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朝代更迭之后土地问题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其实这样的,政府手中土地的来源,尤其是开国时,大多是无主荒地,这也是北魏和隋唐时期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前提。还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从西汉末年一直到魏晋六朝,世家大族实力很大,他们占地很多,且都是军事、生产、生活合一的庄园,他们作为功臣本身已经有很多土地,更多图的是地位的提升。
1、如果说是制度导致的,那为什么要继续这样的制度,千百年来重复着这样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制度是由皇帝的利益决定的。周代井田制强迫百姓耕种王田,百姓留下能使自己活下去的口粮,其他生产的一切归王室贵族,结果百姓以偷懒为武器来反抗,造成生产萎缩。结果皇帝采用土地私有,让土地的主人交完税,剩余都是自己的,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但是土地私有就是土地可以自由转让买卖,这样一来也就有了土地兼并。
皇帝管百姓需要官僚代理 ,官僚没有权势管不住百姓,不能替皇帝从百姓身上捞钱捞利益。皇帝就要赋予官僚权势。官僚作为人也有私心,他们的权势除了为皇帝捞利益外,还要为自己为亲戚捞。官僚于是依仗权势强占别人土地,官僚的亲戚也仗着官僚去抢别人的土地,《水浒》中地痞流氓殷天锡就仗着姐夫是知府强占柴进家的土地。
不仅有钱人花钱买穷人的土地,有权势的人同样强抢有钱没势力的人。
所以皇帝只能实行这样的制度,总不能搞井田制或人民公社制度,那样如何调动百姓生产积极性。
2、封建制度无法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为什么?怎么样才叫资本主义发展充分?
中国在封建社会的最赚钱的不是当大地主收地租就是当官僚依仗权势盘剥百姓。大太监刘瑾的家产换成现在有153亿美圆,比李嘉诚多40亿美圆。中国的商人因为没土地无法靠土地致富,所以经商,赚钱了就去买土地当地主。或者买官去当官僚。商品经济无法发展,无法进入资本主义。
刘瑾的钱是靠敲诈官僚们得来的,官僚们的钱就要靠勒索百姓得来。不仅农民,工商业都是官僚们的勒索对象。刘瑾的一部分开支成了家奴们的收入,家奴们又狐假虎威,到社会上勒索。官僚的收入水平很高,社会上许许多多人于是争先恐后通过各种手段挤向官场,到明朝末年,造成十羊九牧,工商业基本上被榨光光。
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直接原因是地租收入和当官收入高,皇帝官僚的剥削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小农在封建社会占人口的多数,面对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忍让比反抗合算,反抗风险大,能让人家破人亡,忍让最多出出点血。
集中,是指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土地归少数人所有
造成土地集中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富人兼并穷人的土地,使有土地的人变成没土地的人,大量自耕农变成依附于地主的佃农,从此失去劳动自主权,接受地主的剥削。
土地兼并通常是从相互间借贷开始,借贷通常以生产资料作抵押,如房屋、牲口、土地等,如果借贷无法按期偿还,便要以抵押物偿还,由此造成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土地渐渐归于富有者。
而由于古代中国乡土、官僚体制,这种能提供借贷的富有者通常是有官僚背景或与官僚勾结的家族,这种阶层,通过财富与特权不断渗透、扩张,而能掌握大量资源,他们也通过土地兼并成为地方豪强,甚至可以利用特权兼并一些富农、富商,挤占中层家庭的生存空间,使得财富、土地成为极少数大地主的私人财产,这即是“土地过分集中”
这是中国古代农业体质无法逾越的怪圈。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都有打击土地兼并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下层农民的的生存环境,可是往往到了王朝的中后期,这种兼并就会愈演愈烈,乃至影响朝政稳定
很多,研究土地问题最重要的是研究土地制度(谁所有,谁耕种,劳动成果怎样分配)和相应的税收制度(这个主要在古代史)
古代史:奴隶制下的井田制(分封公有土地,奴隶耕种),到春秋战国的土地制度封建化(允许私有土地存在,封建地主再将土地给农民耕种并收取地租),到秦朝封建土地制度完全确立,到汉代的轻徭薄赋五十税一到大地主大庄园经济,到唐朝的租庸调两税法,到宋朝的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到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地丁银等税法。应该重点考虑税法变化的原因,都是与当时的土地制度相关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土地兼并过于严重。推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史料详细,论述精确,对于中国历史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近现代史(重点是怎样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制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原因)
具体的内容我记不清了,四年没看了,现在回忆一下,有遗误的地方你可有自己查书。首先,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新三民主义的民生,***在一大二大上提出的土地政策(忘记有没有了,自己查一下),国民革命时期***在根据地的土改运动,抗战事情的双交双减,然后就是土地革命了,接着有些小的变化,我记不清了,接着是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包。
土地政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土地重要,特别是中国,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控制土地就等于控制了生产,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脉。你好好读读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东西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土地在中国这么重要了。想问详尽的可以补充,我继续答。
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①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造成众多农民衣食无着,加剧了社会矛盾。
②减少了政府的赋税、徭役来源,威胁到封建政府的统治。
③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 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扩展资料土地兼并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后期表现突出,它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的表现。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也不少,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确保自耕农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维系封建统治,保证国家稳定的财政收入。
较为著名的有: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人丁入亩制度,民国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联俄联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区的土改,国民党在台湾的土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城市实行土地国有制度,在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农业合作化完成之后废除土改时期的土地私有制度),彻底切断了土地兼并的源头,但土地作为资源配置的功能也相应丧失,土地产出效率不高。
参考资料:
奴隶制社会:土地国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周 井田制——土地公有制度。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均田制遭破坏。商鞅变法从根本废除了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废除过程:管仲:收鱼盐之利——商鞅:法律形式废除。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原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其他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
影响: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自耕农成为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制造了贯穿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隋唐均实施均田制。政府按户数人口给予土地。农民每年给政府赋税。农民得到土地。获得生活来源。意义:缓解了阶级矛盾。 实施条件: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宋:不抑制 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激化。
中国近代
前期依旧土地私有制
太平天国曾提出:“人人有地耕”实际未实施
中国***土地革命
1打土豪,分田地。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私有制)
建国后
2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成立
变土地私有制度为 土地公有制度。
3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土地公有的前提条件下,国家(集体)把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民自负盈亏。意义:大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4土地流转。
中国历史上的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
人地矛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反映了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古代社会,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的有限性,人地矛盾逐渐加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土地买卖、实行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反而导致了更多的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人地矛盾的加剧导致了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它反映了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
古代中国朝代更迭之后土地问题怎么解决
本文2023-10-12 04:49: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