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夏朝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第1张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是无数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那么五千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五千年的历史是从黄帝即位时期开始算起的,五千年并不是标准的五千年这个数字,而是一个大概的数字,统称为五千年,五千年是从黄帝即位的公元前2697年开始算起,到今年是公元2020年,用2020+2697=4717年,算下来是四千多年,因为黄帝不是凭空出来的,他的前面还有历史,所以4717年+黄帝前面的历史,约等于五千年,这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由来。

其中的黄帝就是华夏的始祖之一,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其中的“黄”指的就是黄帝的后代,黄帝是生活在公元前2697年,我们知道周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的上一个朝代商朝是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那么商朝之前的朝代是什么朝代呢?从黄帝生活的公元前2697年到商朝建立的公元前1600年之间的1097年是什么朝代呢?

华夏五千年

一、关于夏朝的质疑

中国的绝大多数学者是相信夏朝的存在,对此持怀疑态度的是国外的学者,之所以怀疑夏朝,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土能够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注意是没有发现考古证据,但是,我们知道夏朝,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史书记载了夏朝的历史,不仅如此,连夏朝统治者的世系都清清楚楚。

对夏朝存疑的国外学者的逻辑就是:因为没有实物考古证据,所以夏朝不存在,史书说了也不算。

这叫什么逻辑?明显就是强盗逻辑。考古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发现了某处遗址,才能进行深一步的考古挖掘,还要考虑考古对环境、历史是否会造成影响,不可能为了证明而证明,也不可能为了取得考古证据而到处开挖。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并不是说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商朝之前的遗址和考古文物,早就有发现了,只不过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夏朝,意思就是说中国发现了商朝之前的文物,但是无法证明是夏朝,你需要了解的是,商朝之前的华夏,并不是统一的王朝,而是有着众多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可以发现遗址,但是对于文字或者文明的记载,就比较模糊了。

比如二里头遗址,先后进行了四期发掘,经过碳14的检测,可以明确证明遗址所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750年,这一时期根据史书的记载就是夏朝晚期到商朝初期,可以明确的是一期和二期就是商朝之前的遗址,也就是夏朝,但遗址中并没有出土能够证明这就是夏朝的文字记载。

二、夏朝存在的证据

人类总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现在我们能够确定,同时也得到国际上确认的朝代是商朝,因为不仅有文字记载,各种史书的明确记载,还出土了大量的考古文物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比如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的殷墟遗址的发掘,更加证明了商朝的存在,所以商朝是确定无疑的。

既然商朝存在,那么商朝之前肯定还有历史,那么商朝之前的历史是不是夏朝呢?我们之所以确定商朝之前的朝代是夏朝,就是因为来自史书中的记载,比如《史记》中明确地记载了商之前的朝代就是夏朝,司马迁所在的汉朝把商朝称为“殷”,只是我们现在称为“商”,而夏朝的“夏”也是来自于《史记》的记载,那么有没有可能,商之前的朝代不叫“夏”,或者叫其他名字,我们没有发现呢?这只是一种推测。

商朝离司马迁所在的西汉有一千多年的间隔,离夏朝则更加遥远,在西汉时期,可没有任何考古研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能把夏朝的来历、帝王世系以及夏朝发生的重大事情记载得清清楚楚,他一定是有可靠的资料,像这么详细的一个完整的朝代被记载下来怎么可能是编撰的呢?司马迁还说过孔子曾经校正过夏朝的历法,还说禹是黄帝的后世子孙,也说道匈奴部落也是夏朝人的后裔,司马迁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是不可能乱写的,这可是历史,《史记》可是公认的24史之首。

另外在更古老的史书《竹书纪年》第3卷和第4卷中记载了夏朝的历史,这是一本在西晋时期因为盗墓而发现的一整套竹简史书,是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由晋国的史官和魏国史官共同记载的,这比司马迁的《史记》又早了几百年,虽然其中记载的内容与《史记》有些不同,但无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有夏朝的历史记载。

同时还有一本古书《山海经》也记载部分关于夏朝的历史,别总以为《山海经》是神话小说,其中记载了很多历史,内容非常杂,比如记载了黄帝的世系,还记载了夏朝和商朝的世系,《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商朝世系与甲骨文中记录的商朝的世系是惊人的相似,此外还记载了帝俊的世系,帝俊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也可能是诗经中的昊天上帝,关于帝俊的记载,在湖南长沙出土的楚帛书中也有记载,但是在整个周朝的记载中都没有出现过帝俊,因此《山海经》最早的版本可能还在周朝之前或者周朝初期。

