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芝麻治什么病?
目录山芝麻的功效山芝麻的作用山芝麻的治病附方山芝麻的宜忌配伍性凉;味辛微苦;
功效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禁忌虚寒症忌服。
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因其果实形似芝麻的果实而得名,全草入药。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谓其:"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润大肠,食多大便必快。"《增订岭南采药录》谓:"岗芝麻根为凉茶主要原料,亦治骨鲠口喉。台湾药书称为苦麻头,根煎水饮可治疟"。本品自清代即为广东凉茶(原王老吉凉茶)的主要药料;近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以其根或全株供药用。
中药材山芝麻又称作“野山芝麻”;也有地区称作:香芝麻棵;野芝麻棵;野芝麻;中药野山芝麻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长角山芝麻的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山芝麻的功效与作用:消炎解表,截疟,止泻。主治感冒,扁桃体炎,喉炎,肠炎,疟疾,腹泻。
山芝麻的功效
性味
辛微苦,凉。
《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
《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
《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
《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解表清热
山芝麻味辛微苦性凉,辛能宣散解表,寒能清热,故可用治感冒发热,咳嗽,麻疹等。如《泉州本草》目:“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
解毒消肿
山芝麻味辛苦,辛能发散,:苦能泻火解毒,毒祛肿消。用治痈肿疮毒等。如《生草药性备要》曰:“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祛风除湿
山芝麻味辛苦,性凉,辛散祛风,苦能燥湿,凉可清热,临床用治湿疹及风毒流注最宜。
山芝麻的作用
抗菌
对金**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降压
山芝麻用于高血压病人有降压作用
治痔疮
用于痔疮患者有一定功效。
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病
以干根1两作煎剂或流浸膏冲服,一般每日1剂,个别病例日服2剂或半剂,2次分服。
治疗18例,其中属于I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服药最短者7天,最长者70天,平均343天。
治疗结果,按北京阜外医院规定估计标准,显效5例,有效4例,轻效2例,无效7例。
其中Ⅲ期者显效4例,有效2例,轻效1例。
症状的改善,似以心悸、失眠、面红、夜间多尿、头晕等较为显著。
8例在治疗前后作了血清胆甾醇检查,其中6例阼低,2例不变,服药期间心、肾、血液等未见严重毒性表观,仅少数出现腹泻、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多汗、眼皮震颤、四肢麻感等副作用,但无影响治疗的情况。
治疗痔疮
取山芝麻根8斤,芭蕉叶(烧灰存性)1斤,石灰乳(即浓石灰液)1斤,制成澄清透明注射液供局部注射。
注射方法:肛门常规消毒,普鲁卡因局麻,用止血弯钳固定痔根部,然后从痔顶缓慢注入药液03~06毫升,俟痔核变灰黑色后约15分钟,去钳,用新洁尔灭冲洗,塞入凡士林纱布,覆盖固定。
治疗215例,1例无效,其余均于治疗后3~5天痔核枯落,10天左右愈合。
凡有严重的肾脏病、循环系统疾病、活动期肺结核及孕妇,均忌用。
对肛门部有急性感染者以及痔核正在发炎出血者,须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注射。
每次注射最多不超过两个痔核,第2次需间隔半月左右。
此外,注射时还需注意保护痔核周围腱膜,以防药液损害。
经常保持大便通畅,每日用高锰酸钾液行局部坐浴3~4次,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射后未见全身反应,少数病例有局部胀辣感,均能忍受。
山芝麻的治病附方
治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
治痢疾:鲜山芝麻一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治风湿痛:山芝麻根二两,黄酒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风毒流注:鲜山芝麻一至二两。洗净切碎,鸭蛋一枚,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痈疽肿毒:鲜山芝麻叶。捣敷。(《福建民间草药》)
治痄腮:山芝麻叶二至三两。捣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治睾丸炎:鲜山芝麻七至八钱。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肺痨咳嗽:鲜山芝麻根三至五钱。洗净切片,和冰糖适量加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骨结核病:山芝麻根一两,和小雄鸡一只(去肠内杂物),酌加清水炖熟,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淋巴结核:山芝麻根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治毒蛇胶伤:山芝麻根二至三两。用酒煎饮;另搽擦患处。(《岭南草药志》)
治漏管:山芝麻根二两,羊肉半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志》)
治肠炎腹泻: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湿疹:山芝麻干根研粉,米酒调涂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治乳痈:山芝麻鲜稂一两。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治蛇头疔:山芝麻鲜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山芝麻的宜忌配伍
(一)和合宜忌
虚寒症忌服。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山芝麻。山芝麻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二)配伍应用
配菊花
山芝麻味辛微苦。性凉,辛散苦降、泻火解毒,且能清热解表。菊花味辛甘苦,微寒,善清上焦风热,且能平肝息风,解毒消肿。二药伍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及痈疽肿痛等。
配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轻宣疏散,清热解毒之效,且能清肠止痢;山芝麻味苦性凉,苦寒降泻,清热解毒。二药相伍,功效益彰,使清热解毒之力增强,主治痢疾,痈肿疮毒疗效最佳。
配秦艽
