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泥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檀香泥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檀香泥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功能主治 2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檀香泥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檀香泥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檀香泥 1 拼音

tán xiāng ní

2 《辞典》:檀香泥

21 出处

《纲目拾遗》

22 拼音名

Tán Xiānɡ Ní

23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檀香"条。

25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2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檀香泥的方剂 檀香饮

ánxiāngyǐn《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名:檀香饮组成:白檀香1块重1分,沉香1块重1分,槟榔1

檀香散

tánxiāngsǎn《圣济总录》卷十七:方名:檀香散组成:白檀香(锉)半两,甘菊花(择)3两,芎

九香如意丸

拼音:jiǔxiāngrúyìwán处方:檀香2两,降香2两,沉香6钱,木香3两,丁香6钱,藿香5钱

檀香丸

拼音:tánxiāngwán处方:檀香(一钱)杏仁(去皮二钱半)乌梅肉(二两)紫苏叶(一两)茴香(

檀香汤

火)、白芷(不见火),各二两;桔梗(焙)三十两,檀香(不见火)三两,甘草(炒)六两。炮制:上为细末。

更多用到中药檀香泥的方剂

用到中药檀香泥的中成药 避瘟散

瘟散药典标准:品名:避瘟散BiwenSan处方:檀香156g、零陵香18g、白芷42g、香排草180

含化上清片

ingPian处方:前胡桔梗天花粉葛根乌梅(肉)檀香薄荷脑制法:以上七味,檀香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

宽胸气雾剂

:WS3B241797处方:细辛油23ml檀香油70ml高良姜油32ml荜茇油15ml冰片22

二十五味竺黄散

g草果15g甘草50g葡萄25g木香马兜铃25g檀香25g降香40g诃子40g毛诃子40g余甘子(去

如意珍宝丸

要成份:珍珠母、短穗兔耳草、沉香、石灰华、红花、檀香、降香、毛诃子(去核)、余甘子、甘草、麝香、牛黄

更多用到中药檀香泥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檀香泥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疟

司转运。当以仲景苓桂术甘汤。又六君子汤去甘草加檀香泥桂枝木。吴疟已复疟。溺浊淋痛。稚年脾疟。食物不

《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

子生虎骨油松节(各二两)川芎狗脊萆淮牛膝仙灵脾檀香泥白茄根沙苑(各一两)火酒醇酒各半。浸七日。某(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不食

胃伤恶食。络虚风动浮肿。先与荷米煎。人参新会皮檀香泥炒粳米炒荷叶蒂潘不饥不食。假寐惊跳。心营热入。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呕吐

吐。右脉小欲歇。明是劳伤。肝乘胃反。小半夏汤加檀香泥炒白粳米。颜(氏)干呕胁痛。因恼怒而病。是厥阴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七诸汤香煎门]诸香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夜交藤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夜交藤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炮制 210 性味 211 归经 212 功能主治 213 夜交藤的用法用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夜交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夜交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夜交藤 1 拼音

yè jiāo téng

2 《辞典》:夜交藤

21 出处

《本经逢原》

22 拼音名

Yè Jiāo Ténɡ

23 夜交藤的别名

棋藤(《南京民间药草》),首乌藤(《江苏植药志》)。

24 来源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带叶的藤茎,于夏、秋采取。但商品大都用藤茎,于秋季叶落后割取,除去细枝、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段落,捆成把,晒干。

2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何首乌"条。

26 生境分布

主产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27 性状

干燥的藤茎呈细长圆柱状,通常扭曲,有时分枝,直径3~7毫米。表面紫褐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和节,并散生红色小斑点,栓皮菲薄,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鹿,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淡**,木质部呈放射状,中央为白色疏松的髓部。气无,味微苦涩。以粗壮均匀、外表紫褐色者为佳。

四川商品为干燥的带叶嫩茎。茎细,黄绿色或黄褐色,叶多皱缩。

28 化学成份

茎含蒽醌类,主要为大黄素、大黄酚或大黄素甲醚,均以结合型存在。

29 炮制

清水洗净,稍浸泡,捞出,润透后,切段,晒干。

210 性味

甘微苦,平。

①《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苦涩微甘。"

③《陜西中草药》:"性平,味甘。"

211 归经

入心、肝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肾二经。"

212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①《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

②《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③《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④《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⑤《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

⑥《陜西中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治失眠,多汗,贫血,周身酸痛,疥癣等皮肤病。"

213 夜交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214 附方

①治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夜交藤(切)四钱,真珠母八钱,龙齿二钱,柴胡(醋炒)一钱,薄荷一钱,生地六钱,归身二钱,白芍(酒炒)一钱五分,丹参二钱,柏子仁二钱,夜合花二钱,沉香五分,红枣十枚。水煎服。(《医醇媵义》甲乙归脏汤)

②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痔疮肿痛:首乌藤、假蒌叶、杉木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215 各家论述

《本草正义》:"夜交藤,濒湖止称茎叶治风疮疥癣,作浴汤甚效,今以治夜少安寐,盖取其能引阳入阴耳。然不寐之源,亦非一端,茍不知从病源上着想,而惟以此为普通用品,则亦无效。但止堪供佐使之助,因是调和阴阳者,故亦有利无害。"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夜交藤的方剂 菊花芍药汤

处方:菊花、赤白芍、白蒺藜、丹皮、钩藤、天麻、夜交藤、生地、桑椹子。功能主治:养阴平肝定眩。主阴虚

百麦安神饮

n处方:百合30克,淮小麦30克,莲肉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益气养

舒安汤

ntāng处方: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参6克。

定眩汤

克,半夏9克,全蝎9克,僵蚕9克,白芍24克,夜交藤24克,钩藤24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

甲乙归藏汤

柏子仁2钱,夜合花2钱,沉香5分,红枣10枚,夜交藤4钱(切)。功能主治: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彻

更多用到中药夜交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夜交藤的中成药 安神补心丸

)15两,石菖蒲10两,珍珠母(煅)200两,夜交藤50两,旱莲草30两,合欢皮30两,生地黄25

养血安神丸

养血安神丸组成:仙鹤草100斤,墨旱莲60斤,夜交藤60斤,合欢皮60斤,鸡血藤60斤,生地黄60

大阴补丸

腹痛甚者,白芍增量(至15g);心烦少寐者,加夜交藤、琥珀。每日1剂,水煎后分2或3次内服,用3~

安神丸

子各500g,生地黄、玄参各250g,合欢皮、夜交藤各1000g,丹参1500g,桑椹子1200g

更多用到中药夜交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夜交藤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不寐

