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针灸医书
本针灸书单涵盖246(篇)本,覆盖古典针灸医籍、歌赋,针灸基础理论、各家临床经验集、理论与临床进阶篇、解剖书籍、针灸简史等内容,适合针灸专业学生、规培医师,针灸医师。
注意看图中右下角红色标记,此目录中的所有中医针灸书籍均出自于此,其中还有很多其它中医书籍资料
针灸书籍目录:
[天元针刺术:旋转补泻古法]李建宁李建静扫描版
超高清人体穴位经络大图
近世针灸医学全书(杨医亚)
近四十年来中国针灸研究精要(杨顺益)
邬品嘉针灸精义(超清版)
金针再传(钮韵铎)
金针梅花诗钞 周楣声整理
金针王乐亭经验集(超清版)
针法灸法图解(高清版)
针灸秘验
针灸秘验(彭静山)
针灸穴位全真图解(超清版)
针灸穴位层次解剖图谱(高华龄)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
针灸穴名释义(周楣声)
针灸简易取穴法(黎文献)
针灸精蕴(针灸治疗手术学)-中国古法针灸
针灸精蕴(针灸治疗手术学)针灸撷英
针灸精蕴(针灸治疗手术学)针灸谈
针灸精要(王晓红)
针灸组合穴(徐宗)
针灸经典处方别裁(周楣声)
针灸经典处方释义(超清版)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郝金凯)
针灸经穴 触诊定位图谱(陈以国)
针灸经穴与原气——黄帝明堂经穴体例辨
针灸经穴概要(董德懋)
针灸经穴触诊定位图谱(超清版)
针灸经纬(杨维杰)
针灸经络取穴全真图解(超清全彩版)
针灸经络图解(李爱芳)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手册
针灸经论选(李锄)
针灸美容美体(全真图解超清版)
针灸耳鼻咽喉口齿科学(李复峰)
针灸耳鼻咽喉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聚英(明)高武
针灸腧穴与刺法发挥(超清版)
针灸腧穴主治歌(褚成炎)
针具针法(第二版)贺普仁
针刀医学临床实践(吴富林)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
针到病除(刘仲喜)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
针刺事故救治与预防(刘玉书)
针刺手法图解手册(邵水金)
针刺手法技巧与应用解剖(孙国杰)
针刺治疗功血病(刘万成)
针刺运动疗法与疼痛治疗(何广新)
针挑疗法(梁庆临)
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针法灸法图解(蔺云桂)
针灸七字经(黄荣活)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南正九)
针灸三绝(高维滨)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贺普仁)
针灸与按摩(辽宁中医学院)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北京中医学院编)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超清版)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郑其伟)
针灸临床学(孙申田)
针灸临床治疗学(胡武光)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郭效宗)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
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焦国瑞)
针灸临床选要(陈全新)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于致顺)
针灸临床问答(张学全)
针灸临证精要(阎润茗)
针灸五输穴应用(杨维杰)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朱明清)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谭德福)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杨兆钢)
中国微针疗法(郭长青)
中国手针疗法(王富春)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张中和)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第二版 钟梅泉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尹远平)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冯春祥)
中国特种针法(孙启凤)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超清版)
中国足针疗法(李家康)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陈积祥)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臧郁文)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黄龙祥)
中国针灸器械学-看医学网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王立早)
