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霹雳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秋疟指南》卷二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45 用药禁忌 5 《丸散膏丹集成》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 61 方名 62 霹雳散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温病条辨》卷一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古方选注》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86 各家论述 9 《良朋汇集》卷四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幼科发挥》卷二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活人书》卷十六 111 方名 112 霹雳散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圣惠》卷九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证类本草》卷十引《孙兆口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霍乱论》卷下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46 用药禁忌 15 《伤寒全生集》卷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附注 16 《育婴秘诀》卷二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活幼心书》卷下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霹雳散 1 拼音
pī lì sǎ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霹雳散21 处方
附子(一枚)
22 炮制烧为灰,存性为末。
23 功能主治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是也。
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蜜水调下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31 方名
霹雳散
32 组成香附子6两(去毛),川乌头2两(炮,去皮,尖),石灰2两(油炒)。
33 主治妇人经脉妄行,血崩不止。
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食前每服2钱,烧秤锤淬酒调下。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4 《秋疟指南》卷二 41 方名霹雳散
42 组成生大黄1钱,黄芩3钱,吴萸1钱。
43 主治痢症胀闭,有宿食,发呕。
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水2碗,煎至1碗,先服半碗,得快利即勿服;如不快利再服1次。
45 用药禁忌此药只可服3次,不可多服。
5 《丸散膏丹集成》 51 方名霹雳散
52 组成麝香4分,生香附1钱8分,硫黄5分,肉桂8分,母丁香1钱4分。
53 主治寒凝腹痛。
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次1分,开水送服。
55 制备方法除麝香、硫黄另研外,余药共研和匀。
6 《急救痧症全集》卷下 61 方名霹雳散
62 霹雳散的别名通关散
63 组成北细辛5钱,生半夏半钱,皂角半钱,鹅不食草2钱,茅山术2钱,灯心灰2钱。
64 主治痧毒闭结,七窍不通,经脉阻滞,吐泻不出,胀满绞闷;及中风、中恶、中气、中暑、一切昏仆不省人事者。
6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临用以灯草1段,蘸少许,刺搐鼻孔中。即嚏。
66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瓶收封固。
7 《温病条辨》卷一 71 方名霹雳散
72 组成桂枝6两,公丁香4两,草果2两,川椒5两(炒),小茴香4两(炒),薤白4两,良姜3两,吴茱萸4两,五灵脂2两,降香5两,乌药3两,干姜3两,石菖蒲2两,防己3两,槟榔2两,荜澄茄5两,附子3两,细辛2两,青木香4两,薏仁5两,雄黄5钱。
73 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腿痛,肢麻,起卧不安,烦躁不宁;再甚则六脉全无,阴毒发斑,疝瘕;一切凝寒固冷积聚。
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开水和服,大人每服3钱,病重者5钱;小人减半。再病甚重者,连服数次,以痛止厥回,或泻止筋不转为度。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76 用药禁忌寒轻者,不可多服;寒重者,不可少服,以愈为度。非实在纯受湿、燥、寒三气阴邪者,不可服。
8 《古方选注》 81 方名霹雳散
82 组成雄黄5分,人言4分,冰片5分,生山栀20枚,牛黄5分,急性子1钱,生绿豆180粒,雌黄5分。
83 功效涌吐风痰,泄浊阴。
84 主治阳狂,痴癫。
8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先将绿豆冷水洗,去皮,同余药各生晒干为末。大人用7分,1516岁者用4分。或粉面糕饼令其食,少倾吐出顽痰为妙。晚以稀粥补之。
86 各家论述明系痴癫是藏病,多由肝经风痰随气上逆于心,迷乱神明,故宜涌而吐之。生黄砒不及炼白砒,燥烈纯热,劫痰善吐,但炼砒毒能伤人,故必重用生绿豆以解其毒。然有服之其毒内攻而不吐者,又必以食物如粉面糕饼鼓动胃气,则无有不吐者矣。山栀轻扬上浮,急性子下气透骨,是即栀子豉汤激而行之,相助以吐。雄黄入肝之阳分,杀精辟鬼;雌黄入肝之阴分,祛风杀虫。牛黄入肝藏引风外出;冰片入骨髓搜风可尽。刚猛毒药,无微不入,胸中即有固结顽痰,亦必倒仓吐出,其神明得以归舍而清矣。