汁炒)竹茹(一钱)陈胆星(七分)黑山栀(三钱)夜交藤(四钱)竹沥(七钱)姜汁(少许)又化痰宁神,仍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惊悸

杭白芍(一钱五分)黑豆衣(三钱)炒枣仁(二钱)夜交藤(三钱)柏子霜(三钱)滁菊花(三钱)天王补心丹

《张聿青医案》:[卷十四]癫痫

枣仁(二钱猪胆汁炒)橘红(一钱)陈胆星(八分)夜交藤(四钱)朱砂安神丸(二钱开水送下)二诊降火化痰

《邵兰荪医案》:[卷二]不寐

(三钱)丹参(二钱)天冬(三钱)光杏仁(三钱)夜交藤(三钱)生米仁(四钱)紫菀(钱半)茯神(四钱,

《王氏医案绎注》:卷五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规格 210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养阴镇静片 1 拼音

yǎng yīn zhèn jìng pià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Yangyin Zhenjing Pian

22 标准编号

WS3B036090

23 处方

当归   75g 麦冬 57g 五味子 48g 首乌藤 39g 地黄 39g 茯苓 75g 柏子仁 18g 党参 75g 珍珠母 93g 玄参 57g 丹参 57g 远志 39g 桔梗 39g 朱砂 10 2g

24 制法

以上十四 味,朱砂水飞粉碎成极细粉;茯苓、桔梗、珍珠母粉碎成细 粉,与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五味子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 第二 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与上述粉末混匀,干燥,粉碎,过 筛,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片后显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酸。

2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滋阴养血,镇惊安神。用于心血不足,怔神健忘,心烦不安,心 悸失眠。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4~ 6片,一日 3次。

29 规格

每片重0 3g

210 贮藏

密封。

古籍中的养阴镇静片 《程杏轩医案》:[《程杏轩医案》辑录]鲍禹京翁夫人厥证治法节略

心血拌蒸晒,用麦冬须辰砂拌染,或加琥珀龙蛎,均有镇静之功。肥人之病,虑虚其阳,瘦人之病,虑虚其阴。阴

《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除瘟方

一两)柴胡(五钱)炙草(八分)流水煎,或加姜三五片,或加陈皮一钱,或加参。人马平安散治一切时症,风

《存存斋医话稿》:[附录]吴山散记

苦之。后除遵行上述卫生疗法外。并长吞服“卡斯卡拉片。”宿疾乃蠲。〔五〕余鉴于中医之特长在治疗。治疗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肝风

灵。治法以固护正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标。古有诸矣。挨

《温热经纬》:[卷四余师愚疫病篇]疫证条辨

  梨百科名片 梨一种水果的名称,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

  中文学名: 梨

  拉丁学名: Pyrus spp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 苹果亚科 (Maloideae)

  属: 梨属 Pyrus

  分布区域: 我国梨产量最多的省是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云南等。

  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亚洲梨属的梨大都源于亚洲东部,日本和朝鲜也是亚洲梨的原始产地;国内栽培的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我国。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树是我国南北各地栽培最为普遍的一种果树,据 梨

  1995年资料统计,梨园面积已发展到85995万亩,仅次于苹果和柑橘,在国内名列第三位。《深州风土记》 物产篇记载 梨 雍正志大小不一 饶阳有安平有 魏文帝昭真定郡梨甘若蜜脆若凌可以解烦释饣,卢毓冀州论云常山好梨苏颂云紫花梨疗心热青城山邢道人以此进唐武宗后求之不可得常山郡有一株缄封以进帝多食之岁久木枯不复有种。

  功效

  梨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2009年11月21号,美国生物科学家幔德斯劳步斯的研究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梨,具有防辐射的作用,梨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射,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近期,美国硅谷小数办公室已将梨作为防辐射的主要物品,他们认为梨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其性味甘酸而平、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 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梨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

  栽培意义 梨果鲜美,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芳香优美。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梨果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梨果还有医用价值,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梨木细致,软硬适度,是雕刻印章和高级家具的原料。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梨具有润燥消风、醒酒解毒等功效,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赵州雪花梨是赵县特产,赵州雪花梨栽培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700多年以前。早在秦汉时代始就被历朝历代选作贡品进贡朝廷。因其果肉洁白如玉,似霜如雪而得名,史载有:赵州御梨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说。其果实以个大、体圆、皮薄、肉厚、色佳、汁多、味香甜,与赵州桥齐名天下。赵州雪花梨单果重一般400克左右,最大 1900克,含糖量12-14%,最高可达165%,雪花梨营养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除鲜食外,也可以加工罐头、梨汁、梨脯、梨酒、梨膏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可入药医病,有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医疗功效。我国许多梨产区其收入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成为当地国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因此,梨树的生产发展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效用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梨的吃法

  生食:民间对其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说法。因此,生吃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所出现的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榨汁:将梨榨成梨汁,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许,煮饮,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喉炎干涩、声音不扬者,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冰糖蒸梨:冰糖蒸梨是我国传统的食疗补品。可以滋阴润肺,止咳祛痰,对嗓子具有良好的润泽保护作用。 梨的饮料:“梨膏糖”更是闻名中外,它是用梨加蜂蜜熬制而成,对患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吃梨小贴士

  ★梨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 ★梨含果酸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 ★梨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少吃梨。 ★血虚、畏寒、腹泻、手脚发凉的患者不可多吃梨,并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湿寒症状加重。 ★梨含有糖量高,糖尿病者当慎。 ★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 ★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 它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E和微量元素碘

