽225厘米,共画有23幅麽教神像图画。《砍牛祭神图》选自该神图长卷,为其中一幅。(出处同上)

民间神像《西方神——歪稳多》

在壮族的东、西、南、北民间神像中,《西方神——歪稳多》,是一头黄金水牛的神像,主财神。并有壮族独有的“三元图”。

壮族麽经《故特磨》

《故特磨》,壮语“雄牛篇(公黄牛)”之意。“特”,指雄性或公的;本节作为《摩荷泰之五》,与《祭黄牛篇》选牛祭祀不同,主要是讲造牛之事,用神话讲述牛的起源和驯化、养殖历史。根据麽经的描述,此时的牛,是黄牛。“黄牛来做人间事”,是壮族农耕与役使之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东临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富宁、麻粟坡、马关三县与越南接壤。州政府文山县开化镇距离省会昆明约320公里。

  文山州盛产三七(田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本草纲目》中称为“金不换”,故文山又称为三七之乡。

  文山景点:

  坝美村 薄竹山 城子山公园

  大吉厂云海 都龙边境集市 都龙古镇

  广南八宝景区 广南峰岩洞 广南莲城

  鸡冠山森林公园 金簪湾 老君山风景名胜区

  老山风景区 栗坡大王岩壁画 麻栗坡老山

  普阳瀑布 清华洞旅游区 丘北普者黑

  三腊瀑布 世外桃源-坝美 听湖

  文笔塔顶琼枝 文山八宝风景区 文山白沙坡温泉

  文山柳井溶洞群 文山三元洞 文山水围寺

  文山天生桥溶洞 文山县老君山风景名胜区 文山硝厂瀑布

  西华公园 仙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砚山浴仙湖

  浴仙湖

  我去过文山丘北县普者黑景区,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号称“小桂林”,这里还被国家建设部专家组称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 “普者黑”为彝语音译,意为盛满鱼虾的湖,湖中的水清澈见底,当游客在湖面上泛舟,水中鱼游虾潜,花漂草浮,均可让人一览无遗,当地民众至今仍保持着随手掬一捧湖水解渴的习惯。景区内312座孤峰屹立,56个湖面清澈无污,83个溶洞千姿百态,万亩荷花清香四溢,民风民俗原汁原味,呈现出秀奇古幽的天然景色,形成“三区二瀑”的格局。乘小竹筏在湖上打水战,是最好玩的游戏,用水枪、小盆互相泼水,直到全身湿透,戏为“失身”,别有一番乐趣。如果打水战累了,还可以吃烧烤,水上烧烤是当地居民在船上架起烧烤架,捞起水中新鲜的小鱼还有些玉米、臭豆腐、土豆之类的现烤现吃,在湖中游玩想吃东西了,叫一艘这样的小船靠过来就能吃到。普者黑的莲子粥、荷叶包鸡、荷叶饭等都是难得的美味。

  最佳旅游时间:在5-9月,尤其是7-8月荷花盛开的时间最好。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化

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有:壮族春节,有铜鼓的村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