9 《良朋汇集》卷四 91 方名霹雳散
92 组成黄芩(炒)2钱,荆芥(炒)2钱。
93 主治血出崩漏,行经不止。
9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黄酒4两同盛碗内,先将铜称锤1个,用枣木柴烧通红,淬入药碗内,酒滚,乘热服。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0 《幼科发挥》卷二 101 方名霹雳散
102 组成踯躅花1分半,雄黄3分,麝香少许。
103 主治小儿中恶、眩仆、四肢厥冷,两手握拳,不能喘息。
10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用灯心3寸长,蘸少许,插入鼻孔。得嚏即醒。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1 《活人书》卷十六 111 方名霹雳散
112 霹雳散的别名黑散子、霹雳煎
113 组成附子1枚(及半两者,炮熟,用冷灰焙之,去皮脐,为粗末),真腊茶1大钱(细研)。
114 主治阴盛格阳,身冷,烦躁,面青唇黑,腹痛,大便自利,脉沉细欲绝。
115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用水1盏,煎6分,临熟入蜜半匙,放温冷服之。须臾躁止,得睡,汗出即愈。
116 制备方法上同和,分作2服。
117 附注黑散子(《普济方》卷一三五)、霹雳煎(《准绳·类方》卷五)。
12 《圣惠》卷九 121 方名霹雳散
122 组成大黑附子1枚(入急火内烧,唯存心少多,在临出火时便用瓷器合盖,不令去却烟焰)。
123 主治伤寒2日,头痛,腰脊强硬,憎寒壮热,遍身疼痛。
12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汗出立愈。
12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13 《证类本草》卷十引《孙兆口诀》 131 方名霹雳散
132 组成附子1枚(烧为灰存性)。
133 主治阴盛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
13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蜜水调下,为1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13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4 《霍乱论》卷下 141 方名霹雳散
142 组成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3两,吴茱萸(泡去第1次汁盐水微炒)3两,丝瓜络(烧酒洗)5两,陈伏龙肝2两(烧酒1小杯收干),木瓜(络石屯7钱煎汁炒干)1两5钱,丁香(蒸晒)1两。
143 主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脉微欲绝者。
14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外以醋半酒杯,盐1钱5分,藕肉1两5钱,煎滚,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3厘,每病止须用半服,参汤下。
145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分作19服。
146 用药禁忌确系寒证,此散固佳,若未辨阴阳,极宜审慎,勿轻试也。
15 《伤寒全生集》卷四 151 方名霹雳散
152 组成熟附子、人参、甘草、白术、干姜、细茶1撮。
153 主治阴极发烦躁,阴极似阳,身热面赤,烦躁不能饮水,脉沉细或伏绝。
15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水煎,入蜜2匙,麝香少许调,顿冷服下。须臾汗出,得睡躁止乃愈。
155 加减烦躁欲坐卧泥水井中者,阴盛故也,加辰砂、远志、茯神;面赤者,下虚故也,加葱白9茎;身热者,里寒故也,加桂枝;泻不止,加炒白术、人参;呕吐不止,加姜汁、半夏、陈皮、丁香;腹痛,加砂仁、吴茱萸、木香,甚不止,加乳、没;虚寒气逆上,加沉香、苏子;有痰,加半夏、橘红;无脉,加猪胆汁1匙调服。
156 附注药后如不得睡无汗,复加烦躁不安,身热下利不止,脉不出者,死。
16 《育婴秘诀》卷二 161 方名霹雳散
162 组成牙皂3分,细辛5钱,川芎5钱,白芷5钱,羊踯躅花1分半,雄黄2分,麝香少许。
163 主治卒中恶死者。
16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以灯心草3寸长,蘸点鼻内,喷嚏为验。
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 《活幼心书》卷下 171 方名霹雳散
172 组成猪牙皂角3钱,细辛2钱,川芎2钱,白芷2钱,踯躅1钱半。
173 主治急慢惊风,不省人事。
174 霹雳散的用法用量每以少许,用大灯心3寸长,蘸点鼻内。得喷嚏为验。
17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76 附注本方药物不可焙,焙则不应。
古籍中的霹雳散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三伤寒门(上)]证候冷脉细,烦躁不饮水,此阴盛格阳也。《活人书》以霹雳散通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汗出乃愈。许氏云∶不甚
《证治准绳·伤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烦躁(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活人用霹雳散)又有邪气在表而躁烦者(太阳中风脉浮而紧不汗出
《吴鞠通医案》:[卷五]中燥钱)青橘叶(三钱)半夏(五钱)苡仁(五钱)接服霹雳散。十七日复诊病稍减,脉仍紧,去∶楂炭橘叶及川椒
《伤寒证治准绳》:[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烦躁(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者是也活人用霹雳散)又有邪气在表而躁烦者(太阳中风脉浮而紧不汗出
