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毁掉的先秦古籍有没有可能恢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秦始皇毁掉的先秦古籍有没有可能恢复?,第1张

这是有可能的,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现的里耶古简就是一个例子。不过里耶古简保存的是秦代官方资料,不是先秦资料。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并没有彻底地毁掉那些古籍,因为秦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秦始皇用强制力来扼杀民众的思想,但对文化破坏最大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用王道限制民众的思想。

中国文化最繁荣活跃的时期有先秦、魏晋、民国,都是乱世。不过本人尤其推崇北宋,北宋文人是不会因言获罪的。其他时代虽然也出过大家,但当时的社会气氛都不利于文化发展。多说一句:袁世凯当大总统的时候,北京的报纸可以天天批评袁世凯,其不说对与不对,现在中国有一家报纸敢吗?不因言获罪,文化才能繁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亡的民间美术有墙皮画、皮影戏、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松江顾绣、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剪纸艺术、杨柳青年画等。

江永女书

江永女书是现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它的发展、传承及其为符号承载的文化信息构成了女书风俗。

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

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蚁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

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滩头年画的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存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的古老民间习俗为题材,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从题材内容和品种来看,可分为神像(门神、财神和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戏文、仕女娃娃)三大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年画产品行销北方及东北、内蒙、新疆各地。对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及山东潍县、高密及陕西凤翔等地年画都有一定影响。

松江顾绣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厢的顾氏家族。顾绣因源于明代上海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黄浦区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今露香园路,即为纪念此园得名)故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或“顾氏露香园绣”或简称“露香园绣”、“顾绣”。它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誉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417年(晋义熙十三年)衣冠南渡在秦淮河畔“锦署”之时,而织金锦(金银薄)在金陵开始织造与“云锦”一名在文字记载中出现,至少也有一千五百年历史。

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的特点而得名,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如今仅有云锦保持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仍然保留着传统老式提花木机织造的方法。目前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方法仍无法用现代化机器来替代。南京云锦被看作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又融会其他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历经元、明、清三代均为皇家御用品及贡品,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多姿,为浓缩中国丝织技艺之精华,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研究所被国家质检总局核批为首批地理标志使用企业,以及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山东琴书国家非遗、柳子戏国家非遗等

山东濒临消失的非遗:风筝制作技艺国家非遗、锡雕国家非遗、山东大鼓国家非遗、柳子戏国家非遗、山东琴书国家非遗。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村民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据MaiGoo小编了解,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被称为风筝的故乡。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芜锡制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当时的锡制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莱芜西关王家锡雕创始人在此基础上,选取质地、色泽俱佳的上等锡,精工细作,摸索创作出了主要以观赏并可实用的艺术制品,锡雕一问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为贡品。2014年11月,锡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山东大鼓又称“犁铧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山东大鼓的乐器最初除书鼓外另用两枚农具犁铧碎片击拍,后改用两枚铁片和铜片,并用三弦、四胡伴奏,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拎娃娃》等。2006年5月20日,山东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山东大鼓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柳子戏记录在案的传统剧目200余出,音乐唱腔曲牌600余支,这一剧种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琴书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山东琴书产生于民间,根植于民间,语言极具生活味,它所采用的都是生活中的俗言俗语。山东琴书文化底蕴丰厚,对吕剧的发生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山东吕剧的直接母体,历史文化价值比较独特。2006年5月20日,山东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答:被遗忘、被损坏的不得而知,仅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口头传统和表述;

二、表演艺术:1、 昆曲 2、中国古琴艺术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三、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的手工艺技能:1、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2、安徽宣纸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恕没能做出满意解答,抱歉。

渠头村位于泽州县巴公镇,是一个有着4200多口人的大村,也是我的家乡。我近日回去看了一下,听一些长辈们讲了一些渠头过去的事和现在面临的问题。我想了很多,然后决定亲自去寻找那些消失的或者正在消失的老渠头印象。我骑着电动车,在古香古色的老巷中穿梭着(实际上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巷已不多),幸运的是我还是找到了很多古迹。

要说到渠头村的古迹,不得不提到“五庙”,“七十二阁”,“古墓”,“龙渠民居”,“影壁墙与舍利塔”。我找到了其中大部分遗迹,看到他们现在破败的样子,感慨万分,忽然想到了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像它们一样被历史遗忘。

