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历史上有哪些烹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炒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甚至有人说,看看出土的殷商时期的烹饪器具:鼎,那么大一个物件,总不能只用来煮汤吧,就不能放点油,炒炒菜?要我说,持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怕是犯了主观臆断的毛病,鼎身整体那么笨重,确实不适合炒菜,况且中国人在用鼎做饭的时候,脑子里还真没有“炒”这个概念,实际上,“炒”在中国烹饪史上属于后起之秀。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古老的烹饪方法。
一、脍炙人口有来头
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现“火”的用途,所以那时候获得的肉类,基本上是生食。虽说后来“火”被广泛应用,人类的食物也以熟食为主了,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远古时代的影子。比如说汉字“脍”的意思,指的就是切得很细的肉丝或鱼丝,唐朝时,“脍”通常指的就是生切的鱼片或鱼丝,估计现在热爱吃生鱼片的日本人,就是受了唐朝“脍”的影响。应该说,人类最早的烹饪技法应该就是生切,而“脍”就是由这种技法发展演变而来的。
有了“火”,人们就开始吃烤熟的食物了。可以说,“烤”的历史也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而且这种形式到现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否则今天大街上那些卖烧烤和撸串的店铺,就不会那么生意火爆了。
据说论烤制食物,现今外国人的方法比中国人粗犷得多。中东地区流传着一道名为烤骆驼的大菜,就是在一整只骆驼里塞一只羊,在羊的肚子里塞一只鸡,然后整体来烤制。其实,这种做法在中国唐代就风靡过,那时的人们会把一只肚子里塞满糯米和调料的鹅,放到一只整羊腹中,再把羊腹缝合,然后整体进行烤制,烤熟后,把鹅从羊腹中取出,一起享用。据说这道菜的名字叫:“浑羊段忽”。唐代不亏是一个个性开放、民族融合的时代,就连菜名都起得很西域。
古代时,人们把烧烤称为:“炙”,“脍”和“炙”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烹饪美食的方法,如果能够一次性大快朵颐生鱼片配烤肉,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人生乐事,这应当就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
二、蒸煮之味淋漓尽致
在时间上能与烧烤并驾齐驱的烹饪方式应该是“煮”。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用煮来烹饪食材了,前文中我们提到的“鼎”就是专门用来炖煮食物的,其中由“煮”衍生出很多更具风味的烹调方式。
比如说“炖”,最典型的应该是东北的乱炖和北方地区流行的熬菜。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上一大锅炖菜,吃起来又热闹又过瘾,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幸福时刻。
比如说“煲”,煲汤应该是闽粤地区的人们最喜爱的烹饪方式。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靓汤,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祛湿益气,更是煲入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比如说“火锅”,其实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类似火锅的饮食模式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火锅,而叫做“火鼎”。到了汉代,还出现了类似今天“九宫格”的分格子的“火鼎”。今天的火锅样式应当起源于能征善战的蒙古大军,在草原上安营扎寨的时候,简单架上一口锅,把水烧开,直接把切好的羊肉片丢进去煮熟,简单又便捷。只是没想到这种军旅便餐,日后竟然会发展成为蜚声中外的“涮羊肉”。
