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应包括哪些方面?
保护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
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古籍,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古籍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古籍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古籍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采用质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2,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4,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5,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
-福建土楼
-颐和园
-平遥古城
-布达拉宫
-莫高窟
《诗经》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左氏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的编年史,内容详细,资料丰富,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战争外交、婚姻、民俗、文化。
《国语》是国别体史书,以晋语所占的比例最大。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历史地理著作,里面包含有古代神话传说、民俗,还有动植物、矿物的详细记载。
《文选》是梁代昭明太子编辑的一部文章总集,内容很丰富。
《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内容很丰富,具体。
《唐会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体的史书,内容关于当时的礼仪、制度。宋代欧阳修在编撰《新唐书》时候,在编辑公主传的时候,就参考了这部书的相关记载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这部书是关于明代历史的史书,内容丰富,资料详细。
1山东的著名建筑古迹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
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鲁国和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山东因而简称“鲁”或“齐鲁”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具有勤劳、朴实、重情义、守信用的传统美德,向以不怕困难、不甘落后、吃苦耐劳、勤俭努力而为世人称道
山东省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点500多处基本形成了自己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近年来,山东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接待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省现有星级宾馆142家,旅行社215家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723万多人次,国内游客70069万人次
山东省会济南,因泉水多,有泉城之称山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蓬莱仙阁、东岳泰山、孔子家乡曲阜
历史文化名城
济南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历为州、府、郡治所市区有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青岛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明代中叶为防止倭寇侵袭,设浮山防御千户所鸦片战争后,设总镇衙门1897年后,曾被德、日、美列强先后占领现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欧式、日式建筑
曲阜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秦置鲁县,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和鲁国故城遗址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古为齐国城邑宋熙宁年间建土城,明清为东昌府治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北宋时建的13级铁塔,还有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于齐地建立齐国,都治营丘后更名为临淄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等古遗址、古墓葬
邹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孟子故乡秦代始置驺县,北齐天保年间迁今址,唐代改“驺”为“邹”孟庙及孟府和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古建筑重兴塔、传统街道亚圣庙街和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孟子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州市,苏禄王墓,明
肥城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东汉
济南市历城区,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济宁市,崇觉寺铁塔,北宋
济宁市,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东汉
历城县,四门塔,东魏
聊城市,光岳楼,明
聊城市,聊城山陕会馆,清
栖霞县,牟氏庄园,清至民国
青州市,驼山石窟,北周至唐
曲阜,孔林,东周
曲阜,曲阜孔庙及孔府,金至清
曲阜,曲阜鲁国故城,周至汉
泰安市,岱庙,宋至清
泰安市,冯玉祥墓,1953年
滕县,薛城遗址,东周
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1888-1895年
潍坊市,十笏园,明至清
掖县、平度县,云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
益都县,临淄齐国故城,周
章丘县,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
淄博市,田齐王陵,战国
邹县,孟庙及孟府,明至清
2古代山东历史文化名人舜帝,山东诸城人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
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
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
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
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 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
