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都有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都有谁,第1张

1“替父从军”花木兰。

若说最有名的巾帼英雄那就是花木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击退外族入侵的故事流传至今,被写进小说,影视,做成动画广为人知。

《花木兰》动画

史料记载花木兰(412年-502年),也就是活了整整90年,可以说是有根有据的,而且在唐朝被追封为"孝烈将军"。

可是这样的一个有名气的人,她的真实姓名,她的籍贯在史料里并无明确记载。而且除了替父从军这件事之外她也没有别的故事流传下来。所有有关她的故事不过是从南北朝民歌《木兰辞》里面流传下来的。

不仅是史料上没有,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一个女人从十五岁在军营中待了十二年都没有被人发现,而且中间没有出任何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有点受伤被人包扎伤口也会被人发现吧。

《花木兰》剧照

所以事实上并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她是被杜撰的人物。

2”大唐女将“樊梨花

樊梨花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女英雄,他是薛丁山的妻子,美貌绝伦而且智勇双全。

据说樊梨花是大唐贞观年间人,父亲是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来投降于唐。樊梨花自幼拜梨山老母为师,从小就学习兵法武艺,后来薛丁山为了娶樊梨花而三请她。

最美樊梨花

但是这个故事最大的问题在于薛丁山这个人并不存在,薛丁山的历史原型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薛丁山不存在更不用说樊梨花了。樊梨花也是虚构的人物

3“杨门女将”穆桂英

一提穆桂英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穆桂英挂帅”的故事了。可是整个故事乃至佘太君百岁挂印都是虚构的。

穆桂英是名门之后,在阵前和杨宗保交战之后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后来佘太君百岁挂印,五十三岁穆桂英虽然觉得宋朝廷薄情但是依旧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大获全胜。

张柏芝版穆桂英

首先说一下佘太君,历史上佘太君只是活了77岁,并没有百岁挂帅之事。而且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杨家将传》的人物,后来被改为戏剧和电视才流传下来。

4“抗金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是四大巾帼英雄里面唯一一个有史料记载的。她是安徽池州人,生于江苏淮安。她是武将世家,从小就有一身的功夫,后来成为韩世忠的妻子。但是红玉并非她的名字,史料只是记载叫梁氏,红玉是野史和后来的人加上的。

梁红玉

梁红玉嫁给韩世忠之后帮助夫君操练军队,抵抗金军。有一次金宋军队交战金山,韩世忠迎战金军,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之后宋兵士气大振,歼灭金军200人。

后来因为岳飞莫须有之罪。梁红玉辞军归故里,不就也离世了。

在古代一般都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征战四方。但历史上仍然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令人们刮目相看,下面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位巾帼女英雄。

妇好是商朝时期的一名女将,也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她武功了得,每当边境有战争发生,妇好便担任统帅,带兵打仗。妇好不仅在军事方面有才能,而且还经常主持国家的祭祀活动,武丁对这位女将王后十分尊重。

说起花木兰,想必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上花木兰是西汉的一位女将,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十二年,屡立战功,直到凯旋归来回到家乡换上女装,人们才知道原来她是一名女子。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她才略过人,丝毫不输给男子。李渊起兵时,她为了帮助父亲,招募了很多兵力,后来她所统帅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迟昭平是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她扶危济贫,伸张正义,深受百姓拥护,她的名字被载入秦汉农民起义的史册。

唐赛儿是明朝时期人,虽为女子,却不胆怯,在一片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她领导了农民起义与朝廷抗衡,被当地百姓所称颂。

樊梨花是一名敢爱敢恨的大唐女子,她武功高强,才略过人,多次平定边疆战乱,她的传奇故事被流传至今。

梁红玉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她自小就习武,后来从军,带领军队征战沙场。

秦良玉是明末女将,她的丈夫原是一名将军,被害死后,秦良玉代领夫职,多次带兵平定战乱,后被皇帝册封女将军。

王聪儿是一个才貌双全,有勇有谋的女子,她曾领导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者,虽最后失败,但也给清政府以沉重的一击。