《伤寒证治准绳》:[卷四]阴毒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良朋汇集》卷三之狗皮膏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之狗皮膏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66 附注 7 《丸散膏丹集成》之狗皮膏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制备方法 8 《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用药禁忌 9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狗皮膏 91 组成 92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93 功效与主治 10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狗皮膏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104 主治 10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106 制备方法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狗皮膏 111 方名 112 狗皮膏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狗皮膏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用药禁忌 1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之狗皮膏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之狗皮膏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制备方法 15 狗皮膏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152 处方 153 制法 154 性状 155 检查 1551 软化点 1552 其他 156 功能与主治 157 用法与用量 158 注意 159 规格 1510 贮藏 1511 版本 16 狗皮膏药品说明书 161 药品名称 162 剂型 163 狗皮膏的主要成份 164 狗皮膏的功能主治 165 注意事项 166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狗皮膏 狗皮膏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gǒu pí gāo
2 英文参考Goupi Gao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ogskin plast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laster,dogsk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oupi plast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oupi ga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狗皮膏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139 101 狗皮膏 膏药 15g 张 31 中成药部分 1140 101 狗皮膏 膏药 12g 张 25 中成药部分 1141 101 狗皮膏 膏药 24g 张 48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狗皮膏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10首。
中成药狗皮膏的主要成分为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青风藤、香加皮、防风、铁丝威灵仙、苍术、蛇床子、麻黄、高良姜、小茴香、官桂、当归、赤芍、木瓜、苏木、大黄、油松节、续断、川芎、白芷、乳香、没药、冰片、樟脑、丁香、肉桂[1]。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或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局部肿痛;或寒湿瘀滞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寒湿带下、积聚痞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狗皮膏的药典标准。
5 《良朋汇集》卷三之狗皮膏 51 方名狗皮膏
52 组成秦艽5钱,三棱5钱,莪术5钱,蜈蚣5钱,当归3钱,大黄3钱,黄连3钱,穿山甲14片,全蝎14个,木鳖子7个,巴豆5钱(连皮打破)。
53 主治《良朋汇集》卷三之狗皮膏主治痞疾,气块,口内生疳。
5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时狗皮摊,每张重7钱,贴患处。3日发热,7日腹内觉痛,10日大便下脓血。1张可贴120日。
55 制备方法真香油2斤10两,将药泡油内,春5、夏3、秋7、冬10日;炸药黑色,捞出,将滓捣极细烂听用;复将药上火,入飞过黄丹1斤2两,用槐条搅匀,滴水成珠;将前研药滓入膏内,再入阿魏、芦荟各3钱、阿胶1两、麝香1钱、冰片2钱、乳香、没药各2钱,共研极细;候膏温,将药入内搅匀,瓷罐秘收,再勿见火。
56 用药禁忌忌生冷、腥膻、硬物一百日。
6 《增补万病回春》卷三之狗皮膏 61 方名狗皮膏
62 组成乳香5钱,没药5钱,木鳖子10个,杏仁49个,桃枝49节(二指长),柳枝49节(如箸大)。
63 主治《增补万病回春》卷三之狗皮膏主治泻痢。
6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贴脐上。
