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薏苡仁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薏苡仁的别名 7 薏苡仁的处方用名 8 来源 9 原植物形态 10 产地 11 采收与初加工 12 生药性状 13 薏苡仁的炮制 131 薏苡仁的炮制方法 1311 薏苡仁 1312 炒薏苡仁 1313 麸炒薏苡仁 132 成品性状 133 炮制作用 134 贮存方法 14 性味归经 15 薏苡仁的功能主治 16 薏苡仁的用法用量 17 薏苡仁的化学成分 18 薏苡仁的药理作用 19 薏苡仁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杂质 1952 水分 1953 总灰分 196 浸出物 197 含量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974 测定法 198 薏苡仁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薏苡仁 19812 麸炒薏苡仁 198121 含量测定 198122 鉴别、浸出物 1982 性味与归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1984 用法与用量 1985 注意 1986 贮藏 199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薏苡仁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薏苡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薏苡仁 1 拼音

yì yǐ rén

2 英文参考

semen coicis [朗道汉英字典]

coicis seme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ix see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ICIS SEMEN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Semen Coic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ix see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薏苡仁

薏苡仁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1]。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熟种仁[2]。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略有焦斑和突起[3]。麸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略有香气[3]。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3]。归脾、胃、肺经[3]。具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浓,解毒散结的功能。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3]。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Coic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oix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薏苡仁的别名

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

薏米、米仁、苡仁、沟子米、六谷米[1]。

7 薏苡仁的处方用名

薏苡仁、苡仁、苡米、炒苡仁、炒苡米、麸苡仁[3]。

8 来源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熟种仁[2][3]。

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的种仁[1]。

9 原植物形态

薏苡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15m,丛生,分枝多,基部节上生根。叶互生;叶片长10~40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阔心形,中脉粗厚明显,边缘粗糙;叶舌短;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自上部叶鞘内侧抽出,1至数个成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上,雌小穗位于雄小穗下方,包被于卵形硬质总苞中,成熟后渐变珠状。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薏苡生于河边、溪漳边或阴湿山谷中

10 产地

薏苡仁主产福建、河北、辽宁[1]。

全国各地有栽培,以福建、江苏、河北、辽宁产量较大。

11 采收与初加工

秋末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外壳,除去外皮,收集种仁。

12 生药性状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薏苡仁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有“夫用一两,以糯米二两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雷公炮炙论》)[3]。

宋代有微炒黄(《太平圣惠方》)[3]。

明代有盐炒(《医学入门》)[3]。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经逢原》)、拌水蒸透(《本草纲目拾遗》)[3]。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麸炒等[3]。

131 薏苡仁的炮制方法 1311 薏苡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3]。

1312 炒薏苡仁

取净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3]。

1313 麸炒薏苡仁

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即得[3]。

每100kg薏苡仁,用麦麸15kg[3]。

132 成品性状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椭圆形,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宽而微凹,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明显的纵沟[3]。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淡棕色种皮[3]。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3]。味微甜[3]。

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略有焦斑和突起[3]。

麸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略有香气[3]。

133 炮制作用

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3]。如治脚气水肿的薏苡杜仲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肠痈初起的薏苡汤(《证治准绳》);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济本事方》);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3]。

薏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3]。如参苓白术散(《中国药典》)[3]。

13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3]。防蛀[3]。

14 性味归经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3]。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入脾、肺、肾经[1]。

15 薏苡仁的功能主治

薏苡仁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能[3]。

薏苡仁具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浓,解毒散结的功能。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效,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痛经,白带[1]。

薏苡仁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3]。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3]。如治脚气水肿的薏苡杜仲汤(《中药临床应用》);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肠痈初起的薏苡汤(《证治准绳》);治风湿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济本事方》);治疗湿温病在气分,湿邪偏盛的三仁汤(《温病条辨》)[3]。

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3]。如参苓白术散(《中国药典》)[3]。

薏苡仁为眼科常用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的功效。用于湿热所致目疡、黑睛生翳、瞳神紧小或干缺、前房积脓、云雾移睛、视瞻生翳、视瞻异色等。用于清利湿热常与白豆蔻、竹叶等配伍,如三仁汤;用于清热排脓,常与苇茎、冬瓜仁等合用,如《备急千金药方》苇茎汤。

