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芩连汤药方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葛根芩连汤药方介绍,第1张

  葛根芩连汤,出自著名的 中医 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用来治疗 湿热 所致的 腹泻 和痢疾。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葛根芩连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葛根芩连汤方解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 清热 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葛根芩连汤制方原理

 1病机:太阳表邪未解,邪陷阳明,大肠湿热壅滞,里热蒸肺迫肠,升降失调,津液外泄。

 2 症状分析

 (1)表邪未解——身热。

 (2)里热扰心——胸脘烦热。

 (3)湿热下注大肠——下利。

 (4)肺与大肠相表里,

 阳明大肠内热,上蒸迫肺——气喘,出汗

 3治法:

 外解表邪+内清热燥湿

 君药——★葛根:

 甘辛凉,入阳明经。阳明外主肌肉,内主胃腑。

 A外解肌表之邪以散热。

 B内清阳明之热。

 C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止泻生津。

 葛根的成分药理:

 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脑循环作用。

 臣药——黄连、黄芩:

 苦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佐使药——炙甘草:

 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葛根芩连汤汤药方论

 明·许 宏:太阳病桂枝证,宜发肌表之汗,医反下之,内虚协热,遂利不止。脉促者,为表邪未解,不当下而下之所致也;喘而汗出者,即里热气逆所致。故用葛根为君,以通阳明之津而散表邪;以黄连为臣,黄芩为佐,以通里气之热, 降火 清金,而下逆气;甘草为使,以缓其中而和调诸药者也。且此方亦能治阳明大热下利者,又能治嗜酒人热喘者,取用不穷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柯 琴:桂枝证,脉本缓,误下后而反促,阳气重可知。邪束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此暴注下迫,属于热,与脉微弱而协热利者不同。表热虽未解,而大热已入里,故非桂枝、芍药所能和,亦非厚朴、杏仁所能解矣。故君气轻质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后内诸药,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又与社中逐邪法迥殊矣。(《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清·钱 潢:葛根阳明之表,芩、连清邪热之盛,而和之以甘草者,所以抚定中州也。(《伤寒溯源集》)

 清·尤 怡:太阳中风发热,本当桂枝解表,而反下之,里虚邪入,利遂不止,其证则喘而汗出。夫促为阳盛,脉促者,知表未解也。无汗而喘,为寒在表;喘而汗出,为热在里也。是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法亦宜表里双解之法。……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秘以芩、连之苦寒也。(《伤寒贯珠集》)

 清·王子接:是方即泻心汤之变,治表寒里热。其义重在芩、连肃清里热,虽以葛根为君,再为先煎,无非取其通阳明之津;佐以甘草,缓阳明之气,使之鼓舞胃气,而为承宣苦寒之使。清上则喘定,清下则利止,里热解,而邪亦不能留恋于表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徐大椿:因表未解,故用葛根;因喘而利,故用芩、连之苦以泄之坚之。芩、连、甘草为治痢之主药。(《伤寒论类方》)

 清·陈古愚:方主葛根,从里以达于表,从下以腾于上。辅以芩、连之苦,若夺以坚之,坚毛窍而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辅以甘草之甘,妙得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而同功,所以补中土而调脉道,真神方也。(录自《长沙方歌括》)

我也看过,有一定的可信度,他的用药基本符合情况和药理,但是使君子和雷丸很少见到同用的,老中医一般都只用其中一种与其他药配伍。象皮是搞不到了,现在禁止猎杀,也很久没有人用过了,不知道现在食性的象的皮能否和古代的有相同的药效。什么病都得让大夫看了对症下药,有时相同的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有不同的病因是不能用相同的药的。比如通常的感冒,中医分了很多种,实症虚症、热症寒症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不然错误的用药可能导致疾病的加重。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九 21 杀鬼烧药方的别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杀鬼烧药方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杀鬼烧药方 1 拼音

shā guǐ shāo yào fāng

2 《千金》卷九 21 杀鬼烧药方的别名

杀鬼雄黄丸

22 组成

雄黄1斤,丹砂1斤,雌黄1斤,羚羊角(羖羊角亦得)3两,芜荑3两,虎骨3两,鬼臼3两,鬼箭羽3两,野丈人3两,石长生3两,(豕段??)猪屎3两,马悬蹄3两,青羊脂8两,菖蒲8两,白术8两,蜜蜡8斤。