秦艽味辛能散,味苦能泄,长于祛风除湿,和血舒筋,且有退骨蒸劳热之效,善疗周身酸痛烦热。风湿热痹;山芝麻辛苦微凉,辛散祛风,苦寒降泄,除湿长于清热解毒。二药伍用,相使相助,加强疏散湿热通湿滞,散热结,舒筋络,利关节之功。临床用于腰腿筋肉拘挛疼痛,关节肿胀不利,风湿痹痛等。
配桂枝
山芝麻苦辛,苦能降泄,辛能散能通,善泄经络之湿*,因其性寒,偏热者用之为宜,桂枝辛甘发散,性温通经,除痹止痛,又能温阳化气利水除湿。山芝麻得桂枝之作,变寒为热,二药配伍,相使相助,加强祛风除湿,除痹止痛的作用,旦可邋阳化气,利水消肿,常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的痹证,对于下肢疼痛重着兼有肿胀之湿胜着痹者,最为适宜。
配大青叶
大青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之效,作用偏于全身,山芝麻辛散苦降,泻火解毒。二药相伍,相得益彰,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增强,用治痄腮,痈肿疗效甚佳。
病情分析:,意见建议:,清肠利肺的果蔬食品(不建议吃再加工的饮料),1、
蜜枣,性味甘、平。能够益气生津,润肺。,平时煲汤或者煮糖水的时候可以放入几粒蜜枣。,2、
蜂蜜,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功能补中,润燥,解毒。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药品化义》记载“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其实估计很多人都知道蜂蜜是一种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食品。每天清晨起床的时候倒1到2调羹,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3、
白萝卜
今天给各位分享小蓟炭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蓟和小蓟炭中药功效一样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2、血余碳,小蓟炭,五灵脂,蒲黄碳,川断,马齿苋,黄柏,女贞子,白芨,,茜草炭,红旱莲,3、小蓟草的功效与作用4、小蓟可以天天吃吗5、叫法、功效相似的两味止血凉血药—大蓟和小蓟6、大小蓟炭和大小蓟是一种东西吗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想必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养生就看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1
(1)共同性
大蓟与小蓟,由于其性状、功效有其相似之处,故往往混称大小蓟。
二者均味苦甘,性凉,入血分,均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之功效,都擅长凉血泄热以止血,凡血证由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咯血、衄血,皆可应用。
同时,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均可治疗热毒疮痈。
(2)个异性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地上部分即为“大蓟草”,地下根茎即为“大蓟根”。
用武火炒至其草或根为焦黑色即为“大蓟炭”。
根块和茎叶功效相似,但用于降压则以其块功效为佳;经炒炭后,功专收敛止血。
本品性凉,功能凉血止血,凡属血热妄行之各种血证、咯血、衄血、以及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热结血淋等,皆有效。
大蓟甘苦性寒,既能凉血解毒,又可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疸、水火烫伤、痈疮皆可用之,其散瘀消肿之力较小蓟为强。
大蓟鲜品凉血止血、消痈解毒之功,较干者为佳。
经炒炭后,其凉性大除,宜于收敛止血。
大蓟配伍栀子、小蓟、大黄、生地、姜汁,用治吐血呕血。
大蓟配伍地榆、牛膝、金银花,用治肠痈及内痈诸证。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地上部分,用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即为“小蓟炭”。
本品性味甘凉,入血分,对火热亢盛、热伤络脉所致的吐衄咯血等证,功擅凉血泄热以止血;又能利尿通淋,善治下焦热结所致尿涩刺痛,血淋尿血及痔血便血;又能消散痈肿,用以治疗热毒疮痈,擅治血淋、尿血之功,小蓟较大蓟为胜。
凉血解毒,凉血止血,降低血压宜用生小蓟;炒炭小蓟只用于止血。
脾骨虚寒而无瘀滞者慎用,不宜久煎。
小蓟配伍大蓟、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用治热伤胃络所致吐鲜血或紫暗色血者。
小蓟配伍生地、滑石、通草、蒲黄、淡竹叶,用治下焦结热所致尿涩、尿痛、尿血。
小蓟配伍生地、白术,用治崩血不止。
小蓟配伍益母草,用治胎坠出血。
大蓟小蓟区别与功效与作用2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
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
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
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
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血余碳,小蓟炭,五灵脂,蒲黄碳,川断,马齿苋,黄柏,女贞子,白芨,,茜草炭,红旱莲,患者提到的中药上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清热凉血,滋阴补肾功效。
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如女性月经过多,或者女性出现月经延长,胃出血,或者出现大便带血,血尿疾病。
患者可伴有腰酸,腿软症状。
小蓟草的功效与作用小蓟草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一种野菜,是可以食用的,它的根是可以入药的,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小蓟草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小蓟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是凉血止血,清热消肿,治咳血,吐血,血痢,痈疽肿毒,外伤出血,小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小蓟锅巴茶,小蓟根酒,小蓟速溶饮,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小蓟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小蓟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1、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唐本草》
2、小蓟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本草经》
3、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日华子本草》
