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亮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第1张

传说之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之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 见《山海经》

传说之三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传说之四

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

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

仙酒娘子为难了,因为常言道,寡妇门前事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目,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目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

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风光。

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们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当年,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小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这便是中华远古五帝时代吴刚第一位做成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从科学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一个中国的月亮”,但正如华严经教义所谓“月印万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因而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深沉的文化内容,从而有了文化属性上的“中国月亮”。在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死别离,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中有响斯应”[1]。淡淡的月光世界不仅仅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境界和意趣,也反映出中国文人的心象构成。

  “天上月色能够移世界”,其实,月色在移动世界之际,首先移动的是人们的心灵世界。月在动,心亦在动,月随心动。李渔《闲情偶寄》中论述“中秋赏月”一折说:“同一月也,出于牛氏之口者,言之欢悦。出于伯喈之口者,字字凄凉”,究其原因“所言者月,所寓者心”。同是一轮明月,在李白笔下是“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月亮象征着雄心勃勃,生命盎然的盛唐气度;而在杜甫那里则成为“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江月》),显得那么苍老而疲惫。见到明月,范仲淹的感觉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思泪”,反映的是相思难耐怕见清辉的忧苦心境;王安石则抒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希冀着皓月当空,乘舟返乡的理想,洋溢着理想境界中的欣喜之情。即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里对月亮也有不同的理解,李白《古朗月行》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拟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将月比做“白玉盘”“瑶台镜”都是形象而贴切的比喻,不能说是不识月,只是此时诗人对月的理解已不是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在经历了人世的种种磨砺之后,此时他感受到的已是“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了,这种现象用欧阳修的诗说就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里很明白,动的是人之心境,与风月无关。

  1、 月色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例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第》)、卢纶:“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晚次鄂州》)、陈后山:“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十五夜月》)、徐祯卿:“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明。”(《月》)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是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相似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亲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精神寄托;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的主题。谢庄《月赋》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表层结构上看这些诗无非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情怀,而其深层结构里月亮不正是和谐、温馨的体现吗?

  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籍与解脱的心理。李商隐《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并不是月光真有冷暖之分,而是月亮构成了孤独与失意者的苦苦心理。因为月宫里还保存着女性遭到驱逐的凄凉忧伤的记忆,因此失意者站在月光下总是把月写成寒月、孤月、冷月。李白有诗谓“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置身于月光下,遥想广寒宫中失意的嫦娥,自然与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的感慨相切合。《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床罗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正因为月亮反映的孤独失意的意象,它才牵系着诗人嗟时伤悲的情怀,阮籍于月下“忧思独伤心”、杜甫在“秋月仍圆夜”而感叹“江村独老身”、连豪放旷达的苏东坡也写出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一弯残月,满怀孤寂,月下彷徨,忧苦之情不可遏止。最富有典型意义的是白居易的《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生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月亮带着它凄冷忧戚的月光,对于失意者来说只能是“添愁益恨”,凄苦的月亮意象映照着凄苦彷徨者的心灵。

  3、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李白《月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月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此刻的月亮已不是一种纯然的客观事物,而是诗人自身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诗人在摆脱了异化的束缚之后成为月的知己、月的伙伴。

  中国人的人生观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艺术的人生观,月亮作为一种物我两忘契合天机的神秘启示物,也参与了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中国人神往的艺术境界。“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当士大夫经历了人生波折顿悟了人生禅机,便自然地走向那澄彻晶莹的月光世界里了,希冀着“抱明月而长终”,吟风啸月成为士大夫的努力追求的人格化身。

  唐人刘禹锡诗谓:“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2],中国文学的“无限新诗”,之所以常吟于月下,正在于月亮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月亮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当西方文化热恋着日神阿波罗时,我们的民族更钟情于朗朗明月。虽然我们的民族文化早期,也有过日神的崇拜,但随着后羿举起射日的神箭,也就射落了文化中的日神精神。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它启示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和艺术,即使在今天月亮意象仍然在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轮明月缺圆盈亏,历时邈远,汇聚着历史的烟尘,而中国人心灵中那轮艺术的明月却永远是月出皎兮。

  明月一轮照千秋

  ——古代文人笔下的月

  作者: 韶霁 发表时间 2005-06-20 10:27:42 人气:62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诗中,由于诗人巧妙地借用月光来表达远离家乡的游子思乡之情,因而唤起了广大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月亮,古来有嫦娥、婵娟、玉兔、蟾宫、桂宫、广寒宫、清凉宫等美称,从古到今,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早在《诗经 陈风》中就有“月出”篇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将月色与美人并举,给月亮带来了美的神话。屈原在《离骚》中更是“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以风月为马,潇洒至极。到了“古诗十九首”,明月成了普通人倾吐人生悲欢的对象。“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这是写一个闺中女子的深切相思。从这时起,月亮已是人们共同的精神“知音”,她静静地听着,以洁白的光辉抚慰尘世间受伤的心灵;她是一位圣洁的仙女,带给人生存的希望。人们望着一轮明月,往往浮想联翩,特别是唐宋赏月风气盛行起来后的中秋之夜,明月千里,月光如银,洒在田间、山野,山川、湖泊都笼罩在一片洁白的月光之中,文人墨客成群相邀,对月酌酒,酒酣而诗兴大发,留下许多咏月佳句。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气势何等豪迈;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别具幽情;张祜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充满了思乡怀亲之情;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怀念。他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想起独在异乡的亲人、朋友,希望能在月下团圆,而客居他乡的游子,在皎皎的月夜又何尝不在思念家乡的一切?这正是:“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唐朝吟月诗众,宋代咏月词多。古往今来的吟月高手,首推斗酒诗百篇的酒神、诗仙李白,他写下的咏月诗可谓千古绝唱。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句,把月夜描写得如此多姿多彩,浪漫可爱。诗人似乎很偏爱月亮,如醉如痴地迷着月亮,孤独寂寞时,每每举杯,首先想到的就是月仙:“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人生的孤独中,唯有明月是如此善解人意,那么就请她下来与我共饮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遥望着皎洁的月亮,诗人想到那里一定是一座冰清玉洁的宫殿,里面住着俊美飘逸的人群,那里不容许污浊,那里的人都一片“冰心”。我们的诗人兴奋了,他要去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对待友人,除了借酒表情外,诗人还把一片赤诚与明月并举,赠给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嗜酒恋月简直到了贪婪的地步,不仅可以为酒而“天子呼来不上船”,对月也要向天公强行赊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酒与月成了李白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真是难以想象倘若离了酒与月,我们的诗人将怎样生活?