冯婉桢是清朝人,在英法侵占北京时,她和父亲一起带领百姓和侵略军抗衡,保护了百姓的安全。

南北朝统一了,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很快中国再次陷入大分裂的状态。分裂短暂,唐元帝隋文帝的侄子唐元只用了七年时间就打败了群雄,再次统一了天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全国,历史上也只有汉高祖刘邦比唐元好。但汉高祖打败项羽称帝后,全国依然动荡不安。汉高祖亲自镇压叛乱,直到去世前不久。这个问题在唐朝是不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唐高祖的优秀儿女唐元、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唐元之女,当然姓李。然而正史中并没有她的名字的记载。历史书上中国对女性的态度,从五代变成了一代。五代以前,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大多都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一样,前秦的历史记载可能因为存在时间很短而不完整,没有留下名字。但宋代以后,女性的名字不再公开记载在史书中。女人越高贵,越是如此。而所谓的“女贼”,在史书上往往是直呼其名。记载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写于后晋,北宋,但都没有记载平阳公主的姓名和年龄。所以后人只好给她起了个随意的名字,叫李秀宁。唐高祖李渊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第三。当然,这19个女儿不可能都是一个妈妈生的。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汤圆的原配都史。也就是李的母亲、李元吉。说起这个都史,他也是一个奇怪的女孩。窦家是京兆平陵人,父亲窦仪是北周八大元帅之一。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在周朝的北方,设置了八个支柱国的将军,统率全国的官兵。勉强翻译成军队的指挥官。但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大于实际权力。所以类似于王朝建立时被封的元帅。)我妈是长公主,襄阳人,北周武帝的妹妹。窦的童年非常聪明,深得武帝宠爱,把她留在宫中当作亲生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最弱。为了得到外援,武帝娶了一位突厥公主做皇后。但武帝对这种政治联姻非常不满,经常让突厥公主空缺。窦经常劝他叔叔要有耐心。搞好与突厥的联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方的北齐。不久,隋文帝隋文帝篡夺了北周的王位。窦痛心疾首地说:“我恨自己不是人,不能为舅舅家扫黑除恶。”吓得父亲赶紧捂住了嘴:“别胡说八道!这是灭绝罪!”但窦娥认为女儿不是浪子,不能随便嫁。于是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一个征集亲戚的比赛。当然,这次比武也不是像武侠小说那样,让大家都上去和窦打。窦娥冤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者,必射百步之外两箭。谁用两只箭射中了孔雀的眼睛,谁就被称为女婿。根据目前官方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相当平庸的人。但是他没有其他优点。他的箭术相当高超。几十个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齐发。都史在和李渊结婚后成为了他的妻子。唐高祖满脸皱纹,所以杨迪皇帝叫唐高祖“祖母”,唐高祖回家后非常不高兴。窦问为什么,马上安慰他说:“这是个好兆头。你现在做的是唐国公,与唐汤和谐音。奶奶是一家之主,也就是一家之主。”那时,皇帝的金色大厅也被称为唐明。窦的是指唐元将来当皇帝,r

