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刘累养的“龙”被做成了美食,他养的到底是什么?
俗话说,“地上驴肉,天上龙肉”,龙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是传说中的神物,但在夏代还就真有人吃过龙,那么这里的龙到底是指什么生物?
(一)御龙氏与豢龙氏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件玄奇的事情,说是夏代君主孔甲,他侥幸从上天那得到了两条龙,但是因为是一雌一雄,而且没有会养龙的人能够让其批量生产繁育,他担心吃掉之后就没法在长久地吃龙肉,所以就忍了忍,咽下了口水。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直到后来,一个叫做刘累的人,从豢龙氏那里学成归来,便给君主孔甲去做事,这下可把孔甲高兴坏了,当下把他封为御龙氏。自己以后想吃龙肉就不愁了,而且想吃多少就有多少。孔甲呢,是大禹的后裔,是夏朝第十四位君主,当然也有说是第十六位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蒙了,说龙不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东西吗?实际上,大家需要理解一点,夏朝时,龙这种生物可以被人为蓄养、以及可以当做下酒菜,显然是古代中原地区存在的动物;而后世的龙,俨然已经变成祥瑞,并且被神化了。所以,古代文献中的龙,其含义未必就真是龙。 那么,夏朝的这种龙到底是以什么动物为原型的呢?
(二)蚌塑龙与扬子鳄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遗址一处墓葬中,其中男性墓主人骨架的两侧,有用蚌壳摆成的龙虎图案。其中的龙形象尤其引人注目,它没有修长的蛇形身体,而是身形粗短,四肢粗壮,如同猛虎。与猛虎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尾巴粗大,四肢有鹰形爪,头部的双吻狭长。这个形象,其实更像是一幅鳄鱼的模样。
实际上先秦时代,鳄鱼在中国广泛分布,中国很多地区有着湾鳄的分布,鳄鱼在有些地方还被称为“猪婆龙”、“鼍龙”,扬子鳄就有另外一个名字“土龙”。另据《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记载周处除三害当中杀的蛟龙,其实就是鳄鱼。
而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往往都指明龙是水生动物。其中《周易》中的许多描述,也符合鳄鱼的习性。比如「潜龙在渊」(潜伏于水中)、「见龙在田」(出现在水边的田野中)、「群龙无首」(群居动物而又没有首领)。
考古学者也在4000年前左右的陶寺文化中,发现有很多用鳄鱼皮、鳄鱼骨板制成的鼓,可以证实当时的黄河流域,是存在鳄鱼的。 那么说来,“豢龙氏”和“御龙氏”养的龙,很有可能就是古河洛地区的鳄鱼。而后世的龙图腾集合了多种元素,则是古人想像出来的动物,它是由多种动物拼起来的,就并不仅仅局限于鳄鱼了。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充满了神秘感,帝王更是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只是人们至今还没有发现龙的实物,只有传说以及历朝历代关于龙的图案,并且这些图案还在不断变化。因此,很多人认为龙并不存在,只是古人的想象而已。但是据《史记》记载,在很久很久的夏朝,有一个叫刘累的“养龙专家”,他曾养过两条“龙”,其中还有一条“龙”被做成了美食。那么,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什么呢?
据《竹书纪年》、《左传》和史记都记载了“养龙专家”刘累养龙的事迹。在史书上说,孔甲是夏朝的第14代君主,这个孔甲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信奉鬼神方术。在孔甲在位的第三年,在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得到了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很开心,但是他不会养龙,就找到了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的“养龙专家”刘累,让他饲养这对雌雄双龙。
起初,作为“养龙专家”刘累的技术真不是盖的,他将这对雌雄双龙养的非常好。领导很满意,孔甲就封刘累同志为御龙氏,成为御用养龙饲养员,代行豕韦国君。但是刘累还没有浪几天,其中的一条雌龙就死了,刘累则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将其做成了美食,进献给了孔甲。孔甲吃得很开心,要刘累继续进献。只是这刘累只有两条龙,也经不住孔甲这样吃,他担心龙死的事情东窗事发,他就直接撂挑子开溜了,跑到了河南鲁山的山里隐居了起来。
由此记载可知这传说中的“龙”并没有什么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能力,跟其他的动物没什么两样,任人宰割,不仅被当成了宠物,而且还被做成了美食。那么,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何物呢?