[一]先说“五庙”,五庙即三观庙,关帝庙,祖师庙,山宗岭庙和王爷庙。其中三观庙,关帝庙,祖师庙在村中呈一字型排列,关帝庙在村中心;山宗岭庙在村西北角,王爷庙在村东北角。五庙中山宗岭庙的地位最高,其正殿供奉着关公,不知为何会叫山宗岭庙,而不是传统的关庙。每年的六月初六就是渠头村的山宗岭庙会(现在已经超出庙会的范畴,叫物资交流大会),当天周围的坡头,板桥等村的村民也会面向山宗岭(这些村都围绕着山宗岭)烧香跪拜。每逢庙会最神的莫过于当天的暴雨,每年的庙会这一天都会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次是王爷庙,供奉着龙王爷,女娲娘娘,还有药王,每年二月十二也会有庙会。我在其门匾上发现四字“清河~祠”(第三个字不认识,繁体字) ,立匾于乾隆三十二年,刻有关于吏部任命官员的一些内容。

另外三座庙了解很少,只知道关帝庙在解放后一直作为村里交储公粮的场所,三关庙现在已改为民居,祖师庙几将坍塌。我去三关庙门口看石碑记(清光绪二年秋民国二年夏修庙,真弄不清在这样的国难时候,人们却把精力都用来修庙来乞求神灵的庇佑了)的时候,从里面传出阵阵搓麻将的声音,真是讽刺。

[二]再说“七十二阁”,这里的阁指小型的城楼。七十二阁我知道的大部分是听来的,因为其资料和实体在文革时候几乎被毁尽,目前只留有三座阁。当我找到这三座阁时,感到既幸运又无奈。听老人们讲,古时候这七十二阁将渠头村分为七十二个区域,晚上阁门紧闭,人们不得踏出阁门一步。我想就是因为这样的管理体制才保证了渠头村世世代代的安全,然而也是因为这成为了文革时被破坏的对象。我找到的第一阁是“极拱”,三层楼高,这里的古建筑保存的还是很完整的。其他两阁不做详细介绍了。

[三]“古墓”。渠头村东有三座东北西南走向一字排开的墓。韩公墓,乾隆三十年立,它的规模应该很大,墓碑前十米还有一个牌坊。第二座因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只隐约看到是同治年间立的。张公墓,咸丰年间立,它东侧就是王爷庙,可惜的是在其旁边发现了一个盗洞。

另外我小时候曾亲眼在韩公墓北的小丘陵上见过一个古墓,我把烧着的纸从盗洞口扔下去,清楚的看到这个墓有一间房那么大,先是看到北侧的墙上放着一个蜡台,然后在墓正中间发现一口黑色棺材。当时吓的一身冷汗,爬起来就往家跑,整整一个星期都处在惊恐之中。

还有村西的影壁墙后面,因为是煤矿采空区,地面裂逢,裂出一口石头棺材,沙石做的,刻有花纹。市文物局下来查看,结果棺材里面是空的,于是此事作罢。那口石棺如今也不知道被哪家修房打地基用了,可悲!

[四]渠头民居。渠头的地理位置是极好的,西靠山岭--山宗岭,北面和南面也是小山丘,东面是河--发源于莒山,十分符合五行风水说。所以很早就有人开始在此定居,最早可到五代。《五代史》有详细记载:北汉末刘崇居中军,将台设渠头村(即巴公原之战);其繁盛时期应该是明清,现村中的建筑多为清代建造。最高出现过五层高的民居,后渠头建中心广场拆除了。民居多为套式和单一四合院。门面主要有三种(因知识有限,不能详细论述)。

民居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下面的石牌坊,这是典型的套式院落。一个大牌坊内有很多小家,住着的多是同姓的宗亲。这个牌坊的石雕很漂亮,历史价值很高。

每家门前的护门石又是不同的,有的是狮子,有的是圆形石雕,有的直接采用福寿等刻字。

[五]影壁墙。渠头原名龙渠镇,因村中有股清澈的泉水而得名。又形似砚台,古时为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晋城电视台曾经报道过渠头影壁墙和大阳舍利塔的传说,大意如下:过去大阳穷而渠头富,大阳请风水先生把脉。渠头富裕,而且村子中间低四周高,形状就象一只砚墨池。大阳风水先生就让大阳人冲着渠头修了一座高塔,塔上插上一支笔,意思就是要蘸走渠头的好风水。果然,之后大阳代代高官厚禄。而渠头开始衰败。渠头也请风水先生。先生说,对着大阳塔修个影壁,影壁上安个太阳就能将大阳的那支笔烧毁。果然应验。大阳得知,将那支笔用大锅扣了起来。