  医用验方

  (1) 感冒、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蒸熟吃。或将梨去顶挖核,放入川贝母3克、冰糖10克,置碗内文火烛之,待梨炖熟,喝汤吃梨,连服2~3天,疗效尤佳。 (2) 慢性气管炎、干咳少痰、口干舌红。便秘:生梨1个,蜂蜜或冰精放入梨内,蒸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吃5天为一疗程。或梨挖心削皮,放入北杏仁10克,冰糖30克蒸熟吃,可止咳化痰,清热生津。 (3) 肺热、咽疼、失音:雪梨捣汁徐徐含咽,每日服3~4次。 (4) 肺热咳嗽:生梨加冰糖炖服,或生梨去心加贝母3克炖服;或梨1个,芦根30克,冰糖同煮,睡前热食,见小汗为佳,食3天;或梨汁、藕汁等量服。 (5) 百日咳,梨挖心装麻黄1克或川贝3克,桔仁6克,盖好蒸熟吃。 (6) 肺结核咯血、干咳无痰:川贝10克,梨2个削皮挖心切块,加猪肺煮汤,冰糖调味,可清热润肺、止咳去痰。 (7) 肺结核虚弱:梨汁100毫升,人乳100毫升蒸热饮,可补虚生血、养阴润燥。 (8) 肺痰咳嗽、干咳咯血:雪梨6个。削皮挖心,将糯米100克煮成饭,川贝粉12克。冬瓜条100克切碎。冰糖100克拌匀,装 入梨中,蒸50分钟后食用,早晚各服1次,可润肺化痰,降火止咳。 (9) 小儿风热咳嗽、食欲不振:鸭梨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 (10) 虚劳、肺结核低热、久咳:鸭梨、白萝卜各1000克切碎绞汁,浓缩成膏,加入生姜250克绞汁,和炼乳、蜂蜜各250克搅匀,煮沸瓶,每服1匙。 (11) 咽炎、红肿热痛、吞咽困难:沙梨用米醋浸渍,捣烂、榨汁,慢慢咽服,早晚各1次。 (12) 久咳肺阴已伤、咳嗽痰少、咽干口燥:雪梨1个、百合15克,冰糖25克,水煮,待百合熟透时,即可食用。 (13) 清痰止咳:将梨捣汁,加姜汁、白蜜;或将梨熬膏加姜汁、白蜜食用用。 (14) 浸润性肺结核,雪梨干100克、菠菜根、百合、 珍珠母各50克,水煎透后食用。 (15) 津液不足、干咳:雪梨1个,菊花、麦冬各25克,水煎后加适量白糖服用。 (16) 失音:梨汁频饮或用梨切碎加冰糖炖汁服。 (17) 久痢、梨皮、石榴皮,适量煎服。 (18) 太阴温病、口渴:甜梨1个,切成薄片,在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 (19) 阴虚有热,雪梨l个,雪耳10克,川贝母5克,水煎服用。 (20) 呕吐、药食不下,大雪梨1个,将丁香15粒刺入梨内,用湿纸包4~5层,煨熟食之。 (21) 黄疸:雪梨切片浸醋中,每日食1个。 (22) 高烧后口渴心烦、胸闷、大便秘结,梨1-2个,川贝6克,蜂蜜1匙,同蒸食之,或食梨汁。 (23) 各种出血 (咳血、吐血、尿血、便血、月经多)及遗精等伤阴疾病、心烦急躁、口渴口干、尿少、便秘:常食煮梨或梨干,可益阴润燥。 (24) 中风偏瘫,语言不利:频饮生梨汁驱肺络郁热。 (25)疮疡:饮食梨汁或煮梨汤,清热去火。 (26)醉酒:梨生食或梨榨汁服。 (27)风热咳嗽:梨1个,葱白连须7条,白糖10克加水煎服。 (28)噎膈反胃:梨挖心,放入丁香50粒,包好蒸熟吃。 (29)热病口渴、咽干及酒后烦渴:雪梨、鲜芦根、荸荠、鲜藕、鲜麦冬(或甘蔗)适量切碎榨汁饮。 (30)消渴:生梨捣汁服,或熬成雪梨膏服。 (31)食道癌:梨汁同人乳、甘蔗汁、芦根汁、童便、竹沥服之。 (32)肠炎:鲜秋子梨60克捣烂,加水煎服,每日3

  适于加工的梨品种

  适于加工的梨品种有哪些? 巴梨是世界闻名的生食与制罐兼用品种,除巴梨外,尚有贵妃梨、锦香梨、矮香梨。 (1)贵妃梨:原产美国,为梨的自然实生苗。辽宁省有少量栽培。该品种的突出优点是极丰产、抗病、抗虫、抗热,适应性广。鲜食品质不佳,在美国主要用其制罐和烹调。果实中大,重约 150一200克,短纺锤形。果梗粗直,长3~7厘米,基部常膨大成肉质。萼片小,较浅,果皮绿**,果肉淡**,果心中大,靠近果心处石细胞较多,后熟后肉质半软,人口不溶,汁中多,味酸甜较淡,生食品质中等,果实可贮到12月底。 (2)锦香梨:为中国果树研究所育成,亲本为南果梨×巴梨。突出优点是,除生食外,特宜加工罐头,其制罐品还不亚于巴梨,唯其个头比巴梨小。树势中庸,成枝力强,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在兴城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中大,平均重140克,果形不整齐,果皮黄绿色,阳面有红晕,贮后逐渐变绿**,果肉淡黄白色,经后熟肉质细软多汁,酸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可达 15%,品质上等,果实可贮存7~10天。 (3)矮香梨:中国果树研究所1957年从车头梨的实生苗中选育而成。果实较小,平均重70克,近圆形,黄绿色。阳面有暗红晕,果面光滑。果梗短粗,萼片宿存。采收时果肉稍粗,松脆,经7天左右后熟;肉变软,汁增多,香甜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2一15%,品质上等。极适宜于制计。该,种树冠开张,耐旱,耐瘠,抗寒,但不抗轮纹病,适宜在东北、西北冷冻干爽地区作密植栽培。 

  营养分析 1 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 2 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 3 梨有较多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易被人体吸收,增进食欲,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4 梨性凉并能清热镇静,常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改善头晕目眩等症状 5 食梨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从而防癌抗癌 6 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咳嗽痰稠或无痰、咽喉发痒干疼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或宿醉未醒者尤其适合 2 慢性肠炎、胃寒病、糖尿病患者忌食生梨。 制作指导 1 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食用 2 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3 梨可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好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食疗作用 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 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解酒的作用 用于热病伤阴或阴虚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于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症。 其他相关 唐玄宗李隆基精通音律,喜爱歌舞,常在都城光华门禁苑中一处广植梨树的果园里进行表演。后世称戏剧界为“梨园界”或“梨园行”。 梨原产我国,《诗经》《晨见篇》即有"山有苞棣"的记载,可见我国梨树栽培,至省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梨树长期栽培中,选育了很多优良的品种,在《史记》、《广志》、《秦记》、《西京杂记》、《洛阳花木记》及《花镜》等古籍中,记载梨的许多品种,如蜜梨、红梨、白梨、 鹅梨、哀家梨等品种名,至今沿用 另外,梨还能释放比别的水果多几倍的一种物体—乙烯,乙烯能让水果快速成熟或腐烂。