要看刘累养的“龙”到底是何物,不妨看下面两个考古现场,其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第一考古现场是距今距今约6600多年的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1987年考古人员在仰韶文化址发现了”中华第一龙”——蚌龙。这副由贝壳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图案,并没有我们印象中修长的蛇身,它身长178米,高067米,尾巴粗大,四肢有鹰形爪,头部双吻狭长。这蚌龙的形象,跟鳄鱼很是相像。
如果还不能确认的话,我们不妨再看一看第二考古现场——山西临汾陶寺遗址。经专家认定,这个山西临汾的陶寺遗址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一座古城遗址,正好处在舜帝时期和夏朝孔甲时代之间。在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彩绘龙纹陶盘,这是上古君王祭祀所用的一件礼器。其中的龙的大嘴呈方形而修长,满口獠牙利爪,酷似鳄鱼的嘴巴。
同时,在陶寺遗址还出土了另一件文物——“鼍鼓”,这是上古时期君王祭祀所用的打击乐器,其外蒙皮以鳄鱼皮制成,鼓腹内甚至还留有几块鳄鱼的皮下骨板。这两两件文物的出土,充分证明了夏朝时期我国的北方地区曾经也是鳄鱼生活区。
在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也多与水有关,其中《周易》中关于龙的记载也是潜龙在渊、见龙在田之类的,离不开水,说明这种生活常生活在水中。此外,甲骨文中“龙”字的形象,是一个血盆大口的兽头,加一个修长的身躯,还有小短足,跟今天的鳄鱼非常相像。
综上所述,由考古发现的蚌龙、彩绘龙纹陶盘、鼍鼓以及古籍记载、甲骨文等等证据,让我们不难相信夏朝刘累养的两条龙,其实就是两条大鳄鱼。后世则在此基础上,加了各种动物的元素,进行了二次创作与美艳。因此,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的形象,跟原始形象大相径庭,完全就是一个PS的产物。
说到上古时期的夏朝其实真的很久远了,再说到龙好像这个东西在神话中是经常出现的,但是是不是真的我们还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话说好像有资料记载在上古时期的夏朝是有真人养过龙的,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图腾,一直被后世各种神话,以致至今没有人能确定龙这种物种是否真实存在,甚至还可以被人饲养?
其实,龙不仅在上古伏羲氏就开始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而且关于龙的记载一直散见于各种正史当中,甚至在近代也有人说亲眼见过龙的。
目前有关龙的最早的记载是夏朝时期。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因为皇帝孔甲在位期间,不正宫廷,不务德政,还不听从大臣的劝谏,上天就降下一雌一雄两条龙,以示警戒。
我国正史中记载有关龙的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龙重大出现,《清史稿》记载最多,达八十多次。
在近代,有关龙的记载也不少,最有名的莫过于营口坠龙事件了。
但是,因为龙这种物种在现实中实在罕见,并且形状又没有固定的说法,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论不休且一直无解的话题。
传说古代养龙,有专门的人才,国家设立专门的官职。
据说在帝舜时期,有一个叫董父的人非常擅长养龙,据说,他能把龙驯服,使龙不仅拉车还能表演舞蹈,这事被舜知道后,舜就提拔他专门养龙,赐名豢龙氏,豢龙氏的意思就是养龙的人。
夏朝是个争议很大的历史时期,但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中,有这样一段有关养龙的记载: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