23 功效

辟瘟气。

24 主治

妇人与鬼交通。

25 杀鬼烧药方的用法用量

朝暮及夜中,户前微火烧之。

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蜜蜡和为丸,如弹许大。

27 附注

杀鬼雄黄丸(《圣惠》卷七十)。《医钞类编》有桃奴,无石长生。

古籍中的杀鬼烧药方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一时气门]时气令不相染易

辟瘟病常用。芎白芷本上研下筛。纳和米粉粉身。杀鬼烧药方(出千金方)辟瘟气。雄黄(一斤)丹砂(一斤)

《本草便读》:[昆虫部昆虫类]蟾酥

。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蟾皮辛甘凉。有小毒。行皮达肺

《本草求真》:[上编卷三散剂]温散

为调治。(虞雍公允文感暑下痢。连月不瘥。忆壁间有药方。其辞云。暑毒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

《幼幼新书》:[卷第六]虫胞第九

六升煮取三升,渍布疮上,日数遍。安师传治小儿虫胞药方。百部雄黄黄柏上三味等分为末,油调涂疮上。《幼幼

《外科大成》:[卷四不分部位小疵]无名肿毒

  血癌的治疗

  I化学治疗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近几年的研究报告,除了M3型使用口服的ATRA来治疗,其余六型所使用的化学治疗处方是一致的。Ara-C加上Daunubicin是首选的药物,治疗效果可达70%的完全缓解率。但疾病缓解之后,若不继续接受巩固性的治疗,复发的机率相当高。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疗开始是以化学药物为主,即可达缓解。使用干扰素治疗也可以使病人达到缓解,但通常仍无法根治。高剂量化学治疗合并骨髓移植是唯一可根治疾病的治疗。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常用的药物包括:Daunubicin、Vincristine、Prednisolone以及L-asparaginase。当疾病完全缓解后,可以考虑巩固性的化学治疗,治疗之后,再以口服的化学药物进行维持性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常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应考虑给予头部的放射线治疗加上脊髓腔内化学治疗。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当早期,如果没有特殊症状,并不需要急於治疗,当症状出现后,此时再考虑给予化学治疗。一些抗癌新药对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皆有不错的控制。

  II血液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可分自体骨髓移植及异体骨髓移植。自体骨髓移植是输入自己的骨髓;而异体骨髓移植则是输入捐赠者的骨髓。

  周边血液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液干细胞移植:利用胎盘来收集干细胞,这是近年来医界持续研究中的移植法。

  III放射线治疗

  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因为癌细胞容易侵犯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医师常会安排做预防性的放射线治疗。

  1、供给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白血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的消耗远大于正常人,只有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另外,体内各种抗体亦由蛋白质构成,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因此,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浆等。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重要的矿物质等。每100克肝脏含蛋白质213克,比瘦肉高35%,比鸡蛋高30%。微量元素铁、硒和铜等在动物肝脏中含量也较丰富。此外,肝脏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它在预防癌症中起着潜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饮食中经常吃些动物肝脏,大有益处。

  2、多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70~9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国外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扩散、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含维生素C较丰富的食物有油菜、西红柿、小白莱、韭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及柠檬等。维生素A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肿瘤积极性。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蛋黄、动物肝脏、鱼肝油、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3、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块、甲鱼、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等。

  4、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此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鹌鹑蛋、鱼松、酸牛奶、鲜蔬汁等;还可调剂些半流食或软饭如米粥、豆腐脑、小笼蒸包等。

  总之,白血病患者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体内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化疗期间更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回复时间:2007-4-14 14:53:18投诉评价(0)

  chqylzy

  血癌就是医学上指的白血病,有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

  原因

  目前白血病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放射线、某些化学品、病毒和遗传因素等可诱发白血病。放射线如γ线、X线等是放射物质发出的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射线,人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导致白血病。这里应说明我们到医院拍片、透视、放射线剂量非常小不会引发白血病。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诱发白血病。这里列举一些比较肯定的化学物质和药品,如苯及它的衍生物、汽油、油漆、染发剂(含苯胺)等等;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还有一些治疗癌症的烷化剂可导致白血病。病毒可导发白血病已被公认,如人类T淋巴细胞通病毒(Ⅰ型和Ⅱ型)可引发白血病,人们感染了这种病毒,不会立刻发生白血病,只有当一些危险因素存在时才可促发本病,这些危险因素是放射线、化学品和某些药物,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都是危险"催化"因素。白血病的病因中与遗传因素相关,这里的"遗传"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可以遗传给子女,而指的是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如PH、染色体的存在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非常相关。双胞胎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危险性就很大。