  食疗价值

  蔷薇科木本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成熟果实。又称快果、果宗、蜜父。梨的品种甚多,我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收,洗净用。食时去核,或去皮。 [性能]味甘、微酸,性凉。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解酒毒。 [参考]含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B1B2C,烟酸等成分。 [用途]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或消渴口干,或噎膈反胃,大便干结;肺热或痰热咳嗽;饮酒过多。 [用法]生食或熟食,绞汁或敷膏、煎汤。 [附方]

  1,五汁饮

  梨、鲜荸荠、芦根、麦门冬、藕(或甘蔗)等适量,捣烂取汁。临时斟酌多少服用,不喜凉者,煎热服。 源于《温病条辨》。梨、荸荠、芦根等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共取汁饮用,其效尤佳。用于温热病口渴甚,或吐白沫粘滞者。

  2,梨膏(或梨汁)

  梨2000g,切碎捣烂,绞取汁液(或煎取汁液),小火熬至浓稠,加入1倍蜂蜜,混匀并煎沸,待冷即成。每次服1~2匙,温开水冲服。若临时急用,可用梨绞取汁液服,或生嚼鲜果。 源于《普济方》。将梨熬膏服,有良好的养阴生津、润燥止渴的作用。用于消渴喜饮。亦可用于阴虚火炽,津液亏耗,口渴心烦,咽痛喉干,失音,或肺燥咳嗽。

  3,治噎六汁饮

  梨汁、人乳(或牛乳)、蔗汁、芦根汁各等量,童便、竹沥减半。煎沸,待冷,时时饮用。 源于《本草求原》。梨、乳、蔗、芦根等汁液均可养阴润燥,童便(10岁以下男孩的小便为佳)降火滋阴,竹沥(慈竹经烘烤流出的汁液)清热化痰,共成养阴润燥、清热化痰之品。用于噎膈(或食管癌),津枯而热痰阻结,吞咽梗阻,饮食难下,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红少津。

  4,丁香煨梨

  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放入丁香15粒,外用菜叶或湿草纸包裹,于火灰中煨熟食(将放入丁香的梨封固,蒸熟食亦可)。 源于《圣济总录》。梨煨熟食能益胃养阴;丁香性温,有降逆和胃止呕作用,与梨同用,虽温而不燥热。用于胃气虚弱或胃寒所致的反胃呕吐食。

  5,川贝蒸梨

  梨1个(个大的),挖去核,川贝母3g(研末),冰糖适量,一并纳入梨中,封好,煮熟或蒸熟。二次服食。 川贝母为润肺化痰、止咳要药,梨、冰糖均能清热润肺化痰。用于肺部燥热,咳嗽痰黄稠,咽喉干燥。

  减肥作用

  梨肉脆汁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有益健康。近日,美国MSN网站指出,梨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含量,有助减肥。 美国营养学家最近研究发现,每个梨都含有10克降低胆固醇的膳食纤维,满足人体每日对膳食纤维需求量的40%。通过对马里兰州的一些成年人的调查后发现,那些摄入膳食纤维最多的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最低;同时这些人的体重最轻,身高体重指数最低,腰围也最小。

  简介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梨的果实。 功用养阴生津,滋润肺胃,清热化痰。主治肺阴亏虚,于咳少痰,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等;胃阴亏虚,烦渴欲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等。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酸。人肺、胃经。 用量用法内服:生食、捣汁或熬膏。外用: 捣敷或捣汁点眼。 现代研究本品含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葡萄糖、蔗糖等。 进补应用 1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咯血,潮热颧红 川贝梨炖猪肺:雪梨2个,川贝母15克,猪肺40克。冰糖适量,将雪梨切成小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小块;川贝母洗净,一并放人沙锅内,酌加适量冰糖和清水,选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3小时左右。吃雪梨、猪肺,喝汤。 2热病伤阴,心烦口燥,大便干结 雪梨浆:大雪梨1个。将雪梨切成薄片,放在碗中,加入凉开水,淹没梨片,浸泡半日,用纱布绞汁。顿饮,1日数次。 3痰热蕴肺,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咽干口燥秋梨白藕汁:秋梨500克,白藕500克。将秋梨削皮、去核,白藕去节,分别切碎,一并用纱布绞汁。 顿服。 4肺阴亏虚,虚热内燥,午后低热,久咳不止,痰少质黏,心烦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五汁蜜膏:鸭梨1000克,白萝卜 1000克,生姜250克,炼乳250克,蜂蜜250克。将梨洗净,去核;白萝卜和生姜洗净。以上3味分别用纱布绞取汁液。将梨汁和萝卜汁放在锅内,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时,加入姜汁、炼乳和蜂蜜,搅拌均匀,继续煎熬,煮沸后停火。晾凉,盛人瓶内。每次1 汤匙,每日2次,用沸水冲化饮用。 注意事项梨性寒凉,易伤中焦,故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而致的大便稀薄和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嗽痰白者忌用。

  食梨禁忌

  螃蟹与梨同食伤肠胃 《饮膳正要》中记载:“梨不可与蟹同食。” 因为,梨味甘,微酸,性寒,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亦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之快果。”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

