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墓地挖出菩萨好不好
按照明确答案来回答这个问题,挖墓地挖出死人或者圣人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菩萨不会在人间降现,因此挖到菩萨的可能性很小。解释原因:佛教中,菩萨被视作成就佛道的人,已经超越了轮回,不再受生死的束缚,菩萨本身是不存在于人间的。因此,在挖墓地的过程中,遇到的可能是已经死去的人或者另有原因得以安详降临的圣人,而菩萨本身并不会出现在人间。拓展内容:挖掘墓地是一项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与传统的中华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息息相关。在许多古墓葬中,被挖掘出来的文物和遗骸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加强墓葬挖掘的管理和保护,既有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有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
古代的时候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这时候天下的人们为了生存就会选择盗墓。不过古代的盗墓贼都是因为家境问题才盗墓的,历史上出现过曹操盗墓。为了盗墓,避免被别人叫做盗墓贼,曹操还给盗墓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这个名字就是摸金校尉,这样一听,瞬间感觉盗墓贼高大上。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筹集军饷,选择了进行盗墓,史书对曹操盗的墓没有记载,关于曹操盗墓,史书记载了寥寥数笔,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曹操也是个好面子的人。

古代的时候,盗墓贼甚至成为了一个行业。我国现如今发现了很多古墓,这些古墓都被保护了起来,为的就是方便研究历史。古墓中出土的问题可以对史书记载的内容进行佐证,这就是保护文物的好处。其次在古墓中,还会出土很多珍贵的古籍资料。
假如没有这些资料,那么人们研究历史,恐怕是非常艰难的。比如说海昏侯墓就出土了失传上千年的论语,这里出土的论语与现如今看见的,有一定的区别,属于孤本,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可是在古代的时候,盗墓贼往往是最先发现古墓的,直到一个古墓被**过之后,人们才会发现这里有古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每次盗墓贼都会比别人率先发现古墓呢?第一点要说的就是,盗墓贼光顾的古墓都是有珍宝存在的。古代时流行陪葬,往往古墓里面会放入大量的珍宝,海昏侯刘贺的古墓就是例子。陪葬品的多少以及珍贵程度,就是墓主人生前地位的表现。很多人财迷心窍之后,就会选择进行盗墓,为的就是能够挖出珍宝之后,卖掉发一笔财。盗墓贼往往是成群结队的,很少有人会单独行动。盗墓贼会先于人们发现古墓,他们盗墓的手段,非常的高明。对于盗墓贼来说,发现古墓不是难事,一般情况下根据一些地方的流传就会知道古墓的所在地。
那么问题出现了,盗墓贼为什么会精准打盗洞呢?也就是说盗墓贼每次都能够精准的找到古墓的入口,或者说到盗墓贼每次都能够将洞挖到古墓中。这个盗洞看着简单,但是里面的门道却非常的多。假如挖错了,就会前功尽弃。人们对此产生了疑问,对于一个庞大的古墓来说,想要挖盗洞直接到达古墓中,那么无疑是大海捞针。盗墓贼之所以能够率先找到古墓,原因在于盗洞中,通过研究这些盗洞,能够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这些盗洞是方的,不是圆的。这样一来人们就发现,盗墓贼很可能是根据土质进行挖掘的,也是通过土质找到古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点在盗墓贼中也不例外。唐朝时期,出现了一种厉害的盗墓贼,叫做土夫子。别小看了土夫子,根据资料的记载,土夫子对古墓的破坏程度是非常严重的,资料记载为:“其破坏之甚,实令人发指。”
关羽的英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手握青龙偃月刀的他,在诸侯割据的乱世中,斩华雄又过五关斩六将,勇猛无敌。而根据小说,古人所使用的兵器都是重量十分惊人的。据说关公大刀便达到82斤的重量。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云贵地区一把偃月刀的出土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当时考古专家在贵州马家寨发现一个古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宝物,专家判断出古墓建造于雍正年,而墓中文物标注了很多大周吴氏的字眼,大周王朝是吴三桂自己称帝建立的王朝。由此看来,墓主人应该就是吴三桂的后人,后来专家在古墓中发现了一把偃月刀,而上面刻的是吴三桂的名字,更加证实了此墓与吴三桂的关系。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吴三桂臂力过人,使用的刀重达50斤。但是专家检测后却发现这把刀只有12斤,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看来文学作品中兵器的重量描写水分很大。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据说典韦的双戟一个就80斤,如果按照今天的重量与东汉时期换算,两个重量也有80斤,但是即使其身体雄壮,挥动80斤武器自由砍杀,也是非常不现实的。
