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大约修建在什么时候?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京杭大运河大约修建在什么时候?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呢?,第1张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的东部,是“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仅仅是“大运河”之中的一条支线,但却留下了诸多历史。“京汉大运河”最初创建于春秋时期。

春秋?看到这个词,便想到了许多著名人物,著名事件,他是一个富有文化的一个时期。京汉大运河,它最初的建设的目地仅仅是统治者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但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之后,他又做出了进一步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他这一决定为“京汉大运河”的地位得到了巨大转变,因为他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军事而服务,它有转向经济方面的动机。

修建大运河,利于南北方的物资的传递,进一步拉动南北方的经济发展,为隋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当然,修建大运河也不仅仅是经济动机,它也有政治动机。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地位权利巨大,众多氏族把握财政,到了隋朝统一这样的情况依然在持续,门阀士族能力依然巨大,他们企图与中央政权所抗衡。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因此修建大运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至此之后,隋以后的历朝历代,到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的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他们都很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因此京杭大运河的地位也在逐渐一步步上升。

总而言之,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单纯的目地,他有许多动机,这些种种原因,促使着京杭大运河从古至今的超然地位,它助力着南北方的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唐时浚河培堤筑岸,以利漕运纤挽。将自晋以来在运河上兴建的通航堰埭,相继改建为既能调节运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过的单插板门船闸。

宋时将运河土岸改建为石驳岸纤道,并改单插板门船闸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现代船闸的雏形),使船舶能安全过闸。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元代1282年动工挖济州河,自今济宁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相当于后来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明清两代 明、清两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明代整通惠河闸坝,恢复通航;1411年扩建改造会通河,引汶水人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势主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柜,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决了会通河水源问题,并增建船闸至51座。

扩展资料: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京杭大运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清朝末年,自京汉、津浦等铁路修建以后,清朝政府不关心运河的命运,任其荒废。运河河道越来越窄,最窄处不足10米,运输能力大减,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内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对运河很多区段进行了疏浚、扩展,沿河建设了不少航闸,两岸改建和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

人民网—大运河历史变迁

人民网—京杭大运河的来历

古代运河联结长江和淮河。春秋时期吴 王 夫差于公元前486 ~前 484 年开凿。南起邗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

东汉时期向西改道取直,由樊梁湖直接向北,经津湖、白马湖,北入淮。东晋永和年间,南段江水已不能引入运河,从今仪征引水。

隋大业元年( 605 ),炀帝开挖通济渠时,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江都入扬子江,沟通江、淮,成为隋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代会通河和通惠河开通后,京杭运河完成,明代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建立了完善的漕运管理制度,600年间,运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北交通要道。

扩展资料:

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

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

大运河的开掘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相融合,并且方便南粮北运。

参考资料:

-京杭大运河

郭守敬、隋炀帝杨广及刘绍棠。

郭守敬:

元十二年元朝庭开始修筑京杭大运河,郭守敬奉命勘察了今山东西南的泗水、汶水、御河等主要河流,设计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的河道线路,为运河全面沟通奠定了基础。至元十三年任工部郎中,不久又调至太史局,负责制订新历法。

至元十七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授时历。郭守敬还研制成功了近二十种观测天象仪器,组织实施了规模宏大的四海测计划。提出了以海平面为地形测量的基点的科学理论及海拔的概念。

元二十八年复任都水监,修复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任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郭守敬是与张衡、祖冲之等人齐名的我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之一,是十三世纪末登上世界科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隋炀帝杨广:

住在扬州,主要成就起码有开凿了大运河吧。他疏浚沿途河流,并使它们首尾相连,贯通为千里长河,为南北两地货物流通,人员往来,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海运通行之前的年代,大运河堪称是中原地带经济周转乾坤手,隋炀帝为后代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刘绍棠:

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

受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继长城之后,又是一项居于世界前列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它全长约五千多华里,连结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贯穿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保证物资供应和促进经济交流,迫切需要一条便利南北相连的通道。大运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开凿起来的。当时先开广通渠,引渭水从长安到潼关,跟黄河相接。

为了灭陈,利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加以扩大,恢复了从山阴(今江苏淮安)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的水道。沟通了淮水和长江等水系。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从605年起,开凿运河规模扩大,征发民工二百多万,挖通了黄河连接淮河的通济渠。又征发民工一百多万,挖通了黄河连接海河的永济渠,北边到达涿郡(今北京市西南郊外)。又把三国时期开凿,南朝时曾多次维修利用的从京口(今镇江)到余杭(今杭州)的江南河连接起来。这样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长安,南起余杭,北到涿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到了元朝,因首都设在北京,南北物资转运要绕道洛阳,很不便利。因此增修了从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把海河,淮水和黄河之间的路线拉直。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样大运河就可以从杭州直通北京,成为元、明、清三代水运要道。

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加强我国南北方的联系,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起了重大作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隋、元两代的劳动人民,都贡献了闪光的智慧,立下了丰功伟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1、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大运河简介: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朝大运河简图画法步骤:

1首先画出一段曲线,如图所示。

2接着再画出四个圆形,如图所示。

3画出七段曲线,如图所示。

4画出四段曲线,如图所示。

5画出多段直线,如图所示。

6最后写出文字即可,如图所示。

扩展资料—大运河介绍: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春秋时期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

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大约修建在什么时候?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呢?

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的东部,是“大运河”的一条干线,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仅仅是“大运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