  急性白血病

  概述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发生恶性增生,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症状,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可经中药及化疗,大部分可达缓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疗,一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4人/10万人口,小儿的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28/10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农村多于城市。近十余年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白血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24万急性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的“虚痨”、“血证”、“瘟病”等范畴。

  病因

  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药物、遗传因素等。

  1、病毒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

  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3、化学物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4、遗传因素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分型

  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blasticleukemia,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cyticLeukemia,ALL)

  临床表现

  1、起病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出血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贫血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实验室:

  A、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规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是化疗,在使用化疗药物的同时,必须加强支持治疗,减少并发症,才能使病情好转至缓解,

  治疗分为三期

  1、诱导缓解期治疗

  2、巩固期治疗

  3、维持期治疗

  难治性AML的定义为

  1、初治病例对一线诱导治疗无效;

  2、在首次缓解6个月内的早期复发;

  3、采用与常用药物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白血病新药。对ALL可选用其他方案。

  预后与转归

  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70%~90%经治疗,可达缓解,经巩固强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长期无病生存甚至治愈。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病中的急危重症,一部分病例因化疗耐药,效果不佳,并发症多者预后较差。应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挽救患者生命。

  慢性白血病

  概述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常规治疗预后与转归难点与对策康复指导

  研究进展名医论坛成功案例经验与体会病情调查表

  概述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chronicmyelognousleukemia,CML),是临床上一种起病及发展相对缓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表现为髓系祖细胞池扩展,髓细胞系及其祖细胞过度生长。90%以上的病例均具有CML的标记染色体——ph1染色体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则是ber/abl基因重排。CML临床上以乏力、消瘦、发热、脾肿大及白细胞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CML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并不一致。我国的CML发病率调查结果为年发病率036/10万,在我国CML约占各类白血病的20%,占慢性白血病的95%。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但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CLL),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积蓄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我国CLL发病率低,一般只占白血病发病总数的10%以下,居白血病类型的第4位。由于慢淋患者淋巴细胞寿命极长,并经常伴有免疫反应缺陷,故又称“免疫无能淋巴细胞蓄积病”。

  临床主要表现是以淋巴结肿大为主,常伴有肝脾肿大,贫血及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伴有皮肤损害。本病中老年人居多,偶见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根据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乏力等特征,属中医“症瘕”、“积聚”、“瘰疬”、“虚劳“等范畴。

  病因

  1、中医

  ①七情内伤,情志不调,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壅聚,瘀血内停,久积成块。

  ②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酒食,伤及脾胃,脾虚失运,输布津液无权,湿浊内生,凝聚成积,痰气相搏,血流不畅,瘀块内生。

  ③起成无常,寒温不调,感受外邪。

  2、西医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1)细胞遗传学

  (2)G-6-PD同工酶

  (3)细胞动力学

  (4)脾脏因素脾在CML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许多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脾脏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移居、增殖和急变。脾内粒细胞增殖状态有所不同,脾脏不仅“捕捉”白血病细胞,而且还是白血病细胞的“仓库”和“隐蔽所”,并为其增殖转移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且使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血液与脾脏间的往返循环增加,使细胞正常的释放调节过程受到破坏。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

  (1)染色体异常

  (2)白血病的克隆发生

  (3)细胞动力学异常

  分型

  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

  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体征: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

  (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

  (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

  (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

  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与鉴别论断〖诊断〗

  1、临床表现:病人多系老年人,起病十分缓慢,往往无自觉症状,偶因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1)症状:早期可有倦怠乏力、逐渐出现头晕,心悸气短,消瘦,低热,盗汗,皮肤紫癜,皮肤瘙痒,骨骼痛,常易感染,约10%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体征:

  ①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其次是腋窝、腹股沟和滑车淋巴结肿大,一般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表皮无红肿,无粘连。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咳嗽,声音嘶哑或呼吸因难。CT扫描可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②肝脾肿大:肝脏轻度肿大,脾肿大约占72%,一般在肋下3~4crn,个别患者可平脐,肿大呈度不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显。

  ③皮肤损害:可出现皮肤增厚,结节,以致于全身性红皮病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常>15×109/L,一般在30×109/L~200×109/L,分类中约80%~90%为成熟小淋巴细胞,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血片上易见破碎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

  (2)骨髓象:显示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占优势,成熟小淋巴细胞占50%~90%,偶见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晚期可见红、粒、巨三系细胞明显减少。有溶血时,红系细胞可见代偿性增生。

  (3)免疫学检查:细胞表面标志具有单克隆性,细胞具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点(Sig、CD5、C3d、CD19、CD20、CD4,鼠红细胞玫瑰花瓣受体为阳性),个别病人血中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溶血时可见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4)细胞遗传学:约半数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现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体(+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等染色体的改变。有报道,具有“+12”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从诊断到出现有治疗指征的临床症状的时期明显短于无“+12”的对照组,故认为“+12”似乎和短促的病程及不良的预后有关。

  (5)生化和组化: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约1/3病人Coomb's试验阳性。部分病人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植物血凝素(PHA)转化率明显降低。。

  3、慢性淋巴细胞急变:慢性淋巴细胞急性变极少见,发生急变的时间可1~20年不等。可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白血病,急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等。一旦发生急变,常迅速死亡。

  4、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①可有疲乏,体力下降,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表现。

  ②可有淋巴结(包括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

  (2)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WBC>10×109/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

  ②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3)免疫分型:

  ①B-CLL:小鼠玫瑰花结试验阳性:SIg弱阳性,呈K或λ单克隆轻链型;CD5,CD19、CD20阳性;CD10、CD22阴性。

  ②T—CLL:绵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CD2、CD3、CD8(或CD4)阳性,CD5阴性。

  (4)形态学分型:B—CLL分为3种亚型:

  ①典型CLL:90%以上为类似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②CLL伴有幼淋巴细胞增多(CLL/PL):幼稚淋巴细胞>10%,但<50%。

  ③混合细胞型: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大,核/浆比例减低,胞浆呈不同程度嗜碱性染色,有或无嗜天青颗粒。

  T-CLL细胞形态分为以下4种:

  ①大淋巴细胞型: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为淡蓝色,内有细或粗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偏向一侧,染色质聚集成块,核仁罕见。

  ②幼稚T细胞型:胞核嗜碱性增强,无颗粒,核仁明显。

  ③呈脑回样细胞核的小或大淋巴细胞。

  ④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多有分叶。

  (5)临床分期标准:

  ①I期:淋巴细胞增多,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②Ⅱ期:Ⅰ期加肝或脾大、血小板减少<100×109/L。

  ③Ⅲ期:Ⅰ期或Ⅱ期加贫血(Hb<100g/L)。

  除外淋巴瘤合并白血病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增高≥3个月,并可排除病毒感染、结核、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应高度怀疑本病。在较长期连续观察下,淋巴细胞仍无下降,结合临床、血象、骨髓象和免疫表型,可诊断为本病。

  〖鉴别诊断〗

  就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和肝脾肿大的特征,临床上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升高明显(100×109~500×109/L),骨髓中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减少或消失,有Ph'染色体阳性,脾肿大显著。(2)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增高,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显著,血象和骨髓象以成熟单核细胞为主,偶见幼单核细胞。

  (3)淋巴瘤:淋巴结呈进行性的无痛性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血象无特殊变化,骨髓涂片和活检找到Reed—sternbery细胞或淋巴瘤细胞。淋巴结活检可见: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浸润;被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4)淋巴结结核:常为颈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较软,有压痛及粘连,甚至坏死或破溃。淋巴结活检:有结核杆菌或干酪样坏死。抗结核治疗有效。

  (5)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多为多克隆性的,增多是暂时性的,随着感染的控制,淋巴细胞数量恢复正常。

  常规治疗

  慢粒临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药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