如今渠头影壁墙和大阳塔仍然矗立着,天气晴朗的时候,从渠头影壁墙后依稀可以看到大阳塔。

转载的,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近20多年来,我国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成绩是辉煌的,有目共睹。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区,只顾单纯的经济开发,只顾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特色的保护,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带有共性的问题: 一是建设性的破坏。有的城市在旧城更新(我不赞成用“旧城改造”的提法)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实际地搞所谓大手笔、大气魄,进行大拆大建,过度开发。实质是打着建设开发的旗号,进行的历史大破坏,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城市要发展,旧城要更新,势必要拆迁一些民宅民居和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老建筑。但是不能清红皂白不分,为了开发商的需要,为了出卖土地,筹集资金,把一些古建筑和一些有历史意义的遗迹,一些珍贵的历史街区,在推土机面前断魂消失。舟山定海一条未被鸦片战争毁掉的古街,在某位市长先生的一声令下被夷为平地。这类事例在全国决非个别。有些历史名城、名街正在遭受被推土机铲掉、被大铁锤毁掉的悲惨命运。有的名城一边在大搞“故城寻梦”活动,一边在大拆旧城,让人一筹莫展,不知何处“寻梦”。一个文化名城失去了历史文化遗产,就象一顶美丽的皇冠,失去了光彩夺目的珠宝,就不可能再闪光。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这是多么令人焦心、痛心啊!周干峙院士对这种现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名为新思路、新风格,实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是一种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对真古董不珍惜,却又拼命地热衷于建造假古董,搞一些不沦不类的东西,还标榜是所谓“政绩”。其实假古董既不代表古代文化,又不代表现代文化,而是劳民伤财。甚至连自然景观也要造假,前一阵不是有人要给“巫山神女”塑像,据说要花4亿元制造一个“人造巫山神女”,有什么必要呢?幸好此项目已叫停。许多好端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去尊重爱护它,却要去搞不三不四的人造景观。有的城市拆的是宝贝,造的却是假货,可说是地道的以假乱真,不知道决策者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说到底,恐怕是缺乏素质,缺少文化。 二是改善市民居住环境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缺乏妥善协调。在北京,常常遇到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胡同该不该拆,要不要保护。有人持肯定意见,有人持否定意见。有人强调要保护,有人就指责你不关心群众生活,你没有住过胡同。本人有幸,20世纪50年代,一进北京就住在胡同里,我深感胡同的居民生活条件的难处,特别是一些危旧房,极需要维修改善,这是共识。但是不是只有拆胡同才能解决呢?本人以为并非如此。从根本上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于减少胡同居民,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拆除违章建筑,改善胡同建筑的内部设施,增加一些便民设施,如自来水、燃气、厕所等。人们希望修整与恢复老式民居四合院的美好生活环境,而不在于毁灭胡同。北京如果胡同都没了,光留下个故宫,或再加几个盆景,还能说是保持了古都风貌吗,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如果老城区都拆光,新建筑全覆盖了老城区,那还有这个城市的什么历史,还有什么特色。到处高楼林立,旧貌换新颜,似乎是一派新气象,其实文化底蕴很差,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千街一面,除了趋同,还是趋同,失去城市的固有个性与文化。不仅如此,现在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商业氛围越来越浓,而文化氛围却日益淡化。丽江古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城保护得不错,但古城内一个商店接一个商店,文化氛围不浓,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这是令人遗憾的。 三是法制不全,执法不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管齐下,尤其是要依法管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为什么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许多市县领导,甚至乡镇领导一句话就能化为乌有。就是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来管理,而是权大于法。文化遗产不仅要由行政法来保护,而且要用刑法来保护。对于严重损毁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应规定为犯罪,应给予刑事处理。因为文化遗产是最稀缺资源,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再造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估量。毁坏遗产的人所造成的损失有甚于贪污受贿。毁灭历史文化的干部要象对待贪污腐化的干部一样,受到严惩。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和监督机制来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包括文化遗址本身,而且还应涉及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

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弥渡民歌、翼城琴书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生效之前,作为试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命名了三批世界非物质遗产,共90项,其中中国4项,即昆曲、古琴、新疆的木卡姆民族歌舞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长调民歌。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秦始皇毁掉的先秦古籍有没有可能恢复?

这是有可能的,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现的里耶古简就是一个例子。不过里耶古简保存的是秦代官方资料,不是先秦资料。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