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候复道与虞是哪一个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晋候复道与虞是哪一个文言文,第1张

1 写出《假途灭虢》的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

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

’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

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

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

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

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

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

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但是,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

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历史是不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 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

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完全可。

2 《晋候复假到于虞》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假是借的的意思 于是向的意思 翻译是 向虞国借道路讨伐虢国 选自《韩非子·喻老》 四十二 唇亡齿寒 原文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垂棘之璧:垂棘出产的美玉。垂棘:春秋晋国地名,以产美玉著称。

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周代国名。

有东、西、南、北四虢。这里指南虢周平王东迁因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为秦所灭徙于上阳称南虢后灭于晋。

②相德:互施恩惠。 译文 春秋时候,晋献公为了扩充势力范围,打通向中原腹地发展的通道,要想出兵消灭虢国。

可是,晋军必须经过虞国的领土才能到达虢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采纳了大夫荀息的计策,以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诱饵,送给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作为借道的条件。

虞国国君见到贵重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允许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赶紧阻止道:“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失去了嘴唇,牙齿也会受冻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

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

虞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认为晋国是大国,人家主动送来美玉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借条路走走都不行吗?于是收下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 宫之奇清晰地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迅速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军顺利地达到了消灭虢国的目标。在回军途中,又把亲自出城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灭了虞国。

3 急求文言文翻译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4

唇亡齿寒

故事:

春秋时代,天下分成许多小国,它们相互残杀,相互吞并。

晋国举兵攻打虢国,但晋军要开往虢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於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 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虢国 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虢国,虢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在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虞公被俘,美玉和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嘴唇 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例:这 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出自《左传》

唇亡齿寒

汉语拼音

chVn wBng chH hBn

英文解释

If the lips are gone, the teeth will be cold ; if one (of o interdependent things) falls,the other is in danger ; share a mon lot

中文解释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赖。

例句

我们和邻国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他们的经济出现问题,伸出援手是理所当然的。

反义

唇亡舌存。

近义

唇齿相依,巢毁卵破。

辨析

“唇亡齿寒”与“唇齿相依”含义相同,都有关系密切,彼此依存,利害与共‘。细微的差别在于:“唇齿相依”更强调互相依存;“唇亡齿寒”更强调利害与共。此外,“唇齿相依”应用的范围较“唇亡齿寒”更为广泛,可泛指任何互相依存的关系。

5 《唇亡齿寒》古文翻译

唇亡齿寒

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典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6 唇亡齿寒文言文的译文于原文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従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従,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

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宫之奇回答说: “太伯和虞仲都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从父命,因此没有继承周朝的王位。虢仲和虢叔都是王季的儿子,当过文王的执政大臣,对 周王室立下过功勋,记载他们功绩的盟书在盟府里保存着,晋国将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能有什么爱惜?再说晋国爱虞国,这种爱比桓叔和庄伯的后人对晋国更亲近吗?桓叔和庄伯的后人有什么罪过,而晋献公把他们都杀掉了,不就是因为他感到他们是一种威胁吗?至亲的人因为恃宠而威胁到献公,而且还要把他们杀掉,何况一个国家对他的威胁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洁净,神明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说:“我听说过,鬼神不随便亲近哪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行的人。’还说:‘五谷祭品不算芳香,只有美德会芳香四溢。’《周书》上又说:‘人们的祭品没有什么不同,只有有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会享用。’照《周书》这么说,君主没有德行,民众就不会和睦,神明也不会享用他的祭品。神明所依凭的,在于人的德行。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用他的美德向神明进献祭品,难道神明会不享用吗?”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告,借道给了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并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这一次虞国要灭亡了,晋国用不着再发兵了。” 。。 冬季的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了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但没有废除虞国的祭祀,并把虞国的贡物归于周王室。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以下是我整理的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词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 , 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造句:

 1、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足上首下,谓尊卑之颠倒。

 2、他们开始唇亡齿寒,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不但自己财务不能得到保障,家庭成员的安全也难以保障。

 3、你要不救他的公司,少了屏障,唇亡齿寒,下一次的风暴就轮到你了。

 4、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5、同一栋大楼的居民,只要一户人家不小心,唇亡齿寒,必定波及其他住户。

 6、水和鱼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7、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两国唇亡齿寒,因此我们要全民动员,抗美援朝。

 8、两国辅车相依,如有一邦被吞,则唇亡齿寒。

 9、这两家公司依存度很高,只要有一家出问题,唇亡齿寒,另外一家也就麻烦了。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小国,一个叫虞,一个叫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有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我们现在攻打虢国可以吗?”荀息说:“现在可不行。现在虞、虢两国关系很好,要是攻打虢国,虞国一定来援助。他们力量强大,我看咱们恐怕没有把握取得胜利。”献公说:“照你这么说,只好眼看着咱们被虢国欺负。”荀息说:“那也不是,虢国国君喜欢玩乐,我们送些美女给他,让他不理政事,尽情享乐,我们就可以趁机去攻打虢国了。”晋献公依计而行。虢公见了晋国送来的美女,果然沉迷其中,什么正事都不干了,整日吃喝玩乐,花天酒地。晋献公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举兵进攻虢国。

 大臣荀息又献计说:“咱们去攻打虢国,最好能阻止虞国对它的救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您可以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向他借路攻打虢国,他不会不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献公说:“我们刚刚给虢国国君送去美女,现在又要去讨伐他,虞国国君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荀息说:“这容易,您派一些人去虢国北部边界捣乱,虢国一定会派人来责备咱们,咱们来个不认账,讨伐虢国的理由不就找到了吗?”晋献公依计行事,虢国守边的官吏果然派人来兴师问罪。晋献公看第一步成功了,就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见了虞国国君,先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双名贵的玉璧。虞国国君贪心很重,见了礼物眉开眼笑,手里把玩着玉璧,眼睛盯着千里马,生怕荀息再要回去似的。他问荀息:“这些东西是贵国的国宝,天下无双,你们国君怎么会舍得送给我呢?”荀息说:“敝国国君一向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顺便有点小事求您帮忙,虢国国君多次侵犯我国边界,我们打算惩罚他们,贵国可不可以借一条道,让我们过去?如果侥幸打赢了,所有缴获都送给您。”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阻止道:“这样绝对不行,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好比嘴唇和牙齿,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虢国被灭了,咱们虞国还能生存吗?”虞国国君说:“晋国连这么贵重的宝贝都送给我了,咱们连条道都舍不得借给他,未免太说不过去了。而且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就算失去虢国,有更强大的晋国做朋友,有什么不好呢?”宫之奇再想劝他几句,但是虞国国君一点也听不进去,还待荀息如上宾。宫之奇料到虞国一定会灭亡,便带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了虞国。

 晋献公在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派里克和荀息去讨伐虢国,虢国终于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被灭了。晋国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国国君,然后晋国就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说休息几日再回去,虞国国君也不以为意。

 忽然有一天守卫宫门的人进来报告:“晋国的大军到了。”虞国国君才如梦初醒。最后虞国国君被俘,虞国灭亡。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 荆楚 , 孟昶 有唇亡齿寒之惧。”

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於虞而伐虢, 大夫宫之奇谏曰: "不可.唇亡而齿寒, 虞虢相救, 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 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 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 还反灭虞.

晋献公以虞国国主敌友不分,不听劝告,贪图小利,同意借路,实际上是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结果自身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上书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晋国的野心 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 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最后 都被灭了~ 4个翻译的版本 随便选一个

晋候复道与虞是哪一个文言文

1 写出《假途灭虢》的文言文及翻译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