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气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七气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21 方名 22 七气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41 七气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72 炮制 73 功能主治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102 七气汤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08 附注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46 加减 147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加减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气汤 1 拼音

qī qì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人参、炙甘草、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虚冷上逆,及七情内结,积聚坚牢,心腹绞痛,不能饮食[1]。

21 方名

七气汤

22 七气汤的别名

四七气汤、四七汤

23 组成

半夏1升,人参1两,生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

24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劳气、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则欲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1日3次。

26 各家论述

《医方类聚》引《易简方》:此汤之巧,盖以半夏之性,可为君子,可为小人,各随其所流而为之。今半夏辅人参。甘草,而人参为君,甘草国老,故能使其和五脏,调七情,顺诸气。诸气既顺,不滞为痰,病可去矣。

27 附注

四七气汤(《保婴撮要》卷五)、四七汤(《内科摘要》卷下)。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洗)五两,姜厚朴、桂心各三两,茯苓、白芍药各四两,紫苏叶、橘皮各二两,人参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服。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1]。

31 方名

七气汤

32 组成

半夏(汤洗)5两,厚朴(姜制)3两,桂心3两,茯苓4两,白芍药4两,紫苏叶2两,橘皮2两,人参1两。

33 主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

服。

3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又名大指迷七气汤。其组成为三棱、莪术、青皮、陈皮、香附、桔梗、藿香叶、桂心、益智仁各一两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皮[1]。

41 七气汤的别名

大七气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42 处方

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陈桔皮(洗)桔梗 藿香叶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5克,无陈橘皮)

43 制法

上药为散。

44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治七情相干,气道壅滞,致成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膜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46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二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泡洗)三钱,桂心、延胡索(炒,去皮)各二钱半,人参、乳香、甘草各一线。加生姜五大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七情为病,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1]。

51 方名

七气汤

52 组成

半夏(汤泡,洗)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玄胡索(炒,去皮)2钱半,人参(去芦)1钱,乳香1钱,甘草1钱。

53 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则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5大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即四七汤[1]。四七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方。又名厚朴半夏汤、大七气汤、七气汤。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炙脔,或中脘痞满不舒,痰盛气急,呕逆恶心,及妇人恶阻等[2]。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72 炮制

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7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7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七气汤

82 组成

青皮(去白,炒)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湿纸裹,煨)1两,北梗(去芦)1两,肉桂(去粗皮)1两,藿香(去枝)1两,益智(去壳,炒)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炙)1两,半夏(汤泡)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独活(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降真香1两。

83 主治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治积年久损,入经络,服药无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风劳发动,日渐羸瘦,每到秋来,损病复作。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大盏半,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随病上下服之。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七气汤

92 组成

半夏1钱半,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生姜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半两,紫苏子1钱。

93 主治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七气。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盏,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七气汤

102 七气汤的别名

大七气汤、聚气汤、大化气汤

103 组成

京三棱1两半,蓬莪茂1两半,青橘皮1两半,香附子(去毛)1两半,陈橘皮(洗)1两半,桔梗1两半,藿香叶1两半,桂(取心)1两半,益智1两半,甘草(炙)3钱。

104 功效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具有行气消滞,和血消积,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食,消胀软硬,散聚气,辛温消导之功效。

105 主治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治情志不舒,气郁血滞。胸脘痞闷,腹部胀痛,或有积聚,肌黄食少者。聚气,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多饮成酒癖积块,腹胀疼痛,身肿肌黄,少食。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盏,食前温服。

107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08 附注

大七气汤(《女科百间》卷上)、聚气汤(《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大化气汤(《万病回春》卷三)。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七气汤

112 组成

吴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

113 主治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治七情郁结,五脏六腑互相刑克,阴阳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入前药,煎至2升,倾1杯,冷热随病人服。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七气汤

122 组成

香附4两,木香1两,片姜1两,石菖蒲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缩砂仁1两,白术1两,乌药1两。

123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治胸膈不快。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沸汤调服亦可。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七气汤

132 组成

桔梗2两,人参3两,芍药3两,茱萸7合,黄芩2两,干地黄3两,枳实5枚(炙),桂心2两,干姜3两,甘草3两(炙),橘皮3两,半夏3两(洗)。

133 主治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治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隔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安。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