16 薏苡仁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1]。

17 薏苡仁的化学成分

薏苡仁含薏苡仁酯(coixenolide);并含脂肪油,油中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芸苔甾醇(campesterol)、棕榈酸、8十八烯酸、豆甾醇等,尚含氨基酸、蛋白质、糖类。

薏苡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甾体衍生物、氨基酸及淀粉等,并含薏苡酯(Coixenolide)[1]。

18 薏苡仁的药理作用

薏苡仁油对离体兔肠,低浓度呈兴奋,高浓度呈抑制作用;对家兔及豚鼠子宫一般呈兴奋作用,还可降低蛙的横纹肌之收缩[1]。

薏苡酯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

19 薏苡仁药典标准 191 品名

薏苡仁

Yiyiren

COICIS SEMEN

192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193 性状

薏苡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194 鉴别

(1)本品粉末淡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20μm,脐点星状;复粒少见,一般由2~3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薏苡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醋酸(10: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薏苡仁油对照提取物、甘油三亚油酸酯对照品,加(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分别制成每1ml含1mg、014mg的溶液,作为对照提取物、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分别吸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上述对照提取物、对照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色谱图中,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并呈现与对照提取物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7个主要色谱峰。

195 检查 1951 杂质

不得过2%(附录IX A)。

1952 水分

不得过150%(附录IX H第一法)。

1953 总灰分

不得过30%(附录IX K)。

19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无水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5%。

1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D)测定。

1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二氯甲烷(65:3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甘油三油酸酯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甘油三油酸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1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流动相50ml,称定重量,浸泡2小时,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流动相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ul、10ul,供试品溶液5~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不得少于050%。

198 薏苡仁饮片 1981 炮制 19811 薏苡仁

除去杂质。

本品呈宽卵菜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总灰分 不得过20%(附录IX K)。

同药材。

19812 麸炒薏苡仁

取净薏苡仁,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

本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20%。

1981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不得少于040%。

198122 鉴别、浸出物

同药材。

1982 性味与归经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1983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1984 用法与用量

9~30g。

1985 注意

孕妇慎用。

19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99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哺露的方剂 2 治疗哺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哺露 1 拼音

bǔ lù

2 注解

哺露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 ①指哺露疳,多因胃弱所致。《幼科发挥》:“有胃热者,不能受乳而变化之,无时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治宜补益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减。同时应注意调护,改进喂养方法。 ②即哯乳。详该条。

治疗哺露的方剂 一味蟾蜍汤

,去骨取肉)。功效:退热止泻,补阴。主治:丁奚,哺露危症。手足细小,颈长骨露,两臀无肉,肚胀脐突,名

参术陷胸汤

黄连5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小儿青筋疳积,肚疼哺露。用法用量:上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

十全丹

)1两。主治: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致患丁奚,哺露。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汤送下。制备方法:

破积丸

钱匕,巴豆霜半钱匕。功效:化肠胃食滞。主治:小儿哺露,疳气腹满,发热。用法用量:每服3丸,加至5丸,

醍醐散

。功效:调和脾胃,消进饮食。主治:小儿吐泻后丁奚哺露,虚热烦渴,气逆恶心。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

更多治疗哺露的方剂

治疗哺露的中成药 疳积散

甚至目涩羞明,睛生云翳,形体骨立,夜热昼凉,丁奚哺露。用法用量:上匀和成剂。每1岁用药1分,用灯心汤

参苓白术丸

少,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若前丁奚、哺露之症者。用法用量: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神

参苓白术散

;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用法用量:米饮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糊

更多治疗哺露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哺露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二]哺露第十

《巢氏病源》小儿哺露候∶小儿乳哺不调,伤于脾胃也,脾胃衰弱不能饮食,血气减损不荣肌肉,而柴辟羸露其哺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十五]治小儿哺露

论曰哺露之病,与伤饱丁奚之病本同。皆本于乳哺不调,伤于脾胃,致气血减损,不荣肌肉,故柴辟羸露,谓之哺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六节·疳证

内疳、口齿疳、鼻疳、眼疳、脑疳、无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癖病等诸疳逐条述之,以便治疳者得为郑重之考查

《婴童百问》:[卷之八]疳伤第八十问

,曰疳痢,曰疳肿胀,曰疳劳,曰无辜疳,曰丁奚,曰哺露,其状非一,不可不撮其要而条折之。五疳出虫者、疳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八·脾脏部(下)]哺露