  功效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梨,医家相承用乳梨、鹅梨。乳梨出宣城,皮厚而肉实,其味极长。鹅梨出近京州郡及北都,皮薄而浆多,味差短于乳梨,其香则过之。咳嗽热风痰实药多用之。其余水梨、消梨、紫煤梨、赤梨、甘棠御儿梨之类甚多,俱不闻入药也。 2.《纲目》:梨品甚多,必须棠梨桑树接过者,则结子旱而佳。梨有青、黄、红、紫四色,乳梨即雪梨,鹅梨即锦梨,消梨即香水梨也,俱为上品,可以治病。 拼音名Lí 英文名fruit of Bretschneider pear, fruit of Sand pear, fruit of Ussurian pear 别名快果、果宗、玉乳、蜜父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采收和储藏:8-9月当果皮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有光泽和香味,种子变为褐色,果柄易脱落时,即可采摘。 原形态 1白梨 乔木,高达5-8m。树冠开展;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叶柄长25-7cm;托叶膜质,边缘具腺齿;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带刺芒尖锐齿,微向内合拢,初时两面有绒毛,老叶无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直径4-7cm总花梗和花梗幼时有绒毛,花梗长15-3cm;花瓣卵形,长12-14cm,宽1-12cm,先端呈啮齿状,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长约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离生,无毛。果实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2沙梨 本种与白梨的区别为: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果实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3秋子梨 本种与2种的区别为:叶形大,长5-10cm,宽4-6cm,叶边刺芒长;花柱5;果实**,果梗长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区山坡阳处。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温暖而多雨的地区。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区。 资源分布: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3秋子梨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栽培 1生物学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苹果强。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冬季最低温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多数品种可安全越冬。根系发达,喜光喜温,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缓坡山地种植,尤以砂质壤土山地为理想。 2栽培技术:多用于嫁接。春季移栽的棠梨苗,只要管得好,可于当年8月进行腹接,年底或来春即可出圃。定植时间以落叶后至萌芽前这一阶段为最好,行株距一般7m×5m,每1HM2300株左右。 3田间管理:可间种豆类、花生等矮杆作物。注意施肥和整形修剪。 4病虫害防治:黑星病,为害枝和叶和果实,喷1:2:200波尔多液,以后每隔半月喷药一次,连喷4-5次。 性状 1白梨 果实多呈卵形或近球形,通常直径5-7cm,先端有残留花萼。基部具肥厚果柄,长3-4cm,表面黄白色,有细密斑点。横切面可见白色子房4-5室,种子倒卵形,微扁,长6-7mm,褐色。果肉微香,多汁,味甜微酸。干品为圆形横切片,多卷缩,直径2-25cm。外皮淡**,有细密斑点。果肉黄白色,有的可见子房室,或灰褐色种子。气微,味甜微酸。 2沙梨 果实近球形,先端微向下陷,先端无宿萼。表面浅褐色或棕褐色,有浅色斑点。横切面可见子房室2-5,种子楔状卵形,稍扁平,长8-10mm,黑褐色。干品多为切片,常皱摺或粘叠在一起,展平后呈圆形薄片,宽4-5-7cm,厚约1mm。外皮深棕色,常具灰白色斑点稀疏散在。果肉厚,占片面的大部分,黄棕色,粗糙,略呈颗粒状,横切片的中部可见5室,每室具1颗黑褐色种子,有时种子脱落而呈空洞状。质稍软,微具糖性。气微,味甜。 3秋子梨 果实近球形,较小,直径2-6cm,顶端有残存宿萼,基部微下陷,果柄长1-2cm。表面稍绿色,稍带褐色或**,常有红色斑点。干品果皮褐绿色,有棕色斑点。 化学成份白梨果实含蔗糖,果糖等。沙梨果实含苹果酸,枸橼酸(citrie acid),果糖、葡萄糖,蔗糖等。 性味甘;微酸;凉;无毒 归经肺;胃;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生津止渴。主肺燥咳嗽;热病烦燥;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生食,1-2枚;或捣汁;或蒸服;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点眼。 注意脾虚便溏及寒嗽忌服。《本草经疏》: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冷积、寒痰痰饮、妇人产后、小儿痘后。胃冷呕吐,法咸忌之。 附方①治太阴温病,口渴甚者: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捣取汁)时时频饮。(《温病条辨》雪梨浆)②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革养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③治小儿心藏风热,昏惜躁闷,不能食:梨三枚。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人粳米一合,煮粥食之。(《圣惠方幻④治消渴:香水梨(或好鹅梨,或江南雪梨,俱可),用蜜熬瓶盛,不时用热水或冷水调服,止嚼梨亦妙。(《普济方》)⑤洽卒咳嗽:一、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置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偎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二、梨,去核,纳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三、梨,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缓火煎,细细含咽。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令嗽更极,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孟诜方》)⑥洽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摘元方》)⑦清痰止嗽: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⑧治中风痰热:梨汁同霞天育、竹沥、童便服。⑨治急惊风热痰壅:梨汁和牛黄服之。⑩治血液衰少,渐成噎膈:梨汁同人乳、蔗汁、芦根什、童便、竹沥服之。(⑦方以下出《本草求原》)11治反胃转食,药物不下:大雪梨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湿纸包四五重,煨熟食之。(《圣济总录》)12治卒患赤目胬肉,坐卧痛者:好梨一颗(捣,绞取汁),黄连三枝(碎之)。以绵裹渍令色变,仰卧注目中。(《本草图经》)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梨,多食则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之意,须当斟酌,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 2《纲目》《别录》着梨,止言其害,不着其功,陶隐居言梨不入药,盖古人论病多主风寒,用药皆用桂、附,故不知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之功也。今人痰病火病,十居六七,梨之有益,盖不为少,但不宜过食尔。然惟乳梨、鹅梨、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 3《本草经疏》:梨,能润肺消痰,降火除热,故苏恭主热嗽止渴,贴汤火伤;大明主贼风心烦,气喘热狂;孟诜主胸中痞塞热结等,诚不可阙者也。《本经》言多食令人寒中者,以其过于冷利也;乳 金疮不可食者,以血得寒则凝而成瘀为病也。凡人有痛处,脉数无力,或发渴,此痈疽将成之候,惟昼夜食梨,可转重为轻。膏粱之家,厚味酽酒,纵恣无节,必多痰火卒中痈疽之病,数食梨,刁变危为安,功难尽述。 4《重庆堂随笔》:梨,不论形色,总以心小肉细,嚼之无渣,而味纯甘者为佳。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药为患者,啖之立解。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