中国针灸处方学(肖少卿)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刘胜敏)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王雪苔)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王雪苔)
中国针灸奇术(石学敏)
中国针灸奇桉(申倬彬)
中国针灸学术真(焦顺发)
中国针灸学讲义(承澹安)
中国针灸学辞典(超清版)
中国针灸学(程莘农)
中国针灸对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急症验桉(周志杰 )
中国针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国针灸歌诀(周志杰)
中国针灸治疗事典(郭有昌)
中国针灸治疗学(邱茂良)
中国针灸独穴疗法(陈德成)
中国针灸穴位图谱(王玲玲)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中国针灸魂(上册)焦顺发
中国针灸魂(下册)焦顺发
九灵针经 气功针经合璧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超清彩图版)
传统实用针灸学(范其云 编着)
传统针灸辨证处方(张道宗)
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高清版)
内经针炙类方与临床讲稿(超清版)
切脉针灸 黄帝内经针法
切脉针灸治癌症
刺灸手法图解(吴富东)
刺灸法汇论(陆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血疗法治百病(程爵棠)
刺血疗法(王秀珍)
十万金方 针灸第一集 内科
历代针灸经典歌赋详注(王晓龙)
口针疗法(刘金荣)
古典针灸入门(超清版)
吴炳煌针灸医案医论(超清版)
图解人体穴位辨认捷径
图解点穴疗法(超清版)
大成水针刀疗法(吴汉卿)
太极六合针法_葛钦甫
奚永江针灸临证验案(超清版)
女性常见病简易针灸推拿(超清彩图版)
孙学全针炙临证集(超清版)
实用针灸临床手册(超清版)
帮你学针灸(徐宏勋)
常用临床针灸配穴与禁忌(侯中伟)
常用穴位层次解剖与针刺要点(邱树华)
常用穴位解剖与针灸指南(超清版)
常用针灸推拿疗法(叶永铭)
常用针灸腧穴速记手册(超清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王国瑞文字版
[承淡安针灸经验集]项平夏有兵扫描版
[文王功中医学:基础与针灸]杨启润扫描版
[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二]贺普仁扫描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张鸿谋扫描版
[活神仙点穴绝技]邵发明扫描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扫描版
[灸法速成图解]刘乡诸葛建扫描版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萧言生扫描版
[石学敏针灸学]石学敏扫描版
[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张文兵霍则军扫描版
[观手治百病]王虹等扫描版
[针到病除:独特针灸治病绝招]杨光扫描版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扫描版
[针灸治痛]贺普仁扫描版
《千金》针灸临床类编(魏稼)
《彭静山针灸秘传十绝招》
一针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中英对照超清版)
中医民间灸法绝技林红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看医学网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杜立宽)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刘丕祥)
常见病简易针灸疗法(刘强)
常见病针灸推拿治疗手册(超清版)
常见病针灸治疗法(超清版)
常见病针灸疗法(阮少南)
常见眼病针刺疗法(曹仁方)
常见老年病针灸治疗(靳瑞)
当代针灸医学新论(王启才 )-看医学网
心理针灸篇(超清版)
急症针灸备要(刘冠军)
急症针灸学(吴旭)-看医学网
急症针灸学(吴旭)
急症针灸治疗学(殷克敬)
急症针灸集验(方吉庆)
急症针灸(张仁)
新医疗法与针灸奇穴汇编 附:土、单验方-看医学网
新医疗法与针灸奇穴汇编+附:土、单验方-看医学网
新安医学针灸精华(超清版)
新针灸大成林昭庚
方氏微型针灸(方云鹏)
方氏针灸创新之一 头皮针(方本正)
方氏针灸创新之三 体环针(方本正)
方氏针灸创新之二 手象针与足象针(方本正)
时: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易学实用—刮痧、拔罐、针灸(超清版)
杜越五临床治疗经验集(杜越五)
民间针灸绝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针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杨楣良)
浙江针灸名家临证录(超清版)
火针疗法图解——贺氏针灸三通法之一(贺普仁)
火针等刺法入门(朱江)
火针(刘保延)
灸具灸法(贺普仁)
灸刺汇通(林竹朋)
