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一季度工作汇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图书馆一季度工作汇报,第1张

 在学习和工作中,汇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汇报时,要熟悉掌握汇报内容,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写汇报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图书馆一季度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20xx年的第一个季度,区图书馆全馆职工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不懈地工作,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全面完成了区政府及文广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一批古籍上报工作顺利完成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重庆市古籍普查培训,邀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今年一至三月共完成古籍录入49件,上报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古籍共30件。其中可望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1件,市级保护名录的6件。

 二、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受到表彰

 我区的少儿爱心图书接力活动截止到目前,已向服务学校送书二批,共1200册,借阅图书6000多人次,借阅8000多册次,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这批爱心图书到来极大地弥补了学校图书室藏书不足的困难,满足了山区学生想看书、看好书的愿望,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在本月召开的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会上,我馆被市文广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三、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全面启动

 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在闭馆期间,我馆在抓新馆筹备的时间,不放松图书馆的其它工作,各种培训有序开展。我馆视觉艺术高端研讨班于3月初正式开课。研讨班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现有学员20人,开课时间为每周二晚,历时50天,计划20个学时,完成影像美学、色彩学等课程的`培训和研讨,并致力于在研讨班课程期间创作一批优秀的书、影、画作品,为我区今年的“文化周”、“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作准备。本季度已经集中培训了6个学时。

 由我馆负责人主讲的文化讲座《古镇的人文观察》,也接到镇的邀请,将以多媒体的形式,全面、生动地为干部、职工和居民深入讲解的历史和文化。

 五、搬迁筹备有序推进

 1、我馆拟定了《开馆筹备工作方案》、《开馆庆典工作方案》、《图书馆设施设备配置方案》、《图书馆工作人员招聘方案》等多项文件,并上报有关领导及部门。我们在第一季度出刊了信息简报6期,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对新馆建设进行每周一次现场检查,目前土建工程和内装工程都已经通过了竣工验收。

 2、为了更好的做好新馆建设和管理工作,由文广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带队,财政局教科文科科长、资金计划科科长、政府采购中心中任和我馆负责人、等组成的考察组一行十人到我市、等区图书馆考察。考察工作历时五天,通过考察、学习,考察组成员们普遍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

 3、为了贯彻落实区文广新局关于图书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我馆召开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动员会。会议对新馆建设情况、功能分布计划、部室设置、新编制条件下的岗位计划、图书馆工作方向、品牌服务、阶段性工作目标、近期工作安排等等方面进行了一一落实。

 4、不断细化、优化了新馆办公家俱、自动化设备等采购方案,对馆内固定资产进行初步清查,避免重复采购。方案历经6稿,采购总额从原来的近500万元调整到了350万元。目前已经送财政局审核,将于近期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六、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我馆明确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地方文献资源中心建设为特色,以古籍保护为亮点的工作方向。确立了在未来三年内将我馆打造成国家一级馆和重庆市区域性中心馆的工作目标。

 目前,全馆职工精神振奋、工作积极,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新馆的筹备工作中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图书馆将成为我区共众文化事业的一张名片,一个亮点。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的播出,迅速让大家对文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也让文物修复师迅速火热了起来。一部《我在扬大修古籍》的纪录片,以让大家对古籍的修复有了明确的认知,纪录片中的一句”800位实习生当中,却没有人能够成为古籍修复师“,让大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缺失引起了很大的重视。

中国的历史长河十分悠久,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也十分庞大,而修复人员和修复速度的不平衡,也让古籍修复面临着很大的矛盾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对古籍保护计划,尽管让古籍修复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与所要修复的古籍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档案局这种单位由于编制的缺失也导致能够弥补的修复岗位相应的也缺少很多,然而古籍的修复又是一种需要很强实践能力的工作,如果没有接触到古籍的话,那么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人才的学习没有可以施展的地方与需要修复的古籍数量产生的矛盾,是我们现如今仍然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荣誉感,重视对古籍的修复工作才是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的根本措施。通过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一难题是很有效果的,很多人对于古籍拥有很高的热情,愿意为古籍的保护提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尽管学习古籍保护的理论知识之后,不能够立即投身于古籍的修复工作当中,但是这些人群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古籍修复承担一些要求不高的但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修复工作。比如录入、登记古籍的事物,这样对于一些爱好古籍的人来说,也何尝不是一种奉献呢。

因此,尽管古籍修复这一工作较为冷门,但是随着大家对于古籍的了解,也对其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相关部门通过社会力量将古籍的修复工做效率大大提高,也能够很好的帮助古籍修复师的培养,弥补人才的缺失,使古籍保护能够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也能够很好的将古籍内容,进行有效的传承。

上海古籍修复工资在5000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修复师的工资普遍在2500-4000之间,上海古籍修复工资在5000左右,5000是比较高级修复师的工资,上海修复师工作做五休二,有五险一金。古籍修复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保护工作,它主要是指对有历史、艺术、文学、科技价值以及传承了人类文明、智慧和精神的古籍、古书进行各种技术手段的修复和保护。

首先,弄清楚图书馆员和图书管理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图书管理员真的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可以胜任了。工作内容无非就是搬书、排架、解决普通读者的常见问题。现在许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将这部分工作外包了,也就是说图书管理员都是派遣工。而图书馆员则是与图书馆签订劳动合同的,很多是有事业编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后图书馆员可能都是聘用了。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进图书馆工作?