除此之外,在古代书籍中提到夏朝的比比皆是,有《尚书》、《左传》、《春秋》、《大戴礼记》、《国语》等等,大多都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书籍,如此之多的古籍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夏朝,除了夏朝是真实存在的,也没有别的原因了,当然了,光有史书记载,总有人怀疑,除了史书记载,还发现了众多商朝之前的上古遗址。

除了上面提到的二里头遗址,还有石峁遗址、城子崖遗址,还有在河南多地发生河山龙山文化遗址群,这些遗址或文化都证明了存在于商朝之前,经碳14检测年代都在公元前2000年到2500年之间,而这一时期正好是史书上记载的夏朝。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北侧,城子崖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龙山村东北,河山龙山文化遗址群则在今河南省各地都有,主要是在洛阳、登封、汝州、淅川、安阳等地,这足以说明商朝之前的文明是遍地开花,也足以说明商朝之前是有文明的,即使不是夏朝,也有可能是其他朝代,或者不能称之为朝代,只是一种松散的部落联盟。

此外,还有国家科委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大量的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及甲骨文进行科学的研究,已经能较为准确地分出夏商周三朝世系的具体年代,辅以碳14检测技术,明确地确立了夏朝传世14代17王,国祚470年,由“禹”传儿子“启”起,到末帝“桀”而结束,与其他朝代不一样的是,夏朝的统治者活着的时候自称“后”,去世之后称“帝”。

四、关于夏朝的思考

历史上的文明传承只有中国是一脉相传,而没有出现过断代,商朝既然是已经明确存在的朝代,他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一代一代发展而来,所以商朝前面肯定有朝代,也许是和商朝类似的朝代,也许只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由一个主部落来领导,但一定是存在的,司马迁的史记中称为夏朝,所以我们称为夏。

夏字在甲骨文中一直没有被发现,除了甲骨文中的字并没有百分之百破解之外,夏字在上古时期是如何写的也是一直有疑问的,最早被发现的夏字是在周朝时期发现的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就是说夏字最早是出现在周朝,而周朝与夏朝隔了一代,中间隔了一个商朝,商朝是如何称呼夏朝的不得而知,甲骨文中没有夏,那么商朝是如何称呼前朝的,也许不是夏,是其他的字也有可能,不管是什么字,商朝前面的历史是铁定存在的,或者有没有可能夏字是在夏朝灭亡后被创造出来的,夏朝在当时根本就不叫夏朝呢?如果是这样的话,甲骨文的研究就得重新研究。

周朝早期的文字是记载在青铜器上的,中后期则开始记在竹简上,而商朝的所有文字是记载在乌龟壳或者动物的骨头上,那么夏朝呢?这是个问题,夏朝是否有文字仍然是有争议的,历史上最早的造字是在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黄帝时期记事都是靠结绳记事,社会上的物资极其匮乏,还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所能使用的工具也就是木材和石器了,除此之外就是兽皮和动物骨头,仓颉造字神话色彩过于浓重,从黄帝时期到夏朝仅有六百多年,这中间的时期很可能就是华夏历史上文字开始萌芽的阶段。

现在对于夏朝认定已经有古文字记载、史书记载、考古遗址发现,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考古遗址和史书记载对应上,因为发现的遗址已经是商朝之前的了,但并不能确定是夏朝,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也许夏朝不存在,但商之前一定有朝代,至于叫什么名字,还有待继续考古发现,不能因为无法证明之前就是夏朝,而否定中国历史五千年,因为历史已经存在了,我们只需要证明从黄帝到商朝之间的那一段历史是文明就能说中国是五千年文明,这并不矛盾。至于那段历史叫“夏”还是叫“虞”又或者是叫“唐”,那是今后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的研究了。

周朝本身比较繁华,有专门的史官记载,所以也就记录了夏朝。

因为商朝本身就是一个动荡年代,而且甲骨文最主要的目的是用来占卜的,而并不是用作记载历史的史书,所以没有提及夏朝也非常正常。商朝在前300年间一直都是处在各种战乱之中,直到盘庚迁址殷之后,才算正式的稳定下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的迁都,即便是有关于夏朝的资料,有可能也会因此而遗失。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最主要的用法其实还是用来张占卜的,而且商朝他们记载事情的时候并不是用刀来刻在竹子或者是其他东西上,很多时候他们所用的是类似于我们如今所用的毛笔一样的一种器具在写字,所以是非常容易,因为风沙的侵袭而消失的,所以这其实在逻辑上也是说得通的

