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斑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消斑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麻症集成》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消斑饮 1 拼音

xiāo bān yǐn

2 《麻症集成》卷四 21 方名

消斑饮

22 组成

川连、犀角、石膏、知母、尖生栀炭、玄参、甘草。

23 主治

热邪传里,里实表虚,阳毒发斑,血热不散,蒸于皮肤。

古籍中的消斑饮 《伤寒心法要诀》:[卷二]疹斑

阴寒。未透升麻消毒治,热盛三黄石膏煎,已透青黛消斑饮,双解痧疹法同前。注伤寒发斑、疹、痧,皆因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疹斑

阴寒未透升麻消毒治,热盛三黄石膏煎,巳透青黛消斑饮,双解痧疹法同前注伤寒发斑,疹,痧,皆因

《市隐庐医学杂着》:苦口婆心语

之白虎化斑汤,《活人》之元参升麻汤,节庵之青黛消斑饮,皆治斑疹之祖方也。何一不用清凉化毒之品,何一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清阳膏

许于膏上贴心口背心脐上紫草茸乃透斑之要药也或用消斑饮举斑汤凉血地黄汤犀角大青汤等方煎抹后再贴或只用

《痧疹辑要》:[卷三]论治(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贮藏 4 三黄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三黄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三黄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黄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三黄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6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7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黄丸 71 组成 72 功效主治 73 制备方法 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8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三黄丸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84 附注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黄丸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用药禁忌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101 三黄丸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05 功能主治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黄丸 111 三黄丸的别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附注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黄丸 121 方名 122 三黄丸的别名 123 组成 124 主治 12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26 加减 127 制备方法 128 附注 13 《普济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黄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黄丸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方法 1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黄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活人书》卷十八方之三黄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片玉心书》卷四方之三黄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家宝》方之三黄丸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黄丸 191 方名 192 三黄丸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主治 19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96 制备方法 197 用药禁忌 198 各家论述 199 附注 20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黄丸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附注 22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三黄丸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方之三黄丸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喉科秘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三黄丸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青囊秘传》方之三黄丸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2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黄丸 三黄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sān huáng wán

2 概述

三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二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Sanhuang Wan

32 处方

黄连 100g 黄草(炒) 100g 大黄(制) 100g

33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的水丸;味苫。

35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直径40~140μm。纤维束鲜**,壁厚,纹孔较大而稍稀,孔沟较粗,纤维淡**,梭形,长60~250μP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Ⅰ A)。

37 功能与主治

泻火解毒。用于治疗痢疾、吐血、衄血、咯血、便秘、疮痈等症。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3次。

39 贮藏

密闭,防潮。 安徽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三黄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三黄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用于治疗便秘、疮痈。

49 规格 410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

411 禁忌

孕妇忌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黄丸 51 处方

春三月:黄芩、黄连各四两,大黄三两;夏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七两,大黄一两;秋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三两,大黄二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1]。

52 制法

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1]

5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至七丸,日三次[1]。

54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1]。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三黄丸 61 处方

黄连、黄芩、大黄各十两[1]。

62 制法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6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1]

64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治三焦积热,上焦有热,致目赤头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致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 肿痛,或下鲜血;并治小儿积热[1]。

6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对弗氏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效能。又有某种程度的降压、抑制神经兴奋和降低血中总脂质、中性脂质和胆固醇的作用[1]。

7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黄丸 71 组成

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酒浸过,炒)3两[1]。

72 功效主治

治大眦赤脉传睛,症见大眦常壅涩,看物不准,及目赤,眼内生虚肉,形似鸡冠蚬肉者[1]。

泻心火。心经火盛,大眦赤脉传睛,大眦常壅涩,看物不准者。

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1]。

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热水送下[1]。

8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三黄丸 81 组成

大黄半两,芒硝、地黄各二钱,黄连、黄芩、栀子各一钱[1]。

82 功能主治

主治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1]。

8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炼蜜为丸服[1]。

84 附注

方中芒消用量原缺。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黄丸 91 组成

熟大黄(酒磨汁)三两,制乳香、制没药各一两,雄黄五钱,麝香、牛黄各三钱[1]。

92 功能主治

治悬痈红肿,及热毒大痈,杨梅结毒,大毒疼痛等症[1]。

9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1]。

每服5钱,连服10次。

94 制备方法

为细末,和大黄汁为丸,梧桐子大[1]

先将熟大黄酒浸透,隔水蒸软,捣烂;然后以乳、没、雄、麝、西5末和入,再捣千捶为丸,如梧桐子大。

9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三黄丸即三补丸,三补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其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101 三黄丸的别名

三补丸、三黄丸[1]

102 处方

黄连、黄芩、黄柏各等分[2]。

103 制法

为细末,蒸饼为丸,梧桐子大[2]

