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皇帝有哪些功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明朝正德皇帝有哪些功绩,第1张

武宗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德十二年十月,正德年间铜手铳武宗终于盼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叩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5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康陵正德十五年,南巡途中的武宗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垂钓,不慎落水受寒,身体每况愈下。次年,武宗病死于豹房,终年31岁,葬于昌平金岭山东北的“康陵”,可武宗每日射箭打猎,身体十分强壮,怎么会因为落水受寒而一名呜呼呢?武宗的死成为了历史上一大疑点,有许多人认为是江彬害死了武宗,但真相却无人可知。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同时武宗又处事刚毅果断 ,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 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甚至痴情于艺妓。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武宗 ,却很难看到一个完整的武宗。其实,明代自英宗正统朝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武宗能够兢 兢业业,尽心尽力,是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但他恣意妄为的 行径却为后人所訾议。幽幽青山绿水间,康陵中静静地安息着武宗。对于他奇特的一生,后人依旧会不断地评说下去。

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此时处于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正德瓷器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伊斯兰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画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6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4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

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4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的。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这个,很多很多的。

御史并非单一的职位,而是很多文官,都是御史。

明代,专设监察御史,隶都察院,以监察御史分道纠察,员额甚多。

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各地者,分任各种任务,如巡按御史、巡盐御史、巡漕御史、巡城御史(明代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等等。

这是很多职位,并非一两个人。同时,也的确是所谓清流所在,也就是读书人很喜欢去的地方。

1、第一时期

为明初洪武、建文年间。明初诗人虽然有的已表现出模拟唐人的趋势,但基本上还能“各抒心得”,做到“隽旨名篇,自在流出”。其中成就较大者是一些经历过元末社会大动乱的诗人,刘基、高启最为著名。

2、第二时期

为永乐至天顺年间。此时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歌。

3、第三时期

为成化至正德年间。其时台阁体诗歌已为广大诗人所不满,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攻之于前,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反之于后。

4、第四时期

为嘉靖、隆庆年间。嘉靖初,前七子复古运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模拟倾向日趋严重

5、第五时期

为万历、天启年间。其时学舌七子者,已形成“剽窃成风,万口一响”(袁宏道《叙姜陆二公同适稿》)的诗歌创作危机。

6、第六时期

为崇祯及南明诸王年间。这期间诗歌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既是政治结社又是文学团体的复社、几社里的几位诗人身上。

扩展资料:

明代诗歌的特点:

1、创作流派多

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历朝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这种现象显然与明代文士喜结诗社的风气有关。

2、提出诗歌理论主张

面对正统诗文的衰微,明代诗人提出了不少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主张。

3、广度和深度

明代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既不如唐诗,又逊于宋诗。这里固然有八股取士,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创作指导思想上存在偏颇。前后七子的模拟成风,公安派的诗意浅露,竟陵派的诗境狭小,都是诗人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而结出的苦果。

-明代诗歌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它的真伪吗以下是懂视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的纸质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如何通过字体鉴定古籍年代唐刻本

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与中和二年(822)两种唐历和刻于咸通九年(868)卷本《金刚经》已流散异国以外,未见其他传本留存。所以说,唐代古书都是传说级别的东西。

宋刻本

前面说到,宋时刻书印书事业繁盛,两浙、四川与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刻书的中心,刻书单位有监司、州学、书院、家塾、书坊等。但为何到今天宋版书寥若晨星呢因为即使排除战火、天灾的因素,一般纸的寿命也只不过千年而已。像唐代遗留下来仅存的那几本书,若不是纸张在湿度为零、几乎真空的敦煌戈壁滩的洞窟中存放,绝无保全的可能。

每一册宋版书都是艺术品,弥足珍贵,因此现代按页卖,且每页都在万元以上。其实早在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按页购宋版书了。他在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宋代官刻书多在卷末镌校勘人衔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由工于刻书前要请书法大家缮写上版,字体既美,校刻亦精,字体大都采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所谓“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高濂《遵生八笺》)则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元刻本

元代初期刻书承南宋遗风,字体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误为宋刻本,后流行赵体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经手,流风所及,自然流行赵体,渐有颜体字,字瘦一些、圆劲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样横细竖粗。元代俗文化发达,故刻本中多简体字和俗字,许多简体字跟现代一致。

官刻、家刻中较少,经史文集中较少,坊刻和话本类书中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元朝皇帝为蒙古族。人名汉字都是音译、无法避讳也不用避讳。元人礼制观念淡薄,查禁的也不严,元刻本中几乎没有讳字。