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
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
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
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
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
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
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
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
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
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
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
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
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
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
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
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
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
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
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
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死后避雍正讳,改称士正、士祯。
清诗人,论诗创神韵说,生前门生众多,影响很大。著作有《带经堂集》等,又自选其诗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居易录》《池北偶谈》等多种笔记。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
著有《聊斋志异》等。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
清戏曲作家,著有《桃花扇》等。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烟台福山区古现村人。
八国联军侵华时。
3古代山东历史文化名人简表“书圣”,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管子,齐国名相、著名经济学家。 山东历史上还出现过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曾子。
贾思勰,以《齐民要术》闻名的古代农学家。 孙膑,以《孙膑兵法》著名的古代军事学家。
诸葛亮,三国名相,被中国人尊为智慧的化身。 刘勰,以《文心雕龙》闻名的文学理论家。
辛弃疾,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代表清代著名文学家。
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张择端,宋代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甘德,战国时期著名天文学家。
他与宋人石申(今河南开封人)合著的《甘石星经》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泛胜之,古代科学家。
单父,相传单卷(shàn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
4山东有哪些著名的历史经典山东著名的历史经典:一、烟台市蓬莱阁蓬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神仙,为神仙居住的地方,相传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荷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莱阁醉酒后,凭借各自的宝器,凌波踏浪、飘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美丽传说。
二、曲阜三孔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另外,文学史上,也有“三孔”之说。三、泰安市泰山历史上有许多歌咏泰山的诗篇,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四、济南千佛山因为古史称大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
五、微山湖微山湖是著名的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六、大明湖大明湖畔曾涌现过许多历史名人,也是许多作家的灵感源泉,比如琼瑶的小说还珠格格。久居济南的人,几乎都知道大明湖里有“四怪”——青蛙不鸣,蛇踪难寻,久旱不落,久雨不涨。
除了这些特别有名的景点以外,山东还有:运河古城、济宁邹城、三孟、滨州惠民孙子兵法城、湿地红荷旅游区、青岛崂山、日照五莲山、日照竹洞天、沂水地下大峡谷。
5山东有什么历史名城山东历史名城名录发表时间: 2008-01-23 浏览次数:380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名城名城简介 曲阜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南。
春秋战国时为鲁国都城,秦置鲁县,隋改曲阜。有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孔林和鲁国故城遗址。
济南战国时为历下城,自晋以来历为州、府、郡治所,明以后为山东省会。市区有风景优美的大明湖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串流于小巷、民居之间,构成独特的泉城风貌。
文物古迹有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孝堂山汉代郭氏石祠,隋代四门塔,唐代龙虎塔、九顶塔、灵岩寺,宋代塑像、千佛山黄石崖等名胜古迹。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
明代中叶为防止倭寇侵袭,设浮山防御千户所。鸦片战争后,设总镇衙门。
1897年后,曾被德、日列强先后占领。现存原提督公署、官邸和原警察署等大量欧式、日式建筑。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古为齐国城邑。
宋熙宁年间建土城,明清为东昌府治、重要运河商埠。城中央的光岳楼和城内的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北宋时建的13级铁塔,还有运河小码头、傅氏祠堂、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文物古迹。 邹城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孟子故乡。
秦代始置驺县,北齐天保年间迁今址,唐代改“驺”为“邹”。孟庙及孟府和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古建筑重兴塔、传统街道亚圣庙街和野店遗址、邾国故城、孟林、葛山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 临淄位于山东省中部。
