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丹参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丹参饮的用法用量 6 方解 7 运用 8 现代适应证 81 慢性胃炎 8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83 冠心病心绞痛 84 胃肠神经官能症 85 丹参饮的药理作用 8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87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88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89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810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9 歌诀 10 摘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丹参饮 1 拼音

dān shēn yǐn

2 概述

丹参饮记载于《时方歌括》卷下方[1]。其组成为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瘀气滞证[2]。本方是治疗气滞血瘀心胃疼痛的基础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肝炎、胆囊炎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辨证属气滞血瘀者。该方剂各味药均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有抗溃疡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对中枢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因此对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应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与现代医学的抗生素疗法结合可能效果更好些[3]。该方剂对心脏确有一定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及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冠心病应有一定治疗作用[3]。

3 处方

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1]。

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2]

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4]

4 功能主治

功能行气化瘀[1]。治脘腹疼痛;近代也用于治疗心绞痛[1]。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2]。主血瘀气滞证[2]。症见心胃诸痛[2]。痛有定处,以刺痛为主[2]。

5 丹参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服。

6 方解

方中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君,以檀香、砂仁行气止痛为臣。气血通畅,则疼痛自止[1]。

本方为气滞血瘀之心胃疼痛而设,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2]。方中重用丹参为君,取其活血化瘀止痛而不伤气血[2]。配辛温芬芳之檀香、砂仁行气止痛,为臣药[2]。三药合用,使气血通畅而疼痛自止[2]。

7 运用

1.本方药性平和,是治疗气滞血瘀心胃疼痛的基础方[2]。以心胃诸痛,舌质黯红,脉弦为主要症状的可以选用[2]。

2.加减法:若胃脘胀痛,痛及两胁,嗳气呕恶,舌质红,是肝郁血滞、胃气上逆之证,宜与四逆散、金铃子散合用,并酌加代赭石、旋复花等,以疏肝止痛,和胃降逆;若见胸闷憋气,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气短,是气滞血瘀之胸痹证,宜加赤芍、川芎、红花、生山楂、枳实等,以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力[2]。

3 使用注意:因丹参有活血作用,且用量较大,故出血性疾病慎用本方[2]。

8 现代适应证

[4]

适应证: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以及心绞痛等,由气滞血瘀所致者。

8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理上常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幽门螺旋杆菌释 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NH3),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引起细胞损害,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这些因素长期存在可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增加了胃黏膜对环境损害的易感性,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使壁细胞总数减少,使胃酸分泌减少或丧失;由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丧失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而导致贫血。另外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造成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对胃黏膜屏障可造成损伤;大量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某些 性食物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这些因素可单独或互相协同而引起胃黏膜炎症。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临床上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嗳气、恶心等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多伴有贫血。

8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通称为消化性溃疡,其最常见的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服用非甾体类抗菌药,二者均会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破坏。在正常黏膜损害防御和修复过程中,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是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从而发生溃疡,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十二指肠球部、胃角或胃小弯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灰白色或灰**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性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可达浆膜层,血管溃破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引起穿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钝痛、灼痛、胀痛等,尤以空腹时为著;周期性发作,秋冬季为多,发作具有节律性,查体可见上腹部轻压痛。

83 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增高的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吸烟者及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条件下,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黏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加,并移人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肪蛋白,形成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同时巨噬细胞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离子,并合成和分泌6种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E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PDEF和FGF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游移到内膜,也 新的结缔组织形成。PDEF和TGFβ不但使平滑肌细胞游移到富含巨噬细胞的脂肪条中,并转为泡沫细胞,且促使脂肪条演变成纤维脂肪病变,发展为纤维斑块;除此之外血压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连续性中断,暴露内膜下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在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释出包括巨噬细胞释出的上述各种因子在内的许多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进入动脉壁,促进了动脉硬化;同时发现动脉硬化各阶段的病变中有T淋巴细胞,提示病变的发展可能与免疫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主要病理改变是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心绞痛最常见的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84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并不是胃肠的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患者神经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疑病或癔症等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而每次发病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85 丹参饮的药理作用

[5]

8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丹参煎剂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丹参酒浸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丹参对霍乱弧菌、奥杜盎芽孢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臣药檀香所含α檀香醇及β檀香醇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砂仁能抑制结肠类耶尔森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的生长繁殖。