贝壳(bèi ké)是生活在水边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由软体动物的一种特殊腺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 碳酸钙 和少量的 壳质素 。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贝壳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 分布区域 :海洋 拼音 :bèi ké 日本语 :贝壳 かいがら 读音,含义,简介,种类,学术用途,商业用途,工艺品,饰品类,珍珠, 读音 贝壳,读音:bèi ké。 含义 (1)Shell:贝类的外表硬壳或软壳。(2)Conchylium:软体动物的壳。(3)Shuck:牡蛎或蛤的外壳。(4) 腹足纲或双壳纲动物。 简介 贝壳的数量、形状和结构变异极大,有的种类具有1个呈螺旋形的贝壳(如蜗牛、螺、鲍);有的种类具有2片瓣状壳(如蚌、蚶、扇贝);有的种类具有8片板状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如石鳖);有的种类的1块贝壳被包入体内(如乌贼、枪乌贼);有的种类贝壳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贝壳的主要成分为95%的 碳酸钙 和少量的 壳质素 。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霰石(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 方解石和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CaCO 3 。贝壳的外层具有多条深浅颜色相间、同心环状的生长线,但它不代表年龄;它的形成是由于外套膜边缘因受某些原因(食物不足、季节不同、生殖期间等)的影响、而不能继续分泌的结果。 种类 虎斑贝、白玉贝、夜光贝、五爪螺、猪母螺、珍珠贝、贞洁螺、唐冠螺、七角贝、猪耳壳 、马蹄螺、 大角螺 、宝螺、凤凰螺、海蜗牛、帽螺、海蛳螺、唐冠螺、玉螺、船蛸、鹑螺、蛙螺、弹头螺、榧螺、谷米螺、假榧螺、法螺、货贝、冠螺、栉棘骨螺、红螺、双壳纲软体动物、辐射樱蛤、红鲍螺、鸡心蛤、鳞砗磲、菊花偏口蛤、日光樱蛤、太平洋狐蛤、天使之翼海鸥蛤、秀峰文蛤、油画海扇蛤、纯色海菊蛤、红花宝螺、黄宝螺、拉马克宝螺、西非樱蛤、雪山宝螺、眼斑宝螺、白星宝螺、地图宝螺、百眼宝螺、黑星宝螺、黄金宝螺、狐蛤、鼠宝螺、长鼻螺、大笋螺、红狐笔螺、红钻螺、花点鹑螺、栗色鹑螺、驴耳鲍螺、毛法螺、翼法螺、女王凤凰螺、泡形榧螺、金棕弹头螺、金拳凤凰螺、润唇凤凰螺、水晶凤凰螺、小枇杷螺、膨肚枇杷螺、雄鸡凤凰螺、黑嘴凤凰螺、金斧凤凰螺、云斑谷米螺、网纹长鼻螺、大赤旋螺、鹬头骨螺、长拳螺、长香螺、刺球骨螺、长旋螺、大千手螺、大皱螺、杜氏长旋螺、洋葱螺、花斑长旋螺、花边骨螺、华丽骨螺、金口蛙螺、女巫骨螺、锦鲤笔螺、马丁长鼻螺、黑齿法螺、扭法螺、橙口榧螺、棕线旋螺、左旋香螺、旋梯螺、赞氏银杏螺、粗瘤凤凰螺、花瓶凤凰螺、火焰唐冠螺、台湾枣螺、锥螺、薄唐冠螺、海兔螺、紫袖凤凰螺、宝石钟螺、大轮螺、紫螺、交织钟螺、马蹄螺、猫眼蝾螺、夜光蝾螺、赤蛙螺、大白蛙螺、大竖琴螺、南非蝾螺、竖琴螺、西非杨桃螺、紫口蜘蛛螺、水字螺、红翁戎螺、菱角螺、龙宫翁戎螺、翁戎螺、蜘蛛螺。 学术用途 贝壳的放射性碳测年 贝壳是寄送到加速器质谱(AMS)实验室进行放射性碳测年的常见材料。很大一部分寄送到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碳14测年的贝壳材料都是软体动物贝壳。 对贝壳进行放射性碳测年不太容易,因为有许多因素导致结果的不确定。美国物理化学家Willard Libby是放射性碳测年技术的先驱,他认为贝壳是放射性碳测年效果最不好的材料。 贝壳可分为海洋类、河口类或河流类。AMS实验室分析员需要知道他们正在分析的贝壳类型,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污染物以及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贝类生物的贝壳生长所需的碳是从生物圈中获得的。科学研究表明,贝类动物从海洋或陆地植物中吸收有机碳,从海水重碳酸盐、大气二氧化碳或淡水重碳酸盐中吸收无机碳。 贝壳由碳酸钙晶体沉积,形成有机基体。有机基体是一种称为贝壳硬朊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仅构成贝壳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放射性碳测年过程中所需要的样品是无机的部分。 虽然碳酸盐是无机质,但是由于它的形成需要从生物圈中吸收碳14,因此仍然可以进行测年。碳酸盐在贝壳中常以矿物文石的形式存在,尽管在有些贝壳中是是文石和方解石的混合,而其他贝壳,如牡蛎壳,则主要是方解石。 使用贝壳的碳酸盐成分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该物质易于溶解,且与其环境可进行同位素或化学成分的交换。当贝壳与它周围土壤中的酸交换碳时,贝壳的碳14比率会发生改变,而放射性碳年龄也会变化。这种碳交换通常会影响贝壳的外层。 另一方面,重结晶甚至可以影响贝壳的内层。这种现象伴随着文石向方解石的转化,会改变碳14的比率。贝壳与近现代方解石交换碳的时候,通常会发生再结晶现象。 商业用途 工艺品 蛤蚌等有壳动物的外壳。其中有的具有珍珠般的虹彩光泽,因而被用于珠宝业,制作项链、服装珠宝(钮扣等),甚至安装在首饰上,更多用于制作贝雕、拼贴画、镶嵌刀柄等。在各类贝壳中,以澳大利亚北部托雷斯海峡一带所产的真珠牡蛎(pinctada maxina)、菲律宾的马尼拉贝、缅甸的缅甸贝以及西印度群岛的巨蚌、皇后大蛤等为优。 人类对贝壳的 套用由来已久,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开始用打孔的贝壳制成装饰品,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饰品。贝壳在远古时代还曾作为钱币使用。 一个世纪以前,深海珠贝是欧洲贵族奢侈华丽的标志饰物,它拥有珍珠一样迷人的光泽和变幻的色彩,但又拥有迥异于珍珠的七彩。孕育珍珠的彩色珍珠贝以不逊珍珠的光彩,千百年来从不曾被小视与埋没,清朝晚期,杭嘉湖一带,就有把蚌壳等贝类打磨成纽扣,装饰在高档的服装上。 贝雕 它们从来都是设计师们最最珍爱的美丽朋友。尤其是近两年,珠宝级的贝壳类首饰也开始越来越被我们都市中喜欢帅性自然的人们所特别钟爱。珍珠母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颜色及纹路都十分独特,满足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个性化首饰的需求。珍珠母贝饰品的加工非常复杂,原始的珍珠母贝要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精确的切割,根据设计要求镶嵌。历经多道工艺处理,才能制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贝壳饰品。 贝壳分为五大纲:腹足纲(有法螺宝螺、蜒螺)、头足纲(鹦鹉、船蛸)、多板纲、撅足纲(似象牙)、双壳纲(俩壳)。 一个小小的贝壳,也能起到大作用。扇面形状的,螺旋形状的,大个的,小巧的,稍稍加工一下,或穿起来,或吊起来,即可逃脱被随手扔掉的命运,在墙壁上、桌面上出尽风头,亮丽地展示一番。体积大的扇形贝壳,经过特殊工艺的压贴处理,完整地装饰在木碗内壁上,这样的碗使用起来更环保。而如果把一片片漂亮的珠片穿起来,做成一道帘子,装饰在窗前,东南亚风情的家居场景即刻呈现。 如果放在海边,你会用它来听海声,但在自然风格的家中,它的用处可就大了。窗帘扣,小吊环,不加修饰,贝壳就能让你的家呈现出东南亚风景。将海边拾回来的小海螺,光滑、圆润、亮闪闪的,两个配对在一起,做成窗帘扣的吊环,一样美丽非凡。把它们配饰在家里的窗帘上,窗帘也会沾染上海风的味道。 用贝壳做成一套餐具。叉、勺,各有各的用场,摆放在餐桌上,别有一番情趣。 在远古时代贝壳还有充当钱币的作用。 饰品类 (一)流行饰品类 1、大众流行:追求饰品的商品性。多为大批量机械化生产,量贩式销售。 2、个性流行:追求饰品的艺术性、个性化,仅少量生产。多为手工制作, 销售。 3,居家饰品:追求饰品的舒适性。 4。服饰饰品:追求饰品的艺术性,潮流性。 5。汽车饰品:追求饰品的艺术性,潮流性。 (二)艺术饰品类 1、收藏:夸张,不易佩带,供收藏用; 2、摆件:供摆设陈列之用; 3、佩带:倾向实用化的艺术造型饰品。 珍珠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味牛膝 21 味牛膝的别名 22 来源 23 生境分布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味牛膝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味牛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味牛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味牛膝 1 拼音