65 制备方法上用香油7两,将木鳖子以下4味入油炸浮;捞取滓;下好黄丹(飞过)3两,熬;将成膏,用槐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退火;再入乳香、没药,加麝香1分搅匀;退火毒,以狗皮摊膏。
66 附注《良朋汇集》:兼可作封肚暖脐膏。
7 《丸散膏丹集成》之狗皮膏 71 方名狗皮膏
72 组成制乳香6钱,阿魏1两,制没药6钱,麝香1钱,肉桂5钱,公丁香5钱,木香4钱。
73 主治《丸散膏丹集成》之狗皮膏主治风湿性筋骨酸痛,跌打伤痛。
7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和匀后拌入清凉膏32两内,摊狗皮上,大号每张用药肉7钱,中号5钱5分,小号4钱。
8 《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 81 方名狗皮膏
82 组成阿魏90g,荜澄茄30g,桃仁15g,胡椒9g,乳香9g,没药9g,三棱9g,青皮9g,莪术9g,五灵脂9g,血竭6g,白信18g,冰片12g,麝香06g,清凉膏药肉960g。
83 功效《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具有温散寒湿,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84 主治《古今名方》引《通行方》之狗皮膏主治风湿入络,筋骨酸痛,跌打损伤,腹胀腹痛。
8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敷贴患处。
86 制备方法熬膏,贴于布上。
87 用药禁忌孕妇忌贴腹部。
9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狗皮膏本方由《疡科选粹》淮安狗皮膏加减而来[2]。
91 组成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药、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羌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木香、续断、白蔹、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白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肉桂、橘皮、青风藤各30g,轻粉、儿茶、丁香、樟脑、没药、血竭、乳香各15g[2]。
92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先将枳壳等前三十五味碎断,取麻油75kg,置于铁锅内,将枳壳等倒入,加热炸枯,过滤取药油,取油微炼,待爆音停止,水气去尽,晾温加入后八味细粉搅匀,制成膏药,分摊于狗皮、羊皮或布褙上,温热化开,贴患处[2]。
93 功效与主治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2]。治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腿疼痛,肌肤麻木,跌仆损伤等症[2]。
10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狗皮膏 101 方名狗皮膏
102 组成枳壳1两,青皮1两,川楝子1两,大风子1两,赤石脂1两,僵蚕1两,赤芍1两,官桂1两,天麻1两,小茴香1两,蛇床子1两,甘草1两,乌药1两,牛膝1两,羌活1两,黄柏1两,补骨脂1两,威灵仙1两,生川乌1两,当归1两,木香1两,细辛1两,续断1两,菟丝子1两,白蔹1两,桃仁1两,生附子1两,川芎1两,生草乌1两,生杜仲1两,远志1两,穿山甲(生)1两,香附1两,白术1两,橘皮1两,青风藤1两,上药36味,酌予碎断,用香油240两,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100两,搅匀成膏;取出,浸入水中去火毒后,加热溶化。另兑:
轻粉5钱,儿茶5钱,公丁香5钱,樟脑5钱,没药5钱,血竭5钱,乳香5钱。
103 功效《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狗皮膏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效。
104 主治《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狗皮膏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
10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时温火化开,贴患处。
106 制备方法共研为细粉,每240两膏油兑入以上细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8钱,小张油重4钱,皮光。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狗皮膏 111 方名狗皮膏
112 狗皮膏的别名麝香狗皮膏
113 组成生虎骨1两,当归1两5钱,牛膝1两5钱,红花1两5钱,加皮1两5钱,秦艽1两5钱,独活1两5钱,川乌1两5钱,草乌1两5钱,木瓜1两5钱,羌活1两5钱,防己1两5钱,乌梢蛇5个,申姜1两5钱,天麻1两,白芷1两5钱,威灵仙1两5钱,防风1两5钱,地龙1两,寄生2两,麻黄8两,全虫1两,大茴香1两5钱,小茴香1两5钱,鉆地风1两5钱,土鳖1两,杜仲1两5钱,干姜1两5钱,苍术2两,藁本2两,芥子5钱,海枫1两5钱,年健1两5钱,桂枝1两5钱。
114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狗皮膏主治腰腿痛,寒腿风痛,关节痛。
115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时贴患处。
116 制备方法共为一处,用香油20斤熬炸去滓,炼油滴水成珠,兑章丹120两成膏,再兑下列药面:细辛、没药、乳香、儿茶、母丁香、血竭各6钱,樟脑1两,丁香6钱,麝香6分,每斤油用药面1两。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狗皮膏 121 方名狗皮膏