除此之外,甲骨文其实有一大部分在使用之后就被当成一种食材直接吃掉了,有可能即便是有关于夏朝的记载,那一块甲骨文也被人类所吃了也说不定。而且周朝一直统治非常稳定,直到周幽王时期,在那个时候,周天子的威望是十分高的,周朝想要记录一些夏朝的事情引以为戒也非常合理。

周朝有一本书名字叫尚书,这本书至今我们还保留有部分内容,这本书所记载的就是历史的文献以及古代的某些事迹,有人说这一本书是孔子编写的,在这本书里面就提及到了夏朝,有可能正是因为周朝的人本身生活条件比较好,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有一名专门的史官进行记载,所以他们对于上一代的夏朝有所记载也并不是不可能。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汤灭夏,史书上称之为“殷革夏命”,说的是商朝开国君主天乙汤讨伐夏桀,灭夏建商的历史事件。这件事,《尚书汤誓》和《诗经商颂》中说得很明白。然而,在解读《尚书》过程中,真知堂发现,周人多次自称有夏!周本是帝喾的后裔,整个夏代都混迹于戎狄,商代晚期才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投奔商朝。为什么周人会自称为有夏呢?这真是上古史上一大谜题。

殷革夏命与周人自称有夏

《尚书》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上古文献总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虞书》保留的是尧舜禹时期的文献,所以在夏朝之前还有个虞朝的说法,其实来源于此。

除了《尚书》,最早的上古文献还有《逸周书》,相传是孔子删书汇编《尚书》时没有用上的周代文献部分。

《尚书 汤誓》记载了商汤伐夏之前对部下做的战争誓言。

“王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 汤誓》

《尚书 多士》则是西周灭商,建立新都成周后,把原殷商顽民迁到洛阳时,周公以成王的名义对商王士所做的一篇训诫文书。

书中也明明白白的说清楚了商汤灭夏之事,并称之为 “殷革夏命”。

“我闻曰: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夏。。。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王曰:殷革夏命。”《尚书 多士》

《汤誓》,有研究者说乃是战国时人所作。但《多士》记载的是周公训诫殷顽民的话,里面多次提到“你们是天邑商,我乃“小国”,如果不是上天安排,我哪里敢伐灭你”一类的话语,则应该是周公旦的原话。此时距离殷商覆灭为时不久。

“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殷革夏命。。。予一人惟听用德,肆予敢求于天邑商。”《尚书多士》

再加上春秋时期殷商后裔之国宋国所作的《诗经 商颂》,商汤灭夏之事,当并非周人假说,而是言之凿凿的真实历史事件。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武王载旆,有虔秉钺。。。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诗经 商颂 长发》

然而,深入解读《周书》,则发现 西周早期,周人曾经多次自称为夏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尚书君奭》

“用肇造我区夏。”《尚书 康诰》

特别是下面这话。

《尚书·周书·立政》云: “帝钦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

意思是:“上帝很生气要惩罚,于是让我有夏国,伐商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百姓。”周人灭商之前,自称有夏无疑。

既然殷革夏命,为何周又称夏呢?难道商汤灭夏这事是假的吗?

文丁杀季历,周国称有夏源于此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周国的来历。

周建国之前,本是商王朝西边的一个小部落。大约在商晚期王武乙时期,太王古公亶父受命于商,把部落迁到了岐山之地。

“武乙三年,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竹书记年》

一说,他是为了躲避好战的戎狄才搬迁的,不少部落因古公亶父之仁义而归顺了他。

“古公亶父曰: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史记 周本纪》

武乙,就是那位射天被暴雷劈死的商王,他是商纣王的曾祖父。

“武乙猎於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子帝太丁立。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崩,子辛立,天下谓之纣。”《史记 殷本纪》

也就是说,商王武乙和周太王古公亶父是一辈的。

周人投奔商朝之后,度过了几十年的蜜月期。武乙时期周太王古公亶父薨逝,其子季历继位为周公,武乙死后,由于忌惮季历的武功,商王太丁(文丁)找了个机会杀了季历,史称 “文丁杀季历”

“文丁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竹书记年》

两年后,文丁也死了,子帝乙继位。周国那边,则是周文王(西伯侯姬昌)登上政治舞台。

帝乙在位仅有九年就死去,子帝辛(商纣王)登基为帝。

所以,周文王是帝辛的叔伯辈,武王姬发则和帝辛同辈。

搞清楚了周国的来历,我们对周人自称为“有夏”,还是一头雾水。

周朝后来分封诸侯,建立了完善的封建体制,它的来历对搞清楚我国上古史至关重要。那么,周人为何自称为夏呢?