由此可见,夏朝不仅出现过龙,还出现了一名养龙的人,这个人叫刘累。那么,刘累养龙的经过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夏朝有一位迷信鬼神的帝王叫孔甲,把个国家治理的乌烟瘴气,但是他也不当一回事,以为只要好好祭祀神明,神明自然会保佑他统治无忧。
有一天,上天忽然降下两条神龙,一雄一雌。本来上天是要警示孔甲要勤奋管理朝政,可是孔甲以为是自己诚心祭祀神仙,感动了神明。
所以,天降祥瑞。孔甲很高兴,想让神龙留在自己身边,但一时又找不到会养龙的人。
于是,孔甲在全国范围内搜寻豢龙氏的后人,结果还真有一个唐陶氏的后人叫刘累的,他瞅准商机,认为自己氏族复兴的机会来了,便自告奋勇,愿意为孔甲养龙。
孔甲一听刘累会养龙、驯龙,自然是十分高兴,就赐姓给刘累,命他姓御龙氏,还赏给他一块大大的封地。
可是,据说这刘累养龙的技术倒还不错,把两条龙饲养的又大又壮,可是驯龙的手段实在一般。
况且,龙实在不是一种容易驯服的生物,没过多久,一条雌龙便被刘累折腾死了。
这可把刘累吓坏了,要是被孔甲知道了,可是株连九族的大事,自己的小命也就难保了。
为了把这事隐瞒下来,刘累想了一个馊主意,他把雌龙肉剁成酱,献给孔甲吃。可不曾想,这龙肉味道特别鲜美,孔甲还吃上瘾了,又派人去找刘累,命他多多献上肉酱。
这下可把刘累难住了,他不敢杀死雄龙,可上哪去找那些龙的肉酱呐?
他又怕孔甲派人来视察,发现雌龙已经死掉的消息,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他收拾好行李,赶紧撒丫子溜了。据说逃到了鲁县,即现今的河南鲁山县。
由此可见,夏朝不仅有养龙的历史记载,而且龙肉还相当美味。
这段历史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非常详细,且不论是否真有其事,但是《史记》作为相对严肃的史书来说,司马迁应该不会信口开河。
《左传》中也常有龙的描述,据后人推测,刘累养的龙可能是上古时期仍然存在的恐龙或者某种巨型水兽,只不过随着生物圈的破坏,后来这种叫龙生物已经灭绝了。
这世界到底有没有龙,目前仍然没有定论。但是,在上古时代的夏朝,养龙的历史的确是有记载的。
如果我们通读史书,会发现不少有关于真龙“下凡”的记载,但是,尽管有史记载,也应只是因少部分人叙述而记录的,而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除非自己亲眼看见,不然谁都无法完全相信传言。然而在中国古代却真真实实的存在过养龙人,这些养龙人的存在是否可以证明龙的真实存在呢?
最早记载的养龙人在上古时期,“豢龙氏”,人称董父,相传他非常喜欢龙,也了解龙的心性并且喜欢驯养,驯养的龙可以负重可以驱车,甚至可以成为人类的坐骑,当年有人向舜进贡了几条龙,由董父驯养后竟然学会了跳舞,舜帝因此赐姓为豢龙氏。后来在夏朝,有个刘累,传说他与豢龙氏学习养龙,也为帝孔甲卖力养龙,被孔甲赐为御龙氏,但据说刘累养一对雌雄龙,却不小心养死一只,而后刘累便逃跑了,这两个以养“龙”为生的家族,在逐渐被历史长河吞没消逝后,龙在人间就变成了神话。
然而,上海世博会的一件展品,似乎让人们对古代养龙人所养之龙有了概念的转变。这件展品是千年前的东方农历,上面对十二生肖的绘制与今天我们仍在沿用的十二生肖几乎完全相同,唯独龙的位置赫然画着的竟然是一条鳄。尽管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或许才是养龙人真正驯养之物。
因为中国古代鳄鱼曾经在中国分布广泛,史书上也经常把鳄称之为“蛟”或“龙”。 豢龙氏还曾经驯养他们能学会表演,如果真的是现在大家所想的真龙似乎不太可能,真龙在人们想象中巨大凶猛,可游可飞,更是难得一见,如何能被人类所驯服?而如果此龙非彼龙,做为鳄被人类驯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古代养龙人的秘密似乎已经解开,那么真龙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呢?真龙的形象是否真是由古代鳄鱼加之人们的想象而幻变为今天的样子呢?如果完全是虚构,那么很多人传说见过真龙是否全是谎言呢?道听途说永远不能成为可以信赖的证据,那有谁会机缘巧合真正亲眼一见真龙呢?在人们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证实之前,龙的虚实将永远是个谜团!