1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白开水或盐汤送下[2]。

105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泻火。治三焦火热之证[2]。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黄丸 111 三黄丸的别名

金黄丸

112 组成

黄芩6两(冬用3两),大黄2两(冬用4两,夏用3两),黄连4两(夏用7两,秋用6两,冬用2两)。

113 主治

骨实极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闭。

1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米饮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豆大。

116 附注

金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黄丸 121 方名

三黄丸

122 三黄丸的别名

噙化三黄丸

123 组成

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山豆根1两,黄柏1两,苦参1两,硼砂2两,京墨3钱,麝香少许,片脑1钱半。

124 主治

喉痹。

12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1丸,后食。

126 加减

冬,加知母。

127 制备方法

上为末,猪胆调,摊甑内蒸药3次后,入片、麝、硼为丸,如豆大。

128 附注

噙化三黄丸(《奇效良方》卷四十八)。

13 《普济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黄丸 131 方名

三黄丸

132 组成

雄黄1两,硫黄1两,黄丹2两。

133 主治

痔。

1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若大肠出血有窍,或粪前出,以木通汤送下;若粪后有血,甘草汤送下;甚者加至15丸,空心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盏内,以黄丹盖定,用湿纸封却,火烧,候青烟出为度,取出候冷,研细,以软柿干和为丸,如绿豆大。

14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黄丸 141 方名

三黄丸

142 组成

黄连3两,黄芩3两,大黄2两。

143 功效

清上焦之火,润大便。

144 主治

乳石发动,虚热气壅不通,头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滞者。

14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汤饮送下。以利即愈。

146 制备方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黄丸 151 方名

三黄丸

152 组成

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微炒)1两。

153 主治

小儿诸热。

1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热水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16 《活人书》卷十八方之三黄丸 161 方名

三黄丸

162 组成

黄连3两,大黄1两,黄芩2两。

163 主治

三消吐血,黄疸。

1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滚白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片玉心书》卷四方之三黄丸 171 方名

三黄丸

172 组成

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

173 主治

小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腹中胀痛者。

1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神曲糊丸,木香、槟榔汤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家宝》方之三黄丸 181 方名

三黄丸

182 组成

雄黄1钱,郁金(焙)1钱,巴豆3个。

183 主治

小儿咳嗽有痰,并解诸药毒,及上焦壅热,身上生疮。

18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婴孩3丸,饭饮送下;薄荷汤亦可。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粟米大。

19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黄丸 191 方名

三黄丸

192 三黄丸的别名

加减三黄丸、四季三黄泻心丸、四季三黄丸

193 组成

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

194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19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饮服5丸,1日3次;不知,稍加至7丸,取下而已。

196 制备方法

上药随时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大。

197 用药禁忌

忌猪肉;津枯血燥慎勿投。

198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巴蜀风土刚厚,民多血气刚强,虽有劳伤消渴肌肉不生,多属水亏火旺。故巴郡所奏之方专取伊尹三黄随四序而为加减;在春阳气方强之时,虽当寒折,只宜平调以分解之;夏月阴气在内,总有湿热,反堪以苦燥之;又秋燥令司权,热邪伤表居多,故取轻剂以外泄之;平冬阳气潜藏,热邪内伏,专事苦寒以内夺之,药虽峻削,日服无几,可无伤中之虑,妇人湿热带下亦不出此。

2《医方考》:上件皆火证也。火炎则水干,故令消渴;燥万物者,莫于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火甚则速于传化,故善谷。芩、连、大黄,苦寒物也,寒能胜热,苦能泻火,火去而阴自生,阴生而肌肉自长矣。

3《审视瑶函》:味之苦者能降火,黄芩味苦而质枯,黄连味苦而气燥,大黄苦寒而味厚。质枯则上浮,故能泻火于膈;气燥则就火,故能泻火于心;味厚则喜降,故能荡邪攻实。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水流湿,火就燥之义也。

199 附注

加减三黄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四季三黄泻心丸(《审视瑶函》卷六)、四季三黄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原书注:一本云,夏三月不服。

20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黄丸 201 方名

三黄丸

202 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各等分。

203 主治

男子、妇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脓血,扬梅疮。

2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水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为丸。

2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11 方名

三黄丸

212 组成

黄芩半两(去心),大黄(去皮,湿纸裹煨)1钱,黄连(去须)1钱。

213 主治

小儿诸热,热症心躁夜啼,亦治昼啼。

2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至15丸、20丸,食后米饮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或麻子大。

216 附注

《卫生总微》用人参汤送服。

22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三黄丸 221 方名

三黄丸

222 组成

苍术1两半,陈皮1两半,黄连7钱半,连翘半两。

223 主治

积热便血。

22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生地捣烂糊丸,如梧桐子大。

23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方之三黄丸 231 方名

三黄丸

232 组成

黄连、黄柏、槐花(炒变色)各等分。

233 主治

痔。

2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酒亦得。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