这就要从周文王的妻子太姒说起。

姒,乃夏朝王族之姓氏。夏禹姓姒,据说是帝尧所赐。

“尧曰:"俞!以固冀于此。"乃号禹曰伯禹,官曰司空,赐姓姒氏。 ”《吴越春秋》

周文王乃周公季历之子,当然季历肯定不止一个儿子,只是因为文王之母特别尊贵,所以才由文王继承了周公的位置。

我们知道,古代贵族有姓氏之分。 氏乃其起源根本(大宗),姓乃其受封有国之标志(小宗)

所以,黄帝轩辕氏有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也就是说黄帝十四个儿子有了自己的封地,可以开宗立国。

其中,姬姓就是黄帝最早赐予的十二姓之一。

大禹建立夏朝,传位给子夏启,他不但有了自己的姓“姒”,并且还和五帝一样有了自己的氏- “夏后氏”

后来夏后氏,也繁衍出了很多姓。如费,辛,曾等。

当然,姒姓是夏后氏第一大姓,大宗无疑。

周文王娶妻太姒,则是迎娶了夏朝的公主。这件事对于周朝来说,意义极为重大。这事,真知堂已经有文详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看看。

在灭商之前,周并不是一个有独立 的氏,而是一个受封于商的附庸国。所以,对于此时的西伯侯姬昌而言,娶妻太姒意味着他在周国“得姓“。

也就是说,他取得了夏王族姒族的支持。相对于周人自己遥不可及的远祖,夏朝女婿的身份无疑乃是极其尊贵的。

文王受命,周人自称有夏

周人自称夏,又自称小邦周,和历史上 “文王受命” 这件事息息相关。

何谓“文王受命”呢?这个词出自《诗经》。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诗经 文王有声》

《逸周书程寤解》里详细记载了这件事。

“文王安商,在酆。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文王召太子发,占之于明堂。 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西伯侯昌对外是商朝的西伯侯,对内则自称受命于天了。

换句话说,西伯昌假借天命给了自己一个氏,这个氏借用的是夏朝之名!

不称“夏后氏”而称“有夏氏”,和舜帝死后,其宗族受封于虞地称“有虞氏”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自称“有夏氏”呢?还是因为文王娶妻太姒的缘故。

以姬发之母族太姒的部众为主体,姬昌取得了周国部众中的绝对大宗地位。这事,和历史上 “商的先祖契受封于商,得到母亲有娀氏部众的一部,得以开宗立国” 的事情一模一样。

只不过,契的商族子姓,乃帝舜所封。而姬昌的周族乃商王所封,自称“有夏”,而不是自称“有周”,则是为了革殷商的命!“赳赳老夏,共赴国难!”

甲骨文卜辞中的周方,就是周族受封于殷商的证据。

“贞:王其奉信大甲周方白口自正。不左于受有右。”

“己卯卜,贞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囗王事。五月。”《甲骨文 卜辞》

也就是说,周确实是得到商王朝的任命,才得以建国的。

所以,当西伯侯姬昌自称文王,与商纣王同级的时候,也就是所谓“ 文王受命于皇天上帝” 之时。文王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国家,有夏氏。以有别于夏朝君主的“夏后氏”。意即以夏朝后裔正统自居。

小结

从史料来分析,周族最早接受商王朝的册封脱离戎狄来到陕西岐山之地,确实是心怀感恩的。

他们修筑城池,开垦田地,数十年后终于称霸西戎。然而,周侯季历的武功太强,甚至威胁到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商王文丁借季历献俘之机 的杀害了季历,因此与周人结下了血海深仇!