  宋代的苏轼是继李白之后的又一个写月高手,虽然他的吟月诗文不及李白繁多,但仅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可见其不凡的气势,也许正是他继承了李白的浪漫品格,才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不仅如此,苏轼还多次在月明之夜,邀约友人泛舟赤壁怀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在中国文学史上,正是李白和苏轼,一个用诗,一个用词,造就了不朽的月神,他们是月神最伟大的崇拜者。唐朝另一著名诗人,号称诗魔的王维,也堪称写月高手,他不仅山水诗写得空灵优美,边塞诗慷慨悠长,其送别诗更是如歌如乐,简直是千古绝唱。他笔下的月亮,表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请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何等的幽静空灵,没有诗人心灵的旷达、超然,怎能写出如此恬静的诗句?再看《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独坐竹林,已为超世,琴音悠扬,是生命的歌唱,永恒的生命息息相通,于是一轮皓月姗姗而来,把为知音,人与月共悠远。再看一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不管是花落还是鸟鸣,也不论是月出还是山空,生命都自自然然地存在着,生而复灭,灭而复得,彼此心心相映,读来肺腑清澈,已入玲珑世界。禅宗的最高境界是“无我之境”,“我”之生命完全融入宇宙大生命的流动中,无可分辨,同归永远,王维的诗所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

  纵观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其用意大致有四:其一是把月亮比作美人,如前面已提到的《诗经 陈风》“月出”篇,民间称月亮为嫦娥、阿里山姑娘,就是通过一些传说故事把月亮想象为一位美丽的仙女,月明之夜,人们望着天上的上轮皓月,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象。其二是用月亮来表达一种浪漫情怀,这好象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专利。他在很多诗中,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简直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月交流。在诗人的笔下,他可悠闲地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邀月共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随意向天空借来月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或将明月作为礼物,赠送给远方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兴致所至,甚至可上九天揽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看这是何等的浪漫?除了我们的诗仙,还有谁能做到?其三是表达思乡之情。在月明之夜,人们望着空中如水似银的月亮,不觉就想到远在异乡的亲友,流落在外的游子也很容易思念家乡,这类诗中最著名的还是首推李白的《静夜思》。此外,张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四是作为一种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现的都是边塞地区那种艰苦的征战环境。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则是通过月夜荷锄归来,表达诗人归隐生活的怡然自得和异常闲适的心境。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都是表现月夜的幽静、空灵,向人传达出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禅意。陆游《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出诗人异常兴奋愉快的心情。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则借一弯残月表达词人身陷囹圄的愁绪;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给人也是一种惆怅思绪。把月亮作为一种环境来描写的诗句很多,如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阮籍《咏怀诗》“簿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沈佺期《独不见》“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句均是。

  月亮,你是人们心中圣洁的女神,你是诗人墨客永远歌咏的对象,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让我们追随古人的脚步,相约举杯于皓月当空之夜,共赏一轮明月,感受古人的情怀吧。

中国古代: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印度古代:地球像塔,第一层是海,第二层是大地,第三 层是天。 欧洲古代:地球是个正方体,古老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乌龟蹲在蛇身上,支撑大地的象群站在乌龟背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古代埃及人的宇宙:星星悬挂在支撑于高山的天空下方,太阳乘船由河东岸驶向西

托勒密的宇宙(希腊):2世纪,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外围环绕

哥白尼的宇宙(波兰):16世纪,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

中国古人对月球的朦胧认识

中国民间另一个美丽传说是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的图像早在2000年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画上就有描绘。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因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只有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她。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嫦娥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月球构造的朦胧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远古时代中国的美丽想象

牛郎织女的故事已在中国民间流传了许多年。牛郎与织女相爱,王母娘娘以触犯天规的罪名,把牛郎发配凡间。织女私奔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又气又恨,派天兵捉回织女。牛郎用箩筐挑着一对儿女,一路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滔滔天河,将他们分隔两岸。从此,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故事中的天河就是银河。银河西有四颗星构成一把织梭,它们旁边有颗青白色的亮星就是织女星。银河东有颗白而透黄的亮星是牵牛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好像扁担挑着两个箩筐。其实,牵牛与织女两星相距有16光年之远,即约相隔150万亿千米,一夜之间是无法团聚重逢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星际航行的渴望。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传说之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