135 制备方法

上切。

13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芜荑等。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七气汤

142 组成

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诃黎勒(去核)1两,连皮大腹(锉)1两,草豆蔻仁1两。

143 功效

和顺三焦,消化痰饮。

144 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治脾虚,脏腑秘泄不常,腰重头昏,舌干眼涩,食后多胀,肢体疼倦。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46 加减

寒多者,更加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147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七气汤

152 组成

草豆蔻(去皮,生用)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大腹(和皮锉,生用)半两,诃黎勒(煨,去核)半两,甘草(炙)1分。

1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治上气,食即吐逆。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5 加减

不思食,加生姜。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七气汤

162 组成

桂(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高良姜(炒)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大腹连皮(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炒)3分,牵牛子(炒)半两。

16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治奔豚气,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腰腹疼痛,或冲心满闷。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23行为度。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七气汤

172 组成

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173 主治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主治气郁。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空心服。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七气汤

182 组成

藿香、青皮、陈皮、蓬术、三棱、桔梗、肉桂、益智仁、甘草、香附、半夏(生姜制)。

183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治妇人气血滞涩,经水将行,小腹先作痛者。

184 加减

有块,加当归尾、川芎,又名香归饮;行经,加赤芍、乌药、桃仁、大黄。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七气汤

192 组成

青皮1两,陈皮1两,桔梗1两,蓬莪术1两,辣桂1两,藿香1两,益智仁1两,香附两半,甘草(炙)3分,半夏(制)3分。

193 主治

你所说的不是红木,是花梨木!红花梨是花梨木中的一种,和红木是有区别的,从材质上来说就不属同一木种!我找了些有关红木方面的资料,你参考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具用材。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的木材。多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木材心边材区别显明,边材狭,灰白色;心材淡黄红色至赤色,曝露于空气中时久变为紫红色。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海南檀、格木亦属此类。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 我国广东、 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黄花梨: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木材有光泽,具辛辣滋味;文理斜而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

紫檀: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文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花梨木: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材色较均匀,由浅黄至暗红褐色,可见深色条纹,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轻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强、硬重、强度高,通常浮于水。东南亚产的花梨木中是泰国最优,缅甸次之。

酸枝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木材材色不均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条文明显。木材有光泽,具酸味或酸香味,文理斜而交错,密度高、含油腻,坚硬耐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综上所述:“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优点:

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

2)木质较重,给人感觉质量不错。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发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

1)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很难有优质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2)纹路与年轮不清晰,视觉效果不够清新。

3)材质较重,不容易搬运。

4)材质较硬,加工难度高,而且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5)材质比较油腻,高温下容易返油。

红木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生活中的红木

在媒体上时常会看到不法厂商用新红木充当老红木蒙骗消费者的报道,很多消费者都会发问:红木就是红木,还有什么新老之说?其实,红木不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红木价值相差悬殊,在使用中也会发现品质差距也是相 当大的。那么,什么是老红木?新老红木又有那些差别呢?

什么是老红木

“红木”一开始与某一树种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明清以来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我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交趾黄檀。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俱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

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新、老红木的材质颜色比较

在色彩上,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新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木材的生命并不是因为被砍伐而终止,其内部细微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是人们很难察觉而已。随着时光的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会越来越紧密,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变形能力也愈强。