122 组成枳壳1两,僵蚕1两,大茴香1两,泽泻1两,附子1两,猪苓1两,川黄柏1两,小茴香1两,乌药1两,官桂1两,首乌1两,黄连1两,故纸1两,续断1两,蜈蚣4条,半夏1两,没药1两,五加皮1两,川牛膝1两,桔梗1两,前胡1两,丁香1两,五味1两,儿茶1两,血竭1两,川芎1两,连翘1两,轻粉1两,香附1两,天麻1两,栀子1两,细辛1两,潮脑1两,穿山甲1两,沙蒺藜1两,熟地1两,川楝子1两,贝母1两,青风藤1两,荆芥1两,草乌1两,苦参1两,木通1两,楮实子1两,知母1两,苍术1两,玄参1两,白蔹1两,当归1两,大风子1两,蛇床子1两,杏仁1两,杜仲1两,菟丝子1两,灵仙1两,乳香1两,桃仁1两,山药1两,远志1两,防风1两,白芷1两,木香1两,苍耳1两,陈皮1两,赤石脂1两,薄荷1两,藁本1两,地榆1两,白术1两,羌活1两,川乌1两,麻黄1两,赤芍1两,茵陈1两,独活1两,生地1两,青皮1两,黄芩1两,银花1两,大黄1两,甘草1两,苁蓉1两,麝香1两,冰片1两。
123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狗皮膏主治腰痛,腿痛,臂痛。
12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时贴患处及穴道。
125 制备方法以上药料用香油26斤熬膏,除没药、儿茶、血竭、轻粉、潮脑另兑外,其它各药随油下锅炸焦,过滤去滓,每斤油用章丹7两,因狗皮缺乏,以羊皮代替。
126 用药禁忌孕妇忌用。
1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之狗皮膏 131 方名狗皮膏
132 组成羌活2两,白芷2两,独活2两,良姜2两,川乌2两,草乌2两,麻黄2两,苍术2两。
133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之狗皮膏主治风寒或湿热所引起的一切肿痛麻痹。
134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用时溶开贴患处,隔12日换1次。
135 制备方法取上药,用麻油6斤,加鲜侧柏叶8斤、松毛尖8斤、生天雄1斤,同群药炸枯黑去滓,熬至滴水成珠;下黄丹32两(油、丹共重128两),搅匀,九折成膏115两2钱;用皮版摊,摊时加肉桂末16两,共成膏130两2钱。大张1两2钱,中张8钱,小张5钱。
14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之狗皮膏 141 方名狗皮膏
142 组成枳壳4两,防风4两,杏仁4两,泽泻4两,地榆4两,天麻4两,五味子4两,川乌4两,浙贝4两,猪苓4两,赤石脂4两,白蔹4两,甘草4两,赤芍4两,五加皮4两,栀子4两,薄荷4两,山药4两,首乌4两,羌活4两,苦参4两,青皮4两,黄芩4两,故纸4两,熟地4两,香附4两,远志4两,半夏4两,独活4两,荆芥4两,麻黄4两,苁蓉4两,小茴香4两,草乌4两,白芷4两,陈皮4两,前胡4两,银花4两,牛膝4两,藁本4两,附片4两,大茴香4两,木通4两,五灵脂4两,官桂4两,连翘4两,僵蚕4两,续断4两,蛇床子4两,桔梗4两,大黄4两,当归4两,知母4两,茵陈4两,细辛4两,黄柏4两,台乌药4两,苍耳子4两,川芎4两,生地4两,杜仲4两,苍术4两,玄参4两,川楝4两,桃仁4两,蒺藜4两,楮实子4两,大风子4两,青风藤4两,菟丝子4两,白术4两,穿山甲4两,蜈蚣14条。
143 功效《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之狗皮膏具有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
144 主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之狗皮膏主治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损伤,小肠疝气,腹胀腹痛。
145 制备方法用香油108斤,将前药炸枯,去滓,兑章丹33斤12两,每7斤半膏油兑细料2两,搅匀。细料面用:血竭、净冰、儿茶、木香、丁香、没药各1两,研匀。用布背、皮背均可。
15 狗皮膏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狗皮膏
Goupi Gao
152 处方生川乌80g、生草乌40g、羌活20g、独活20g、青风藤30g、香加皮30g、防风30g、铁丝威灵仙30g、苍术20g、蛇床子20g、麻黄30g、高良姜9g、小茴香20g、官桂10g、当归20g、赤芍30g、木瓜30g、苏木30g、大黄30g、油松节30g、续断40g、川芎30g、白芷30g、乳香34g、没药34g、冰片17g、樟脑34g、丁香17g、肉桂11g
153 制法以上二十九味,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粉末,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二十三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040~114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154 性状本品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
155 检查 1551 软化点应为45~6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Ⅻ D)。
1552 其他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P)。
156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或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局部肿痛;或寒湿瘀滞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寒湿带下、积聚痞块。
157 用法与用量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158 注意孕妇忌贴腰部和腹部。
159 规格每张净重 (1)12g (2)15g (3)24g (4)30g
1510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15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狗皮膏药品说明书 161 药品名称狗皮膏
