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呕·脾胃阳虚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虚呕·脾胃阳虚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简介,第1张

问: 虚呕·脾胃阳虚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答:

虚呕·脾胃阳虚证(defici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阳虚,胃失和降,以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淡,脉濡弱等为常见症的虚呕证候[2]。

虚呕·脾胃阳虚证常见以下症状:

患者劳累过度或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面色㿠白,倦怠乏力,胃脘隐痛,口干而不欲饮,喜暖喜按,畏寒肢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3][4][5]。

这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失于温煦的表现: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水谷熟腐运化不及,故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时作时止,迁延日久,劳累过度或饮食不慎即发。阳虚不能温布,则面色㿠白,四肢不湿,倦怠乏力。中焦虚寒,气不化津,故口干而不欲饮。脾虚则运化失常,故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苔薄白,脉濡弱,乃脾阳不足之象。本证以饮食稍有不慎即吐,肢冷便溏为临床特点。[3][5][4]

虚呕·脾胃阳虚证治宜散寒和胃止呕[4]。

虚呕·脾胃阳虚证患者常吃高良姜、干姜、饴糖、白芍、牛肚、茶等好得快[4]。

建议虚呕·脾胃阳虚证患者使用以下食疗方进行食疗[4]:

1.姜茶饮(《圣济总录》):绿茶10g,干姜3g。干姜切丝,与绿茶一同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趁热频服饮用。

2.良姜粥(《饮膳正要》):高良姜15g,粳米100g。以水750mL,先煎高良姜至500mL,去渣纳粳米,文火煮粥。早晚服。

3.小建中汤(《伤寒论》):白芍12g,桂枝6g,甘草3g,生姜10g,大枣4枚,饴糖30g。前五味水煎取汁,入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

呕吐(vomiting[1])为病证名[6]。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3]。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3]。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3]。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3]。

虚呕是指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1]。发病缓慢,病程较长[1]。《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胃虚也;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胃虚也;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而闻气则呕者,胃虚也;或身背、或食饮微寒即呕者,胃虚也;或吞酸,或嗳腐,时苦恶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宁者,胃虚也;或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胃虚也;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人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土母无阳,命门虚也。”治宜温补[7]。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5]。

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脾胃湿寒的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U2Y37YG8VWPX8R06DQV3VG3FU8GN2YVU  脾胃虚寒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阳虚寒症。多由脾气虚症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脾胃虚寒证,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不足,运化失健,则腹胀纳少;阳虚阴盛,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阴寒之气内盛,水湿不化,见口泛清水,大便溏泄,甚则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水肿。妇女带下清稀、腰腹酸沉,属寒湿下注。治宜温中健脾,方用理中汤。  

1、脾肾阳虚的症状

2、脾肾阳虚的病因

3、脾肾阳虚吃什么中成药

4、脾肾阳虚如何调理

5、如何预防脾肾阳虚

6、脾肾阳虚吃什么好

7、脾肾阳虚药酒配方

8、如何判断是否脾肾阳虚

脾阳虚,病症名。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多是由于体质虚弱但是又感受到寒邪较重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久病损耗脾肾的阳气所导致,再或者是久泻不止损伤脾肾阳气,还有就是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的。

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肾阳虚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一、泌尿生殖方面

夜间多尿 ——一般夜尿的次数在两次以上或者是尿液超过了全日的四分之一,严重者可以达到一小时一次,尿量接近或者是超过了白天的尿量,这都是属于“夜间多尿”。白天的小便情况正常,只有夜间的尿液增多,就是这种病症的一个特点,大多数是因为肾气虚弱所造成的。想要彻底得到根治,一定要抓住温扶先天肾阳之气这一主要环节,增强肾气的固摄气化作用,才能获得阳复阴退的效果。

二、精神状态方面

畏寒肢冷 ——“畏寒”指有怕冷而且怕风吹的感觉。“肢冷”指四肢手足冰冷,甚至冷至肘、膝关节的症状。“畏寒肢冷”往往伴随腰膝酸痛、神疲倦卧、少气懒言、口淡不渴等肾虚病症。

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肾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滋养和温煦着其他脏腑,若其他器官久病不愈,就容易伤及肾脏。许多慢性病如慢性肝炎、冠心病、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病人,往往伴随有肾虚症状。要想根治肾虚,彻底治好其他器官的疾病是根本之道,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腰酸背痛 ——腰痛根本在于肾虚,可分为内伤和劳损。内伤肾虚一般指先天不足、久病体虚或疲劳过度所致。轻者难以弯腰或直立,重者出现足跟疼痛、腰部乏力等症;劳损指体力负担过重,或长期从事同一固定姿势的工作使用电脑、开车等,久之会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不足。