wèi niú xī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味牛膝

21 味牛膝的别名

味膝、尾膝、未牛膝、土牛膝、窝牛膝

22 来源

爵床科味牛膝Strobilanthes grossus C B Clarke 或 S forrestii Diels,以根入药。

23 生境分布

湖北、四川。

24 性味

酸、苦,平。

25 功能主治

行瘀血,消肿痛,强筋骨。主治经闭症瘕,淋痛难产,腰膝痹痛。

26 味牛膝的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

27 备注

据谓功效不甚显著。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味牛膝的方剂 牛膝汤

为散。《圣济总录》卷九十五方之牛膝汤:别名:三味牛膝汤组成:生牛膝根并叶1握,黄芩(去黑心)半两,

五将丸

40丸,食前冷酒送下。制备方法:上除牛膝外,4味用米醋浸,逐渐入锅内炒,至醋尽为度,焙干为末,再

补益牛膝丸

济方》引作“牛膝丸”。《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五味,将菟丝子、地骨皮、枳壳捣罗为末,以牛膝、地黄汁

牛膝丸

治风劳攻注,背膊疼痛,四肢沉困,日渐瘦弱,饮食无味。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空心、日午、夜卧

加味苍柏散

黄各四分,木瓜、槟榔、羌活、独活,木通、汉防己、牛膝、甘草一分。苍术1钱,白术8分,知母5分,黄柏5

更多用到中药味牛膝的方剂

用到中药味牛膝的中成药 加味天麻胶囊

60g地枫皮30g附子(制)10g制法:以上十五味,将地黄、玄参、萆、独活、地枫皮、千年健等六味

木瓜片

40g牛膝160g鸡血藤40g海风藤80g人参40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制法:以上十二味,白芷

追风活血膏

0g草乌50g木香50g桃仁50g制法:以上十七味,乳香、没药、海龙、肉桂粉碎成细粉;骨碎补,川乌

罗布麻降压片

80g泽泻70g珍珠母50g牛膝50g山楂50g菊花50g制法:以上八味,珍珠母、泽泻、钩藤粉碎成细

无比山药丸

治虚劳损伤,肌体消瘦,腰酸膝软,目暗耳鸣,饮食无味等症。无比山药丸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WubiS

更多用到中药味牛膝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味牛膝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痰

红黑栀皮郁金苦丁茶煎汤法丸暮服熟地淡苁蓉杞子五味牛膝茯苓远志线胶蜜丸。早服。曹(五一)色鲜明。属上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枸杞

药采无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无益。得地黄麦冬五味牛膝青蒿鳖甲地骨皮。除虚劳内热。或发寒热。加天冬百部

《女科经纶》:[卷八杂证门]前阴诸证

姜、白芍、桂心,酒煮温服。又方,疗嫁痛,一味牛膝,或一味大黄,酒煮服。又,乌贼鱼骨烧末,酒吞之,外用

《血证论》:[卷二]咳血

封镇其气。则气自不咳逆矣。或用肾气丸。加麦冬五味牛膝。借桂附以引气归元。陈修园谓肺肾不交。水天俱虚

《外科选要》:[卷下]十二经补泻药品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青金丹 21 青金丹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本事》卷四 31 方名 32 青金丹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各家论述 38 附注 4 《普济方》卷一六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卫生总微》卷五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圣惠》卷九十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惠》卷八十六 71 方名 72 青金丹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普济方》卷一一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9 《博济》卷五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七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效 114 主治 11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杨氏家藏方》卷八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活幼口议》卷十九 131 方名 132 青金丹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14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谭氏殊圣》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博济》卷三 151 方名 152 青金丹的别名 153 组成 154 主治 15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56 制备方法 157 附注 16 《全生指迷方》卷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幼幼新书》卷九引《聚宝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三因》卷十二 181 方名 182 青金丹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附注 19 《幼科指掌》卷四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196 附注 20 《简明医彀》卷三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活人心统》卷一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三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3 《普济方》卷三七五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普济方》卷二五六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茅先生方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傅氏活婴方》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功效 27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275 制备方法 27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青金丹 1 拼音

qīng jīn dān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青金丹

21 青金丹的别名

清金丹(《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22 处方

杏仁(去皮、尖)30克 牡蛎(煅取扮,入杏仁同炒**,去牡蛎粉不用)青黛30克

23 制法

上药研匀,入黄蜡30克,熔化,搜和为丸,如弹子大,压扁如饼。

24 功能主治

治肺虚,咳嗽喘满,咯痰带血。

2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用柿1个,去核,入药在内,湿纸裹煨,约药熔,方取出,去火毒。细嚼,糯米饮送下。