162 剂型每张净重15g。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63 狗皮膏的主要成份生川乌、羌活、独活、青风藤、铁丝威灵仙、官桂、木瓜、油松节、续断、肉桂、冰片、樟脑等29味。
164 狗皮膏的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气血瘀滞所致的痹病,症见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局部肿痛,或寒湿瘀滞所致的脘腹冷痛、行经腹痛、寒湿带下、积聚痞块。
165 注意事项孕妇忌贴腰部和脐部。
166 狗皮膏的用法用量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霞天膏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制法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各家论述 212 摘录 3 《韩氏医通》卷下 31 方名 32 霞天膏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 35 主治 36 加减 37 制备方法 38 附注 附: 1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霞天膏 1 拼音
xiá tiān gāo
2 《辞典》:霞天膏21 出处
《药性裁成》
22 拼音名Xiá Tiān Gāo
23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25 制法取精牛肉去净筋膜,洗净,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煎熬24小时,榨取肉汁,将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滤清,入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放透风处晾干。(每100斤加黄酒2斤)
《韩氏医通》:"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大概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磁器盛之。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窨之,可留三日。"
26 化学成份固体部分主要是种种含氮物质,如:肌酸,黄嘌呤,次黄质,牛磺酸,明胶。分子量较低的蛋白质(如膌类、胨类),肽类(如肌肽、鹅肌肽),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尿酸,尿素,氨。又含不含氮的化合物,如:脂肪,乳酸,糖元,无机盐。以上诸种物质,大都是牛肉的原来成分,但如明胶主类,则大部分是在制作中变化而产生的。
27 性味《本草经疏》:"味甘,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健脾安中。治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消渴。
①《韩氏医通》:"凡沉疴痼疾,癫狂风痫,痞积疮疡,一切有形之病及妇人症瘕,皆用霞天膏投所宜煎剂,汗吐下攻去污败虫物。"
②《本草经疏》:"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
29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冲或入丸剂。
210 附方①治大病后极虚羸瘦:霞天膏每斤入茯苓四两,炖熔,空腹酒服三,四钱。(《本经逢原》)
②治肥盛多痰:霞天膏每斤入半夏曲四两,广皮二两,丸服。(《本经逢原》)
211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胃病则水谷不能以时运化,羁留而为痰饮;壅塞经络则为积痰、老痰、结痰等证;阴虚内热生痰则为偏废、口眼歪斜;留滞肠胃则为宿饮癖块;随气上涌则为喘急迷闷;流注肌肉则为结核。王隐君论人之诸疾,悉由于痰。然而痰之所生,总由于脾胃虚,不能运化所致。惟用霞天膏以治诸痰症者,盖肉者胃之味也,以脾胃所主之物,治脾胃所生之病,故能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搜剔一切留结也,阴虚内热之人,往往多痰,此则由于水涸火炽,煎熬津液,凝结为痰,胶固难散者,亦须以此和竹沥、贝母、橘红、苏子、栝楼根、枸骨叶之类消之;或以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治脾胃积痰;或以橘皮、贝母、苏子、栝楼根及仁、蓬砂为曲,治积热痰结。"
212 摘录《辞典》
3 《韩氏医通》卷下 31 方名
霞天膏
32 霞天膏的别名霞天胶
33 组成黄牯牛1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12岁者)。
34 功效安中益气,养胃健脾,补腰膝。久服润泽枯稿,开爽精神。
35 主治痰。中风偏废,口眼斜,消渴吐涎,积聚,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劳瘵蛊胀。
36 加减和竹沥、橘红、贝母、苏子、栝蒌根、枸骨叶之类,可治阴虚内热之痰;和橘皮、白茯苓、苏子、白豆蔻仁、半夏、苍术为曲,可治脾胃积痰;和橘皮,贝母、苏子、栝蒌根及仁、硼砂为曲,可治积热结痰。
37 制备方法上洗净,取四腿项背,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称30斤,或4050斤,于静室以大铜锅(无则新铁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56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滓。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节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坏矣。大段每肉12斤,可炼膏1斤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用调煎剂初少渐多,沸热自然溶化,若用和丸剂,则每3分,搀白面1分,同煮成糊,或同炼蜜调匀。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水窨之,可留3日。