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

近些年来,还有所谓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等。由于红木家具的用材有这许多种不同的名称和类别,因此一般谓之红木的家具在用材上体现的品质和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故而,无论是对以前流传下来的红木家具作鉴赏或收藏,还是对现代红木家具进行选购,均需首先正确识别家具采用是什么材质的红木。一、酸枝(老红木)酸枝即孙枝,又名紫榆。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百年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我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酸枝木色有深红色和浅红色两种,一般,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既清晰又富有变化。酸枝家具经打磨髹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含蓄的美。酸枝北方称红木,江浙地区称老红木,故酸枝家具除广东地区外几乎都称红木家具或老红木家具。清代的红木家具很多是酸枝家具,即老红木家具。尤其是清代中期,不仅数量多,而且木材质量比较好,制造工艺也多精美。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家具。二、花梨木花梨又称花榈。史籍记载至少可分两种,一种是明中叶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讲的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琼州府志》物产木类中所称的花梨木,红紫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黄花梨的花梨木,还曾有过海南檀等名称。这显然已不在红木的观念范围。据多方面材料介绍,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地,数量并不很多,是明式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之一。另外一种则是北方称为老花梨,实则是新花梨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台湾就称红木。它是一种高干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直径也可达1米左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泰国、缅甸和南洋群岛等地均有出产。过去在我国海南和广东、广西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在《博物要览》中记载说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陈氏《分类学》中也说花梨木为红豆树属,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闽省泉、漳尤多野生……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清代不少红木家具实质是这些花梨木制造的。现代从海外进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这类品种,已成为红木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但据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的记载,早就认为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南檀即黄花梨,故明代除黄花梨家具以外,应当也早有明代花梨木家具,即今天我们所称的红木家具。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代若有上述两种花梨木和花梨木家具,为什么除黄花梨家具以外,几乎未见有花梨木家具的介绍?清代除红木家具以外,也极少专门介绍花梨木家具。如果说是因为混淆了用材品种的识别,花梨木家具在明代已确有生产,又有遗物传世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对红木家具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过程,将会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三、香红木(新红木) 花梨木的一种,北方称新红木。色泽比一般花梨木红,但较酸枝浅,重量也不如酸枝,不沉水。纹理粗直,少髓线,木质纯,观感好。20世纪六十年代大批进口,当时常用来制作出口家具。四、红豆木(红木)红豆木系豆科,古时也称相思树,王维诗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古时,红豆木主要生长于中国广西、江苏和中部地区,木材坚重,呈红色,花纹自然美丽§豆木家具见于清朝雍正年所制家具的有关档案材料,有紫檀木牙红豆木案二张,红豆木转木桌、红豆木条桌、红豆木袖床各一张,红豆木矮宝座二张。朱家先生注明红豆木即红木。1982年我在浙东地区进行明清家具考察,发现过一件小书桌,似红木,但物主却告诉说小桌系祖传,是用红豆木做的。可见在民间流传的红木家具中,还有红豆木制五、巴西红木巴西红木因产于巴西,材色又为红色或红紫色而名。我国用它来制造家具只是在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巴西红木的品种较多,其中有巴西一号木,深色心材,结构均与花梨木同,且比花梨木略硬,但性燥易裂,尚浮于水;巴西三号木,结构细密,心材为紫色,材重质硬,强度大,能沉于水;三号木与老红木有时相似,但做成家具后,容易变形开裂。六、其他品种的红木近年来,根据产地不同,有所谓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红木等各种新的名称。所谓泰国红木,其实就是香红木或花梨木;缅甸红木简称缅甸红 ,广东地区称缅甸花梨;老挝红木广东地区称老挝花梨。这些品种多以产地命名,尤其是后者,常常树种混杂,质地差别很大,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色泽呈灰黄和浅灰白色,质地松,重量轻,其中有些已无法与红木相提并论,也说不上属优质硬木,更不能归属于贵重木材。自古以来,有关木质材料优劣的判断和识别,惯以木材的大小和曲直,木质的硬度和重量,木色的品相和纹理,木性的坚韧和细密,纤维的粗细或松紧以及是否防腐、防蛀,有列香味等为标准,因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各种木材已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古籍中关于讼木的经典,现代著述的科学介绍,都为我们识别家具用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依据。我们在鉴别红木家具的木材时,可以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酸枝与花梨木是传统红木家具的两大主要用材,它们好似制造红木家具的一对孪生姐妹。许多纹理交织、条纹清晰美丽的花梨木,虽与黄花梨有差别,但构造与酸枝十分相近,若对两者作更深入比较的话,可进一步从木质肌理的变化中加以判别。一般来说,酸枝肌理的变化清而显,花梨木肌理的变化稍文且平。肌理是物质通过视觉或触觉等使人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它常常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了解物体的本质属性。因此,从木材材质的肌理中去获得某些特殊的直感,往往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和区别它们的差异。