87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丹参对急性脑缺血有肯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减轻脑水肿,使缺血后脑组织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病理变化减轻;能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改善脑组织微循环,预防脑血栓形成,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同时有显著的镇静和镇痛作用,与氯丙嗪、水合氯醛等有协同作用。臣药檀香中所含α檀香醇及β檀香醇具有与氯丙嗪类似的药理活性,有中枢镇静作用。砂仁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88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丹参能降低急性胃黏膜损伤时黏膜LPO含量,增高胃黏膜SOD及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丹参所含丹酚酸A能抑制胃H+K+ATP酶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有抗溃疡作用;丹参煎剂可明显促进胃溃疡愈合,对溃疡再发也有防治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使胃黏膜出血、糜烂及溃疡在短期内迅速愈合。臣药砂仁可促进胃黏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使胃酸分泌受到抑制;砂仁还可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盐酸等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细胞障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砂仁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因此能消除腹胀;砂仁在小肠吸收后又浓集(如分泌等)到大肠,或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引起肠腔积液和推进肠运动,因而可有力地解除腹胀。

89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梗死和心脏功能,丹参酮能抑制嗜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释放、吞噬及黏附,防止心肌梗死;丹参可防止Ca2+进入细胞内,对抗高浓度Ca2+对心肌的损害,从而保护心肌,减轻异常电活动,调整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丹参还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丹参能降血脂,丹参素具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对抗脂蛋白电泳迁移率明显减慢的作用,在氧化脂蛋白中,MDA含量明显减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对细胞毒性反应明显减弱,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臣药檀香对某些药物中毒所致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砂仁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同时还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栓烷合成的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是该方剂治疗心绞痛的主要机制。

810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丹参所含镁丹参酚性酸B( LSAB)可抑制5脂加氧酶的活性,抑制白细胞趋化性的发生及白细胞的随机运动;总丹参酮可降低PGF2α和PGE水平,对炎症的第1期及第2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的多种成分都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它们抗氧化的强度依次是: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宁酸,其中丹酚酸A、丹酚酸B抗氧化强度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百倍到千倍。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消除超氧阴离子,提高SOD活性和含量,降低LPO含量;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都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和对氧的利用率。

9 歌诀

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砂仁加檀香;气滞血瘀两相结,瘀散气顺保安康。[2]

10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滞产的病因病机 5 滞产的辨证分型 6 滞产的治疗 61 刺灸法 62 耳针法 63 穴位注射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滞产的穴位 2 滞产相关药物 3 古籍中的滞产 1 拼音

zhì chǎn

2 英文参考

prolonged labor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protracted labor

3 概述

滞产为病症名。又称难产。指产妇临产后,胎儿娩出困难,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多由体虚正弱或恐惧受寒致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而子宫收缩无力,或胞浆早破、产道异常、胎位不正、胎儿异常等因所造成。针灸疗法有催产作用,适用于子宫收缩无力的滞产。此类产妇多浆水已下,阵痛减弱,胎儿难出,产妇精神疲倦或精神抑郁。[1]

自分娩开始至宫口完全开张为第一产程,如子宫收缩不能逐渐增强,使第一产程时间超过24h,为滞产。现代医学中因子宫收缩无力而致滞产可参照本节施治。

针灸对于宫收缩无力的滞产具有催产作用,因子宫畸形、盆腔狭窄等引起者可转产科处理。

4 滞产的病因病机

滞产多因产妇气血虚弱,胞宫收缩无力,或气滞血瘀所致。前者常因体质素虚,正气不足,或临盆过早,胞浆早破,耗血伤气所致;后者多因临产时过度紧张,或妊娠期间过度安逸,或临产时感受寒邪以致气机不利,血流不畅所致。

5 滞产的辨证分型

临产浆水已下,胎儿久久不能娩出。

气血虚弱:腹部阵痛减弱,坠胀不甚,下血量多,面色苍白,神疲气短,舌淡,脉沉细无力;

气滞血瘀:腹痛剧烈,下血量少,精神紧张,胸脘胀闷,舌质黯红,脉沉实而疾数不匀。

6 滞产的治疗

针灸治疗:取合谷、三阴交、至阴、昆仑等穴。至阴和昆仑两穴甩灸。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耳针:取子宫、脑、屏间、肾、膀胱等穴。中等 ,频频捻针。其他原因造成的滞产,应作其他相应处理。[1]

61 刺灸法

治则 理气,调血,下胎

处方 三阴交 合谷 至阴

方义 三阴交乃脾经腧穴,又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两穴相配补合谷、泻三阴交补气调血以致胎下;至阴引产下行,为催产之经验用穴。

随证配穴 气血虚弱—足三里穴,心悸气短—内关。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62 耳针法