26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3 《本事》卷四 31 方名

青金丹

32 青金丹的别名

的奇丹

33 组成

硫黄1两(研),水银8钱。

34 主治

霍乱吐泻不止,及转筋诸药不效者。一切吐逆。

3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煎丁香汤磨化下,热服。如服散子,丁香汤调下1钱。伤寒阴阳乘伏,用龙脑冷水磨下,1日23次。

36 制备方法

上2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醋频频洒,候如铁色,法如青金块方成,刮下再研如粉,留少半为散,余以粽子尖3个,醋约半盏,研稀稠得所成膏为丸,如鸡头子大,朱砂为衣。

37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硫黄气味辛大热,入右肾命门;水银气味辛寒,能行九窍,能伏五金为泥;丁香汤送,以热为引也;龙脑汤送,以凉为引也。此治霍乱转筋,阴阳乘伏,二炁欲离,诸药不能效者,乃急救之方,司是术者当留心斟酌焉。

38 附注

的奇丹(《杨氏家藏方》卷六)。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一粒青金丹”。《医方类聚》引《济生续方》本方用法:生姜、橘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4 《普济方》卷一六三 41 方名

青金丹

42 组成

五灵脂半两,豆豉半两,生杏仁4枚,生半夏4枚,生巴豆2枚,生矾1钱半,白矾1钱半。

43 主治

涎喘嗽,胸胁刺痛.久积痰饮,痞塞噎闷。

4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菜叶裹,食后、临卧以温齑汁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青黛为衣。

5 《卫生总微》卷五 51 方名

青金丹

52 组成

雄黄(末)1钱,朱砂(末)1钱,铁粉2钱,乳香(末)1钱,南星(末)2钱,蝎(微炒)2钱,轻粉3钱,青黛3钱,麝香1字,花头蛇1条(酒浸1宿,取肉,焙)。

53 主治

急慢惊风。

5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量儿大小与之1丸,薄荷水送下,煎金银汤亦得,无梨汁用薄荷汁,不拘时候。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梨汁和剂,分三等丸之:如黍米、麻子、绿豆大。

6 《圣惠》卷九十五 61 方名

青金丹

62 组成

水银1两,朱砂1两,硫黄1两,黄丹1两,铅粉1两。

63 主治

一切风冷血气。

6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以酸枣仁煎酒送下。初服须要出汗,即加薄荷汁、生姜汁、白蜜各半匙同服,厚盖取汗。

65 制备方法

上件药于铫子内,先下硫黄,消成汁,即下朱砂、水银,结为沙子,候冷,下黄丹、铅粉同细研,入一瓷葫芦中,密固济,以小火养,从旦至午加火,4斤一断,候火三分减二,放冷,取出,其药已青紫色,细研,以纸衬,摊子润地,一复时,出火毒后,用赤箭脂汁,调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7 《圣惠》卷八十六 71 方名

青金丹

72 青金丹的别名

还命保生丹、夺命保生丹

73 组成

雌蟾3枚(仍以端午日午时取之,用绳子系双脚稍宽得所,勿令损伤,以胡黄连1寸许,当心以线系一半,令入蟾口中,须系令定倒悬之,以生铜器盛取蟾涎,至黄昏却解放,勿伤损,只取其涎。其蟾肚下有斑点者是雄,不堪用,白净者是雌蟾也。),芦荟1分,人粪1分,蝉壳1分,猪牙皂荚1分,雄黄1分,青黛1分。

74 主治

小儿一切疳。

7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如有小儿患一切疳,先令暖浆水浴,以软帛子拭干后,便以温水下5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若药干,便以乳汁浸,化破与服,须臾似醉勿怪,此是药力。如蟾涎较少和药较硬,即更添入乳汁相和,同研为妙。

76 制备方法

上件药用瓷瓶1个,纳药入瓶中,密盖瓶口,黄泥固济,候干。以炭火烧之令通赤,去火候冷,打破瓶,取药细研为末,用蟾涎并麝香1分,和研令匀,丸如绿豆大,用生铜盒子盛之。

77 附注

还命保生丹(原书同卷)、夺命保生丹(《普济方》卷三七九)。方中青黛原脱,据《幼幼新书》补。

8 《普济方》卷一一九 81 方名

青金丹

82 组成

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1两,天麻1分,全蝎(大者)5个,牙消2钱,天竹黄2分,硼砂1钱,雄黄1钱,白附子2钱,紫粉4钱,辰砂1钱,片脑子半钱,生麝香半钱,金箔10片,银箔10片,水粉1两。

83 功效

清心解热,阴潮。

84 主治

大人、小儿谵语,舌生白苔,痰盛气壅,烦渴引饮;及时行热极生风,并时行热疫,发热如火,连日不愈者。

85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用麦门冬、生地黄、灯心、薄荷煎汤磨化服。合时加甘草、人参尤妙。

86 制备方法

上另研脑、麝、辰砂、水粉、金银箔,同前药末入白面2两,水为丸,以靛花为衣,如箸头大。

9 《博济》卷五 91 方名

青金丹

92 组成

巴豆2两(先去心膜皮,用头醋煮之,干,更用硫黄煮一伏时,取出不用硫黄,杵二三百杵,研如膏),木香半两,青橘皮(去瓤)半两,吴茱萸半两,附子(一半生,一半熟)半两。

93 主治

男子气痛,背痛,五种疟疾,咳嗽,一切风冷,痢疾,大便不通,妇人血气痛,赤眼,血汗,中毒,赤白带下,霍乱,腹泻。

9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至10丸。服饵如后:丈夫远年气疼,醋汤送下;丈夫背气痛,橘皮汤送下;五般疟疾,艾汤送下;咳嗽,杏仁汤送下;一切风冷,柳枝汤送下;痢疾,乌梅汤送下;大便不通,大麻子汤送下;心痛,胡椒汤送下;妇人血气不通,当归汤送下;赤白痢,黄连汤送下;赤眼,栀子汤送下;血汗,葱汤送下;中毒,桔梗汤送下;赤白带,芍药汤送下;霍乱,木瓜汤送下;水泻不止,米饮送下;宣转,生姜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巴豆膏,炼蜜3两,入青黛半两,研细为丸,如绿豆大。

10 《圣济总录》卷七 101 方名

青金丹

102 组成

丹砂、水银、胡粉、雌黄、曾青、白矾、铅丹、硫黄各等分。

103 主治

中风瘫痪,口眼斜。

104 青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薄荷汤送下;或温酒亦得。

10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末,用固济瓶子1个,先入丹砂,次入硫黄,次入水银,次入曾青,次入

檀香泥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檀香泥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