古人可能觉得只是煮菜有点乏味,于是又发明了另一种烹饪方式:“蒸”。据说“蒸”在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这还真的是有考古发现做依据的,考古学家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早的蒸器:“甑”,距今大约4600年,与黄帝生活的时代吻合。难怪湖北的蒸菜会名满天下,荤素主食无所不容,原来是有着这么漫长的历史渊源,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煎炸也会不甘寂寞
中国人吃炸食,要比蒸煮烤晚一些,毕竟油脂的取得在古代不是太容易,耗费大量的油脂去煎炸食物,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阻挡国人们那一颗热爱美食的心,大约在三国时期,煎炸食物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到南北朝时期,煎炸技艺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油不超过食物,并需要翻面烹制的为煎。把食物浸泡于油中,并高温加热至熟透的为炸。那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植物油:芝麻油、荏子(白苏)油。
《齐民要术》中记载:“荏油色绿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脂膏,并有腥气。”这里很明确地指出,煎炸食物胡麻油优于荏子油。
四、姗姗来迟的炒菜
时至南北朝,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几千年后,“炒”这个日后中国烹饪界的实力担当,终于要粉墨登场了。虽然那个时期炒菜并不流行,但《齐民要术》中依然记载了一道现在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炒鸡蛋。
不过炒菜开始大规模流行,却是宋代的事情。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铁锅的制作工艺也日趋完善。受热均匀,传导快,易于厨师操作的炒菜铁锅的普及,为炒菜的风靡奠定了基础。
另外据说唐代以前,由于人口数量不大,人们皆以肉食为美,吃素相对较少。而中国自宋朝开始,人口开始激增,肉类来源渐渐匮乏,为了解决老百姓吃菜的问题,蔬菜开始普及。而肉与菜最美味的结合方式,便是“炒”。
到了明清时期,原产于北美的花生油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普及。这种油脂的香气,用于炒菜简直是一种天衣无缝的组合。况且相对于蒸煮和烧烤来说,炒菜更加省时省力,节约燃料,于是炒菜迅速崛起,很快就发展出大批成熟的菜品,受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喜爱。伊尹,名挚,又名阿衡,是中国烹饪界公认的鼻祖。其实,伊尹还是商汤的名相,他辅助商汤完成了灭夏兴商的宏伟大业,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名相”。
伊
尹之所以被誉为烹饪界的鼻祖,除了精通烹饪,还因为他把烹饪与治国的道理联系在了一起。《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与商汤关于烹饪与治国的一大段论
述,后来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烹饪论著。历史上著名的论述“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原话,但早在殷商时期,伊尹就已经有了这种思想感悟。
伊尹被公认为烹饪界的鼻祖,已无太多异议,但是,伊尹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却大有争议。有人认为伊尹是河南人,也有人说是山东人。更有人提出, 伊尹是关中秦人——合阳人。那么,说伊尹是陕西合阳人,依据又在哪里呢?
这
里,先简单介绍一下陕西合阳,合阳又称洽阳,古时称有莘国或莘国。清人许秉简著的《合阳记略》称“山水之秀,洽阳川为最”。合阳山水秀美,更出美女。中国
