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断奶有什么好处?怎样做?
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让一头母猪一年能繁殖更多的仔猪,有必要实行仔猪的早期断奶。即把仔猪的断奶日龄由一般的45~60天提早到28~35天,更早的甚至提前到21天。早期断奶的好处有:
(1)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母猪的泌乳期缩短,体重损耗少,断乳后可及时发情配种,从而缩短母猪的产仔间隔,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利用强度。
(2)仔猪进入肥育期时好养 早期断奶的仔猪,已提早适应独立采食的生活方式,当进入肥育阶段时,很好饲养。
(3)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在自然哺乳情况下,通过母猪吃料而仔猪吃母乳的转化过程,饲料利用率仅为20%;而仔猪直接采食,饲料利用率为50%~60%。
(4)可以提高仔猪的均匀度 仔猪早期断奶可用人工乳及通过补饲来哺育。可根据仔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平衡日粮,减少弱猪、僵猪的比例,获得体重大且生长均匀的仔猪。
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首先,要抓好仔猪早期的开食训练,使其尽早适应独立采食为主的生活方式;其次,要注意给早期断奶的仔猪提供全价平衡日粮,饲料适口性要好,易于消化;三是断奶仔猪应留在原圈养育一段时间,以免因换圈、混群等刺激而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四是注意保温,搞好圈舍的清洁卫生;五是断奶时间应避免与预防注射、去势等同时进行,尽量减少应激。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一岁,最好2岁。
1岁以内的宝宝,从营养健康的角度讲,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断母乳的。希望宝宝身体健康、头脑聪明的妈妈,一定要重视1岁以内的母乳喂养。具体参看断奶的时间和方式(一)换口粮。
1岁之后继续母乳的好处也很多。从身体健康角度讲,宝宝还有1/3的营养需要从奶中获取。从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的角度讲,继续母乳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
1岁之后宝宝进入学步期。学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长,探索就难免有挫折,成长就难免有不安。母乳,这种最直接的和妈妈相连结的方式,从出生起就是孩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来源。对学步期的孩子来说,继续吃母乳会让他们少些不安,多些勇气,很快从挫折感中恢复到积极探索的状态。1岁半左右,是孩子分离焦虑最严重的时期,表现就是特别粘人,这段时间,孩子有非常高的依恋需求,母乳可以非常好的满足他们。所以,没有母乳吃的学步儿相比之下,更容易时刻黏在妈妈身边,对探索和独自玩耍畏首畏尾。《西尔斯育儿经》里写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断奶过早的孩子。多数吃奶到2岁左右的宝宝很好断奶。那不是因为宝宝听话,而是宝宝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育到了准备好断奶的程度,依恋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内心已经打好了安全而自信的基础,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对断奶——这个人生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出生以来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事件。
所以,如果妈妈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宝宝的体重和饭量上,还看到孩子将来在幼儿园的适应问题,看到孩子上学后应对学习和社交上的各种情况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一生中婚姻事业等重大问题,最好慎重考虑断奶的时间和方式。在妈妈的时间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断奶成为孩子经历的第一次勇敢成长,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离。
很多妈妈断奶是为了让孩子睡整夜觉。的确,很多孩子断了母乳,夜间醒来次数减少了。但也有很多孩子,夜醒问题并不能因此得到改善。这些本来夜间吃了奶就可以很快再入睡的孩子,断了奶,就要冲奶粉,抱起来拍哄,大人累,孩子睡眠质量也受影响。
断奶,别听偏见的文:小巫《父母》杂志2002年11期凡是喂过母乳的妈妈,都在不同的阶段面临过断奶的问题。断奶,远非字面意义上那样简单,而是母子关系的一种重大转变。顺利地断奶,对于母子双方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断奶方式掌握不当,很容易给母亲遗留终生的遗憾,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佳时机,回答是,这要视乎孩子的成长情况,最好等到孩子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自然地断奶。这样的断奶方式最顺利最容易,会避免诸多由于提早强行断奶而必然出现的母子之间的矛盾、争斗、哭闹、伤心和烦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间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自动断奶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一岁以下的婴孩,不会有自动断奶现象。即使孩子表现的不好好吃奶或者拒绝吃奶,也是因为吃奶环境不够安静,干扰过多,或者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罢奶”。的确,对于许多人(包括一些医生)来说,延续到一岁以后的母乳喂养是一件新鲜事。而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对母乳有两个根深蒂固的偏见:第一个常见偏见是,“X个月之后,母乳就没营养了。”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比如耳道、肠胃和呼吸道等幼儿常见感染,以及幼儿癌症、少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那些过敏体质的婴儿,更是应该母乳喂养至一岁以上。特别神奇的是,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对辅食摄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频率有所降低,母乳却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将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丝毫不差地输送进来。