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应用与研究(周楣声)
灸法(基础 临床 保健)谢锡亮
灸疗·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疗偏方(赵琼)
灸疗治百病(刘长江)
灸绳(周楣声)
现代针灸学(超清版)
电针基础与临床(张兆发)
电针疗法治百病(温木生)
百病蜂针疗法(房柱)
百症赋__精解
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神奇指压疗法(高清版)--周华龙+主编-更多医学资源
穴位针灸拔罐疗法(超清版)
简明头针疗法(钟稷民)
简明针灸学(杨明远)
简易针灸疗法(彭静山)
简易针灸疗法(超清版)
精编中医针灸基础(朱凤山)
精编实用针灸学问答(孙远征)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上肢·严振国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下肢·严振国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头颈胸·严振国
经穴断面解剖图解·腹盆·严振国
经穴治病明理(王富春)
经穴纂要(小坂元佑)
经穴辨证运用学(余仲权)
经穴透刺法(刘炎)
经络与腧穴实训指导(超清版)
经络实质与针灸作用机理(周迪湘)
经络穴位与针灸概要(靳士英)
经络穴位诊法(刘正华)
经络腧穴学(超清版)
耳穴效验方(郭长青)
肩周炎一针治疗法(王文远)
背针疗法(刘炳权)
脉诊入门图解(高清)-看医学网
脊椎手疗法大全(图解扫描版)
董氏奇穴处方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扫描版)
董氏奇穴针灸学--杨维杰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超清版)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看医学网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上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下
袖珍针灸(超清版)
超简单针灸疗法(超清版)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针灸保健学(何树槐)
针灸保健防病(张仁)
针灸健身术(梁保义)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高维滨)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王启才)
针灸医学文摘(林昭庚)
针灸医家治病妙法(一)钟起哲
针灸医案选读(超清版)
针灸医桉与临症备急(张济民)
针灸医籍选译(王顺)
针灸医经选(张吉)
针灸十四经治病概要(熊修五)
针灸十绝招(彭敏)
针灸取穴图解(汉英对照超清版)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针灸名医经典医桉(赵寿毛)
针灸名家医案精选导读(赵建新)
针灸名家:陆瘦燕学术经验集(陆焱垚)
针灸名着集成(黄龙祥)
针灸器械应用百问(杨华元)
针灸图说(高清彩图版)
针灸基础理论及方法(王炫燊)
针灸处方学(王岱)
针灸处方指南(朱玉祥)
针灸处方集(阎洪臣)
针灸大全(1958年版)
针灸大成新编(杨继洲)
针灸大成(明)杨继洲
针灸奇法治病术(符文彬)
针灸妇科学研究进展(李复峰)
针灸妙方治百病(王云凯)
针灸子午流注选摘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池澄清)
针灸学(谷世喆)
针灸学七字歌诀(超清版)
针灸学基础(超清版)
针灸学新论(林昭庚)
针灸学新论(超清版)
针灸学现代研究与应用 (上册)郭长青
针灸学笔记图解(超清版)
针灸学表解(李瑞)
针灸学释难(增订本)李鼎
针灸学(刘冠军)
针灸实验录(申倬彬)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吕景山)
针灸康复学(唐赤蓉)
针灸心传(高立山)
针灸心悟(高立山)
针灸心扉(高立山)
针灸心语(高立山)
针灸意外桉例选析(伦新)
针灸手册(靳瑞)
针灸探微(谢文志)
针灸推拿全书(李学武)
针灸推拿医籍选(李继福)
针灸推拿及经络实用技术(詹文涛)
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张立德)
针灸推拿学(严洁)
针灸推拿学(超清版)
针灸推拿应用解剖与临床(严振国)
针灸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灸推拿概要(刘茜)
针灸推拿治疗学(周文新)
针灸推拿疗法(张登部)
针灸撷英(高希言)
针灸数据挖掘与临床决策(超清版)
针灸断病法则
针灸新义(祁越)
针灸新医疗法(遵义医学院)
针灸新穴精选(李红阳)
针灸时间治疗学(李磊)
针灸明理与临证(刘冠军)
针灸易学新法(张崇一)
针灸易学(清)李守先
针灸有效点图解(郭效宗)
针灸有效点理论与临床(郭效宗)
针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针灸枢要(陈克勤)
针灸歌诀800首(董明强)
针灸歌诀歌赋259首(蔡文)
针灸歌诀配彩色图谱(高清彩图版)
针灸歌赋处方集解(施震)
针灸歌赋校释(施土生)
针灸歌赋选读(李磊)
针灸歌赋选(宫艳华)
针灸歌赋集成(张应泰)
针灸歌赋集注(王森)
针灸治法与处方歌诀(文碧玲)
针灸治法与处方(超清版)