哪些红木家具升值快

在目前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红木品种中,红酸枝和老酸枝家具最俱升值潜力。因为:一、红酸枝和老酸枝家具的背景、历史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其展现出的艺术品质也独具特色;二、是珍稀度,应是“富贵而不俗,华丽而不滥,端庄而不呆”;三、年代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年代越早越值钱;四、乾隆时期的红木精品也值得关注;五、红木家具的科研价值和市场认知度。判断红木家具的价值,要看它的科研价值和市场认知度。其中的科研价值是指家具在家具史上、家具流派上和家具工艺上的学术价值。科研价值越高,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也就越高。

要值钱还要好工艺,工艺好还要会炒作。

材质看好红酸枝,现在价格不高,紫黄价格在高位!

从材质讲,紫黄家具升值潜力应大一些;稍次红酸枝材料等,也应根据紫黄每年进口量、存货量与其他红材质对比,找出之间合理的对应比价关系。

物以稀为贵,红木家具家族庞大,如果从材料、式样上区分,就能划分出许多种类。其中,产量越稀少、材质越珍贵的家具越受青睐;二是复古家具。目前市场上的仿古红木家具以明清式家具为主,在简约风潮的影响下,近两年线条简洁的明式红木家具显然更受追捧。除此之外,仍将有一批工艺精湛的新款仿古清式家具推向市场,这类仿古清式家具将走更加大气的设计路线,主要针对大面积的别墅、豪宅客户;三是古今结合的红木家具。一味仿古,就没有创新。因此,一些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的新式仿古红木家具也逐渐升温。如某著名红木品牌等软体红木家具等。

海南降真香有没有大、小叶?真正的大、小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的问题,也是争议比较集中的问题。不及时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我们非常愿意将一点认识与大家共同,期望有助于朋友们学参考。

一、海南降真香有没有大、小叶?

古籍记载两段话非常重要:一是《本草品汇精要》(卷十七:木部上品之下)记载:"谨按此有两种,枝叶未详"。二是《本草备要》(木部降真香)记载:"紫金藤,降真香之最佳者也"。可见降真香确有两种枝叶,而且,"紫金藤"是其中比较好的。这是古籍上记载的原话。那么,我们在实地采摘的过程中,确实只有两种藤类结的香格、油型、香味、民间药用、药性成份也几乎一致。可见古籍不虚。

二、真正的大、小叶是什么?

1、大叶学名两广黄檀。由于其枝、叶、格与花梨木相似,因此当地俗称"花梨藤"。这一点与《崖州志》记载:"花梨木,与降真香相似"相符合。另外,业界及学术界公布的"总管藤"确实就是这种叶子的藤。这种藤,本地苗族话叫"懂棍美",懂是总的意思,棍是管的意思,美是藤的意思,翻译过来叫总管藤。黎族话叫"奋懂寡",奋是藤的意思,懂是总,寡是管,翻译为藤总管。因为黎话语序主谓颠倒,因此,准确汉译应为总管藤。可见当地民间对这一植物的认识是统一的。海南省降真香协会到五指山区采访"药王"黎医王贵珍时,其提供的正是"总管藤"叶子(请看附图黎族妇女"药王"王贵珍手持枝叶)。

2、小叶学名藤黄檀。该植物叶子20片左右,(海南植物志等书刊上有,可对照参考)。由于其叶子与酸豆树叶子相似,因此当地俗称"酸豆藤"。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对小叶认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隐藏在"酸豆藤"这里了。

据实地了解,当地人称"酸豆藤"的植物共有七种。一是藤黄檀,二是斜叶檀,三是藤,四是宗关藤,五是一种叶子长毛的藤,六是一种不结格的藤,七是疑似海南大金刚藤。它们的叶子大致相似,都和酸豆树的叶子形状相似,区别只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有的叶片多,有的叶片少。例如:把藤黄檀和斜叶檀叶子做比较,两种形状都非常相似,但藤黄檀的叶子稍微大一点,只有20片左右。斜叶檀叶子较小,有46片左右。

那么,这7种俗称酸豆藤的植物,哪一个才符合降真香特征呢?