选穴 腰椎 皮质下 内分泌 内生殖器

方法 毫针刺,中等 ,每隔3~5min捻转1次,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63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合谷 三阴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症状 5 分类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 62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 63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 64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 65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腹痛的方剂 2 治疗小儿腹痛的穴位 3 治疗小儿腹痛的中成药 4 小儿腹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腹痛 1 拼音

xiǎo ér fù tò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儿腹痛(infantile abdominal pain[1])为病证名[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出《小儿药证直诀》。

4 症状

凡婴儿出生后,无故啼哭不止,或夜间啼哭,多是腹痛[2]。

5 分类

临床分寒实腹痛、积热腹痛、伤湿腹痛、积痛、虫痛、锁肚痛、盘肠钓痛、症瘕痛、虚寒腹痛等[2]。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

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cold attacking abdomen[1])是指贪凉饮冷,脘腹中寒,以脘腹疼痛,阵阵发作,痛甚时额出冷汗,唇色青紫,得温痛减,面色苍白,肢冷,或呕吐腹泻,舌淡,苔白滑,脉弦为常见症的腹痛证候[3]。

62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

小儿腹痛·乳食积滞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milk and food stagnation[1])是指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常,乳食积滞,以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甚,嗳腐呕吐,纳呆,泄泻臭秽,泻后痛减,舌苔多厚腻,脉滑数有力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3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

小儿腹痛·胃肠积热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lm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1])是指过食煎煿厚味,酿热成积,热结胃肠,以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烦躁不安,潮热口渴,手足心热,唇舌鲜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4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

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t cold of spleen and stomach[1])是指脾胃阳气虚衰,失于温运,以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白少华,神疲纳呆,手足不温,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脉沉缓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65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

小儿腹痛·气滞血瘀证(infantile abdominal pain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气机阻滞,血行瘀滞,以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锥刺,或腹部症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显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为常见症的小儿腹痛证候[3]。

7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胆胀的病因 5 胆胀的症状 6 胆胀的辨证分型 61 胆胀·肝胆气郁证 62 胆胀·胆腑郁热证 63 胆胀·肝胆湿热证 64 胆胀·气滞血瘀证 65 胆胀·阴虚郁滞证 66 胆胀·阳虚郁滞证 7 关于胀病 71 胀病的病因病机 72 胀病的分类 73 胀病的辨证分型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胆胀的方剂 2 治疗胆胀的穴位 3 治疗胆胀的中成药 4 胆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胆胀 1 拼音

dǎn zhàng

2 英文参考

gallbladder disten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allbladder disten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胆胀(gallbladder distention[1][2])为病证名[3]。是指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痞胀为主要表现的胆病[1][2]。胀病之一[3]。

4 胆胀的病因

《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于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辛汤主之。”

5 胆胀的症状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6 胆胀的辨证分型 61 胆胀·肝胆气郁证

胆胀·肝胆气郁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of liver and gallbladder[1])是指肝胆气郁,气机不畅,以右胁胀满疼痛,连及右肩,遇怒加重,胸闷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舌淡,苔白腻,脉弦大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62 胆胀·胆腑郁热证

胆胀·胆腑郁热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t stagnation in gallbladder[1])是指胆腑气郁,日久化热,以右胁部灼热疼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心烦失眠易怒,舌红,苔黄厚干,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63 胆胀·肝胆湿热证

胆胀·肝胆湿热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damp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1])是指湿热内蕴肝胆,以身目发黄,发热,口苦心烦,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纳呆厌油,恶心呕吐,尿黄,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64 胆胀·气滞血瘀证

胆胀·气滞血瘀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1])是指胆腑气滞,血瘀不畅,以胸胁脘腹胀闷疼痛,偶有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暗,面色晦暗,口干口苦,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65 胆胀·阴虚郁滞证

胆胀·阴虚郁滞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qi stagnation[1])是指肝阴亏虚,胆失疏泄,以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66 胆胀·阳虚郁滞证

胆胀·阳虚郁滞证(gallbladder distention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and qi depression[1])是指阳气不足,气郁不畅,以右胁隐隐胀痛,时作时止,脘腹胀痛,呕吐清涎,畏寒肢凉,神疲气短,乏力倦怠,舌淡,苔白腻,脉弦弱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胆胀证候[4]。

7 关于胀病

胀病为病证名[5]。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5]。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简称胀[5]。《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5]。

71 胀病的病因病机

其病多由七情内伤,六*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致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水湿痰瘀积滞不化而成[5]。

72 胀病的分类

《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5]。

73 胀病的辨证分型

胀病有虚实之分[5]。

8

丹参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丹参饮的用法用量 6 方解 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