24 《喉科秘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41 方名

三黄丸

242 组成

大黄、黄芩、黄连、山豆根各等分。

243 主治

喉风。

24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

245 制备方法

加入冰片少许,共为细末,和熟,青鱼胆为丸,如绿豆大。

25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三黄丸 251 方名

三黄丸

252 组成

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栀子仁1分,柴胡(去苗)3分,黄连(去须)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芍药半两。

253 主治

瘰疬肿毒,结成恶核。

2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3次。取微利。更以意加减。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26 《青囊秘传》方之三黄丸 261 方名

三黄丸

262 组成

制军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雄精5钱,麝香1钱5分,犀黄2分,淡芩(酒拌,晒干)1两,雅连3钱。

263 主治

悬痈红肿疼痛,热毒大痈,杨梅广疮结毒,火毒。

2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

265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制备方法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 111 方名 112 上清丸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主治 12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主治 13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14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主治 1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功效主治 1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在主治 17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 1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主治 214 制备方法 2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16 用药禁忌 217 附注 22 上清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221 拼音名 222 标准编号 223 处方 224 制法 225 性状 226 鉴别 227 检查 228 功能与主治 229 用法与用量 2210 规格 2211 注意 2212 贮藏 23 上清丸药品说明书 231 药品类型 232 药品名称 233 药品汉语拼音 234 药品英文名称 235 成份 236 性状 237 作用类别 2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239 规格 2310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311 禁忌 2312 上清丸的不良反应 2313 注意事项 2314 上清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2315 上清丸的药理作用 2316 备注 2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上清丸 上清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shàng qīng wán

2 英文参考

shangqing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上清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74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6g 袋 075 中成药部分 75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3g 袋 039 中成药部分 76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18g 袋 21 中成药部分 77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48g 瓶 51 中成药部分 78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3g 袋 035 中成药部分 79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4g 袋 046 中成药部分 80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6g 袋 069 中成药部分 81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60g 瓶 69 中成药部分 82 11 黄连上清丸 蜜丸 6g 丸 042 中成药部分 △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丸 063 中成药部分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袋 066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袋 095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袋 11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上清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17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上清丸的部颁标准。组成为菊花 60g、薄荷 10g、川芎 10g、白芷 60g、荆芥 10g、防风 20g、桔梗 20g、连翘 60g、栀子 20g、黄芩(酒炒)100g、黄柏(酒炒) 40g、大黄(酒炒) 120g,具有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的功效。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 51 方名

上清丸

52 组成

百药煎4两,薄荷(净末)4两,缩砂仁1两,片脑1钱,玄明粉5钱,甘松5钱,桔梗5钱,诃子5钱,硼砂5钱,寒水石1两。

53 功效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功在清声润肺,宽膈化痰,爽气宁神。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嗽烦热。

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化;或嚼35丸,茶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甘草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6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 61 方名

上清丸

62 组成

薄荷1两,柴胡1两,蔓荆子5钱,白芷5钱,苏叶2两,陈皮1两,半夏1两,甘草1两,桔梗3两,黄芩2两,麦冬3两,天门冬3两。

63 主治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主治强弱之人,感中风邪,上焦有风火者。

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饱食后服。

65 制备方法

上各为末,水为丸。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 71 方名

上清丸

72 组成

乌梅肉2两,薄荷4两。

73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主治妇人胎前嗽血。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黑砂糖炒熟为丸,再以白砂糖掺上。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 81 方名

上清丸

82 组成

龙脑2分(另研),硼砂2分(另研),薄荷末1两,川芎末5钱,桔梗末2钱,甘草末2钱。

83 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主治心脾有热,上焦痰火咳嗽。

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卧噙化;或食后茶清咽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9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 91 方名

上清丸

92 组成

大黄4两,僵蚕2两,姜黄2钱半,蝉蜕2钱半。

93 主治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虾蟆瘟,头面肿大。

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大人1丸,小儿半丸,蜜水调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重1钱。

10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 101 方名

上清丸

102 组成

玄参5钱,乌梅3个,薄荷叶1斤,川芎2两,防风2两,桔梗5钱,砂仁5钱,甘草4两(一方加硼砂5钱)。

103 主治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堵塞。

1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 111 方名

上清丸

112 上清丸的别名

上清噙化丸

113 组成

薄荷叶3两,硼砂5钱,天花粉1两,天竺黄5钱,风化消1两,百药煎1两,防风1两,孩儿茶1两,桔梗7钱,甘草1两。

114 主治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主治口舌痛,生疮。

1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口中,徐化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17 附注