夏商周三代王朝都与这个古莘国的美女有关。据史籍记载和史家考证,夏启的祖母即大禹的母亲为莘国女,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为莘国女,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即周
文王的妻子太姒也是莘国女。因此,合阳又有“三代圣母”故里之美誉,另外,商汤之妃也为莘国女。
说起伊尹能当国相,也与合阳的美女有
关。由于伊尹擅长烹饪,且才学过人。所以,当商汤迎娶莘国美女为妃时,伊尹作为新王妃的陪嫁厨子进了王宫。新王妃进了王宫后,商汤发现王妃带来的厨子做的
饭菜美味可口,非常好吃。便将厨子伊尹召来询问诀窍。伊尹就从烹饪的用料、烹饪方法及火候掌握、刀功与调味,以及食器形制、色彩氛围等方面一一道来。为了
让商汤对烹饪技法更好地理解,伊尹还引用从伏羲到夏禹治天下的故事来打比方,其实也是在启发和试探商汤的政治抱负与理念。伊尹的做法一下子引起了商汤的共
鸣,于是,商汤便拜伊尹为相,辅佐他完成了灭夏兴商的大业。
说伊尹是陕西人,有以下理由:一、查阅古籍资料,其中大多都称伊尹为古莘国
人,而古莘国就是现在的陕西合阳县。合阳古称有莘国或莘国。合阳现在还有一个村叫莘里村;二、商汤迎娶的王妃是古莘国人,也就是现在陕西合阳人,伊尹作为
陪嫁厨子,是当地人的可能性很大;三、伊尹身后的墓地在合阳县,距离著名的洽川风景区不远,那里至今还遗留着伊尹墓的残碑,碑上书有
“阿衡墓”字样。一般人都希望最后归葬故里,所以,从这一点看,伊尹是陕西合阳人的可能性很大。对伊尹是合阳人之说,陕西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冯保荣先生也曾
有过深入研究,并且进行过实地考证;著名饮食文化专家王子辉先生也认为,伊尹是陕西合阳人的史料确凿。
好书是需要有懂得欣赏的人出现的,那么如果想要在周末的时候读一本好的书籍的话,你知道有哪些好的烹饪书籍可以推荐阅读的吗以下是懂视小编为你整理的烹饪的书籍,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的书籍1东方美食系列-杂志是视野最开阔,知识体系最完整的烹饪杂志,被誉为“烹饪界的百科全书”。我们把读者的需求细分为12大项,50多个小项,您的所有想法都会得到响应。一本在手,厨界全有,系统读完一套杂志,等于参加了最专业的烹饪中高级技能培训。
2中国第一本新消费主义者的享乐杂志《美食与美酒》
3《餐饮经理人》,国内首家餐饮经理人的杂志。
4《中国烹饪》的宗旨是:探索天下食风,彰显四海美食,引领食尚文化。《中国烹饪》的特色是:时尚、实用;给你做与吃的学问。《中国烹饪》是中国第一本最具影响力的全面介绍国内外餐饮业态、饮食文化及烹饪技艺的专业性期刊。
5《天下美食》是中国美食家和美食爱好者的美食生活类杂志。
6《名厨》杂志,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会刊。
绿色蔬菜的正确烹饪过程1、现买现吃
蔬菜越新鲜含维生素C越高,储存过久,蔬菜中的氧化酶能使维生素C氧化而遭破坏。
2、先洗后切
如果先切后洗,蔬菜切断面溢出的维生素C会溶于水而流失。切好的菜也要迅速烹调,放置稍久易导致维生素C氧化。
3、急火快炒
维生素C会因加热过久而严重破坏。急火虽然温度高,但时间短,可使蔬菜中的氧化酶迅速失活,这样维生素的损失相对就较少。
4、淀粉勾芡
烹调中加少量淀粉,能增加鲜嫩,而淀粉还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5、不要加醋
对非绿色蔬菜,可加少量醋,有保持维生素C相对稳定作用。但对绿叶蔬菜,酸性环境会破坏叶绿素,使菜叶变黄或褐色,并降低食用价值。
6、焯水要多
制作烩菜或凉拌菜,先将菜进行焯水,可以除去异味。但焯菜时应火大水多,在沸水中迅速翻动两下即应捞出,冷却,既可保持菜的色泽和脆嫩,也能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
炸酱面的烹饪技巧1、首先一定要用五花肉,而且肥的和瘦的要分开处理,五花肉放在油锅里一定要煸到位,就是到最后吃的时候能崩出油来的感觉。
2、做炸酱一定至少要有黄豆酱,但黄豆酱有点咸所以要么可以加点白糖要么加点甜面酱。如果你的黄豆酱非常咸,我建议直接加点白糖就可以了。放入黄豆酱的时候为了防止糊锅,一定要加水。但也不能熬太久,防止把酱熬糊了。黄豆酱和水的比例一般为2:1。
3、面条一定要筋斗的才好吃。你知道吗,做炸酱面的面条不能烧的过了,一般煮面条我有一个秒招就是水开后下面条,面条滚起来后加一碗冷水,水再开的时候就关火。如果做凉面要放凉水里冲,但做炸酱面不用了,一个绝招就是用炸酱里的油把面拌一下,再放入炸酱和别的蔬菜,那样的面条才好吃过瘾啊!