在许多中国古代典籍中,特别是《左传》和《史记》中,都提到夏王孔贾只在位九年。然而,在这期间,他做了一件大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外界也充满了好奇,那就是孔贾在古籍中养龙。现在许多科学家仍然怀疑孔佳养了一条龙。它真的是一条龙吗?这个奇怪的生物是什么?
据说天地两条龙得到了四件盔甲。那时候,龙是非常罕见的。对孔佳来说,龙的数量特别稀少。为了让龙活下来,他从民间招募人才,希望有人能帮他保住这些龙的性命。于是他找到了刘磊。
我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一条龙死了。那时候是个大罪案。他不敢告诉孔佳,于是给孔佳做了一道美味的菜。孔佳吃的时候,觉得好吃,难忘,就让刘磊给他做同样的菜。面对孔佳的要求,刘磊再也杀不出一条龙给孔佳吃。他想不出办法,就跑了。这是孔贾养龙的故事。故事中提到的龙真的是古代传说中的龙吗?
有人认为夏、商、西周时期,人类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有很多地方人不能去。例如原始森林和高山河流,可能有一些我们从未听说过的生物。也许他们中间有龙。孔佳得到的可能是传说中的龙。毕竟,龙是传说中的生物。我们无法证实它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它可能是6500万年前地球上没有真正灭绝的恐龙,也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巨人。它消失的原因可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这些动物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气候变化使它们难以适应,只能在地球上消失。
当时的古籍记载,孔贾养的一条龙可能不是传说中的龙,而是另一种生物。史料中的记载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否则不记入史册。这些都是几千年前的故事,所以我们无法研究真实性。毕竟,世界太大了,我们无法决定世界上有没有龙!
中国史书中一直有上古诸帝乘龙的记载,例如《史记》中记载“有龙垂胡须迎黄帝,黄帝上骑”,《大戴礼记》中记载“(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甚至在史书中还记载了上古时两个专门的养龙家族,一个是帝舜时期的豢龙氏,名叫董父。另一个是夏朝孔甲时期的御龙氏,名叫刘累(见于《左传》)。 根据这些历史书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似乎真的有龙的存在,但是,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龙的身体结构。
龙的头上长着麋鹿的犄角,前爪和后爪都类似鹰的爪子,尾巴类似蛇尾,身体上有许多鱼一样的鳞片。身体长度按比例来看至少是二十多米,根据这种身体构造,龙的身体和头都是十分沉重的,单单靠两双爪子和一颗心脏是支持不起这种构造的。因此,在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象中的龙,是不存在的。
我们再根据考古出土来看看驯龙家族。根据考古推测,驯马是在6000多年前就被人类习得的技能,根据上文中的史书可以看出,那些炎黄时代的“龙”是可以骑的。根据当时的情况,被驯服的动物中能用来骑乘的动物只有马和牛以及犬。但是由于犬的体型较小,不适合乘骑。所以排除。
我们在来看看牛,牛的后颈部分突出,腰部下凹,如果有类似现在马鞍一样的东西,是可以乘骑的。但是牛驯服的时间和史书记载的不一致,史书记载的驯龙家族是在炎黄时期。牛则是在好几十万年前,半坡人驯服的,到了炎黄时期肯定已经大多数人会驯服牛了,不存在“专门”一词。
所以结果就只有马了,马的身体构造适于乘骑,并且速度较快,被驯服的时间也和记载一致。因此,上古时期养龙家族驯养的十有八九是马,“龙”也是不存在的了。
夏朝刘累养的“龙”被做成了美食,他养的到底是什么?
本文2023-10-12 11:31: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