38 附注霞天胶(《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 霞天曲买和使用。《丸散膏丹集成》:方名:霞天曲组成:霞天膏4两,川贝母8两。功效:消痰饮,健脾胃。用法用
涤痰丸,不得下者。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附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
更多用到中药霞天膏的方剂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 霞天曲
买和使用。《丸散膏丹集成》:方名:霞天曲组成:霞天膏4两,川贝母8两。功效:消痰饮,健脾胃。用法用
涤痰丸,不得下者。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附注:《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
更多用到中药霞天膏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霞天膏 《韩氏医通》:[卷下]悬壶医案章第六
,以为人皆阴不足,服至数年,胖至短气。予反之以霞天膏,入辛热剂,决去滞余,而燥其重阴,然后和平无恙
《医旨绪余》:[下卷六十、《医通》节文]药性裁成(如半夏三两、白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
《韩氏医通》:[卷下]药性裁成章第七一(如半夏三两,矾一两),俱造曲如前法。予又以霞天膏加白芥子三分之二,姜汁、矾汤、竹沥造曲,治痰积
《本草述钩元》:[卷三十一兽部]牛。长流水煮成糜。去渣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即名霞天膏)收之。每饮一钟。旋至数十钟。寒月温而饮。病在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五兽部]牛黄李时珍 Li Shi Zhen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编辑本段二、李时珍的太医院生涯
1551—1556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
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的,他不可能前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余年,对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幸运地看到了此书。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出此书的新本草专著,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李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编辑本段三、《本草纲目》的重大贡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专著,但它同时还记载了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的许多内容。原书第三、第四卷为“百病主治药”,记有113种病症的主治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就包括有专门治疗伤寒热病、咳嗽、喘逆类的药物,第四卷则主要为五官、外科、妇、儿科诸病。原书中明确提出能治疗瘟疫的药物有:升麻、艾叶、腊雪、丹砂、阳起石、火药、大青、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笋、梨、松、猪苓、竹、石燕、犀、桃蠹虫等20余种。
此外,《本草纲目》中收载各类附方11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科,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咳嗽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举例如下: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鸭掌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编辑本段四、《本草纲目》最著名的金陵版及其它版本
《本草纲目》脱稿于1578年,又经过反复三次修改后终于定稿。为了能尽快刊刻此书,李时珍不顾年高体弱,于1580及1590年两次前往太仓和南京,请当代文学家、曾任刑部尚书的王世贞作序,之后经金陵出版书商胡承龙应允刻印。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起,至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止,前后历时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书即将出版之时,李时珍告别人世,没有能目睹自己心血的问世。三年后的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称金陵版。目前该版本已成为世界珍宝,存世不多。根据日本著名医史文献学者真柳诚教授的研究,该书在世界各地收藏情况如下( 括号内为目录中所列):
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本(别42函 8号)
全帙本。为井口直树所献本。内阁文库所藏这一金陵本,于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2)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205-5)
全帙本。为田泽仲舒的旧藏书,后献于国立国会图书馆。
3)日本、东洋文库本(11-3-A-c-23)
虽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钞补内容,为岩崎久弥旧藏书。