在大家的印象里,图书馆工作真的好轻松,好舒服,每天就是跟书呆在一起,工作清闲,有大把时间可以看书,工作环境又超级nice。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啊总是喜欢盯着其他行业的优点看,缺点却常常被忽略。比如,在银行上班多么高大上啊,每天西装革履,看财经新闻,对国家和国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了如指掌,年收入多少多少万。其实大部分在银行上班的人都自嘲是金融民工,工作枯燥,工作时间长,收入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高,面对各种指标的考核,压力大到想辞职。同样滴,图书馆行业也有其缺点,工作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部分,其实大家只需看看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就大概知道有哪些工作了。采编部,图书的采购和加工,简言之就是买书,然后把书的标题作者等信息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为图书贴索书号和条形码。咨询部,解决读者的提问。宣传部,策划读者活动,运营新媒体等。再就是常见的财务、人力等。当然有些大型图书馆,还有古籍部门和专门做科研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大家认为有趣吗?如果你想去图书馆工作,你想进哪个部门呢?在工资待遇方面,图书馆的工资就是社会平均水平,只能够日常花销,存钱不大可能,买房就更加不现实了。

高校图书馆0R公共图书馆?

二者目前看来没有可比性,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秒杀公共图书馆。无论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假期,高校图书馆都是胜出的一方。基本上,每所大学的图书馆都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吧,里面环境也是最舒适的。而公共图书馆除了市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环境好一点之外,其他的基层图书馆馆舍面积小,设备老旧,至少我所在的武汉市如此。工资待遇方面,各地有所不同,总体上,高校图书馆高于公共图书馆。假期就不用说了,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高校图书馆都有,而公共图书馆法定节假日还要轮班的。但是最近几年报考公共图书馆的人还挺多的,有的公共图书馆岗位报录比几百比一,也是厉害。说了这么多高校图书馆的好,但是想进去也是很难的啊,起码比公共图书馆难。首先得有硕士学位,这是高校工作的最低学历门槛。其次,现在高校图书馆对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招进去的人各种专业都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躺进高校图书馆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当图书馆员?

家里条件不错,不缺房子票子,甘于平淡稳定的生活,热爱图书,乐于助人。我猜大家对图书馆的服务人员都有过不满。去图书馆办事,那些人的态度简直就不像是做服务的,倒有点像搞审批的,拽得不行,态度十分恶劣。这些人很多都有点背景,他们对图书馆并没有多少热爱,进去上班完全是为了混日子。真的希望这些老一辈的快点退休滚蛋,腾出位置给那些热爱图书馆的人。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蒸蒸日上,图书馆需要一批有热情、有干劲的年轻人来净化环境,推动创新和发展。

中华读书报讯 据最新消息,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超过1000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专业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张志清介绍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按比较快的工作进度,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000万册件古籍的修复任务。与此同时,现存古籍家底不清、古籍保护技术设备与科研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也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据了解,我国现存超过90%的古籍收藏在图书馆中,与文物管理归口不同,尽管国家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达3亿元以上,而用于古籍保护的专项经费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几十万元。建国以来,我国已开展过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却从未进行过全国性的古籍普查。国家目前所掌握的古籍数量统计,是累加各馆上报数字而来,而由于经费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的存在,许多藏书单位并没有完成对古籍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即便如此,登记在册的公藏古籍也有超过3000万册件,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这其中有超过1%3的古籍需要修复,许多珍贵古籍甚至急需进行抢救性修复。

张志清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和前年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的纸张酸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已从平均7到75降为平均66。即在过去的40年间,国图的古籍文献纸张酸性PH值降低了一个数值,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酸化”是指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植物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外在表现为纸张变黄和脆化,对古籍所造成的损蚀是非常严重的,据实验测算,PH值在50以下的文献,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张志清举例称,国图大部分善本古籍都藏在恒温恒湿并带有空气过滤装置的地下二层、三层,保护较好,而存于地上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受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的纸页出现了明显的黄斑。他担心,如果现在不对古籍酸化加以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再过若干年,不但抢救投入成本成倍增加,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重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而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张志清说:“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都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在他看来,我国的古籍修复行业目前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经验传授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而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因此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局面,张志清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修复行业的社会化,即通过社会企业承揽馆藏古籍的修复工作,来稍作缓解——图书馆系统以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从事古籍修复民间人才;一方面他也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考虑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有计划地输送到国家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设立奖学金,鼓励和吸引学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古籍修复人才短缺和断档的根源,出在培养环节和输送环节,一方面图书馆急需这类人才,引进新人名额却按各地事业单位编制办理(张志清称目前国图引进人员要求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一方面高等院校并没有设立相关专业,无法输出专业人才。

目前,文化部拟启动“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但至今为止,只有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学自2001年起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入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这项旨在保护民族优秀文献遗产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启动后,我国珍贵古籍的普查摸底、保护修复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建立等工作将逐步展开,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有望得到改善,古籍保护事业有望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图书馆一季度工作汇报

 在学习和工作中,汇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汇报时,要熟悉掌握汇报内容,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写汇报都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