4、做炸酱一定要有葱花,而且要在最后放,这是点睛之笔,千万不可忘了。
5、做炸酱有些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五花肉和黄酱,姜也是非得有的,爆香后味道才出来啊。
6、做好炸酱后,其他的浇头倒不是很重要,一般选择夏季时令的蔬菜,豆芽,黄瓜,黄豆等等都可以放在炸酱面里。
猜你感兴趣:
1人生必读的30本经典书籍以及推荐理由
22017年最值得阅读的书籍
32017十大好书排行榜推荐
4适合男孩阅读的经典书籍
首先是一些适用面较广的书籍与视频资料: 《食物与厨艺》 《现代主义烹调》 《饮食文明论》 《用科学的方式了解热的为什么》 《肉制品加工技术与配方》 《烹饪科学与加工技术》 《烹饪学基本原理》 《料理图鉴》 《烹饪调味学》 《烹饪工艺学》 《公用厨房系统工程设计》
还有戈登拉姆齐、杰米奥利弗、保罗大厨等国外明星厨师与阿基师、屈浩、王刚等国内大厨的专业烹饪教程视频。
哈佛大学曾开过一档名为“科学与烹饪”的公开课,在b站与网易公开课上都能免费收看。
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具备高等食育机构的院校也有相关的公开课,其中,浙江工商大学赵荣光教授的饮食文化专题与扬州大学周晓燕教授的烹饪史专题、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科学烹饪专题、bbc食物的秘密等几项公开课和纪录片非常适合初接触烹饪学术的人观看。
然后是中餐方面: 《吕氏春秋本味篇》 《随园食单》 这两部是学习中餐必需通读甚至背诵的经典,一部有中餐厨师的祖师爷伊尹提出的两个明确中餐根本哲学的论点, 另一部是第一部系统性论述中式烹调技艺的著作。
如果研究再深一些,涉及药膳研究,那么《黄帝内经素问》《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汤头歌诀》这几部经典一定要读一下。 接着是一些食谱和内容比较好的论述书: 《中国名菜谱》 《粤厨宝典》 中国烹饪古籍丛刊 名师川菜厨艺百问 《日料的故事》 《饮食人类学》 《饮食文明论》
伊尹
他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出身的一位贤相,是人们公认的中国烹饪之祖。伊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奴隶到宰相的特殊人物,据文献史志和金元墓碑等记载;伊尹生于空桑,母居伊水,故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名。伊尹原是有莘氏的做饭奴仆,后又提为庖人(厨师)和有莘氏女儿的教师。他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求知,抱有为人民造福,为国家谋太平的雄心壮志。在他为庖人时,精心钻研膳食,大胆创新,对烹饪技术造诣很深。同时,伊尹还研制了用陶器煎服中药“汤液”,疗效显著,解决了人们吃药之不便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商汤闻知伊尹有才,以币聘之,有莘氏留之不放。汤乃求婚,有莘氏遂嫁女于汤,以伊尹为陪嫁之臣。伊尹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汤知伊尹有才,精通治国之道,任以国政。伊尹佐商汤灭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去世后,伊尹历佐外丙、仲壬相继为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官,3年后太甲悔过,迎之复位,继续了成汤的事业。后人称伊尹是我国烹饪界的鼻祖,是我国中药史“汤液”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出身台勺宰相,也是商王朝开国的元勋,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汉书·艺文志》记载伊尹著有《伊尹》51篇,其中《汤誓》、《伊训》、《太甲》、《汝鸠》、《汝方》、《咸有一德》6篇俱载儒学教材《书经》。为今古汉语学家,古代史学家所珍视。
伊尹墓,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城西南22km魏固堆村街北,《通鉴外纪>所载伊尹“生于空桑,卒葬南亳”即指此地。另有《商丘县志》记载:“阿衡伊尹墓在毂熟镇南五里,即古毫故墟。有伊尹基,冢前有祠。见[元]侯有造记书,谓生于空桑,卒于南亳是也。”据《归德府志·[元]张元忠伊尹墓祠记》云:“谷熟昔为名镇,乃三亳故墟之一,外记所载,伊尹百岁殁,帝沃丁以礼致葬于亳,即其地也。世传伊尹墓在焉,其墓周围广数十亩,岌若重冈,虽经河患陵谷变迁尚未湮没。况金元县志之碑,其迹不泯,表其南门日,瞻圣门,盖以墓奠,于南故也。”
中餐历史上有哪些烹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炒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本文2023-10-12 15:25: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