窦死于四十五岁。唐高祖仔细考虑了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经常送马匹和老鹰给杨迪皇帝。杨迪皇帝确实非常高兴,不久唐高祖被提升为将军。李渊流着泪对儿女们说:“如果我早一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我就成了这样的官了。”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唐高祖获胜的机会起初并不太大。他的疆域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人不够,万人之上。每天我们都要面对土耳其人的攻击。最重要的是,他所有的家人都在长安,只有一个二儿子李世民陪伴着他。由于家人都在长安被劫为人质,李渊不敢称王称帝。他宣布,他已经带领部队离开他的防御,以满足皇帝杨迪被困在江都。但他的行军路线不是东南的江都,而是西边的都城长安。所以连唐高祖自己都说这是“偷钟”。当然,我躲不过留在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立即下令逮捕唐高祖的家人。被捕名单包括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师太柴绍,唐代凌烟阁二十四杰中排名第十四。他谋略过人,善于以少胜多。刘武周、王、窦建德都有他的一份。灭梁,唐朝最后的对手。他仍然是领导者。李有诗云曰:“何不取吴钩,收关山五十州?如果你是书生万户侯,请暂时去凌烟阁!"但是,大业十三年,柴绍科的诗里没有这种英雄气概。听到逮捕他的命令,他立即逃跑了。跑步前,他对妻子说:“你父亲造反了,我想见见他。一起跑就跑不掉了。如果我们把你留下,恐怕你会有危险。你说呢?”他的意思是,他老婆是李家的人,他怕自己目标太大,自己逃脱的机会更大。平阳公主有多聪明,当然能看出这里的潜台词。但她的胆子比老公大得多,马上说:“你可以一个人去,但我是女的,好躲,然后你就有你的路了。”于是柴绍心安理得,一个人跑了。平阳公主说她是个好色之徒。人们很容易隐藏起来,只是为了扩大柴绍的心,但她确实有自己的计划。柴绍走后,平阳公主立即启程返回李在户县的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变卖产业,招兵买马,公然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虽然长安还在隋朝手中,但周边郡县土匪遍地。最大的头目之一是来自西域的胡人何盘仁,手下有数万人。平阳公主派仆人三宝去游说何潘仁投降。不知道马做了什么,权力又远超平阳公主的何盘仁,甘愿为平阳公主效力。这与本世纪初毛上井冈山时和袁的处境颇为相似。本太祖对史实很熟悉,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想到这段历史。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招募了何盘仁,随后又陆续招募了、项、邱世礼等土匪,势力大增。这期间,朝廷出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仅击退了每一次进攻,还借机扩大战果,先后攻占了齐、武功、周至、石门等郡。队伍也扩大到7万多人。平阳公主招募的帮派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点真本事,就算是男人也挡不住。更何况兵源来自于互不相关的原系统。在短时间内,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确实非常出色,因为她可以将收集的乌合之众变成胜利的生力军,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公元617年9月,李渊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发现,平阳公主在关中为他打下了大片领土。他派柴绍去见平阳公主。当丈夫和妻子

柴少是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同级。夫妻各领一军,各有本部。平阳公主的一万多名士兵被称为“女兵”。11月9日,攻克长安。平阳公主在关中的行动对于唐力王朝的建立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我之前说过,李源是个很平庸的人。他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受了点小挫折,就想打退堂鼓,回太原老窝。多亏了李世民的劝说,他才得以前进。在渡过黄河之前,他一直与隋朝将军屈突通作战。后来采用李世民的方案,以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正在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的支持,这一招将是孤军深入,风险极大。如果攻打长安不利,屈突通就会被后路切断,那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了。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已不在史书记载中。直到六年后,武德六年二月初,史书才记载了她突然去世的消息。之所以记载这一击,主要是因为她的葬礼不同寻常,是一个军礼。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书记载总是看不起女人,尤其是带兵出征的女人。所有的古籍都被反复删改过。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失传的。但根据各种史料记载中的线索,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这六年的大致情况。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平阳公主在攻克长安后,继续领兵征战大唐。唐高祖征服了长安,但他只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被敌人包围了。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即面对拥有陇西之地的凉州的薛举和李贵。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在浅水打败唐军,到2002年二月,李鬼攻陷河西五郡,李渊设法平定关中和西部。刚刚松了一口气,刘武周就抄了唐高祖的后路,攻占了唐高祖的老巢陕西。唐高祖命令李世民去征服。李世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打败了刘武周,夺回了陕西。奠定基础的战役是消灭王的战役。此战,唐军为打援攻城,杀了前来救王的窦建德。柴绍参加了这些战斗。说她此刻在长安自得其乐,不符合平阳公主的性格。作为一名杰出的将军,她当然会参加这些决定唐朝命运的决战。窦建德失陷后,其余军队推刘黑闼为主力。武德四年七月,在张南起兵反唐。徐元郎和高开道也出兵回应。他们加入了北方的突厥,不到半年就回到了窦建德。平阳公主此刻的主要任务是保卫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扎的地方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西侧的井陉山西出口处,现山西省平定县东北部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是进出山西的咽喉。原名卫泽关,因平阳公主率领数万“女兵”驻扎于此而改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之间最短的路线,是秦末韩信灭赵所走的路线。它是山西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没有山西,中原和关中都不稳定。平阳公主率军到娘子关,目的是阻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由于平阳公主在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之前无法驻扎在这里,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才会驻扎在娘子关。那她之前是做什么的?当然是战争。李渊怎能让平阳公主这样的精兵闲着超过