头晕耳鸣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头晕耳鸣的情况,那滋味真的不好受,而且头晕还伴随着耳鸣,长期会妨碍到听力,久而久之可能耳聋。引起头晕耳鸣的原因多与肝肾有关,中医上讲“肾藏精生髓,髓聚而为脑”,也就是说,肾虚可以导致髓海不足,脑失去滋养,从而出现了头晕耳鸣的情况,治疗的时候需要补益肾气,精足则髓满,头晕耳鸣也就自然可以得以消除。

三、身体其它方面

哮喘 ——肾脏有“纳气”的功能。因肾虚不能纳气,就会引起喘息气短,呼多吸少,使你感到难以畅快呼吸。厉害的情况下,伴随气喘还可能出现喘气加重、冷汗直冒等症状。临床上,哮喘要想治愈必须斩断病根,通过补肾纳气,增强体质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机会。

性功能降低,性欲降低 ——阳萎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

肤色差 ——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早衰,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

脾肾阳虚证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造成,临床以腰膝小腹冷痛,久泻不止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脏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肾所藏之精虽禀受于先天,但须不断继养于后天。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若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2、年龄增长、久病伤身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

3、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

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4、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

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

5、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脾虚则运化无力,不能化生精微以充肾,或水湿内停,影响肾阳蒸化水液的功能,日久导致肾阳不足,最终而成脾肾阳虚证。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

《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总之,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展成为脾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

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本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肾阳虚症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需要辨证治疗。

1、兼补脾肾 

本证为脾阳不足,肾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脾病及肾,或肾病及脾,其治疗当温补脾肾,所谓“脾肾法宜兼补”,“肾虚宜补,当更扶脾,即欲壮脾,不忘养肾可耳”。不过,若由脾及肾者,可以补脾为主,而由肾及脾者,以补肾为主,同时兼补脾或肾。

2、多运动 

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以利于机体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运动的量一定要适度,呼吸节律要适当。做深呼吸运动,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循环再做。

3、合理饮食 

首先要有固定的作息,饮食要有规律,即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餐。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多食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少食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药物,如芦荟、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1、*羊藿(仙灵脾)茯苓炖鹌鹑 

配方  *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

制法  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功效*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利水去湿宁心安神,补脾胃作用,鹌鹑性味甘平,可补中益气。

本食疗方对关节肿痛,尿少浮肿,脾肾阳虚之红斑狼疮有效。

2、益智仁、冬虫草炖鹅肉 

配方  益智仁10克、冬虫草5克、鹅肉50克。

制法  将鹅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

功效  益智仁有补肾、温脾、暖胃作用;冬虫草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化痰,益肾助阳,治咳、喘作用;鹅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经,补虚益气,暖脾胃、治身体虚弱。

本食疗方适用久病体弱之系统性红斑狼疮。

3、人参、北芪炖乳鸽 

配方  红参10克、北芪30克。乳鸽1只(50克)。

制法  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切块。北芪加水煮沸后约10分钟,然后与人参乳鸽共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

功效  红参性味甘微温,入肺、脾经,治阳气虚弱,脾胃气虚;北芪性味甘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止汗、利尿;乳鸽性味甘咸、平,补肝、肾、益气血,治久病体弱、气血虚亏。

本食疗方对脾肾阳虚型久病虚弱或有狼疮肾炎患者有效脾肾阳虚型饮食选择与禁忌脾肾阳虚型红斑狼疮的主要表现是形寒肢冷、面或四肢浮肿、腹胀满或胸胁胀满、纳呆、关节痛、腰酸、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皮疹紫暗、尿少或尿闭、咳嗽痰鸣、舌质淡、有齿印或舌体嫩胖、苔白簿脉细沉。

脾胃阳虚多为久病体虚或长期服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或有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阳虚则生寒,宜选择温性食物,忌凉寒性食物。

脾肾阳虚,病证名。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二者往往又互为因果。症见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肢体浮肿,甚则腹满臌胀,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大或细弱。治宜温补脾肾。

1、运动预防脾肾阳虚 

经常进行温和性的运动,有利于机体恢复到正常水平。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温和运动指在运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健身专家推荐的运动是健走、游泳、慢跑。