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史书也说其力大无穷,两把大锤合计80斤重,按照今天的重量与南宋时期换算,总共有100多斤,更是不可能的。有专家发现明末大将高杰使用的武器是一根铁棍,重量是18斤,可是史书上记载50斤,所以文学作品里面有很多夸大其词的成分。看来他的刀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82斤,实际上或许达不到一半的重量,所以关羽并没有那么传神的厉害武功,这估计也会影响到很多人对关羽的印象。
中国历史是一部独特的历史,它既一定的自身规律性,又富有一定的变化性。比如商朝和周朝的历史,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商汤以臣子的身份讨伐暴君桀而天下人都归顺他,周武王以臣子的身份讨伐纣而天下人都归顺他,这在历史成了一个模板,后来商鞅总结为:逆取顺守。商朝时他们自己认为他们的来历是这样的: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可能大家会说,难道商朝人是“玄鸟”变成的?当然不是了,中国古代的一切图腾背后都是有天文的秘密的,比如,“龙”的背后是苍龙七宿,而不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玄鸟差不多也是这样的道理,而且商朝祖先是黄帝的子孙,这一点《史记》也写得很清楚,商朝的祖先为契,契的祖先为帝喾,帝喾号高辛氏,为黄帝的曾孙。
商朝灭亡后,他们的部族还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许多姓氏,比如商朝曾经分封了自己的王室作邓国,所以很多邓氏实际上就是商人的后代;商朝亡国后周朝把他们的王室分封在宋国,宋国直接产生的姓氏有“宋”、“戴”、“孔”等等,所以说商朝虽然从公元前1600建立到公元前1042年灭亡,但是他的血脉是流传了下来的。
而商朝由于历史久远,一直被外国人所不承认;由于外国人不承认商朝,中国的专家觉得外国人说得很对,于是也与外国人站到一起来,一起不承认商朝的历史。好在清朝末年王懿荣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而人们顺着甲骨文的路线又发现了殷墟,这下外国人终于不说不承认商朝的存在了,但是,后面又有了新的问题。
因为在新出土的殷墟当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白人和黑人的尸骨,这下专家们立马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兴奋地提出:商朝是个外来民族建立的国家,或许它不是中华文明。他们举出来的实证自然就是这些白人和黑人的尸骨了,虽然里面也有黄种人的尸骨,但是他们既然看到了白人和黑人的尸骨,当然认为白人和黑人才是墓主人了。
这一下学术界又起了大风波,西方学者加上中国的专家更是提出所谓商朝历史的三大疑点。这其中有武器之谜,这是一个叫做李济的人提出来的,他说商朝的武器发掘出了矢、戈、矛、刀削、斧,这其中只有戈是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其余的则大都在欧洲有独立成长的历史过程,所以商朝必然是欧洲的文明了。
第二个疑点,则是说殷墟有了青铜器,但是殷墟之前的历史我们没有发现青铜器,它这技术是哪里来的呢?专家顿时恍然大悟,那便一定是欧洲来得了。第三个疑点则是,与殷墟相隔不远的龙山文化没有车马技术,而殷墟却出现了车马技术,所以专家们再一次笃定:这一定是西方传过来的先进技术了。
而如今加上在殷墟里面发现的黑人和白人尸骨,那么商朝是一个外来文化建立的国家就几乎在专家心中成了一个定论了,虽然殷墟里面也发现了黄种人,而且复原之后的身体和面相与现代汉族人几乎一摸一样,但是这不重要。不知道如果商汤地下有知,得知这一的事情该做何感慨了。好在商朝多少还是留下了一些文字记载的: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朝是一个武德充沛的朝代,它立国600多年,没有一天不在征战的。商朝不仅男人喜欢打仗,而且女人也喜欢打仗,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妇好”,她是武丁的妻子,他们曾经带着军队大败鬼方族,并且抓获了很多鬼方族回来作为自己的奴隶——华夏族自己的民族内部是很少有奴隶的,但是可以抓获外族的奴隶: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而据有的历史现实,鬼方族当中就有一部分白种人。这一点也很正常,因为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当中也有白种人,因为匈奴人经常与西域的一些白人通婚,所以就会产生匈奴里面有白人、黄种人的现象。而商朝还特别喜欢祭天,他们祭天一定会选择最好的“牺牲品”——外族战俘。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殷墟的墓里面会有白种人和黑种人了。尤其是在武丁时期,商朝开始了大规模地向外扩张,武丁和妇好夫妻联合,东征西讨,产生了大量的战俘。商朝人由于特别的重视鬼神,所以对祭祀活动特别的狂热,每次祭祀都要消耗大量的战俘,即使是安葬他们的王的时候,也少不了这样的战俘。《商颂·烈祖》当中这样写到祭祀的盛大: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好在中国还是有中国的专家的,后来关于商朝西来说终于被人们一直否认掉了。虽然由于一些专家的影响,民间还有许多人对什么商朝西来说翻来覆去地说,但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民意了。其实与大多数文明西来说不同的是,我们古代的一些历史现实,西方文明很可能是中国古代的罪犯流放出去的。
比如,《周礼》上记载,对于很坏的人,就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去,也不杀死他,也不准许他回到自己的家乡,让他去蛮荒地区流浪。所以为什么西方宗教老是喜欢说自己“有罪”呢?是不是跟这个有什么关系呢?