再小也不会为了爹在关中抢地盘。但是16不太可能。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连续三年每年都有宝宝。所以她极有可能是李的姐姐和的姐姐。李源参军的时候她应该在20岁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在26岁到32岁之间。如果她是李世民的妹妹,她死时只有22岁。虽然古人的寿命不长。但在这样的年纪死去,一个强有力的军事指挥官生病似乎不太可能。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她在战斗中阵亡或受重伤。她回到长安,死了。她战死沙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在与土耳其人的战斗中死去。当时国内内乱,包括唐源在内的北洋军阀与突厥结盟。使用土耳其人攻击他们的敌人。土耳其人也不把联盟当回事,经常侵略。山西是土耳其人频繁入侵的地区。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在剿灭刘黑闼的战役中牺牲了。2062年11月,李渊派李与刘黑闼作战,双方开始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彻底溃败。平阳公主的娘子关在前线,肯定会带兵出征。所以在这场战斗中死亡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这个时候死了,你的尸体要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因为是公主,下葬准备差不多要半个月。然后时间也吻合。唐朝有很多女强人,尤其是公主。平阳公主先开始气氛,然后是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论才华和功德,比不上平阳公主。

秦良玉

(1574~1648年) ,汉族,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梁红玉

(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随韩世忠抗金立下赫赫战功,传说中最有名的是擂鼓战金山,历史著传《杨国夫人传》。

花木兰

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人物原型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木兰辞》。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

妇好,

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

花木兰,战场巾帼——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

1、梁红玉 是南宋爱国将领韩世忠的妻子,当年韩世忠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她亲自擂鼓为将士助威,最终宋军大胜,金兀术狼狈逃走。

2、秋瑾:1905年8月14日,秋瑾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此后秋瑾自命号为“鉴湖女侠”,四处奔走,发展同盟会,积极为斗争作准备。1907年秋瑾在家乡绍兴与徐锡麟成立了“光复军”,决定7月6日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先是徐锡麟壮烈牺牲,之后秋瑾也被捕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秋瑾高昂着头,正气凛然地说:“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慷慨就义,她是中国第一个为推翻清朝卖国政府而流血牺牲的女英雄。

3、穆桂英挂帅——北宋年间,宋辽征战,穆桂英代父出征。 边疆战事吃紧,六郎被陷敌营,桂英被逼应战,并且战胜了众将,掌管了元帅大印。穆桂英率宋军大破天门阵,战胜了辽军,为两国百姓赢得了和平。

4、木兰从军——是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儿。 战争结束了,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但木兰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财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马,好让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应,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5、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樊梨花

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樊元帅俗名樊梨花,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王昭君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归县昭君村)。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穆桂英

穆桂英是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一 花木兰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子英雄有首诗:《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鸣啾啾(jiū)。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xíng)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首诗赞颂了花木兰的忠孝两全、保家卫国的精神。赞扬了木兰的聪明,勇敢,坚强的品质。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花木兰其人其事仅限《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二 王昭君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归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三 穆桂英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四 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五 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六 冼夫人

南朝至隋初时期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她生年不祥,是高凉(今属广东)人,出身于俚族冼姓大家。她从小就喜欢耍刀使枪,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又读过许多书,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时候,她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从此被称为“冼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领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不但不去讨伐,竟然还与侯景勾结起来,想利用冯宝所统率的军马。幸好李迁仕的阴谋被冼夫人看穿了,冼夫人带领千名勇士进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击,很快平定了叛军,李迁仕被迫狼狈逃窜。冼夫人协助冯宝治理岭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元569年,冯宝去世了,儿子冯仆当上了阳春(今广东阳春)太守。广州刺史欧阳讫起兵反梁,诱骗冯仆作为人质,想逼迫冼夫人一同反叛。儿子的性命和国家大局摆在冼夫人面前,她思量来思量去,最后毅然起兵平叛。庆幸的是,儿子也被平安救出。由于这次功劳,冼夫人被封为中朗将、石龙太夫人。隋朝时,冼夫人仍然积极协助朝廷治理岭南,平定叛乱,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即使到了晚年,冼夫人还常常以国家大义教育她的子孙。冼夫人一辈子都致力于国家的统一,作为女流之辈,又是边远少数民族,因此她的事迹尤为人们所赞叹。