2、多喝水预防脾肾阳虚 

体内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营养科学家建议:每日饮水量按体重算为40毫升,儿童需饮更多的水。最佳饮料为:水、混合饮料果茶或药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和酒。运动营养学专家指出喝水的原则是渴了再喝。

3、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睡眠不足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生病几率随之增加。

4、增强免疫力 

日常中,除了适当的锻炼来提高免疫力外,锌也是增强人体免疫力必不可少的因素。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促进机体组织再生,并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

5、合理饮食 

饮食要有规律,即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餐。粗细粮合理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多食用温热补益肾阳、温暖脾阳的食物,少食寒凉易伤阳气且难以消化的食物。

6、注意保护肚脐 

肚脐就叫神阙,还有关元、气海等穴。我们都听说过气沉丹田,丹田就是气海,是气要沉存的地方。你一味地将此处暴露的话,就很容易使体内的阳气耗散,进而使体质偏颇,形成阳虚质。抗生素也会致阳气虚损。

7、情志调养

阳气不足的人大多比较内向、沉静,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低沉。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改变自己的心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 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脾肾阳虚还债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不可以随意吃刺激、寒凉、伤阳气的食物。脾胃阳虚给许多人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困扰,所以注意脾胃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1、附子粥 

食材:附子1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附子先煎30分钟,再加入粳米,同煮至熟。每日1剂,连续3-5天  附子上通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一般认为,煮粥服食,以脉微细无力或沉迟,舌苔薄白而舌质淡胖,口不渴,肢冷畏寒,大便稀溏者最为适宜。

2、砂仁胡椒肚 

食材:砂仁20克,猪肚1 000克,胡椒粉、味精、辣椒油各适量。

做法:将猪肚放入沸水中汆透,去内膜,备用。清汤倒入锅中,放入猪肚,加生姜同煮,熟后捞出晾凉,切片。砂仁研末,与胡椒粉调匀,再加味精、辣椒油少许,与熟肚片拌匀即可。

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3、杜仲腰花 

食材:猪腰2个,炒黑杜仲25克,食用油1大匙,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猪腰剖开,剔除骚味后,入清水中浸泡:杜仲加两碗半水煮20分钟后沥汁,1大匙油麻油或菜子油爆香葱、姜,下腰花炒匀,淋入杜仲水及少许盐,烧开即可。

此膳对腰虚无力、眩晕、尿频等症均有效用,产妇坐月子食用此膳可防日后腰酸背痛。

4、核桃仁炒韭菜 

食材:韭菜100克,核桃2个,花生油、调味料各适量。

做法:核桃仁切厚片,韭菜洗净切断;核桃仁用花生油炸熟,捞出备用:炒锅放大火上,倒入花生油,等烧热后倒入韭菜加调味料急炒,倒入核桃仁拌匀、调味即可食用。

核桃仁,性温味甘,有补肾养血、润肠、止带功能:与韭菜合用,有补肾壮阳固精作用。

5、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羊腿肉500克,当归90克,生姜100克,精盐1 0克,黄酒20克,味精3克。

做法:

1、将羊腿肉洗干净,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出洗净血沫,改刀切成1厘米方丁;姜洗净切片:当归切片。

2、把锅置火上,加水约2000毫升,放入羊肉丁、姜片、当归、黄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改小火煮30分钟左右,放入精盐,再煮1 0分钟左右;待羊肉熟烂时放入味精调好口味即成。

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宜阳虚体质者冬季食用。

1宜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经常食用一些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2忌食食物 

脾肾阳虚患者平日应避免食用那些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粳米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玉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高粱  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糯米  又名江米。味甘,性温。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小麦  味甘,性凉。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大麦  味甘咸,性微寒。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甘薯  又名红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润便之功。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黄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黄豆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

蚕豆  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豆浆  味甘,性平。有润燥补虚之功。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薏苡仁  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莲子  味甘涩,性平。有健脾止泻之功。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莲子味甘涩,性平

荞麦  味甘,性凉。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芝麻油  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药物组成]丹砂(细研后用水飞过,另包)20g 、白茯苓(去黑皮)30g 、人参30g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20g。

[功能主治]脾肾阳虚,下元虚冷,耳目昏花,面容苍白。

 [用法用量]每日饭前,空腹温饮一小盅,勿间断。

[制备方法]上四味,除丹砂,其余共捣为粗末,同丹砂置于净器中,用醇酒几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后开取,去渣备用。

