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阳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阳经简介,第1张

阳经又称阳脉。经脉中之属阳者,包括手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盛经者,阳脉也。”太阳经:指阳气旺盛之意义,因为其位于吾人身体的最表层,感受外邪后,亦最先发病之经脉。少阳经:有阳气减弱之意义,其位置在半表、半里,属于太阳与阳明之间,故为太阳与阳明两经之枢纽。阳明经:是阳气发展之最后阶段,亦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之基础上,继续发展之意义,故阳明者为两阳合明之简称,其位置在太阳与少阳之里面,故有阳明为合之称。在中医学上五脏属阴属里故为内,六腑属阳属表故为外,有相互表里配偶之意,而阴经属阴、属内,阳经属阳、属外相对,所以阴经和阳经同脏腑表里关系一样,配成一对一对,其配对情形如下:手太阴肺经(里)配对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配对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配对手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配对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配对手少阳三焦经(表)足少阳胆经(表)配对足厥阴肝经(里)

详见百科词条:阳经 [ 最后修订于2016/8/21 15:15:57 共45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常说阳气是“寿命”,所以什么是阳气呢?古籍《黄帝内经》之中有很多关于阳气的记载,如“水为阴,火为阳”,“阳者,天气也,主外”,“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医学体系之中,世界之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构成的。天与火是阳的某些属性外化的结果。如果根据这一点来理解,阳是无形的、动态的,并且经常反映在内部

什么是阳气?这也应该从《黄帝内经》之中理解。《黄帝内经》《灵书》之中有一段论述。黄帝问齐波:“何为气?”,齐波回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冲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这意味着气通过上焦到达全身,并将谷物的营养输送到人体的四肢和肌肉!

阳和气的概念大致相似。根据黄帝的《内经》“火为阳,阳为气”,所以阳气是适用的,无论彼此如何。根据黄帝的《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简单地说, 阳气是人类生命的动力源,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系统如此重视人体阳气!

事实证明, 阳气对身体如此重要,那么缺乏阳气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 第一,阳气是热的,那么阳气的缺乏首先会反映在冰冷的手和皮肤之上伊特。体内阳气不足,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身体偶尔也会感到寒冷。在相同的温度之下,有些人认为温度刚好,但有些人觉得很冷。即使你穿得比别人多,也很难因为缺乏阳气而使身体变热。

第二, 如果人们缺乏阳气,他们会非常虚弱! 自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精神,脸上没有光泽。总是觉得很累,不想动,觉得很困,总是觉得酸!

此之外,如果阳气不足,身体会变得非常虚弱,身体免疫力会下降。在这种状态之下,人体很难抵抗外界的细菌和病毒,这很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一旦生病,治疗的难度就会增加!

事实证明,缺乏阳气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如何补充阳气呢?

经常工作和休息是补充阳气的基础:最佳睡眠时间是三个小时的“亥子时”,相当于一年之中的冬天。冬天主收藏,也就是根。 保持生命和 健康 的基本保障是回归本源,而回归本源的最佳方式是睡眠! 子时阴阳交替。如果你在吃粽子的时候睡不着,最直接的伤害就是伤到阳气。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阳气就会不足,导致各种疾病!

运动可以增加体内的阳气:根据著名医生华佗的“五禽戏”,动可以消除谷气,血液循环,预防疾病 。如果人们经常移动和循环血液,他们就不那么容易生病! 阳之于气,气之于气,气之于气。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更 健康 ,你必须首先让身体活动起来,增加体内的阳气,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少吃冷饮,修复阳气:在夏天,为了追求口腔刺激,人们喜欢吃冷冻食品和喝冷饮,这对脾胃和阳气非常有害。如果你喝冷饮消暑,你的脾胃就会受损,你会出现疲劳、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在夏天,身体的阳气散在里面,胃肠道虚弱而寒冷。 夏天,你应该吃清淡温暖的食物来补充体之内的阳气!

许多男人喜欢在平时洗澡。他们认为,洗冷水澡可以锻炼意志,增强抵抗力,有助于增强肌肉和骨骼。 然而,在任何季节洗冷水澡都不是 健康 的行为! 男性冷水浴会刺激皮肤毛孔,体内毒素垃圾无法正常排出。此外,它还会加剧体内的湿热和寒气,影响阳气的生长,影响各种器官的功能!

洗冷水澡时,由于水温过低,人体会感到寒冷,并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 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而且容易引起感冒,应尽量避免! 由于冷水浴和冷刺激,一些体质差的人也可能会导致感冒、发烧和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一天之中最好的睡眠时间是晚上9:00到凌晨3:00,但很少有人能在9:00以前睡觉。大多数人的正常睡眠时间是12:00或凌晨1:00左右,错过了补充阳气的最佳时间。工作和休息时间导致杨琦。人体补充足够的阳气。 从长远来看,体内的阳气会严重不足!