明刻本

明代刻书情况,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无论官刻私雕,概括起来讲,那就是“黑口、赵字、继元”。

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时期,近百年间,由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反映在刻书风格上,一洗前期旧式版式、行款、字体,全面仿宋。这一时期所刻的书,除了司礼监刻一遵旧式少有变化外,其余无论官雕私刻,完全变为另外一种风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

嘉靖六家文选字体

万历后期至崇祯(1628-1644)时期,刻书风气又一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

清刻本

清代刻本繁多,综而观之,大致有如下特点:清代刻本以康熙为界,其字体变化分作两个时期,康熙以前是明万历后的风格,字体长方,横细竖粗。

猜你感兴趣:

1珠宝鉴定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2星月菩提辨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

3古瓷鉴别真伪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4哥窑鉴别真伪的技巧与秘诀

5鉴别红糖真伪的技巧与秘诀有哪些

苏州正德年间一700年古宅寻主!,这座古宅古风古韵,适合买来当做文物进行收藏。并且古宅大多为为珍贵的楠木。因此更具有优先购买权的是有洁癖的金牛座,处女座,他们比较勤俭持家,购买到古宅应该会将古宅保存的很好。

古宅位于苏州市吴中区5A风景区内。现在已有700年的历史。因为这座古宅也算是中国古代文物,所以它的新主人必须是中国公民。苏州的两座古代园林别墅分别是明代正德年间的怀古堂。以及清朝嘉庆年间的玩石堂。它们均属于国家保护级建筑物。其中怀古堂是明朝宰相王鏊故居,王鏊是当时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王宠的老师。被人称为震泽先生,生前曾经著有《震泽长语》《震泽集》《姑苏志》。曾经被唐伯虎称赞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他为官一生清廉,也有“天下穷阁老”的称号。

怀古堂距离今天已经有700余年的历史。现在起拍1780万元。这座古宅建筑多数使用名贵木材,例如楠木等。所以购买人最好是会持家有洁癖的金牛座,处女座,另外考古学专业也可在考虑范围之内。这座古宅古风古韵。大体上为砖木结构,占地大约1000㎡,建筑面积达到21553㎡。苏州张姓市民也曾耗巨资进行修复。目前这个园林不是景区资产,属于个人产权。其中花园,上院,前院,花厅,大厅一应俱全保存相当完好。

走进这座古宅之中,当即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房子的格局布置都相当完美。并且也会让人感到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可怜笔者缺乏金钱,否则买来收藏感觉肯定是极好的。

朱宸濠像经过这样几次宗室相残的血的教训,皇帝也开始逐渐削弱藩王的势力,以求彻底改变这种兄弟叔侄相残的局面。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便继续建文帝时期削藩的政策。如永乐元年革去代王的三护卫和官属;永乐四年削去齐王的官属和护卫,后又把他废为庶人;永乐十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贬谷王为庶人等,基本上把当时握有兵权的亲王,或削其护卫,或废为庶人。但永乐皇帝削藩并没有削到自己的儿子头上,这才酿成后来朱高煦的叛乱。宣德皇帝平叛后,进一步推行这种削藩政策,从此王府不再

设立护卫。藩王再想反叛,无异于赤手搏虎,即使这只老虎再凶猛,仍然是九死一生。但冒险本是野心家们的天性,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又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朱宸濠面对的是明代最荒唐最胡闹的正德皇帝,他能不能取而代之呢?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孝宗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对朱厚照十分宠爱。后来朱厚照的弟弟又早夭,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是理所当然的明帝国皇位继承人。因此孝宗对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在弘治十八年,孝宗皇帝突然驾崩,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朱厚照——正德皇帝。没有了父皇的管束,正德皇帝更是无法无天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亲信的八个太监,号为“八虎”,游戏取乐,不知今夕是何年。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的封地原来是在大宁一带,是北边非常有实力的塞王,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永乐皇帝一登基,便把势力最大,对自己威胁也最大的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削弱宁王的势力。后来宁王也被削除了护卫,朱宸濠是宁王朱权的五世孙,到了他继承爵位时,宁王府已经今非昔比。相比正德皇帝的荒唐无行,朱宸濠也是一个轻佻的宗室子弟,但如果比做皇帝,相信朱宸濠也比正德皇帝强。在几个术士的蛊惑下,相信自己是龙姿凤表,有天子之相,因此生出了非分之想。但当时的宁王府已经没有半点武装力量,因此朱宸濠当然是先谋求恢复宁王府的护卫。