 月经量少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症状,月经量少与内分泌失调以及气血虚弱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可能会出现闭经,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生育能力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治疗月经量少时,辨证使用一些中药方剂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月经量少可以吃什么中药方剂治疗可辨证使用以下中药方剂治疗:

  1、血虚导致的月经量少,在治疗时应该采用的原则为养血和营、调经。

  血虚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可选用的中药方剂名为八珍汤加味。其中的成分主要包括了党参、仙灵脾、山茱萸、炒白术、大白芍、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熟地、鸡血藤。加减方法:表现为脾虚食少的患者,可以在其中加入砂仁(后下)、陈皮;经期延后的患者可以加入川牛膝、红花、路路通;伴随着四肢不暖症状的患者,可以同时加入桂枝;而下腹隐冷的患者,可以加入的药物为文叶、乌药。

  2、肾虚导致月经量少的患者,应该采用具有补肾养血、调经等作用的药物治疗。

  属于此型的患者在治疗时可选用的方药是归肾丸加减,其中的成分包括了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当归、熟地、淮山药、白茯苓、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辨证加减方法:经期服用时可以加入莪术、香附;伴随着微寒肢冷症状的患者,可以家用桂枝、熟附片、乌药。

  3、如属于血瘀型月经量少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采用的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经。

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不规律很容易产生湿气重的情况。这类人可以运用中医的方法来排湿。中医的方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可以服用一些健脾祛湿的中药来排湿。中医外治法,包括中医推拿、艾灸、拔罐等等。推拿、艾灸、拔罐是中医很有特色的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寒除湿的功效。另外一定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到饮食清淡、营养、易消化,并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多运动、多发汗,排出体内的湿气。

话说有一个偏远的村庄,叫利水村。村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帮人除湿为业,湿邪为患,去如抽丝,极其困难,导致湿邪泛滥,内外交困,村民们疲于应付,屡屡战败。这时候村里出了个穷小子,骨骼清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它的名字叫茯苓。它背负全村人的希望。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我们前面说湿气的内因在于肺,脾,肾,都被它恰好针对。而且它没有寒热偏盛,对于不管是湿热,或者寒湿,都能使用。茯苓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主治水湿泛滥导致的脾胃虚弱,胃口差,呕吐腹泻,水肿,胀满,失眠健忘,心悸不安等。

为啥说茯苓是全村人的希望呢?

《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

下面我们就举几个茯苓的经典方子吧。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作用是温阳化气,利湿行水。全方就五味药。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导致的头痛,烦渴却不欲饮水,甚至饮水即吐,气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等。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作用也是温阳利水。全方五味药,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导致的水湿内停,头晕目眩,四肢沉重,怕冷,浮肿腰以下明显,腹痛腹泻等。舌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

五苓散和真武汤都有温阳化水的效果,温阳五苓散用的是桂枝,而真武汤用的是生姜和附子,温阳效果的话明显真武汤更胜一筹,五苓散主要用于蓄水证,也就是水湿内停,停了怎么办,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所以症状中会有心烦口渴,但是不想喝水这样的矛盾存在。而真武汤则用于阳虚水泛证,更侧重温阳而利水,附子有大热,如果四肢怕冷有明显阳虚症状,还是用真武汤吧。

苓桂术甘汤,同样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用于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全方就四味药,全在名字当中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再一次出现了桂枝与茯苓的搭配。苓桂术甘汤比五苓散少了猪苓,泽泻两个利水药物而加入了甘草,甘草与桂枝合用中医叫“辛甘化阳”,桂枝和甘草,桂枝和茯苓这样的组合,你会在很多经典老方中看到,他们就像一个词组,在一起必有相应功效。甘草与白术合用,益气健脾除湿,起到“培土制水”的功效。

还有两个经典方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都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都用到了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这四味药,整体思路就是健脾除湿,侧重点稍有不同。四君子汤就四味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而参苓白术散方中有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莲子,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很明显四君子汤更侧重于益气健脾。而参苓白术散方中药味众多,有健脾胃,有除湿,有补气,有行气,还有载药上行的桔梗,能兼顾肺气虚等症状,所以参苓白术散在中医方济中有“培土生金”之称,土为脾,金为肺,参苓白术散补脾且益肺。

茯苓相关的方子很多,光在中医经典古籍记载的就不在少数,例如桂枝茯苓丸,归脾汤,逍遥散,二陈汤等。

薏苡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薏苡仁的别名 7...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