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对于神经系统来说,它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某些神经症。它会在熬夜时出现,如脱发、失眠、缩短和延长深度睡眠阶段、记忆力丧失或焦虑。 所有这些都属于熬夜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它会对循环系统造成损害,如胸闷、呼吸短促、心悸、活动之后疲劳,或运动之后明显的意识呼吸困难。 熬夜也会出现消化系统问题,如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如腹胀、恶心、腹泻和便秘,这些都属于熬夜对身体的影响!

长时间熬夜会导致过度使用眼睛,导致视力功能下降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经常熬夜的人会导致消化酶分泌紊乱,消化功能降低。 进而导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并影响肝功能!

熬夜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当熬夜工作或学习时,人体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此时会导致血管异常收缩,血压高于正常值,容易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易多梦醒来、神经衰弱等,严重时会导致顽固性失眠!

有些男人喜欢吃冷的食物,尤其是在夏天。他们经常喝冷水,吃冰激凌,冰西瓜,啤酒等等。经常吃冷食是一件非常消耗阳气的事情。 此外,它会损害肠胃,降低免疫力和抵抗力,更容易生病,这不利于 健康 ! 吃冷食有很多缺点!

吃冷食不仅会影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还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反复腹痛和营养缺乏。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体质容易受寒的女孩,生理期容易出现腹痛!

由于高温的影响,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抑郁和食欲减退。这时,如果我们能合理安排饮食, 适当地吃一些冷饮,不仅可以缓解夏季的炎热和口渴,而且有助于消化,保持人体营养平衡,这对 健康 是有益的!

然而,一些人在吃冷饮和暴饮时往往不注意卫生,导致许多疾病,如食物中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等。因此,在吃冷饮时,你必须注意避免吃太多冷饮吃得太多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刺激肠道,使蠕动过度活跃,缩短食物在小肠中的停留时间,并影响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尤其是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

剧烈运动后避免大量饮用冷饮,剧烈运动后,人们会导致体温升高和喉咙充血。此时,如果大量冷饮突然刺激胃肠道和咽部,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疾病。

不规律饮食对人体的损害是局部和全身的影响。如果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会影响胃肠功能,诱发胃痛等胃肠疾病,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会扰乱正常的胃肠道消化生物钟。例如,饥饿时胃酸分泌过多,缺乏食物中和作用。 可导致胃酸对胃肠粘膜的损害,导致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

饮食不规律也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有慢性便秘等。除了局部胃肠道的影响外,由于饮食不规律或饮食不平衡,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导致贫血、细胞衰老,甚至营养不良等疾病!

由于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影响身体的美丽; 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和骨密度降低,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简而言之,不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影响整个胃肠系统,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肿瘤等疾病。

“动能生阳,也能耗阳”。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补充阳气。然而,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剧烈运动会大量出汗,这很容易导致肺气不足,并且会大量消耗阳气。 因此,锻炼也应该注重方式和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

口渴和恶心:锻炼后感到口渴是正常的。然而,如果你喝了太多的水,你仍然会感到口渴和小便过多,这是一种异常现象,也是过度运动的前兆。你应该立即停止运动。 如果休息后不能缓解,应检查胰腺功能!

饥饿不可忍受:剧烈运动后暂时失去食欲是正常的。如果你不想长时间吃东西并且有厌食症,这是不正常的!应该检查你的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食物摄入急剧增加并持续,你应该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头晕:在健身活动中,除了开始练习一些旋转运动外,通常没有头晕的感觉。 如果出现持续或短暂的头晕,则表明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 注意心血管系统和颈椎的检查。头痛和心悸:在所有 体育 活动期间或之后,应该没有头痛。如果头痛,立即停止活动,集中精力检查神经、心脑血管系统。

以上就是损耗阳气的五种行为以及如何补充阳气的方法了。在中医中,阳气是我们每个人保持身体 健康 的重要因素,因此,让我们尽快改掉损耗阳气的行为,享受 健康 的生活吧!

阴阳是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百

就气血来说,

气为阳度,血为阴

如就机能与物质来说,阳气指机能,阴气指物质;

就脏腑机能来说,则五脏之气问为阴气;答六腑之气为阳气

就营卫之气来说,则营气为阴气,卫气为阳气

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回说,则行于内里的,向下的,抑制的、减弱的、重浊的为阴气。反答之为阳气。