西周、春秋、战国时,为齐国都城,西晋以后,为州、郡、县治。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临淄墓群、桐林田旺遗址等古遗址、古墓葬。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名城名城简介 泰安地处山东中部,泰山雄踞境内。
汉武帝东封泰山,将赢、博二县割置设奉高县,作为皇帝祭泰山的行宫。宋开宝五年县址和封禅中心移至岱岳镇。
金设泰安军,清设泰安府。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中心,至今保留了三十多处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大量的石刻,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此外还有岱庙、碧霞祠、普照寺、经石峪、唐摩崖、大汶口文化遗址等文物古迹。革命文物有徂徕山起义遗址、冯玉祥墓等。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历史悠久。夏代设“任国”(或“仍国”),秦始皇设任城县延续至宋代,元代升为济宁府,清代为直隶州。
济宁自元代开凿大运河后,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现存众多名胜古迹,有崇觉寺、北宋铁塔、汉碑群、寺?《岩胖贰⑾敉踝?墓群以及明清时代建造的商业街竹竿巷等,另外有东大寺、太白楼。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古九州之一。自汉武帝设青州刺史部起,历经隋、唐、北宋、金、元,直至明洪武九年,其间近一千五百年,一直作为一级地方 与一级军驻地。
明清两代,仍为二级地方 驻地。清雍正八年建满洲兵驻防城。
民国时,设益都县。青州故地名胜古迹、珍贵文物甚为丰富,有云门山、驼山、仰天山的隋唐石窟造像群、玲珑山的北朝书法刻石及纪念范仲淹的范公亭、真教寺、明代衡王石牌坊、清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偶园等。
另有 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山东第四师范学校及一九四八年华东局、省 办公楼等。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组群式重工业城市。
淄博市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作为齐国都城达六百余年,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秦设齐郡,汉置临淄县。
张店战国时为昌国城,汉至隋设昌国县。淄川西汉时设般阳县,隋改为淄川;周村战国时属于陵邑,西汉时设陵县。
淄博文物古迹众多,齐国故城闻名中外,至今古城墙、排水口等遗迹尚存,另有田齐王陵、齐景公墓殉马坑和众多的墓群;淄川有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故居和明清时期的围墙、围子门及保持明清乡村建筑风貌和地方民俗特点的蒲家庄;周村有明清时建造的以大街、新市街、银子市街为主体的商业建筑群;博山有齐长城遗址、颜文姜祠、隋唐古瓷窑址及具有北方山城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蓬莱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唐贞观八年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升为蓬莱县,此后历宋、元、明、清各朝均为登州府治。
现存文物古迹有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水城为明清两代海防要塞,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镇守于此。蓬莱阁建筑雄伟,海上常有海市蜃楼出现,有“人间仙境”之称。
此外,尚存戚继光祠堂及戚氏牌坊、上水门等古迹。蓬莱小街深巷老城风貌犹存,民居极富地方特色。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世界风筝都。该市历史悠久,汉唐为北海郡、北海县、平寿县等,宋为潍州,明清为潍县。
现存文物古迹有十笏园、汉代城墙、关侯庙、城隍庙、玉清宫、观音阁、石佛寺、陈介祺故居、松园子街传统民居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造诣很高,如风筝、木板年画、嵌银、核雕、仿古铜、布玩具、剪纸、刺绣等都享有盛名。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虞夏为徐州之域,周改属青州,秦时属郯郡,东汉属徐州琅琊国,北周属沂州即邱县,隋将即邱县并入临沂县,清雍正十二年升为沂州府,设立兰山县,民国二年,沂州府撤销,兰山县改为临沂县。现存文物古迹有: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银雀山汉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华东烈。
6优秀历史建筑分五种风貌类型 来看看代表建筑有哪些泉州古城许多建筑的外观形象个性鲜明,很有特点。它造型优美、红砖红瓦、雕梁画栋,富有地方特色。
街道边的建筑色彩以砖红为主,红白搭配反差强烈。让人感受到一种热烈、生活化的情绪色彩 。每条街甚至每条街的每个区段之间,在保留红瓦屋顶红砖墙面花岗岩饰边、燕脊翘檐、骑楼廊柱的闽南建筑风格的时,还充满了好多古色古香韵味却又焕然簇新匠心巧构的“洋味”建筑。
这些建筑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 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相似。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砖墙都是用灰砖砌筑,大陆各省的民居也同样用灰砖,惟独福建闽南地区使用红砖建造房屋,红砖民居是福建民居的一大特色。中国民居建筑特色中有“红砖区”与“灰砖区”的区分。泉州是中国“红砖区”文化的中心。
在封建社会里,房屋建筑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红、黄两色自唐代始就成为皇室庙宇专用的色彩;绿、青、蓝等为各级宦官所用;普通民居只能用黑白灰三色。所以,无论你走过平遥、徽州,还是偏远的湘西、大理,在那些用料考究的民居中间,你看见的都是老老实实的用色制度--白墙、黛瓦或灰墙、灰瓦,门窗也少彩绘,都是以木本色为主。
即使是著名的周庄也是“黑瓦白山墙”。 而一到泉州,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无穷无尽的以红砖为主题的墙:白色的墙基,红色的墙体上白色的窗框以及红白镶嵌构成的图案使古民居的外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泉州人称这种砌筑方式为“出砖入石”。
泉州红砖文化的由来,说法很多。泉州人总拿自己的家和皇宫媲美,泉州的建筑也被誉为“宫殿式民居”。甚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泉州府的美女黄惠姑被闽王选为皇后,迁往福州的皇宫居住。可是每逢刮风下雨,皇后就食不知味,夜不能睡。闽王大惑不解,黄皇后解释说:因为娘家的屋子太简陋,经不起台风暴雨的摧折,所以忧心忡忡。闽王听后,当即下诏书恩赐黄皇后"汝母厝皇宫起"。
本意是皇后娘家可以按照皇宫的格局建房。然而由于在泉州本地话中,"你母"和"你府"的发音是相同的,这样,就使得恩赐"皇宫起"的范围由黄皇后娘家一家,扩大到泉州一府。泉州府刚刚领回圣旨,沿海各县便闻风而动,纷纷仿皇宫式样建造房屋。闽王发觉后急忙下令停止,但大多数房屋已经盖好了,只有些乡下地区建造的“皇宫”较晚,屋顶的筒瓦才排了三排,但好歹还有些皇宫的样子。于是“皇宫厝”就这样流传了下来,甚至某些地方连屋顶仅排三排筒瓦的习俗也遗留至今。