此时是西伯侯姬昌尚未称文王,他韬光养晦数十年,还是被商纣王囚禁于朝歌。在费尽心机,甚至送上了长子伯邑考的生命之后,他终于被商纣王放归西岐。

回到西岐,他终于举起了反商的大旗!为了和大商对抗,脱离大商自建独立国家是必须要走的过程。所以才有文王受命于皇天大帝的典礼。

他建立的国家,当然不能用商王赐给的“有周氏”的名义,于是便采用了“有夏氏”这一国号。这是在通过联姻取得了夏王族姒姓古国部众的支持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完全符合“”上古时代妻族或母族出人出枪建立新国”的传统了。

周人本是黄帝后代的姬姓,最初先祖弃也是得到了母亲姜原(炎帝族)部落的支持才开宗立派的。后来沦入戎狄之间近千年,早已取得了戎狄人好战的血脉。商亡于周,其实在武乙时就埋下了种子。这或许就是周人早期自称“有夏”的历史真相!

夏朝(10)文王(4)尚书(2)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当我们背诵朝代秩序时,总能熟练地说出“夏、商、周”。这也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夏朝。但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最初,考古学家发现的与夏朝直接相关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西周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夏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有着清晰的记载。

然而,无论是战国以后的书籍,还是西周的历史文献,都离夏王朝的存在还有500多年的时间。即使在西周,也有一个被商朝分隔的王朝。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文件或史书的真实性。就像过去的两颗豌豆一样,夏桀的内容与后人基本相同。即使是在商代的史籍资料中,夏桀的内容也基本相同。

这不禁让人怀疑,很可能是周人模仿商人编造的故事。在夏代,古籍《尚书》和《史记》中都有记载,但《尚书》是周代写的。书中的记载只能证明商朝以前确实有一个王朝或一个大部落向商朝过渡,但由于商朝以前发现的文物和甲骨文只能证明商朝本身的存在,因此没有夏王朝,考古学家认为一直怀疑夏朝的存在。

夏朝灭亡后,是商朝。他们一定见证了夏朝的灭亡。遗憾的是,怀疑再次出现。据考古学家介绍,商代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与夏代无关。此外,商朝在与夏王朝的斗争中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并没有出现在赞扬商朝功德的文章中,而是提到了许多其他的战斗。

不过,甲骨文也可以不提夏代来解释:一是我们还没有对出土的甲骨文进行充分的解释;二是甲骨文是商代记载的占卜碑文,不提前朝是无可厚非的。在寻找夏代都城遗址的过程中,考古学家在洛阳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有“京”字的宫殿和道路都反映出这个地方曾经是首都。

根据测试,遗址的最大年龄不超过公元前1750年。不过考古学家因为没有找到可以直接证明的文字,所以不得不怀疑二里头或许是商朝早期的都城但很快就被拒绝了。通过各种时间的检验和分析,得出二里头时代比商代早100多年的结论。此后,专家先后在陕西、山西发现了世茂、桃四遗址。研究表明,商尧之间一定有另一个王朝。

根据一些出土的陶器和坟墓,二里头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颠覆活动。如果商唐消灭了夏,那两个朝代怎么能不留痕迹地改变呢?此外,这里还没有发现商代的一些贵族墓。但从第三时期开始,随葬品不再是简单的陶器,而是相对细致的青铜。还有一些具有商代文化特色的文物,如蜀锦盆地。

然而,考古学家也在郑州发现了二里港遗址。它的时代与二里头三期相吻合。但二里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有些比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更为精致。相比之下,二里头器物上的一些符号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文章,甚至比甲骨文文字还要原始,这说明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远低于商代。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夏代的文明可能远远落后于我们所知道的。也许商朝建立以后,夏朝虽然没有被消灭,但它仍然存在,但是经过太多的发展,它跟不上先进文明的步伐,最终被历史自动消灭。

1、夏朝的记载很少为人所知,很难探究夏朝的历史。所以很多人质疑夏朝根本不存在。这句话比较早是外国人说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因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遗址没有一个能明确表明是夏朝的。

2、夏朝(约2070~ 1600年前)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多联盟或复杂的国家。但是,现在很多人质疑夏朝根本不存在。这句话比较早是外国人说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因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遗址,没有一个能肯定地表明是夏朝的。但是古籍记载的夏朝历史非常详细,夏朝的存在似乎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实,所以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

3、现代考古和遗传学证据也表明,几个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神秘联系。早期人文、物质、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新的考古发掘,夏朝的形象越来越模糊,一些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东亚寻找源头。

4、诚然,中华文明并非与隔绝,而是从史前时代就受到的影响,而古埃及可能是这方面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夏的存在是中国考古证据无法证明的,很难用一般的理由来解释两国古代的相似之处。这两个古老的文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令人好奇。

夏朝真的存在吗?有哪些证据?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是无数专家学者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那么五千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五千年的历史是从黄帝即位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