针灸治疗五官科常见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失眠(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超清版)
针灸治疗学(高清版)
针灸治疗常见病图解(严振国)
针灸治疗急症(邓春雷 )
针灸治疗捷径(回克义)
针灸治疗百病荟萃(杨庆云)
针灸治疗精要(黄建军)
针灸治疗肥胖病(超清版)
针灸治疗肩周炎(超清版)
针灸治疗腰腿痛(超清版)
针灸治疗阳萎(张洪度)
针灸治疗面瘫(超清版)
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超清版)
针灸治痛 第2版(贺普仁)
针灸治痛(贺普仁)
针灸治痛(高清版)
针灸治要(郭命三)
针灸治验录(杨永璇)
针灸治验汇录(严振国)
针灸流派概论(超清版)
针灸特定穴的理论与临床(赵吉平)
针灸现代研究与临床(张涛)
针灸甲乙经 (第二版)晋·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校释(上册)
针灸甲乙经校释(下册)
针灸男女科临证精粹(王大生)
针灸疑难奇症医桉荟萃(张登部)
针灸疗法(张善忱)
针灸疗法与临床诊治(超清版)
针灸疗法入门
针灸疗法(穆腊梅)
针灸疗法(陈可冀)
针灸病例综合疗法(颜道铭)
针灸病例验方二万三千个(戴新民)
针灸病例验方二万三千个(戴新民)1978
针灸的基础与临床(超清版)
针灸真髓-1958年版
针灸研究进展
针灸秘开+扬医亚清晰版
针灸秘开(杨医亚)
针灸腧穴图谱(修订版)朱汝功
针灸腧穴彩色图谱(李瑞)
针灸腧穴疗法(李平华)
针灸自学指南(甘承铨)
针灸表面解剖学-看医学网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赵缉庵)
针灸解剖学图谱
针灸解惑 (王启才)
针灸解惑(超清版)
针灸证治歌括(彭述宪)
针灸证治精要(章逢润)
针灸辨证治疗学(章逢润)-看医学网
针灸辨证治疗学(章逢润)
针灸速成临证歌要(杜云喜)
针灸逢源(清)李学川
针灸配穴(刘天成)
针灸金方(杨医亚)
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马继兴)
针灸锦囊(邵经明)
针灸问对
针灸问对(明)汪机
针灸问答(郑魁山)
针灸防治哮喘(邵经明)
针灸防治老年病(吴绪平)
针灸集锦(修订本)郑魁山
针灸验方(张文进)
针灸麻醉(扫描版)-看医学网
针灸(刘森亭)
针灸(河北新医大学编)
针炙推拿技术(超清版)
针炙甲乙经选读(超清版)
针炙疗法(超清版)
针炙真髓(泽田派见闻录)(超清版)
针药并用临证精华(王毅)
针灸入门必背口诀如下:
井荥输原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联;(手太阴肺经)。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手阳明大肠经)。
厉兑内庭陷谷举,冲阳解溪三里连;(足阳明胃经)。
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足太阴脾经)。
针灸的简单介绍如下: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是通过针刺艾灸的方法治疗的。针灸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一种“内病外治”的疗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防治疾病的一种临床干预方法,其中针法包括毫针刺(体针、头针、耳针、腕踝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
毫针刺指用挺直滑利的不锈钢毫针刺于人体腧穴通过机械刺激经络脏腑经气以施治的方法,包括进针、行针至出针的全过程。
电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得气的基础上,连接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以施治的方法。灸法是利用艾叶等易燃物质或药物点然后在穴位或患处进行
总体而言,各种针灸方法,都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发挥各个经脉、腧穴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作用特点的治疗方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法是指把毫针刺入患者某些穴位,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燃烧着的中草药熏灼身体某些穴位,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项古老且伟大的发明。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传有一个樵夫得了头痛病,有一天,他头痛得走路都困难,结果不小心摔倒了,他的小腿被路边的一块尖尖的石头磕出了血,但他发现头居然没那么疼了。樵夫感到很纳闷,不过也没有多想。有一天樵夫又患病了,想起那天的事,他就找来一块石头刺小腿的那个部位,结果头痛减轻了很多。樵夫发现这也许是个治疗头疼的好办法,于是不停地用石头刺激小腿,渐渐地头痛症竟痊愈了。慢慢地,这个方法传开了,大家试着用磨尖了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个部位,以减轻病痛。这就是最早的针灸,而尖尖的石块叫做砭石。最初的砭石都是用石片磨削而成的,后来逐渐变为比较先进的骨针、陶针、铜针、金针、银针等。