传说归传说,专家学者们给出的答案却是,传统民居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佐证。回望泉州的历史,在封建制度逐渐成熟的唐宋年代,泉州已经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而崛起,数以万计的各国商人涌进泉州,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商品,自然也带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曾经风靡古罗马的红砖拼贴也趁机登陆泉州。
而有的学者认为红砖从古印度传入。毕竟,在泉州的建筑遗迹中,古罗马、古波斯与古印度的文化要素随处可见。悠久的历史及其海上交通贸易文化的丰厚积淀,形成了泉州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及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地方建筑风格,泉州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多元文化的历史古城。
其次,泉州按道教阴阳五行学说属火,属红色。泉州地处中国南部,泉州人非常喜好红色,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兴旺,可以驱凶辟邪,按道教五行学说“赤为熊熊火燃之色,位居南,象征幸福”,故泉州的“红”又与中国的“五行”说有关系。
这种色调迎合带有浓厚儒家色彩的泉州人崇尚喜庆、吉祥的审美心理,也传达出泉州传统建筑温馨的情调和意趣,给人带来了一种辉煌亮丽的热烈、红火的美感。
7山东的历史名人简介山东省历史上名人辈出,不胜枚举。
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子;思想家_梁赤;
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其女儿使废肉刑的缇萦;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夏代已经推断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相关的正南北线。商代关注不同天气的不同现象。甲骨文中有关于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和描述。西周时期用土圭定方位,并且知道各种气象状况反常与否,均会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影响。《诗经·幽风·七月》,记载了天气和气候谚语,有关于物候的现象和知识;《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学著作。春秋时期,秦国医学家医和开始将天气因素看做疾病的外因;曾参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春秋》将天气反常列入史事记载;《孙子兵法》将天时列为影响军事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指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战国时期,重视气象条件在作战中的运用。庄周提出风的形成来自于空气流动的影响,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以使水蒸发。《黄帝内经·素问》详细说明了气候、季节等与养生和疾病治疗间的关系。秦代形成相关的法律制度,各地必须向朝廷汇报雨情,以及受雨泽或遭遇气象灾害的天地面积。《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大类。汉代列出了与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且出现了测定风向及其他天气情况的仪器。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指出了雨滴的大小疏密与风的吹碰程度有关。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指出雷电的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义》,提出梅雨、信风等名称。三国时期,进一步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数学家赵君卿注的《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两晋时期,“相风木鸟”及测定风向的仪器盛行。东晋哲学家姜芨指出贴近地面的浮动的云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南北朝时不仅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开始探索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充分探讨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用熏烟防霜及用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将七十二气候列入历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里最冷的时期。隋唐及五代时期,医学家王冰根据地域对我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域划分,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隋代著作郎杜台卿《玉烛宝典》,摘录了隋以前各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佚文;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乙已占》,记载测风仪的构造、安装及用法。宋代对于气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详细,在雨雪的预测及测算方面更为精确。北宋地理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涉及有关气象的如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洲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南宋绍兴酒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4道测雨雪的算式,说明如何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明代工部尚书熊明遇《格致草》,根据西洋科学原理,辨析了自然界变化与历史上所载的灾异及风、云、雷、雨诸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他所设计的“日火下降、气上升图”,系统地说明对流性天气的形成。清代译著《测候丛谈》,采用“日心说”,全面介绍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变热以及海风、陆风、台风、哈得来环流、大气潮、霜、露、云、雾、雨、雪、雹、雷、平均值及年、日较差计算法、大气光象等大气现象和气象学理论。
岁月推移,天象更迭。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留下宝贵的天象记录,无一不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辉。这些,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对今后更深刻地探索宇宙规律,都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籍保护应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2023-10-12 13:33: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