小儿麻痹是小儿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弛缓性瘫痪为特征。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混入饮食里经口传染,少数也可由呼吸道传染。1~5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本病属于中医学“湿痹”、“痿证”范畴。证见突然发热(类似感冒)、烦躁、不安、多汗、全身疼痛,发热后肢体突然出现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

方一验方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选辑》

组成木瓜、透骨草、麻黄、当归、地肤子各12克,制甲珠、桂枝各9克,红花、川牛膝各13克,露蜂房1只。

功用温经祛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待热退后,方可用之)。

方解木瓜、透骨草化湿,舒筋,活络;地肤子清热利湿;当归、红花、牛膝、甲珠、桂枝活血通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煮沸后,加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继续煮沸后,倒入盆中,趁热烫洗患肢。必须使药力热透,方可有效。每剂可洗3次。

方二验方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6克。

功用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主治早期小儿麻痹症。

方解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桂枝温经通络;伸筋草、络石藤祛风通络;草乌祛风通络;干姜温经散寒。

药理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丹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乌药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干姜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升压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络石藤甲醇提取物对动物双足浮肿、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可抗痛风,能抑菌,降压。

用法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100毫升浸浴患处,每日1次。

方三验方

出处《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19克,苏芍、川牛膝各15克,木瓜、桂枝、红花、地肤子各12克,甲珠20克,透骨草15克,麻黄10克,露蜂房1个。

功用祛风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牛膝、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木瓜化湿舒筋活络;蜂房性善走窜,能祛风止痛;地肤子清热利湿;麻黄发散骨肉风湿之邪。

药理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当归、川芎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蜂房提取物有降压、扩张血管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穿山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将上药煎汤,然后入烧酒、黄酒各60毫升再煮沸,倒入盆内,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方四验方

出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组成寻骨风根、威灵仙各30克,半边莲240克。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主治小儿下肢麻痹症。

方解寻骨风、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药理寻骨风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威灵仙有促进肠平滑肌运动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抗利尿,镇痛,降血糖,降血压,利胆,抑菌的作用;半边莲有利尿,降血压,抑菌,止血,对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2000ml,煎沸后,将上药液倒入杉木水捅内,并放一小木凳于桶中,嘱患儿脱去裤袜,坐于桶口,将足踏在小木凳上,并用厚毛巾将水桶口围起,勿使热气外散。趁热熏洗患处,至药水不烫时,取出木凳,将小儿患足浸入水中洗泡。每日早、午、晚各1次。

方五验方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组成麻黄、杜仲、川乌、草乌、当归各9克,花椒6克,川断、党参各12克,黄芪30克。

功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末期。

方解川乌、草乌祛风湿,温经通络;杜仲、川断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麻黄发散骨肉内里风湿之邪;当归养血活血,通经络;花椒祛湿利水;党参、黄芪补气生肌。

药理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杜仲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平衡的功能;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花椒有镇痛抗炎,杀细菌和真菌,杀疥螨的作用。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肢。每日1~2次。

方六甘露消毒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藿香10克,黄芩10克,射干10克,蔻仁(后下)6克,滑石(包煎)15克,葛根10克,姜半夏10克,苡仁10克,焦楂曲各10克,甘草6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侵肺胃型。

方解藿香、蔻仁芳香化湿;半夏燥湿化痰;黄芩善清上焦湿热;滑石、薏仁清热利水;葛根清热解肌;射干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并有防腐、抗菌作用;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三妙丸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生苡仁15克,丝瓜络15克,川芎10克,红花6克,鸡血藤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邪注经络型。

方解苍术祛风燥湿;黄柏燥湿清热;苡仁清热利湿;牛膝、丝瓜络、川芎、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鸡血藤水提物及酊剂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黄柏具有广泛抗菌作用;丝瓜络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补阳还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功用益气活血,祛邪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气虚血滞型。

方解党参、黄芪养气生肌;当归养血活血;赤芍、红花、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党参增加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吸收;黄芪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地龙有解热、镇静、抗惊厥、降压、抗凝、增强免疫力、抗菌等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七宝美髯丹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首乌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甘草6克。