4、小蓟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本草拾遗》
5、小蓟治一切极痛下疳: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五两。
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
(《医学广笔记》)
6、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
如前人云养精保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
《本草汇言》
7、小蓟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
煎水代茶饮。
(《安徽中草药》)
8、小蓟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
(《妇人良方》)
9、小蓟治小儿浸*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
(《卫生易简方》)
10、小蓟治青竹蛇咬伤:刺儿菜根9——15g,徐长卿3——9g。
水地服。
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福建药物志》)
11、小蓟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
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
(《圣济总录》)
12、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
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
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
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
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
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
13、小蓟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
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济生方》小蓟饮子)
14、小蓟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纲目拾遗》
15、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
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
《本草求原》
16、小蓟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g。
水煎服,10d为1疗程。
(《常用中草药谱》)
17、小蓟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
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日华子本草》
18、小蓟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栀子各12g。
水煎服。
(《常用中草药谱》》)
19、小蓟治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
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
(《卫生易简方》)
20、取菜煮食之,除风热。
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
金疮血不止,_叶封之。
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食疗本草》
21、小蓟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
(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千金要方》)
22、小蓟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分类草药性》
23、小蓟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
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上海常用中草药》
24、小蓟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肿:小蓟15g,生地9g,茅根60g。
水煎服。
(《天津中草药》)
25、小蓟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
(《纲目》引《千金要方》》)
26、小蓟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
(《梅师集验方》)
27、小蓟治哮喘时发,发时声如曳锯,头上汗出,口干作渴(热喘):鲜小蓟120g,精猪肉120g。
共煮,待肉烂,去渣,吃肉喝汤。
可3——5d吃1次,连用3——5次。
(《江苏中医杂志》)
小蓟草的食用方法:
小蓟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小蓟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小蓟。
2、小蓟忌犯铁器。
《品汇精要》
3、小蓟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本草经疏》
4、小蓟不利于气虚。
《本草汇言》
小蓟锅巴茶
功效:凉血止血,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材料:小蓟炭30克,糯米锅巴50克。
做法:将以上2味共加水煎汤,取汁。
代茶饮用,每天1剂。
来源:经验方。
小蓟根酒
功效:主治妇人暴崩中,去血不止。
处方:大蓟根1斤(切),小蓟根1斤(切)。
制法:上以酒1斗,浸5宿。
用法:服之,随意多少。
摘录:《千金翼》卷八
小蓟速溶饮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型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症见阴道出血毫无规律,时出时止,或良久方来,或淋漓难止,量多,血色深红或紫红,质地黏稠有块,口干便秘,心烦易怒。
脾不统血者不宜用。
材料:鲜大蓟(或小蓟)2500克,白砂糖500克。
做法:将鲜大蓟洗净后切碎,加水3000毫升,中火煮1小时,去渣,再用文火浓缩,停火待温,入白砂糖吸净药液,冷却晾干,轧粉装瓶备用。
10克/次,滚开水冲服,3——4次/日。
小蓟可以天天吃吗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猫蓟、青刺蓟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鲜者30至60克);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
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
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
