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心痛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卒心痛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卒心痛的病因病机 5 关于寒厥心痛、热厥心痛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卒心痛的穴位 2 治疗卒心痛的方剂 3 治疗卒心痛的中成药 4 卒心痛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卒心痛 1 拼音

zú xīn tòng

2 英文参考

sudden precordial p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udden precordial pa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卒心痛(sudden precordial pain[1][2])为病证名[3]。是指突发心胸剧痛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1][2]。

4 卒心痛的病因病机

卒心痛可由脏腑虚弱,冷、热、风邪等侵袭手少阴经所致[3]。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正气不足,邪气胜盛,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心如寒状,痛不得息,故云卒心痛也。”

5 关于寒厥心痛、热厥心痛

热厥心痛指热郁气逆所致的心痛[4]。《活法机要·心痛证》:“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脉浮大而洪,当灸太溪及昆仑,谓表里俱泻之,是谓热病汗不出,引热下行,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灸毕,服金铃子散则愈。痛止,服枳术丸去其余邪也。”《医学入门》卷五:“热痛内因酒食积热,痰郁发厥,手足虽冷,而身热甚,则烦躁吐逆,额汗。古玄金散、三味川楝散、莎芎散。甚者大承气汤下之,后服枳术丸。”《证治汇补·心痛章》:“热痛,纵酒嗜辛,蓄热在胃,偶遇寒气,热郁而发。大便不通,面带阳色,痛必作止不常,甚则躁渴吐酸,额上有汗,手足温暖或身虽热而手足寒,谓之热厥。”

《活法机要·心痛证》之寒厥心痛:“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气微力弱,急以术附汤温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发暮死,急当救之,是知久病无寒,暴病非热也。”《赤水玄珠·心痛门》:“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此寒厥心痛。”治宜金匮赤石脂丸[5]。

6

关键词:心脏 护理 胸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 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 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 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 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 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养生指导

(1) 不吸烟,不饮浓茶及咖啡和烈性酒。

(2) 素体阳虚者,重视生活起居要适寒温。预防感寒冒风。

(3) 合理调配饮食,忌辛辣刺激、肥厚油腻之品。饮食不节制不宜饱餐,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品。

(4) 保持大便通畅。

(5) 积极防治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 调节情志,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关于心疼的意思如下:

动;疼爱;舍不得;惋惜。意思是十分爱惜,珍惜。还有一种解释为病名。又称“九种心疼”。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怜惜;疼爱。吝惜,舍不得。西北方言。用来夸奖女孩子美丽可爱,讨人喜欢。

形容惋惜的例句

1后来,太爱的人都走远,种植的花木都变枯萎,养得漂亮的小彩鱼都死了,原来我什么也留不住。

2有时候,当我说“我很好”的时候,其实我希望有个人能看穿我的眼睛,紧紧地抱着我说:我知道你并不好。

3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无法陪伴你。

4你是不是总是会为了某人而不断地修改自己的底线不停地为某人找借口,不停地想去原谅。可是,傻孩子,其实他没那么喜欢你。

5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仍然有白头偕老,仍然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只是没有信心,能让我遇到。人心,一般不会死在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

6好像没有我,你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差错,你开心的时候照样开心,难过的时候照样难过,在你的世界,我与万物并列,或许,不如万物。

7一直努力着,适应着这个世界的温度,不管是季节还是人心。以后的以后,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亲爱的,不是为了你,而是,拜你所赐。

心疼在医学角度的描述

心痛,病症名,是胸脘部疼痛的统称,出自《灵枢·经脉》。泛指心脏本身病损所致的一种病证,外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以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而引起。古人将胃脘痛也称之心痛。此外,心痛尚有文字修辞及歌曲名等含义。

一.概述

[病名] 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而引起心脉挛急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痛又名厥心痛、胸痛。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诱发因素常为寒冷、饱餐、劳累及情绪激动。

[沿革] 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本病的病因、一般症状均有记载。《灵枢·五邪》篇指出:“邪在心,则病心痛”,又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关于治疗在同书“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说:“胸痹心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西医相关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

二.病象

心痛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闷痛不适。轻者偶发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较剧烈,可以为灼痛、绞痛、刺痛,可以向左肩背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放散,持续时间较短,多伴有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汗出肢冷,休息、祛除诱因或服用芳香温通药物后,疼痛可以缓解。