功用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主治小儿麻痹症肝肾虚损型。

方解首乌养血生精;补骨脂养精生髓;当归养血活血;茯苓补益中气,清热利湿;枸杞填补肾精;菟丝子补肾养精;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首乌对脑和肝组织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使老年小鼠的胸腺不致萎缩,甚至保持年轻的水平;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枸杞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有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降血脂、保肝及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压作用;牛膝能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菟丝子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生石膏15克,葛根15克,银花15克,白芍15克,黄连3克,黄苓15克,全蝎3克,蜈蚣3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急性发热期。

方解石膏、葛根清气分之热;银花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白芍养血通络;全蝎、蜈蚣通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全蝎、蜈蚣有明显抗癫痫、抗惊厥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白芍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有提高免疫力、镇痛、解痉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验方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苍术6克,防风6克,炙甘草6克,木瓜10克,当归6克,桑寄生6克,秦艽6克,赤芍6克,桂枝3克,川芎6克,独活6克,熟地黄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细辛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苍术、防风、木瓜祛风除湿;秦艽祛风湿,强筋骨;赤芍、川芎活血通络;桂枝、细辛温经通络;当归养血通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薏苡仁利湿通络;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苍术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小剂量是镇静作用,同时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防风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作用;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木瓜有保肝,抑菌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抑菌,健胃,利尿,强心,镇痛,镇静,抗惊厥,止咳祛痰的作用;独活有抑制作用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桑寄生煎剂或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用法水煎冲入黄酒少许,分3次服,每日1剂。

方十二验方

出处《儿科应用必备》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3克,茯苓12克,滑石10克,甘露消毒丹(包煎)15克。

功用解表清热,疏风利湿。

主治小儿麻痹症。

方解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葛根清气分之热;黄连、黄芩清中上二焦湿热;茯苓、滑石补气利湿。

药理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金银花的化学成分有环己六醇、黄酮类、皂苷鞣质等,具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对多种细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葛根有明显解热、解痉作用;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茯苓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易经》曾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说明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坚持锻炼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古人长寿的秘诀即心无杂念,生活规律;而我们现代人常常因为生活节奏紧张,变得没有规律,身体出现亚健康的状况。我在此列出一份关于医药养生的中华版书单,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物来顺应,事过心宁,身体康健。

《本草中国》

(四色彩印)

宋燕 主编

书号:978-7-101-12794-2

定价:58元

寻道地药材,访中华药人,传千年智慧,本书整理改编自纪录片《本草中国》第一季,是一部全新展现中华医药文化奥秘的感人之作。

《本草中国》纪录片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4。其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专业指导,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监制,先后获得包括2016年第三届“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人文类最佳系列纪录片”、2017年北京国际**节纪录片单元“最佳中国系列片奖”等在内的众多纪录片大奖,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本书完整呈现了纪录片的故事内容,以更加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华医药人的故事,并于其中展现道地药材、炮制技艺、医药原理以及传统中医药的千年传承。此外,书中增加了“岐黄药话”板块,选取中医古籍中与主要药材相关的记载,或从诗词、史籍中钩沉,深度解读本草知识,并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书中出现的近八百幅精美丰富,既有高清的人物场景图、药材图,也有选自明代文俶《金石昆虫草木状》的多幅彩图,再加上结合本书内容精心编制的本草地图,直观呈现了本草的多重境界与道地产区。通过此书,我们得以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也得以经由本草感受华夏文明的灿烂悠远。

《红楼梦日历2018》

祁营洲 著

红楼梦精雅生活设计中心策划 出品

书号:978-7-101-12861-1

定价:88元

2018年《红楼梦日历》,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监制、红楼梦精雅生活设计中心(芹溪)策划出品,由具有多年一线临床工作经验的中医大夫祁营洲先生编纂完成。日历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结合近三十例红楼医案、四十首实用药方及大量药品、方剂的功效分析,将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中医思想融汇到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来。

《针灸大成》

[明]杨继洲 撰,李勤璞、俞晓旸 整理

书号:978-7-101-12783-6

定价:128元

《针灸大成》十卷,明人杨继洲撰。卷一先列举并解说《大成》所征引的各书,以“针道源流”为题目;其下开始摘录《素问》《难经》等书关于针灸的纲领性理论,并加批注以疏通整理,明确周身经络、穴位和中医的诊断方法。卷二、卷三大体完备地集录历代名家各据心得编成的针灸歌赋,著者对其中部分歌赋详加批注,阐明医理名物。其后各卷,分论各种疾病的针灸疗法,征引名家和著者自己的医案,作为治疗事例以为验证。 此次整理,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处所藏的补刻本为底本点校而成。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裘锡圭 主编