4)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本(狩82159536)
全帙本。中国学者狩野亨吉的旧藏书。
5)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本(G14176/L614)[16]
全帙本。日本的旧藏书。
6)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0953/子21-1578)
全帙本,谓思补山房的旧藏书。
7)中国、上海图书馆本(善本480471-90)
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据其藏书印可知,此书曾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更早的藏书印模糊不清,只知为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之藏书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园大森记念文库本(38番)
阙卷19~21和卷47~49等6卷。为植物学者白井光太郎的旧藏书。
9)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本(贵593)
现仅存卷19~28共10卷。江户本草学者小野兰山和幕末考证医学者伊泽兰轩的旧藏书。
10)日本、宫城县图书馆伊达文库本(30196 伊BR> 现仅存卷36~38共3卷。经曲直濑养安院、奥田庆安、幕末的考证医学者弘前藩医涩江抽斋、伊达家等辗转所藏,传至于今。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纲目》还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种,先后在国内翻刻60余次,同时还有一些简编本出现。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李时珍行医,既珍视前人经验,又注重亲身实践,医术不断提高。很快他的名声即传遍蕲州。当时封藩在蕲州的第三个孙子富顺王朱厚焜,特请他到王府为自己的儿子诊病。此子爱吃灯花、生米、泥土,李时珍根据上述症状,诊其为虫病,于是用杀虫药物治好了这种怪病。
不久,封藩在武昌的楚王,又把李时珍请去当侍医。一天,楚王的儿子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李时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后,大胆施用傕吐、攻下类药物,从死亡边缘救回了世子的性命。由此,李时珍被召聘为楚王府“奉祠正”(掌祭祀礼节的官署),并兼管王府的“良医所”,期间曾治愈许多疾病,楚王欲重金酬谢,但都被李时珍拒绝。由此可见,李时珍是一位不重权贵、不务名利、只求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
编辑本段五、纪念李时珍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这位科学巨人,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了修缮,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并初具陵园规模。1980年,在陵园内正式建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纪念馆的展品主要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和《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藏品中有诸多古籍善本,尤以《本草纲目》自明清以来的各种版本弥足珍贵。 建馆20多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宾客3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
故事片(黑白)。上海**制片厂1956年摄制。
湖北蕲州人氏李月池、李时珍父子系 明朝名医,名扬遐迩。李时珍因直面 评点包乡绅《本草书》之谬误,而结 怨乡绅。楚王子患怪疾遍访四方名医 均未奏效,经李时珍诊治而愈。李时 珍不要功名利禄,但求重修《本草》 ,被安置于太医院内,但修书奏章却 被皇上驳回。于是,他便辞职返归故 里,依旧修书不辍。其间,虽遭包乡 绅讥讽与刁难,却获百姓支持。为考 察药物,李时珍带徒弟庞宪,踏遍千 山万壑,详征博采。后又遇魏郎中, 三人同心同德,备尝艰辛,详细记述 各类药草。一次,所录笔记被恶道士 抢去付之一炬,老魏为抢救笔记跌死 于山崖。李时珍受此挫折,未曾气馁 ,继续修书。后故友田恒帮助他刻印 《本草纲目》。李时珍呕心沥血三十 寒暑,年已老迈,方成此书。此时, 包乡绅欲包揽刻印,为李时珍坚拒。 田恒为刻此书,却被问罪入狱。《本 草纲目》洋洋五十二大卷,至李时珍 离世后,始得以流传民间。 编剧:张慧剑 导演:沈浮 摄影:罗从周 美术:胡倬云 作曲:寄明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赵 丹 李时珍 舒 适 李月池 仲星火 田 恒 顾也鲁 沈 茂 钱千里 魏郎中 韩 涛 包乡绅 舒绣文 时珍妻 康 泰 庞 宪
六、李时珍家乡特色
李时珍家乡在现在的黄冈蕲春县,是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很多企业借用李时珍的名号办起了有特色的企业:湖北李时珍保健油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李时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时珍医药集团等等,其中民营企业中属于前两个规模和影响范围最大,经营产品以紫苏为主,还有艾草等,利用了蕲春四宝:蛇、龟、艾、竹。
公司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大型电视连续剧《大明医圣》正在蕲春拍摄,大规模的摄制组和明星带动了蕲春的经济,在旅游业,药品业纺织
本文2023-08-04 16:5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