当时正德皇帝不理政,“八虎”之一的太监刘瑾欺上瞒下,权倾朝野,人称“立皇帝”,意思就是朝会时,刘瑾是站在正德皇帝身边的另一个皇帝。朱宸濠用金银二万,贿通刘瑾,终于把明王朝南昌左卫改为宁王府的护卫,之所以是南昌左卫,而不是江西的其他驻军,是有原因的,天顺年间宁王府因罪被削去护卫,宁王府的护卫改为南昌左卫,南昌左卫就是原来的宁王府护卫。但是好景不长,刘瑾不久便下台,宁王府的护卫又被革去。不过这并没有使朱宸濠心灰意冷,他恢复护卫的心反而更加急切了。朱宸濠这一次更是不惜巨金,收买好了当时的兵部尚书,并把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让正德皇帝宠爱的一个伶人臧贤代他四处游说王公大臣,并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可惜这时又出了一个老顽固费宏,费宏是大学士,在内阁办事。朱宸濠要恢复护卫,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而费宏也是江西人,对朱宸濠知根知底,经常对人说:“朱宸濠现在谋求恢复护卫不是安什么好心,以后会连累到很多江西人,我绝对不能同意。”朱宸濠便利用进士廷试那天,内阁大臣要到东阁阅卷,费宏不在内阁办事时,递上请求恢复护卫的奏疏,其他大臣已经被朱宸濠买通,因此竟然得到批准。恐怕费宏会反对,又叫人在正德皇帝面前进谗,陷害费宏,费宏被迫辞职。朱宸濠对费宏阻挠恢复护卫一事怨恨不已,在费宏辞官回乡的路上,派人假装强盗来打劫,还放火焚烧费宏乘坐的船只,费宏和家眷侥幸逃脱。

恢复护卫终于得偿心愿,朱宸濠同时又千方百计讨好正德皇帝,进献了很多奇珍异宝,导正德皇帝游乐,削弱正德皇帝对自己的提防之心。一次元宵节,朱宸濠又进献了很多奇巧的彩灯,灯上画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把这些彩灯在宫中依檐附壁悬挂,把整个宫中装饰得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正德皇帝一见大喜,大加赞赏。

朱宸濠恢复了护卫之后,又仗着自己在朝中收买了很多王公大臣,在南昌是无恶不作。他擅自杀戮地方官吏,霸占百姓田宅,强夺良家妇女,搞得地方上鸡犬不宁。地方官屡屡向朝廷申告朱宸濠的各种不法行为,但正德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皇帝不急,但地方官急了,当时的汀赣巡抚副都御史王守仁已是暗自留心。王守仁文武全才,既是个大学问家,同时兵法韬略无一不娴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带着自己蓄养的强盗响马们终于正式叛乱。这一天他以庆祝自己生日为由,把地方官请到王府,声称自己奉了皇太后的密旨要起兵入朝。他把不顺从的地方官全部杀掉,率领军队去攻打安庆。王守仁知道朱宸濠叛乱并攻打安庆的消息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老巢——南昌。而正德皇帝收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不忧反而大喜,原来正德皇帝有两个嗜好,一个是玩乐,一个就是打仗。玩乐不用说,正德对打仗更是痴迷,只不过他是万尊之躯,不能轻易涉险。正德皇帝多次巡游北方边防重镇,也曾率领军队小胜过鞑靼兵,还自己封自己做“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他不做皇帝,却更喜欢做将军。正德皇帝听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时,简直有点喜出望外,决定御驾亲征,趁机还可以到江南游玩。可惜,正德刚到达涿州,王守仁报捷的奏疏已经送到了。原来朱宸濠围攻安庆不下,又听到老巢也已被王守仁攻下,急忙回身去救,在黄家渡与王守仁军遭遇,朱宸濠大败,被王守仁俘虏,只有一个多月,叛乱就被平定了。正德皇帝收到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继续南下,当然这次他只是为了游玩。正德皇帝一路游玩到南京,举行了献俘仪式,这才班师回朝。朱宸濠在路上被处死,并挫骨扬灰。

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除了朱宸濠在地方上胡作非为、不得民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宗室藩王的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九五之尊了,再加上朝廷上有识之士对此小心警惕,藩王更是没有什么机会。所以,虽然荒唐胡闹如正德皇帝者,也能轻易平息这种叛乱。宁王朱宸濠靠纠结一群草寇就想举兵造反,无异于赤手搏虎,最终的下场只能是葬身虎口。

明朝正德皇帝有哪些功绩

武宗虽有着放荡不羁的本性,但他在内心里一直盼望着能够像太祖、成祖那样立下显赫的边功。他之所以听信江彬的鼓动游幸宣府,与这种想法实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