三.病位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因为心之生理活动赖肝的疏泄以助之,肾精濡养以敛之,脾之生化、转输以升清降浊、鼓舞心阳。

四.病类

本病分虚和实两大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瘀血痹阻所致者为实;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而致者为虚。

五.病性

病性为本虚标实。其本虚分气、血、阴、阳之虚;标实为痰浊、气滞、瘀血、寒凝。

六.病程

一般病程长,易反复发作。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心脉挛急。

心痛是由于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侵袭、年老体虚等原因,使心、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在正虚基础上形成气滞、血瘀、痰浊,引起心血运行不畅,心脉挛急而成。

1、 饮食不当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不化,湿聚成痰,痰阻经脉,或痰留日久,痰瘀交阻,均可使气机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而成本病。

2、 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升降受阻,运化呆滞,脾虚生痰;恚怒伤肝,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生痰,横逆犯脾,升降受阻,聚湿生痰,日久气滞血瘀痰浊阻于心脉,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而成。

3、 寒邪侵袭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阴占阳位,寒主收引,或气候突变,寒凝气滞,胸阳不展,血行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

4、 年老体虚 年老体虚之人,肾气不足,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虚。气虚血行不畅,阴虚经脉失于濡润,均可使心血运行不畅,在诱因作用下,使心脉挛急。

八.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

1、 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至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兼有心悸。

2、 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用芳香温通药物后可迅速缓解。

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过度劳累等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的。

4、 休息时心电图示心肌明显缺血,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

(二)鉴别

1.与胃脘痛鉴别 心痛之不典型者亦可出现近胃脘部的疼痛而与胃脘痛相似,二者不同点在于,胃脘痛多伴有嗳气、呕吐、泛酸等胃系症状,而心痛多伴有心悸、气短的症状。

2.与心厥(真心痛)鉴别 心厥乃心痛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汗出、肢冷、唇紫面白、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正如《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3.与悬饮鉴别 悬饮之胸痛与本病相似。但心痛为当胸闷痛,并可引及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以缓解;而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且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多伴有咳嗽、喘息的肺系症状。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疼痛的性质 灼痛多为阴虚、痰热;闷痛多为气滞、痰阻;绞痛多为寒凝、阳气虚;刺痛多为瘀血、痰瘀互结;隐痛多为气虚、阴虚。

2.辨疼痛的轻重顺逆 发作次数少者轻,发作频繁者重;持续时间短者轻,持续时间长者重;容易缓解者轻,不易缓解者重。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三)分证论治

1.心血瘀阻

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加重。

兼次症:胸闷心悸,时作时止,日久不愈,或眩晕,或因恼怒而致心胸剧痛。

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或黄腻。

脉象:沉涩,或弦涩,或结、代。

分析: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加重。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胸闷心悸。恼怒则肝气郁结,气滞则加重血瘀,故常因情志波动而疼痛加重,时作时止,日久不愈。肝郁化热伤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眩晕或头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或结、代,皆为瘀血内停,气机阻滞之候。舌苔白腻或黄腻,为痰浊或痰热内结之征。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2、痰浊内阻

主症:胸闷痛如窒,痛引肩背

兼次症:疲乏,气短,肢体沉重,痰多,或时有胸闷刺痛、灼痛。

舌象:舌质淡,或紫暗,苔厚腻,或黄腻。

脉象:滑,或弦滑,或滑数。

分析:痰为阴邪,重浊粘滞,阻于心脉,胸阳失展,气机不畅,故胸闷痛如窒。心之络脉、支脉布两肩,通背俞,因痰浊盘踞,阻滞心之脉络,故痛引肩背。痰浊困脾,脾失健运,故肢体沉重。心脾气虚则疲乏气短。痰多,舌质淡,苔腻,脉滑皆气虚而痰浊内阻之征。久痛入络,久病必瘀,痰阻血瘀,痰瘀互结,则胸闷时刺痛,痛处不移,舌质紫暗,苔厚腻。若痰浊化热,痰热互结,则胸闷时灼痛,舌质或淡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