蓟根茎白色,肉质。
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
叶互生,
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
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
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
气微,味微苦。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补充信息: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
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
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小蓟忌犯铁器。
2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叫法、功效相似的两味止血凉血药—大蓟和小蓟导读:刺儿菜,学名小蓟,大刺儿菜又称大蓟,别看它们叫法相似,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中药材。
凉血止血药既是止血药,又是清热凉血药。
在止血药中,它的种类最多。
止血为主,兼有凉血之功,一般还兼有解毒消痈,清热利尿,利胆退黄等作用。
可用于热毒痈肿,淋证,水肿,湿热黄疸等。
凉血止血药药性一般为苦寒或甘寒,凡是药性苦寒的用量一般要少一些,如果过用或重用,不但滋味很苦,服用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还可能出现苦寒伤胃。
所以有的时候采用炒炭或者配伍的方式来降低它的苦寒之性。
也有的药性是甘寒,那么这一类的凉血止血药一般滋味都比较纯正,没有明显的苦味,用量都比较大,不容易伤胃,所以药性属甘,其实就是真实滋味。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蓟,大蓟这两味菊科植物。
小蓟来源于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
大蓟来源于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
大蓟和小蓟的药性都是甘,苦,凉,归心经,肝经。
功效也一样,都是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两个药都是凉血止血药,治疗血热导致的出血证,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崩漏都可以。
用法既可以单用,捣烂外涂,也可以与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等同用,组成十灰散。
古方"十灰散",由十味中药烧灰存性而成,
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
现代研究也证实,大蓟小蓟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从而加速止血。
大蓟和小蓟在凉血止血的同时都略有一点活血化瘀的倾向。
打个比方,就好像在凉血止血的复方中加了少量的活血化瘀药,这样在凉血止血时就有优势了,不容易留瘀。
但需要注意,活血化瘀只能说一个倾向,并不是独立功效,如果单独使用,治疗作用并不明显。
用法用量方面,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外用。
一般捣烂敷患处或者煎汤外洗,药性苦寒,需要注意脾胃虚寒以及便溏腹泻者忌用。
炒炭可以缓解寒凉之性,增加收敛的作用,进而发挥收敛止血的作用。
大蓟,小蓟还可以解毒消痈,治疗热毒疮痈,不管内服或者外敷都行。
可以单独用于热毒病证,也可以配伍前面我们学过的解毒消痈的中药,比如说金银花,连翘等等。
大蓟和小蓟化瘀这一点在治疗疮痈的早期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疮痈肿痛一般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根据《内经》的说法就是“热毒瘀滞,往往逆于肉里,乃生痈脓。
”那也就是说局部有一定的瘀血,所以才会出现红肿疼痛。
所以大蓟和小蓟凉血解毒消痈的同时,活血化瘀,有利于热毒疮痈在初期的消散。
除此之外,大蓟小蓟清肝解毒,降压,也可以治疗湿热黄疸,高血压。
大蓟与小蓟均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入中品。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其载于草部湿草类。
大蓟小蓟不同的地方也是细微的区别,大蓟散瘀的作用优于小蓟,小蓟利尿通淋的作用优于大蓟,所以小蓟更擅长治疗尿血血淋。
高血压患者平时可以用3-15克大、小蓟鲜草煎水代茶饮。
切记,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大、小蓟,血虚极者也不宜使用哦!
大小蓟炭和大小蓟是一种东西吗大小蓟是两种东西,作用都是止血。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的地上部分或根。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用于出血、疮痈肿毒。
现代应用:出血、痔疮、乳腺炎、肺结核、高血压、肝郁、肝癌、肾炎、鼻炎。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
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用于尿血、血淋、热毒痈肿。
现代应用:消化道出血、宫血、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湿疹、利胆、肿瘤、白血病。
关于小蓟炭的功效与作用和小蓟和小蓟炭中药功效一样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 传染 病,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 肺结核 中药 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肺结核中药方
方一、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它涉及一种治疗结核病的中药。它解决了目前治疗肺结核的西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大幅降低,毒副作用强,损害病人身体 健康 ,降低病人的体质和免疫力,导致疗效下降和疗程延长及目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见效慢、疗程长和治愈率低的缺陷。治疗结核病的中药按重量份数比由45~55份杏仁、90~110份百部、90~110份茯苓、90~110份薏米、90~110份当归、45~55份五味子、90~110份枸杞、45~55黄精、90~110份百合、90~110份白及、90~110份白果、45~55份三七、45~55份川贝、45~55份蛤蚧、380~420份黄瓜子和380~420份菠菜籽制成。服用本发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药效稳定,无毒副作用,不损伤病人身体,见效快为7~10天,疗程短为25~60天,增强肺结核病人体质,标本兼治,一次性治愈率高达85%~90%。