医学的发展,必定需要许多医学家的贡献。相传在晋代,有个名叫皇甫谧的人,他特别爱看书,一拿到自己喜爱的书就爱不释手,想要一口气读完。长时间的苦读,使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疾病的折磨并没有打倒他读书的意志,反而更坚定了他学习医学的决心。从此皇甫谧苦读医书,并对照医书自己进行针灸治疗。随着病痛渐渐减轻,他的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于是,皇甫谧萌发了一个想法:要详细记录人体的穴位。皇甫谧开始研究医书,并将自己对针灸的研究写成文字。经过努力,他终于写成了《针灸甲乙经》。在这本针灸专著中确定了人体的394个穴位,为针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受到国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在,古老的针灸医术已经走向世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1 针通三焦:董氏倒马针刺治疗法,因利用三根针同时治疗,其疗效可通三焦,治疗范围可达所有脏腑,不像传统针法,只对某一脏腑下一、两针,因此倒马针法较其他针法,针效来得强的原因。
2 整体疗法:很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单纯只是一脏一腑的病变,乃是诸脏腑间皆有整体性的关连,故倒马针法便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常做整体性的治疗与调整,使治病的疗效发挥达到最高的针效。
3 疗效特强:董氏倒马针法乃利用三根针达到治病的效果,而其治疗的方法亦非只针对某一脏腑,只做局部的治疗,乃是针对全身整体脏腑间做协调,其疗效当然比传统一针或两针或多针的疗效较佳,而且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若只下一、两针的效果有限且较慢,若利用倒马针法三根针,其效果常较迅速,针感较强,且疗效亦较佳。
4 特重区段:倒马针法不重经络,特别重视区段的取穴方法,亦是异于传统针法的一大特点。其穴位区分为一一~十十部位,每个部分的区段,皆可独立成一系统,由局部代表人的整体,其各区段内,皆有倒马针法的穴位,例如一一手指部位的大间、侧间、小间,二二手掌部位的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部位的土胃一、二、三穴,四四部位的天宗、地宗、人宗,五五部位的妇灵穴,六六部位的火连、火菊、火散,七七部位的三重一、二、三穴,八八部位的上三黄,九九部位的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部位的正会、前会、后会等。
5 手法简明:董氏针灸不讲古传各种,弹、啄、飞、掏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与传统大谈补泻、手法,使整体针灸治疗繁杂,而且众说纷芸,没有统一明确的说法,于临床施治上常有实际与理论未能结合不易掌握的情况,故董氏针灸不用任何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各种得气手法,而其倒马针法亦是如此,简单明确,易于操作,针效不错。
6 危险性低:董氏倒马针剌治疗法,取穴位置大都以四肢、头部、耳部为主,不在腹部、胸部取穴,避开了人体的一些危险脏器,其身上的穴位,在董氏针灸上大量采取所谓放血针刺,不用豪针直剌,故取穴容易且方便,而且危险性极低。
(摘自李国政《台湾董氏针灸倒马针刺疗法》。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各种特制针具,施行一定的刺激方法作用于经络穴位,灸法主要是用艾绒等物薰灼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
上古时,人们以草熏体表,以砭石或荆棘、骨针等刺激人体,是最早的针灸术。《淮南·务修训》记载有“庖牺(伏羲)制九针”。“所谓九针,为镌、网、鍉、锋、铍、圆利、毫、长、大针”,除用于外科、按摩外,也有用于针灸者。针灸针主要内容是通晓经络,选取穴位,控制深度与针灸时间等。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中,有先秦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书中记载有齿脉、耳脉、肩脉等,可知扁鹊用针灸等法治虢太子尸蹷时,医家已善用针灸术。书中还专门记述了用灸法治疗各种疼痛,各部位痉挛、烦心、恶寒等多样病症。战国时代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多方面记述了针灸的适应症,并论述了各种脏腑疾病的针灸疗法。目前所知最早的金针实物是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金针。
