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在储存过程中的关键是
散剂在贮藏过程中的关键是:防潮。
散剂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散剂制法简单,当不便服用丸、片、胶囊等剂型时,均可改用散剂。
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和外用散两种。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于分散,利于敷布吸收,奏效快;制备方法简便,剂量容易控制,药质比较稳定;适于小儿服用;运输携带比较方便。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应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于慢性病证,也用于急病的救治。内用可以通调脏腑气血,疏理四肢经络,外用则可祛腐生肌、托毒消肿。
内服散剂:一般是研成细粉,以温开水冲服。也可经水煎取汁服,称为煮散。
外用散剂:一般作为外敷,撒布于疮面或患病部位,如生肌散;也可用来点眼、吹喉,如冰硼散等。
现在有些医院,患者取药时可以选择传统饮片或免煎颗粒,其中免煎颗粒,即是由单味中药制成的散剂。
散剂制备的关键工序是混合。
一般散剂的制备 制备过程如下:
1、粉碎:干法、湿法、单独、混合、低温等
2、混合:是散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药物各组分在散剂中分散均匀、色泽一致,
以保证剂量准确,用药安全有效。
混合方法:研磨混合法(小量)制备、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 操作要点:
(1)打底套色法 当药物色泽相差较大时,应将少的、色深者置乳钵中作为基础,即为“打底”; 然后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等量逐次加入到研钵中,轻研混匀,即为“套色” 直至全部药粉混匀。
(2)等量递增法 组方中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采用。
先将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混合的注意事项:①先取少部分量大的药物或辅料如淀粉等,于乳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乳钵的表面。②一般将堆密度小的药物(“轻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等量堆密度大的药物(“重者”),研匀。 3、分剂量:
(1)目测法 先称 10 份总量的散剂,根据眼力估量成 10 等份。简单易行,但误差较大,不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料药散剂。
(2)重量法 按规定剂量用手秤或天平逐包称量。剂量准确,但效率低。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 料药散剂。
(3)容量法 应用最多。用容量药匙。大量生产时用散剂自动分量机及定量包装机。适于一般 散剂的分剂量,方便效率高,误差较小。
4、包装:常用光纸、玻璃纸、拉芝、玻璃瓶、塑料瓶、硬胶囊、铝塑袋及聚乙烯薄膜等。应贮藏在阴凉干燥地方。
散剂混合时产生润湿与液化现象的相关条件是低共熔点的大小,药物组成比例。
散剂介绍: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这种古老的传统固体剂型,在化学药品中应用不多,但在中药制剂中仍有一定的应用。这是因为散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散剂特点及用法:
散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也是古老的剂型之一。散剂比表面积较大,因而具有易于分散,利于敷布吸收,奏效快;制备方法简便,剂量容易控制,药质比较稳定;适于小儿服用;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散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散剂末细者可直接冲服,如川芎茶调散、七厘散;将饮片捣成粗末加水煮沸取汁服者称煮散,如香苏散。外用散剂一般匀撒疮面上或患处,如生肌散、金黄散等;还有吹喉、点眼等外用散剂,如冰硼散、八宝眼药等。
关于散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外用覆盖面积大,但不具保护收敛功能。
中药打粉为散剂,散剂和汤剂药效没有区别。
散剂指一或数种中药饮片经过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剂型,汤剂指一或数种中药饮片加水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此二种剂型主要是对中药饮片的处理形式不同,对药效没有影响。
其中散剂的特点是易分散、吸收快、溶出快、起效快;制备工艺简单;适合久服;外用覆盖面积大等,但也有吸湿性、不稳定性等的不良影响。
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制备简单易行、可以做复方、方便中医辩证理论治,但也有味苦、携带不方便、不能久贮等缺点。
散剂的优缺点:
散剂的优点:
散剂是将药物打碎之后均匀混合而组成的。有内服的散剂和外用的散剂两种。内服的散剂一般在治疗急症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配置时间短,便于应用。外用的散剂对于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具有较好的的疗效。
比表面积较大,易分散,奏效较快;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口腔科、耳鼻喉科、伤科和外科应用散剂较多,也适于小儿给药。
散剂的缺点:
剂量较大,易吸潮变质;刺激性、腐蚀性强的药物以及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处方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对散剂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A
A.相对湿度超过散剂CHR时,药物吸湿,散剂失去流动性
B.复方散剂装瓶不宜满,以3/4为宜
C.制备散剂时,先在乳钵中加入堆密度大的,然后加入堆密度小的研磨
D.球蘑机粉碎时,药物装量要超过75%
E.球磨机的转速应调至临界转速
散剂是固体剂型中的分散程度最大的制剂,药物粒径小,比表面积大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古人曰“散者妆也,去急病用之”,充分概括了散剂的特点:
①较其他固体剂型相比,散剂易于分散、溶出快、吸收快、起效快。②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③对剂量大的药物,散剂是一种思者易于接受的固体剂型;如口服每剂量1-5g的三硅酸镁散剂,患者对其要比片剂更易接受。④外用散剂覆盖面积大,对外伤可同时发挥保护,收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但散剂也同时因为分散度大,可使吸湿性、气味、刺激性、不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增加。
分散系简单说就是混合物分散质是混合物中比较少的那部分纯净物,分散剂是混合物中比较多的那部分纯净物