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纂

书号: 978-7-101-10168-3

定价:9900元

20世纪70年代初,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帛画、简牍等,震惊世界。马王堆所出有字简帛文献总计达五十余种,包括《周易》经传、《老子》甲乙本、《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天文气象杂占》、《阴阳五行》、《刑德》、《五星占》、《相马经》、《养生方》、《导引图》、《房内记》、《胎产书》、《太一祝图》、《地形图》、《府宅图》、《居葬图》、《天下至道谈》、《遣册》等。这些文献用篆书、隶书和界于篆隶之间的草隶写成,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体育、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

《黄帝内经》

(全二册)

姚春鹏 译

书号: 978-7-101-08525-9

定价:74元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学之祖。

从形式结构上看,《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内经》的学术理论体系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由于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千百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内容又不仅限于医学,而与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部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著作。

《千金方 千金翼方》

钱超尘 主编,[唐]孙思邈 撰,沈澍农、钱婷婷 评注

书号:978-7-101-09038-3

定价:42元

“中华养生经典”丛书之《千金方 千金翼方》,是我国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两部传世名著养生内容的合辑本。孙思邈在书中首次汇集了大量前代养生论著和民间流传的养生食谱与按摩导引锻炼方法,加上孙氏自己高寿一百余岁的养生经验记载,使这两部著作在官方和民间均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的养生知识也为历代民众所信服遵行。本书对文言原文进行了全文注解和白话翻译,对原文中涉及的养生知识原理在“点评”部分用现代中医药科学知识进行了分析鉴别,并配有与内容相关之生动插图六十余幅,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这两部古代中医药名著。

《东坡养生集》

 钱超尘 主编,[明]王如锡 辑,章原 评注

书号:978-7-101-08223-4

定价:33元

《东坡养生集》以养生为视角,收集了苏轼关于养生的精妙见解。全书分为饮食、方药、居止、游览、服御、翰墨、达观、妙理、调摄、利济、述古、志异十二卷,既关注了苏轼在医药、服食等方面的诸多实践,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苏轼在精神调养方面的努力与探索。本书约请专业人士做了注释、翻译和评析,对苏轼的养生理念进行了现代、专业的阐释,相信会对读者有很多启发。

《养性延命录校注》

[梁]陶弘景 撰,王家葵 校注

书号: 978-7-101-10361-8

定价:35元

《养性延命录》,为梁代陶弘景撰,二卷。上卷叙教诫、食诫、杂诫、祈禳等项,下卷述服气疗病、导引按摩、房中术及养性延命的理论与方法。书中引用古籍三十余种,对道教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特别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即通过人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本书系南北朝道教养生学的重要著作。此次整理,以《道藏》本为底本,以《云笈七签》本为校本,并参考了前人校勘成果。本书主体由本经、校勘、注释三部分构成,并附录《太清道林摄生论》、《太清经辑注》两篇文献。

《从医疗看中国史》

李建民 主编

书号: 978-7-101-08283-8

定价:92元

本书的主轴在“中国史”,期待借由医疗、养生、疾病、卫生等史学新领域,重新反思中国历史发展核心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等等。医疗介入历史中的生老病死,涉入不同时代与地域的生活态度与对健康的追求,包含人们对宇宙的想像及其政治的意涵,同时也呈现过去的医生团体与其他团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中国历史多层次的独特风貌。

《病榻上的龙》

谭健锹 著

书号: 978-7-101-10215-4

定价:36元

历史上皇帝的死因向来是备受大众关注、并能引起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本书选取了从春秋时期的晋景公、蔡桓公到清代嘉庆帝间的25位帝王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医学知识为背景,客观、科学地分析了皇帝的病史和死因。本书稿不仅角度新颖,文笔流畅,而且选取的人物故事性和传奇色彩颇浓,是一部具有畅销潜质的大众读物。

葛根芩连汤药方介绍

  葛根芩连汤,出自著名的 中医 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用来治疗 湿热 所致的 腹泻 和痢疾。以下是我为你精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