医籍中的《灵枢经》奠定了针灸的理论基础。东汉末皇甫谧编著了一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它是以古代的《针经》(后世认为即《灵枢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3部书汇集整理而成的。全书总共12卷,128篇,是皇甫谧对针灸古书“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辛勤劳动的结晶。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全身649个经穴的部位和主治疾病、针刺分寸、艾灸壮数,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是一部系统地总结前人用针灸治病的临床经验的著作。唐代孙思邈、王焘绘制的彩色针灸挂图有重要学术价值。宋元太医设有针灸科。天圣间(1023—1032年)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统一周身651个穴位,并设计监制两具铜人以测试考生。元末滑寿的《十四经发挥》成为日本针灸取穴的依据。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汇收古籍、家传,为针灸学的重要文献。
针灸术简易、方便、应用范围广,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显著的、迅速的疗效,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
针灸术不仅对我国医疗事业有很大影响,而早在秦汉时期就已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宋元以后,随着海路航运事业的发展,针灸术也被介绍到欧洲一些国家去造福人类。
1958年,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古代针灸术的基础上。用针刺麻醉代替药物麻醉施行外科手术获得成功,这引起国内外医务界的极大兴趣。针刺麻醉是以针刺穴位,使病人能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的一种局部麻醉方法。它不用麻醉药,病人神态清醒,能主动配合,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不宜进行药物麻醉的病人。针刺麻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没有痛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① 我想学针灸,需要什么条件
针灸肯定要认清穴位,还得能看清找准位置,主要是真的学习而不是几天热度
② 学针灸要注意什么
临床实践是学好针灸的关键,初学阶段,除重视指力的练习外,在掌握一定技巧后要在自身上练针。因为针刺疗效与进针的角度、深度、方向,行针的手法,得气后的感觉,针感的传导直接相关。只有通过在自己身上练针,才能对取穴方法、手法与针感的关系有切身的体会。因此理论课程学完后,应有1~3个月的实习期,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习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尤其要重视研究辨证要点,选穴、手法、针感与疗效的关系,穴位功能的对比,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针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针灸是一种中医医疗行为,提供该项服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该项服务的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行医资质。无资质的人员开设 室提供针灸服务,是非法行医,造成消费者(正规医疗机构的患者不属于消费者)人身伤害的,构成非法行医罪。无证从事中医针灸,于法于理,都不可取。
想要从事中医针灸有两种取证的途径,一个是执业医师,并且执业范围为中医针灸,这个最权威,而且也是医疗系统内法律意义上允许从事针灸所必须的资格,但条件太高,必须有中医类专业全日制学历,自考电大成教学历都是不行的。
还有一种是行业部门的职业技能水平证(注意执业和职业是不一样的),获得针灸师职业技能证书必须通过专业的培训,考试通过才算合格。中医针灸师属于职业技术职称证书,不等同于医师证。此证书能证明经过专业系统学习考试后取得,可以做为持证者从事相关专业的资格凭证。考取这个证书后不能单独执业开店工作,但可以在医疗或保健类企业工作,是属于技术工人性质的证书,实用性还是比较强的,适合短线取证就业。中医针灸师系中医药行业职业技能证书,为那些具有理论基础又真正掌握中医技术的技师提供了权威的从业资质。
③ 学习针灸,推拿,对于一个不懂的人来说,应该先学习什么呢
先培养兴趣,不然也就两三天热度,学医很苦,基础是一定要背的。
④ 要是学习针灸,需要先学习什么呢
穴位、解剖、中医基础理论
⑤ 自学针灸怎么学
中医学强调要“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才版能做出治权疗的方案。而当疾病的特征性反映不够充分时,可通过辩证先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疾病的本质,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
所以学习中医针灸真正的难点不是具体的穴位位置、穴位数量、更不是扎针的安全原则,这些都是基本知识,只要背下去记住即可。难在“辩证论治”的思考。所以学习针灸最终还是要回归经典,回归古法当中去。所以善于学习针灸的人是和老师后面学思维,不是在记具体的每个穴位用法。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创造些霸道的针法。大开大合,看似效果立竿见影,实则在消耗元气。也不可能在中医之路走得长远。