与营养价值相等重要的,是长期母乳喂养对于幼儿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彻底满足。延长母乳喂养,有助于巩固母子亲密关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劳、受惊、烦躁或者悲伤时,吸吮母乳能够给予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温馨的安慰,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是人的帮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吸吮动作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这个需要直到三岁左右才淡化。长期母乳喂养,使得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彻底满足这项生理需求,母亲的乳头也不象其他吸吮替代品(手指、奶嘴、玩具、零食、被角、头发等等)那样会变质、坏掉、或者弄脏。从母亲那里得到吸吮满足的孩子,往往很少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将所有拿到手里的东西放进嘴里,也因此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长期的母乳喂养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比如有利于幼儿口腔的发育、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比如母乳中独特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另外也有利于母亲自身的健康。人们对延长母乳喂养的第二个常见偏见是:不断奶,孩子会因为依恋母乳而不好好吃饭。这样的说法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又严重缺乏逻辑性。母乳和辅食添加以及过渡到正式吃饭,从来都是水乳相融、相辅相成的朋友,根本不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敌。母乳喂养有助于孩子接受固体食品,因为母亲的饮食成分与味道会渗透到母乳里(因此专家都劝告母亲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避免刺激性食品,以免引起婴儿的不适、过敏甚至拒绝吃奶),孩子从母乳中已经遍尝人间百味,十分乐意接受新的食品。倒是那些吃奶粉的孩子,免不了有时会挑食,因为奶粉的味道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孩子习惯了单一的口味,不愿意接受新花样。还有人说,如果不断母乳,孩子就永远不会接受奶粉或者鲜牛奶。母乳比奶粉和牛奶香甜,吃惯了母乳的孩子当然抗拒奶粉和牛奶。但是这绝对不是一种“永远”不变的状态,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更无需采用断奶这种笨法子。有一些孩子,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确实存在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但这和他们吃的是什么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大人在喂养方面的失误造成的。极有可能是在添加辅食阶段,家长没有采用科学喂养方式,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或者是因为家长总以为孩子吃得不够、逼迫孩子多进食而造成孩子厌食;或者是因为家长过于频繁督促孩子吃东西,甚至不惜端着碗到处追着喂,而导致孩子失去了饥饿感。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父母一定要谨慎行事,把握好这方面的喂养关系。小孩子天生自知饥饱,无需大人在一旁过多操劳,喂养原则应该是让孩子做主,饿了就吃,饱了就停;吃饭时在餐桌上认真吃,吃完了离开餐桌再去玩儿。当孩子出现进食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不是病理原因,家长应该审视自己的喂食手段和态度,从中找到问题根源,而不要将责任推诿到母乳身上,强迫孩子断奶,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吃奶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们让他们“断”什么呢?断了母乳之后孩子依然不好好吃饭,你们又要谁来负这个责任呢?那么,有没有贪恋母乳,不爱吃饭的孩子呢?有!但是,这仍然不是母乳的错。大多数见了妈妈就粘在奶头上不肯吃饭的孩子,是由于母子关系出了问题,是因为孩子从母亲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母亲除了喂奶之外,陪伴孩子的时间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够高,孩子以无休止地要求吃奶来满足自己对母亲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断奶,岂不是与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时候断奶,给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最深。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因素,导致母亲提早断奶。比如需要上班的母亲,其实无需断奶,工作单位有条件的,可以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孩子,下班后母亲直接哺乳。工作单位没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白天吃奶粉,母亲在家时则吃母乳,对孩子的健康远远强于完全断奶。还有母亲需要短期出差,也无需断奶,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母亲离开的那几天给孩子吃。母亲在出差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挤奶,以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断奶是每一位母亲在了解延长母乳喂养的优势之后,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谨慎决定。
断奶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好处:
孩子更容易睡整觉
孩子用奶瓶定量吃奶能确定吃得饱(有时奶不足孩子好像吃不饱,喝点汤又能追回来)
奶粉营养更稳定(我怕堵奶总吃素)
妈妈上班分离焦虑会少一点
可以亲密育儿而不是怕压胸不敢抱宝宝
断奶后妈妈更有精力照顾宝宝
对妈妈的好处:
可以胡吃海塞
不会再堵奶
可以节食减肥
不会流失钙质全身痛
孩子睡整觉以后我也可以好好睡觉了
可以趴着做按摩了
可以泡温泉或者汗蒸了
可以吃牛油辣火锅
可以喝咖啡
可以烫发染发
可以做美甲
不舒服可以吃药
早期断奶有什么好处?怎样做?
本文2023-10-12 11:00: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