七 樊梨花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八 荀灌

荀灌,西晋临颍人,尚书左仆射荀嵩小女。13岁时,其父以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之职,镇守南阳,被贼将杜曾围困,粮尽援绝,危在旦夕。荀灌见此情景,自荐出城讨救,率勇士数十人于夜晚缒城突围。贼兵发现,紧紧追赶,荀灌奋勇当先,激励将士,且战且进,直到进入鲁阳山,才摆脱追兵。急速赶往石览将军处乞求发兵救助,接着又带父亲书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援,周访当即派遣其子周抚率三千人会同石览前去救嵩,杜曾闻讯,撤兵逃走,宛城解围。

九 唐赛儿

唐赛儿,明代农民起义首领,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1420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 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十 杨娥

杨娥,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十一 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时,其父战死,葛嫩娘无所依侍,被歹徒拐卖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结识孙克咸,两人一同投入抗清军队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终至战败被俘,清兵主将欲娶葛嫩娘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喷向清将,清将来不及防备,猛地吃了一惊,顺势将剑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片的土地

唐高祖的女儿,李世民的姐姐,谯国公柴绍的妻子平阳公主也是个女英雄。就是《大唐双龙传》的李秀宁,但这些名字都是杜撰的,后封为平阳公主有“平杨”的意思,一点都不比丈夫柴绍逊色。

巾帼英雄,揭杆而起

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在隋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有子柴哲威、柴令武,柴令武后娶唐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为妻。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东征西讨,势如破竹

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功盖天下,不让须眉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挥部)。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当然,这个娘子军和红色娘子军不一样,红色娘子军里的战士主要是女性,而这支军队主要还是男人打仗,被称为娘子军是因为它的统帅被人称为“李三娘子”(当时人们称年青女子为娘子)。唐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因为李渊当时虽然拿下了长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掉头对付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来扫荡这些势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曾参与。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有人说,李世民转战西北扫荡隋朝残余势力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首领,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

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唐朝以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娘子关人始终以平阳公主为傲。直到今天,这里还保留着许多与平阳公主有关的历史遗迹和动人传说。最著名的一个,当属“米汤退敌兵”。据说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驻扎娘子关之后,凭借天险,修筑工事,严密布防,不给敌人可乘之机。一次,刘黑闼部大举进攻,平阳公主眼见敌人来势凶猛,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挥娘子军与居民严防死守。由于关内军队兵力不足,娘子关的情况十分危险。面对数倍于其的军队,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在城楼上焦急地踱着步子想着主意,同时极目远眺,等待着援军到来。忽然,她无意中看见远处田野上丰收在望的谷子,顿时急中生智,计上心来,于是,她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米汤熬好后,平阳公主又令部众乘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主帅。主帅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喊声震天,战鼓擂动,便错误地判断援兵已到,由于害怕中了埋伏,敌人最终不战而退。待得知此乃平阳公主的疑兵之计时,太原的援兵已到,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了。

平阳公主的勇敢为她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推崇。明代大诗人王世贞曾伫立娘子关头,挥笔成诗:

夫人城北走降氐,

娘子关前高义旗。

今日关头成独笑,

可无巾帼赠男儿。

许多年来,关于她的诗文长久地为人传诵着,关于她的传说长久地为人讲述着,娘子关也成为人们寻芳吊古的胜地,直到今天。

死亦荣光,盖棺难定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的。“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当时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高祖李渊反驳他:“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都有谁

1“替父从军”花木兰。若说最有名的巾帼英雄那就是花木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击退外族入侵的故事流传至今,被写进小说,影视,做成动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