上清噙化丸(《济阳纲目》卷一○五)。

12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 121 方名

上清丸

122 组成

玄参8两,南薄荷叶5两,荆芥穗5两,苦桔梗1两,生甘草8两,归尾5两,熟大黄1两,陈皮8两,片芩(酒炒)8两,枳壳(炒)8两,川芎4两。

123 功效主治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功在清头目三阳之火。主治风热上攻,发渴喉疼,口痛牙血。

12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

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 131 方名

上清丸

132 组成

南薄荷4两,桔梗1两半,甘草1两半,白豆蔻1两,片脑1钱。

133 功效主治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功在清上,利咽喉。主治喉痹。

13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

135 加减

加孩儿茶1两,效尤速。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4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 141 方名

上清丸

142 组成

薄荷叶4两,粉甘草1两,官硼砂5钱,嫩桔梗1两。

143 主治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火刑金燥,热极生风,痰凝喘嗽,口燥舌干,咽喉肿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14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分为数份,不拘时,噙化口中。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大丸。

15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 151 方名

上清丸

152 组成

乌梅肉1斤(去核),薄荷8两,柿霜4两,沙糖4两,石膏(火煅)1两,粉草1两,冰片2分。

153 功效主治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功在化痰止嗽,清火,生津止渴。

1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化。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乌梅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 161 方名

上清丸

162 组成

苏州薄荷叶1斤,百药煎半斤,砂仁1两,硼砂2两,冰片2钱,桔梗1两,甘草半两,玄明粉半两,诃子半两。

163 功效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功在止嗽、清音、润肺,宽膈化气。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嗽。

1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睡噙化;或为小丸,茶清送下亦可。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7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 171 方名

上清丸

172 组成

薄荷1斤,川芎2两,防风2两,桔梗5两,砂仁半两,甘草4两。

173 功在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17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不拘时噙化。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

18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 181 方名

上清丸

182 组成

薄荷(取头末)4两,川百药煎(黑饼者)4两,桔梗1两,寒水石(生用)1两5钱,砂仁(头末)3钱,甘松2钱,玄明粉2钱5分。

183 功效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功在清上焦之热。

1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口噙化。甚妙。

185 制备方法

以甘草膏为丸。

19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 191 方名

上清丸

192 组成

羚羊角(镑)1两,犀角(镑)1两,牛黄5钱,琥珀3钱,厚朴(姜汁炒)1两,黄芩(酒炒)1两,川芎5钱,白芷5钱,菊花8钱,防风8钱,羌活8钱,草决明1两,生地7钱,熟地7钱,防己8钱,黑牵牛8钱,蝉蜕(去头足)7钱,地肤子(炒)1两,滑石1两。

193 主治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主治风热上攻,目有昏花,迎风流泪,怕日羞明。

1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服。并用虎液膏点眼。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 201 方名

上清丸

202 组成

硼砂3钱,川芎4钱,薄荷1两,桔梗2钱,冰片2分,玄明粉2钱。

203 主治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上焦火盛,口干;痰火证。

2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远含化。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21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 211 方名

上清丸

212 组成

川芎、薄荷、荆芥各05kg,连翘、菊花、白芷各3kg,防风、桔梗、炒栀子各1kg,大黄35kg,黄柏2kg,黄芩5kg[1]。

川芎16两,连翘96两,白芷96两,防风32两,大黄192两,菊花96两,薄荷16两,桔梗32两,黄柏64两,黄芩160两,栀子(炒)32两,荆芥16两。

213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功能清热散风,消肿止痛,治肺胃积热,风火牙疼,头目晕眩,大便秘结,小便黄赤[1]。

214 制备方法

为细末,水泛为丸[1]。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2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g,温开水送下[1]。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21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217 附注

本方由《丹溪心法》上清散加减而来[1]。

22 上清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221 拼音名

Shangqing Wan

222 标准编号

WS3B187895

223 处方

菊花 60g、薄荷 10g、川芎 10g、白芷 60g、荆芥 10g、防风 20g、桔梗 20g、连翘 60g、栀子 20g、黄芩(酒炒)100g、黄柏(酒炒) 40g、大黄(酒炒) 120g

224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70~ 180g, 制成大蜜丸;或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225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大蜜丸或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苦或苦。

2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纤维淡**,梭形, 壁厚,孔沟细。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形。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 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油管含金**分泌物,直径约30μm。果皮石细胞镶嵌排列成层。

2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2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 6g,一日1~2次。

22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 9g

2211 注意

孕妇忌服。

2212 贮藏

密闭,防潮。

23 上清丸药品说明书 231 药品类型

中药

232 药品名称

上清丸

233 药品汉语拼音 234 药品英文名称 235 成份 236 性状 237 作用类别 2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239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2310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2311 禁忌

孕妇忌服。

2312 不良反应 23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315 上清丸的药理作用 2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4

消斑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麻症集成》卷四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