有一本针灸入门级的书籍,小白都能看懂的《古法针灸基础专用书》可以看看。以后可以多看看经典古籍。类似《中医基础理论》这类的教材看看也不错。
⑥ 学针灸学什么
主干学科:中医学复、现代医学、针制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内科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神经定位诊断学、神经病学、神经解剖学
⑦ 初学针灸要先学什么
抽血针灸者,
第一肯定要熟练掌握人体的穴位。
不然你的下手直接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那就不好了
⑧ 学针灸要学多久
记忆力好的学习三个月就可以。但是,是一个瞎眼医师,可以蒙人,也能治愈一些人,讨口饭吃。需要小心事故。
走大路,学得精需要六年,走向针灸大师。
⑨ 谁人能告诉我,想学针灸要具备什么条件
有没有中医方面的基础或者经验都可以学习针灸,有基础更好,老师一说就懂,如果零基础,老师示范几次,自己跟着练习,有哪里不明白的,老师点一下就通了,现在有一些中医 培训班,你可以参加培训一下。
⑩ 怎么学针灸
怎么学针灸,这是事一个好问题。
针灸治疗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指导的一门科学。
如果你不懂得中医的思考方式,用现代西医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思考理解中医,就会出现常常追求具体方法,具体穴位,具体针刺深度,具体留针时间,看试这些要求是正常的,其实已经在用逻辑思维思考中医。所以常常会自己不解,为什么学中医很少上来先学方法,而是理论。
中医学强调要“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才能做出治疗的方案。而当疾病的特征性反映不够充分时,可通过辩证先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疾病的本质,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
所以学习中医针灸真正的难点不是具体的穴位位置、穴位数量、更不是扎针的安全原则,这些都是基本知识,只要背下去记住即可。难在“辩证论治”的思考。所以学习针灸最终还是要回归经典,回归古法当中去。所以善于学习针灸的人是和老师后面学思维,不是在记具体的每个穴位用法。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创造些霸道的针法。大开大合,看似效果立竿见影,实则在消耗元气。也不可能在中医之路走得长远。
在现代网络发达的时代,学中医完全可以网上去学呀,去腾讯课堂学习也行啊,有一本针灸入门级的书籍,小白都能看懂的《古法针灸基础专用书》可以看看。以后可以多看看经典古籍。
摘要: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有哪些作用和好处呢?中老年针灸应该注意什么?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下。一、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二、针灸的副作用
针灸治疗也会产生一些轻微的副作用,主要分为两点:
1、针刺角度
针刺治疗毕竟是一根针灸的针侵入人体产生刺激,这种侵入性的治疗可能会损伤到血管会出现血肿的情况;如果对神经损伤可能会出现麻或者持续性麻痹的感觉。当然这种损伤情况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帮助缓解的,像血肿可以通过冰敷、热敷等等去处理;对神经轻微的损伤可以通过时间让神经慢慢恢复,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治疗方法恢复。但总体来讲它的副作用相对是比较小、比较轻微,对人体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伤害;
2、学术角度
可能称它为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如针刺通过穴位肩井、背腧等等穴位,可能用针刺的手法或者医生的技术可能刺的过深,或者是其他特殊的情况就会造成了一种气胸等等的不良反应。如今医生的资质、水平比较好了,基本上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针灸的部位
①益肾的列缺穴;②散热去痛的尺泽穴;③保健心脏的内关穴;④防止失眠的神门穴;⑤舒服腰背的委中穴;⑥补血养肝的血海穴;⑦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四、针灸的方法
1、针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2、电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3、灸法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五、针灸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穴宜少,手法宜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中国古代针灸医书
本文2023-10-12 07:17: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