导读:对于姜子牙,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神话电视剧《封神榜》认识的,在剧中姜子牙是一位能用直钩钓鱼的世外高人,后因辅佐周王推翻商纣王成了神仙,最终活了139岁。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姜子牙这个人,历史专家、学者也持怀疑态度,直到山东一座大型墓葬的发现,关于姜子牙的一切谜团都迎刃而解…… 山东省高青县陈庄村,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在2003年却突然热闹起来,考古队、专家学者、电视台记者纷纷涌入,只因为在村子的东南,小清河岸边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历史的周朝古城遗址。 据最先赶到的考古队员介绍说:2003年,南水北调工程要穿过陈庄村东的一片原野,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工人挖出了陶器、铜器碎片,闻讯赶来的考古队勘探后发现,这里是一处古代的遗址,总面积超过九万平方米。 在挖掘清理古城遗址的东南部时,考古队员发现了9座西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规模宏大,被认定是国君级别的墓葬。这两座大墓都是「 ”甲”字形土坑竖穴墓,墓葬形制基本相同,两座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100多件,其中有八件青铜器带有珍贵的铭文。 在考古专家眼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往往会比青铜器更具历史价值,因为在缺少文献记载的先秦时期,每一个文字都关乎着历史的真相。这次墓中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最让考古专家重视的是一件青铜觥,只因为它上面刻有「 ”丰启厥作文祖甲齐公”九个大字铭文。 北京大学原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认为这九个字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他介绍说:铭文中「 ”齐公”的称呼是考古界中第一次出现,代表的就是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子牙。 根据对已经出土铭文的研究,历史专家确认在周朝时,凡是公前加国名的,都应该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任国君。比如鲁国的国君是侯爵,在铭文中一律称鲁侯,不称鲁公。只有第一位国君伯禽,才被称为「 ”文孝鲁公”。所以这里出现的齐公,指的就是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子牙。 以前关于姜子牙的记载,大都来自古代神话、传说,陈庄古墓中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认了姜子牙在历史上的存在,而且只是一位普通的国君,让姜子牙这个传说中的人物走下了神坛。
王羲之家族的后代有一个人的坟墓,被现代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他的古墓被挖掘之后出土了一些文物,而其中就有一个文物吓坏了科学家,这个文物就是所谓的长生不老丹。
长生不老在古代的时候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比如我们非常熟知的秦始皇,他就在自己当了秦始皇之后,非常想要长生不老然后继续自己的辉煌统治,于是他就派了徐福,带了500个童男和500个童女到海外去寻找长生不老之术,到后来的唐朝,宋朝他们都在追求这个长生不老的东西。
而追求长生不老也分了很多派,在王羲之的年代,他们那个时候想要长生不老的话,主要就是通过修炼长生不老丹。后来有个考古学家在南京发现了一个古代时候的坟墓,结果通过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出土文物的记载,证明了这个人他叫做王斌,是王羲之家族的后人,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座坟墓里面有两个人,一男一女,除了王斌之外,另外一个女的,这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女儿,这让很多考古学家感到意外,因为通常两个合葬的墓基本上都是夫妻关系,像这样父女和葬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而王丹身边所存在的几粒丹丸也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因为根据历史记载,那个时候所有的人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的喜欢修炼长生不老丹药,所以王丹身边存在长生不老丹也是合情合理的,后来考古学家就对这神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个丸里面主要的成分就是硫和汞,众所周知这两个东西都是有毒的东西,不能大量饮食,如果长时间吃这个东西,不仅对身体一点好处没有,反而就像一个慢性毒药一样。
在对一些古墓的考古发掘中,确认墓主人身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古人总是惜墨如金,在早期的古墓中很难找出文字记载。那么,考古专家是如何通过出土文物推断墓主人身份的呢?今天夜读史书就以一座春秋时期的晋国贵族墓葬为例,来详细说明这个推断的过程。
一、积炭积石墓
1987年7月,太原热电厂在太原市晋源区进行扩建工程中意外地发现了疑似古墓痕迹,于是便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开始进行勘探,发现地下埋着大量的碎石和木炭。通过这一初步数据,考古人员判断地下可能是一座积炭积石墓。
积炭积石是古代的一种墓葬建造方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作用。能用这种方法建造墓室的肯定是拥有崇高地位的古代贵族。
二、七鼎之礼与大型编钟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在这座神秘古墓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数量之多,器形之美,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其中有一组共计七只的青铜鼎引起了专家的注意。按照古代的用鼎规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古墓中出土的这组七鼎青铜器,是否意味着墓主人是古代的一位诸侯呢?