[资料来源]《药酒验方选》

[资料来源]《千金方》

 [功用]温阳补虚,强体健骨。适用于体虚神倦,腰膝酸困,四肢疼痛,筋骨冷酸或痛,行走无力,或阳痿等症。

[原料]鹿骨10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升。

[制作]将鹿骨捣碎,枸杞子拍破,置入干净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2周后饮用。

[用法及宜忌]每次10~20毫升,饭前服用。阳盛发热者不宜。

[功效]本方温补肾阳,同时善祛筋骨酸痛是其特长。方中鹿骨性温味甘,善补虚并能入骨髓,强壮筋骨,正如《千金方•食治》所谓“主内虚,续绝伤,补骨”。

而枸杞子则如《食疗本草》所谓: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两者相伍则有强身壮体,健脑益智之功效。方中枸杞子、当归养血补肾,龙眼肉合当归则能养心脾,白术健脾益气,黑豆入肾,祛风解毒,活血利水,全方合用则扶正祛邪,防病强身而益寿。

脾肾阳虚证是内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百病由内而生,脾气虚日久,脾阳就会有所损伤,脾阳虚衰,运化减弱,故症状显现。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1、嘴里发咸 

无缘无故地感觉口咸:脾肾阳虚的人,除了口咸外,往往还伴有全身倦怠、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腿软无力、夜间尿频等症状,如果看一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

2、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 

这里说的“恐”与平时说的惊是有区别的。惊是事先自己不知道,事出突然而受到惊吓。恐就是俗称的胆怯,自己事先是知道的,就是害怕。由脾肾阳虚导致的善恐,一般会同时伴有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3、畏寒、怕冷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充足,能够抵御寒冷,维持正常体温,不会产生怕冷的感觉;如果人体阳气虚弱,不能温煦机体,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

人体阳气遍布全身,无处不在,每个脏腑都有阳气,从本质上说,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肾是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也叫肾阴、肾阳,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治疗所有类型的畏寒都要涉及温补肾阳。肾阳虚引起的畏寒,常常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冷痛、面色黧黑、小便清长频数等症状。另外,男子会有阳痿、早泄、滑精的问题。

4、连带疾病 

脾阳虚衰,运化减弱,故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中阳不振,虚寒内生,寒凝气滞,故腹中冷痛,喜温喜按,阳虚阴盛,温煦失职,故有畏寒肢冷;中阳不运,水湿内盛,水湿流注肠中,故便溏清稀;水湿泛溢肌肤,故周身浮肿;水湿渗注于下,故白带清稀量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脾阳虚之征。

5、腹泻、便秘 

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6、腰膝酸软,小便不利

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

7、过度肥胖

脾肾阳虚直接会导致脾、肾功能低下,阳气亏虚,必然会造成气化功能的低下,水湿、痰浊、膏脂则停滞在肌肤中,最终形成了脾肾阳虚型肥胖。

结语: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脾肾阳虚的相关信息的详细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脾肾阳虚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呢脾肾阳虚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一旦出现了脾肾阳虚的情况,一定要积极治疗哦!

区别多咯。

胃阳虚证是指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胃虚寒证。本证多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泻下之品,或脾胃素弱,阳气自衰,或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伤及胃阳所致。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胃虚寒证。

脾胃虚寒,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脾无阴虚之症,脾阳虚即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有寒象,表现有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渴不淡,大便稀溏等症状。

胃阴虚:胃脘部有灼烧样隐痛,有嘈杂感,饥不欲食,呃逆,吐酸水等;

胃阳虚:喜吃热食,吐清水

脾胃阳虚,多由于饮食生冷过多,或过多服寒凉中药而导致,平素的体质因素有关联,最主要是表现为胃肠的症状,比如寒湿内停而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苔白等症状。

脾胃阳虚经常也会容易伴有容易受风寒、四肢冰凉、怕冷等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身体机能下降,常用的调理药方比如有附子理中丸,用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加入附子温阳,起温阳健脾的作用,这类的药方加减变化,能够治疗多种脾胃阳虚而导致的症状。

桂枝人参汤是有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桂枝组成,也可以用于脾胃阳虚的治疗,根据临床的症状变化,比如兼有脾胃湿阻,痰湿内停的可以配合平胃散、二陈丸等药方共同使用,腹胀腹痛明显的可以搭配藿香正气散等,这些都是调理脾胃阳虚常用的方药方法。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文章内容,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虚呕·脾胃阳虚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简介

问: 虚呕·脾胃阳虚证有什么症状?吃什么好得快? 答: 虚呕·脾胃阳虚证(deficient vomiting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