主症:胸痛如绞,时作时止,感寒痛甚。

兼次症: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

脉象:沉细,或沉紧。

分析:素体阳虚,寒从中生,阴寒凝滞,胸阳阻遏,复感寒邪,可突发绞痛,因“胸痹缓急”,故时作时止。胸阳痹阻,气机不畅而胸闷,气短,心悸。阳虚生寒,不达四末,故面白而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沉细,均为阴寒凝滞,阳气不运之候。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脉沉紧者,为阴寒凝滞之重症。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膻香。

4、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隐痛,时作时止。

兼次症:心悸心烦,疲乏,气短,头晕,或手足心热,或肢体沉重,肥胖,胸憋闷而刺痛。

舌象:舌质嫩红或有齿痕,苔少,或薄白,或舌质淡青有瘀斑,苔厚腻或黄腻。

脉象:细弱无力,或结、代,或细数,或细缓,或沉缓而涩,或沉缓而滑,或沉滑而数。

分析:心痛日久,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气虚无以运血,阴虚则络脉不利,均可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而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因气虚则疲乏,气短,舌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因阴血虚则心悸,眩晕手足心热,脉细数。气阴两虚重症,气不运血,血不养心,气血瘀滞则可见脉细缓或结、代。偏于气虚,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而见肢体沉重,肥胖,苔厚腻,脉沉缓而滑;偏于阴虚则心悸,手足心热加重,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如兼有血瘀则胸闷而刺痛,舌质淡青有瘀斑,脉沉缓而涩。若痰浊化热则脉沉滑而数,舌苔黄腻。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

5、心肾阴虚

主症:胸闷痛或灼痛,心悸心烦。

兼次症:不寐,盗汗,腰膝酸软,耳鸣,或头晕目眩,或胸憋闷刺痛,或面部烘热,汗多,善太息,胁肋胀痛。

舌象:舌质红绛或有瘀斑,苔少或白。

脉象:细数,或促。

分析:病延日久,阴虚而血滞,瘀滞痹阻,故见胸闷灼痛,时作时止。肾阴虚,五脏失其滋润,心肾阴虚,阴虚生内热,故见心悸心烦,盗汗不寐,耳鸣,腰膝酸软。若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则见头晕目眩。若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则颜面烘热,善太息,胁肋胀痛。热迫汗外出则汗多。因瘀血阻滞,故时有胸憋闷刺痛。舌质红降、有瘀斑,苔少或白,脉细数,或促,均为阴虚内热,瘀血阻络之征。

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方药:左归饮。

6、心肾阳虚

主症:胸闷痛气短,遇寒加重。

兼次症:心悸、汗出,腰酸,乏力,胃寒肢冷,唇甲淡白,或胸痛扯背,四肢厥冷,唇色紫暗,脉微欲绝,或动则气喘,不能平卧,面浮足肿。

舌象:舌质淡,或紫暗,苔白。

脉象:沉细,或脉微欲绝,或沉细迟,或结代。

分析:心肾阳虚,胸阳不运,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故胸闷气短,遇寒加重。心肾阳虚则心悸,汗出,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唇甲淡白,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若阴寒凝聚,胸阳阻遏,复感外寒,则胸痛扯背,四肢厥冷,唇色紫暗,脉微欲绝。心肾阳虚,开合失常,水饮凌心射肺,而动则气喘,不能平卧,面浮足肿。舌质紫暗,脉沉细迟或结代,皆为心肾阳虚,瘀血阻络,水饮凌心所致。

治法: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

(四)其它疗法

滋心阴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于阴虚明显者

冠心苏合丸每服1丸。用于气滞寒凝者。

配合选用葛根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

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急性发作时10~15粒舌下含服,治疗心痛之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虚明显者。

十.转归与预后

本病治疗及时,辨证准确,症状一般可得到控制和缓解,若失治误治易发展成心厥,以致危及生命。

十一、预防与预后

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激动。

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膏粱厚味,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十二、小结

心痛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在寒冷、饱餐、劳累及情志刺激诱因下发病,其病机关键为心脉挛急。治疗上区分气血阴阳之虚及痰浊、瘀血、气滞、寒凝之实的不同,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辨证论治,配合科学的护理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卒心痛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卒心痛的病因病机 5 关于寒厥心痛、热厥心痛 6...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