以溶液为例,溶液是混合物,也就是分散系,如盐水溶质是分散质,因为溶质比较少,如盐水中的氯化钠溶剂是分散剂,因为溶剂比较多,如盐水中的水
第三章 散剂和颗粒剂
311粉体学的概念
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粉体最基本的性质是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 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
312粉体的性质
1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
1)粒子大小(粒度) 是粉体最基本的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熟显微镜法、库尔特记数法、沉降法、筛分径
5粉体的流动性熟
1)休止角: 评价粉体流动性的指标。休止角(θ)小,流动性好。休止角≤400时,可以满足生产流动性的需要。
2)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粒子大小、粒度分布、粒子形状、粒子间的粘着力、摩擦力、范的华力、静电力等。
3)增加粉体流动性的方法:
(1)制成颗粒(2)加入一定量的粗粉 (3)适当干燥 (4)加入助流剂、润滑剂 (5)改善粒子的形态
6粉体的吸湿性熟
7粉体的润湿性熟 用接触角衡量粉体润湿性。接触角小,粉体润湿性好。
314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粒子大小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1)含量均匀度 2)生物利用度 3)释药速度 4)稳定性 5)刺激性 6)混悬型药剂中药物粒子的沉降、结块、凝聚、刺激性、微血管栓塞、通针性等
2流动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片重差异、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
3吸湿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稳定性、流动性
4润湿性对药剂质量的影响 崩解性、溶解性
32散剂
321散剂的概念和分类掌 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分类:①按组成药味多少来分类,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②按剂量情况来分类,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③按用途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322散剂的特点 掌 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有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工艺简单,剂量易控,便于婴幼儿服。 4贮运、携带比较方便;
323散剂的制备熟
工艺流程:粉碎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储存
1粉碎 2筛分 1)药筛的种类 (1)工业用标准筛 以“目”数表示筛号,即以每英寸(254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2)药典标准筛 以筛孔的平均内径表示筛号。
4分剂量 分剂量的方法: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5质量检查熟
1)均匀度 2)水分 3)装量差异(单剂量、一日剂量包装) 4)卫生学检查
6包装贮存 散剂应密闭贮藏,含挥发性或易吸湿性组分的散剂,尤应密封包装。
33 颗粒剂
331颗粒剂的概念掌 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332颗粒剂的分类 可溶性、混悬型、泡腾性三类。
333颗粒剂的特点 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吞服,也可冲水饮用,药效较快。
334颗粒剂的制备熟 同片剂相似,但不需压片,将颗粒经整粒、分级,装袋即可。
335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熟
1外观 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2粒度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8%。 3干燥失重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2%。 4溶化性 可溶性颗粒剂应完全融化或允许有轻微混浊,但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混悬型颗粒剂应能混悬均匀;泡腾性颗粒剂应立即产生CO2气体,并呈泡腾状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中关于不同固体剂型的质量要求内容较多,涉及到很多的数字,大家记忆起来可能会觉得有困难。现将这部分的知识总结如下,希望通过对比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
(一)粒度
1散剂:口服散剂应为细粉,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 )。
2颗粒剂:粗颗粒(不过一号筛)+细颗粒(通过五号筛)≤15%。
(二)水分/干燥失重
剂型
药物
要求
散剂
中药
≤90%
其他药(干燥失重)
≤20%
颗粒剂
中药
≤80%
其他药(干燥失重)
≤20%
片剂
不要求
胶囊剂
中药
≤90%
液体或半固体
不检查
(三)重量/装量差异
剂型
平均片重/装量
差异限度
片剂(重量)
<030g
±75%
≥030g
±50%
胶囊剂(装量)
<030g
±10%
≥030g
±75%(中药±10%)
(四)崩解时限
1片剂
剂型
崩解时限(min)
可溶片/分散片
3
舌下片/泡腾片
5
普通片
15
薄膜衣/含片
30
肠衣片/糖衣片
60
2胶囊剂
剂型
崩解时限(min)
硬胶囊
30
软胶囊
60
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2h不崩解,人工肠液中1h全部崩解
结肠肠溶胶囊
盐酸溶液中2h不崩解,pH68磷酸盐缓冲液3h不崩解,pH78磷酸盐缓冲液1h全部崩解
(五)溶出度、释放度
药物从制剂中在规定条件下溶出/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用于普通制剂的检查,释放度用于缓控释制剂(颗粒、片剂、胶囊)的检查。
检查该项目的制剂不用检查崩解时限。
(六)其他
1无菌:烧伤或创伤局部用散剂应无菌。
2溶化性:可溶颗粒和泡腾颗粒应在5分钟内溶解。
3硬度:普通片剂的硬度在50N以上。
4脆碎度:反映片剂的抗磨损和抗振动能力,小于1%为合格片剂。
固体制剂质量检查项目汇总
质量检查项目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粒度
√
√
--
--
干燥失重(水分)
√
√
--
√
溶化性
--
√
--
--
硬度
--
--
√
--
脆碎度
--
--
√
--
崩解时限
--
--
√
√
溶出度/释放度
--
√
√
√
重量(装量)差异
--
--
√
√
含量均匀度
--
√
√
√
无菌
√
--
--
--
备注:“√”表示需要检查,“--”表示不用检查或教材未涉及。
本文2023-08-04 16:47: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