余可类推。

1火有常变之分 火之常为阳气,平人身中之火即为阳气。阳气为人身之大宝,能温养煦育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行气血,蒸津化液,抵御阴寒,为生发之根本。人身之火,要在暖脏腑而煦气血,具有生发活泼之机,《类经·阴阳类》说:“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火和平则气乃壮”。 少火为身中之阳气。少火即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阳气。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少火之气壮”。又说:“少火生气”。少火源于饮食水谷,化于气血,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食少火”。 火之变动为贼邪。体内阳气之变,即是邪火,火无外火,即因于此。邪火之成,则在阳气失其正化。《景岳全书·火证》说:“火为热病是固然矣,然火得其正即为阳气,此火之不可无亦不可衰,衰则阳气亏虚也;火失其正是以邪热,此火之不可有,尤不可甚,甚则真阴伤败也。然阳以元气言,火以病气言”。就是说人身之火失其正则为邪,戕伤脏腑,耗伤气血,亦即《类经·阴阳类》所说:“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之过则气反衰……壮火散气”。所谓邪火,实为身中阳气之变,《景岳全书·传忠录》说:“以阳气为元气之大主,火为病气之变见”。总之,火有常变,而火之变为贼邪,又与阳气不相容,因此,临证辨火之邪正甚为重要。 2邪火有虚实之异 邪火名称繁多,但俱可用虚实二字统之,即实火、虚火。实火,指邪热炽盛的实证、热证。以胃肠、心、肝胆实火最为常见。其证候表现为高热、头痛、目赤、口苦、口干、渴喜冷饮、烦躁、腹痛拒按、胁痛、便秘、溲赤、口舌生疮、甚则吐血、衄血,或发斑、发疹,舌红,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数有力等。 壮火属实,为阳火。壮火由阳气亢盛至极而生,故壮火属病理学术语。它是指过亢的、能耗伤人体正气的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食气”,“壮火散气”。素体阳气偏盛者,其阳热之气亢烈则为壮火,责在阳气亢盛。火属阳,火盛炽热,治须苦寒凉泻,故炽烈之壮火,亦称阳火。壮火言邪甚,而阳火言火热炽盛之势。 虚火属虚,由阴虚、阳虚之别。虚火是人体脏腑机能的一种虚性亢奋状态。根据其脏腑损伤的不同而有阴虚、阳虚、气虚之别,则虚火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阴虚之火,亦称阴虚火旺。由阴液亏损,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即阴虚火盛而产生的火热征象。如两颧潮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盗汗,心烦失眠,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常见于热病后期,阴分受伤,或阴虚劳损等。五脏皆有阴阳,故阴虚之火,可遍涉五脏,随阴虚之不同脏腑,见证亦有区别。 阴虚假热。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引起的假热。《景岳全书·火》说:“元阳衰败,火不归元,戴阳……”,“寒从中生,则阳气去所依存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 阴火,主要指气虚发热。(关于阴火,详见“内火产生的机制”一节) 基于上述可知,火有邪正,少火言正气,壮火言病理。病理之火,是为邪火。邪火其根本在于阳气的充盛与否,以及阴精是否满盈。从其产生的机理分类则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火》说;“凡察火证,必须察其虚实”。邪火之虚实,是以产生该火时机体阳气盛衰之状态而言,阳气盛,火热炽,名曰实火;阳气衰,中气虚,则为虚火假热,分别称为虚火、阴火。

在一年当中,四季的气候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不同,自然界中的一切植物,受了四季(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于是便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古代医家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并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叙述了四时气候的不同 养生 方法 ,归纳总结《内经》原文可用下表表示:

上表所述,是古人在认识到机体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统一的基础上,对四时 养生 方法所作的具体说明,也就是《上古天真论》中 “法于阴阳”这一摄生原则的具体化 。这种适应四时之变的 养生 方法,对保护 健康 和预防疾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但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 养生 法则,历代注家确对此解释不一。

①马莳认为:“所以圣人春夏而有 养生 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正以顺其根耳,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注证发微·卷一》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因为 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所以春夏当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也;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也。其观点简单朴素,较符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之“法于阴阳”的 养生 原则。

②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明 春夏阳盛,而易伤阴,故宜食寒冷而抑其阳亢,秋冬阴盛而阳气不足,故宜食温热而益其阳 。又说:“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所致。

③张志聪注解为“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 故为万物之极本。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四气调神大论》)所谓“根”,是指人体内部,通过调养使内虚恢复,就不易发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姚止庵亦同意张氏观点,认为春夏二季阳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亦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二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应之,则阴气外盛而内虚,从而提示四时阴阳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关系。

④张介宾则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故张氏明确指出:“所以圣人 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 ”(《类经·摄生》)其所以强调这一观点,主要是顺其时令,调养阴阳,防患于未然。因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类经·摄生》)。

纵观上述,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先后连贯来看,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是肯定的,它是促使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动力,人体亦应顺从四时阴阳而调之,故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能,秋冬养阴以益收藏之本,反之则灾害生矣。其想说明的道理与《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一致的, 主张从生活起居,饮食劳倦,精神情志等方而进行调养,以保持正气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也体现了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总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原则,是由于各医家所站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一致,故立论各异。如春夏温补阳气,秋冬滋养阴液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说;体质偏颇补救说;春夏祛湿以养阳,秋冬润燥以养阴说;春夏顾护六腑,秋冬调补五脏说;春夏调理心肝,秋冬调理肺肾说等。这些观点各有论据,充实发展了这一原则,为临床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古籍中的阳经简介

阳经又称阳脉。经脉中之属阳者,包括手足三阳经、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