方二、本发明提出的是医药领域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膏剂。由贝母、白芨、杏仁、紫苑、蛤蚧、冬虫夏草、百部、枇杷叶、甘草、白朱砂、琥珀作主药,由香油、猪脂、蜂蜜作辅料,由鲜兔子肺作药引子,配置成为中药膏剂。本发明中药膏剂具有 清热 解毒 ,生肌长肉的效果,且能够杀灭结核病原体,去腐生肌,清除病灶。使肺组织更新并能彻底治愈,不留钙化点。适宜对初发与复发肺结核病的治疗应用。十
方三、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该种内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由百合、百部、阿胶、炙鳖甲、冬虫夏草、当归、银柴胡、生地、熟地、麦冬、桔梗、川贝母、青蒿、知母、玄参、秦艽、地骨皮、白及、甘草、紫菀和乌梅按一定重量配制而成。水煎服,一日一剂。本方经过合理组方,具有 滋阴 清火,潜阳保肺之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肺结核,有显著疗效。
方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该种内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药按下述重量为:阿胶35克,黄芪20克,党参25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莲子12克,南沙参25克,麦冬25克,川贝母12克,百部25克,白术15克,功劳叶12克。将除阿胶外的药物加水煎半小时后加入烊化的阿胶,继续煎半小时,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本发明具有益肺健脾,杀虫补虚的功效,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快速起效,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临床治疗肺结核患者150余例,总有效率97%,治愈率91%。
方五、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属治疗肺结核病的口服中药水煎汤剂。由百部、苦参、黄连、款冬花、地骨皮、黄芩、金银花、连翘、蜈蚣、紫菀、黄柏、全虫、贝母、沙参、黄精、白芨、地榆、竹叶、杏仁、甘草等药味组成。精选地道 中药材 ,经水煎煮,减压浓缩,装无菌小瓶密封保存。本制剂对肺结核病的疗效快速,治愈率高,且有标本兼治之功
方六、克痨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治疗肺结核病的纯中药胶囊制剂,由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生地、熟地、三七参、川贝母、茯苓、山药、百部、獭肝、白菊花、桑叶等药组成。精选地道药材,经粉碎,混合,装入胶囊制成。本制剂在消除结核杆菌的同时,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肾、调理脾肺。做到治中有调,调中有补,故可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对“抗药性肺结核”,亦有独到治疗效果。
方七、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毛菰、远志、爪金、珠首、白芨、了哥王根皮、虫草组成的中药克痨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它为一种纯中药新型 方剂 ,水解后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脂质、蜡质物质及人体组织有极强的穿透力。对各型别肺结核、耐药性肺结核疗效突出。 糖尿病 、矽肺病并发肺结核,疗程适当,疗效相同。肾结核、膀胱结核、肠结核、胸膜结核、淋巴系统结核疗效犹佳。本发明具有疗程短,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抗耐药性强,治愈率高的特点。可成为抗结核药的换代产品
方八、本发明为一种治疗肺结核的纯中药制剂,它是由当归、血竭、三七、没药、白及、红花、百合等15味中药经混合加工后制成的散剂,具有调 补气血 ,滋阴 降火 ,润肺止咳,活血化瘀的功能。诸药并用共奏固本培元之效,使肺结核患者虚火得降,潮热得解,肺气可清,络血不溢,痰化咳愈,达到治疗目的。经多例临床验证本发明疗效确切、药效迅速、疗程短、治愈率高
肺结核病因
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肺结核临床表现
1症状
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 呼吸 道症状有 咳嗽 、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体征
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在结核性胸膜炎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形成大量胸腔积液时,胸壁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3肺结核的分型和分期
(1)肺结核分型 ①原发性肺结核(Ⅰ型) 肺内渗出病变、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哑铃状改变的原发综合征, 儿童 多见,或仅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② 血型 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包括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和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阴影,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随病期进展,可互相融合;慢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肺出现大小不一、新旧病变不同,分布不均匀,边缘模糊或锐利的结节和索条阴影。③继发型肺结核(Ⅲ型) 本型中包括病变以增殖为主、浸润病变为主、干酪病变为主或空洞为主的多种改变。浸润型肺结核:X线常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渗出性)或结节、索条状(增殖性)病变,大片实变或球形病变(干酪性—可见空洞)或钙化;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在两肺上部,亦为单侧,大量纤维增生,其中空洞形成,呈破棉絮状,肺组织收缩,肺门上提,肺门影呈“垂柳样”改变,胸膜肥厚,胸廓塌陷,局部代偿性 肺气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 病侧胸腔积液,小量为肋膈角变浅,中等量以上积液为致密阴影,上缘呈弧形。
(2)分期 ①进展期 新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随访中病灶增多增大,出现空洞或空洞扩大,痰菌检查转阳性,发热等临床症状加重。②好转期 随访中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或消失,痰菌转阴,临床症状改善。③稳定期 空洞消失,病灶稳定,痰菌持续转阴性(1个月1次)达6个月以上;或空洞仍然存在,痰菌连续转阴1年以上。
野山芝麻治什么病?
本文2023-10-12 16:4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