(1)、首先,进行植物香格比对。经检验:第二、五种的心格烧闻焦臭刺鼻。第三种也有点焦臭,但轻微不怎么刺鼻。第四种没有香味。第七种没什么香味,但烟味刺鼻呛眼。只有第一种(即藤黄檀)有甜香底味,而且香味舒服顺畅。

(2)、其次,了解植物俗称。经实地考证,在对7种小叶藤类植物的俗称上,本地黎语和苗语称谓不一样。其中,黎话对以上7种都统称"奋润",也就是酸豆藤的意思。苗族把第五、第六种为"吱胳膊美",吱是假的意思,胳膊是老太婆的意思,翻译为假老太婆藤。第三种叫"马谓美",马就是马的意思,谓是眼睛的意思,美是滕,翻译为藤。第四种他们称之为宗关藤,但这种藤无论长多大,其心格都不好,淡红苍白、油少、无香味。第七种不知名,其藤长刺,心格淡红、坚硬、烧闻没什么香味,而且味道刺鼻,经分析比对,疑似海南大金刚藤(海南植物志等资料可参考)。第一种叫"胳膊美",翻译为老太婆藤。

由此可见,在民间传承和植物俗称上,对大叶的认识方面,黎族和苗族是统一的。但在对小叶的认识方面,确实存在不一至的地方:一是植物俗称方面,黎族把这几种都叫酸豆藤,苗族却分得比较清楚。二是在药用方面,多数黎苗医师对小叶的药用认识也不统一,在治疗解毒、蛇咬、皮肤病、肚痛、肝病、止血消炎等方面,公认大叶,但对于小叶的用法却口述不一,以至有的擅长使用小叶的药师,都得自己上山采摘方才放心使用,可见小叶藤类植非常相似,极易混搅。

综合以上情况,结合学术界成份检测、民间传承、药性药理、古籍记载、香味香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我们发现只有两广黄檀和藤黄檀的香格有甜香底味,可做香材使用。而且这两种都符合辛温、无毒的药性,在治疗皮肤病、急热肚痛、止血抗炎等方面均有相同疗效。

现在斜叶檀说成小叶是错误的,斜叶檀只是叶子和料子像海南降真香里的藤黄檀的小叶,斜叶檀是椰奶香味,在这里必须正本清源,斜叶檀不是降真香。花黎公、花黎母也不是降真香。中医学里香药同源,我们不能昧着良心乱釆、乱收、乱卖。

古代是没有仪器设备,但古代有遗留的老物件。老物件和现在所有的发现的降真香一比对气相光谱、红外光谱便有标准的图谱。图谱一比对就出来了。

藤黄檀没有结香的都只是藤,它还不能叫降真香,就像瑞香白木,没有结香的都不是沉香,这个是香界已经迖成的共识。但事实肯定是由藤转化为另一种材质,并且先有黄药膜后,才结降真香。她与沉香不同的是不仅受伤可以结香,有香胆就有香,有香可能有树心油;降真香与沉香结香是相同的,并且更加历害,她出了香胆外,还有香的导管,可以顺藤结香,只有这种材质才是降真香。

目录 1 拼音 2 金创降真散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金创降真散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金创降真散 1 拼音

jīn chuàng jiàng zhēn sǎn

2 金创降真散的别名

金疮降真散

3 处方

降真香(用节)、松香、文蛤各等分。

4 制法

上为末。

5 功能主治

金创,杖伤。

6 金创降真散的用法用量

金疮降真散(《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7 摘录

《跌损妙方》

古籍中的金创降真散 《跌损妙方》:金创门第六杖伤附

,睚之怨,抽刃而起,其赖有此与。(辑金创门)金创降真散降真香(用节)松香文蛤(各等分)为末,掺伤处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七痔漏门]痔漏

(飞过)韶粉(以上四味各半两)麝香(一钱别研)降真散(出杨氏家藏方)治痔漏有窍子者。铜绿(别研)白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五诸疮肿门]一切恶疮

等分)上用巴豆、真香油。煎至花谢。去豆用油。调降真散(出圣惠方)治久患恶疮。常出脓水。降真香(半两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

七气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21 方名 22 七气汤的别名 23 组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