不久,考古人员又在墓中发现了一组数量多达十九件的大型编钟,从器形和数量上来看,这都是诸侯王级别才能享有的礼乐制度。此外,通过对墓葬中大量出土文物的年代来推断,墓主人应该生活在春秋晚期。
三、青铜器纹饰、墓葬地点、僭越礼制
考古专家在对出土青铜器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青铜器的器形和上面的纹饰都与春秋时晋国的青铜器样子相吻合。考虑到墓葬所在位置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势力范围,那么这座神秘大墓的主人会不会就是晋国国君呢?然而根据当时已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晋国国君的家族墓地不在太原,而是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带。如果墓主人不是晋国国君,那么还有谁能使用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呢?
春秋晚期各诸侯国彼此攻伐,周天子形同虚设,社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礼崩乐坏。在此背景下,一些诸侯王僭越了“诸侯七鼎”之礼,改而采用“天子九鼎”之礼。各国掌握实权的卿大夫们也纷纷效仿,开始僭越“大夫五鼎”之礼,改用七鼎。考虑到这种情况,那么墓主人就很有可能是晋国一位极有权势的贵族。
四、谁是赵孟?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在墓主人内棺附近发现一件镌刻着五个线刻文字的青铜戈,上面赫然写着“赵孟之御戈”。谁是赵孟?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实力非常强大的家族——晋国赵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第六代赵氏宗主赵武,即**《赵氏孤儿》的原型。神秘古墓的位置正处于当时赵氏家族的势力范围内。联系到墓葬的规模以及青铜戈上镌刻的文字,基本可以断定墓主人就是晋国赵氏宗主之一。
不过,赵孟却并非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当时人们对晋国赵氏历代宗主的尊称。孟,长也,故赵孟之意为赵氏之长。从目前发现的史料上来看,能被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他们是:赵盾(赵宣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赵无恤(赵襄子)、赵种(赵成侯)。那么,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其中哪位赵孟呢?
由于墓主人去世的时间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那么以此为依据,公元前476年去世的赵鞅显然是唯一符合条件的人选。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地推断,终于确定墓主人身份是晋国六卿之首的赵鞅了。
五、赵卿墓
赵鞅,又称赵简子,春秋时期最杰出的政治人物之一,“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赵鞅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476年,死后葬于今天的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附近,其墓葬被命名为:赵卿墓。
赵卿墓长11米、宽92米、深14米,是迄今为止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晋国贵族墓葬。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1402件,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其中有一件青铜鼎高1米,口径104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
俩者所记载的孔子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司马迁笔下的更加真实。
海昏侯墓的发掘受大众如此之高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墓主人身份时代的特殊,墓主人刘贺作为汉朝的第九位君王,虽然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月,但此等尊贵身份世间罕有。
墓中所出土的孔子屏风,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孔子像,并附录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件。据记载屏风的保存还算完好,考古人员及专家可以清晰地观察上面的文字,主要描述了孔子的基本信息。最让大众感兴趣的莫过于可以从文物中推测出孔子的年龄,身高甚至颜值!
但令大众头疼的是:屏风上的记载与我们认知中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孔子有出入。而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历史的确认,确切的文物要比确切的史料更有说服力。如今海昏侯墓的出土,几乎是要撼动司马迁数千年的地位。
但是我们现有的文献资料所带给我们的,是不利于海昏侯这种新史料的,我们也不能够顾此失彼,一见到新的史料便如获至宝,仅仅凭这新的发现便推翻过往人们的总结,得出石破天惊的结论。对于这些新发现,我们还是需要秉持着怀疑审视的目光,结合具有说服力的史料的证明。
而为什么司马迁笔下爱的孔子更为真实,主要还是由于汉武帝当时已经是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情当时是势不可挡,司马迁也不会例外。
挖墓地挖出菩萨好不好
本文2023-10-12 06:46: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3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