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最凶狠的拳种
中国武术最凶狠的拳种:黄飞鸿拳,相关内容如下:
1引言
黄飞鸿拳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是由民间武林大师、杂耍艺人黄飞鸿所创立的一种混合拳术。这种拳术凶猛无比,以攻击对手的身体要害为主。
2拳术特点
黄飞鸿拳的特点是拳法凶狠、攻防协调,不仅注重拳打脚踢,还有很多擒拿掐打、摔打等技巧,使得这种拳术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3动作快速狠劲十足
黄飞鸿拳的动作快速狠劲十足,使得练习者可以在瞬间迅速将对手制服,造成极大的威慑力,并且在开展实战训练时,也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效果。
4灵活变通的应用
黄飞鸿拳不仅拥有刚猛粗暴的特点,还注重灵活变通的应用。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对手和环境,灵活变通地采取不同的攻击手段。
5讲究狠辣狠毒
黄飞鸿拳的练习方式非常讲究,“狠辣狠毒”是它的最大特点,练习者需要耐煎、耐打,才能够学会这种拳术。因此,它常被用于特种部队和保镖等高危岗位的拳术训练中。
6注意
总之,黄飞鸿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最凶狠的拳种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还能够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但是,在学习此种拳术时,要注意安全,并遵循“尊师守纪、守口如瓶”的准则。
7黄飞鸿
黄飞鸿拳得名于它的创立者——黄飞鸿,黄飞鸿本来是个杂耍艺人,在旅游卖艺时常被欺负,经过长期实战,总结经验,创立了这种以攻击对手要害为主的混合拳术。
8学习方法
学习黄飞鸿拳首先需要有基础武术训练,其次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毅力,因为黄飞鸿拳的练习非常辛苦。同时,也需要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进行训练,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9应用领域
除了用于高危岗位的拳术训练外,黄飞鸿拳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武术比赛中,如散打、综合格斗等比赛中,它因为攻防技巧凶猛、速度快、实战性强而备受喜爱。
10发展前景
黄飞鸿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最凶狠的拳种之一,目前仍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并逐渐受到国际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在未来,它有望为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1结语
总之,「黄飞鸿拳」凶狠狠毒,实战性强,在应对突发事件和保护自身安全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练习的安全和规范,真正将其发挥到极致。
李存义编, 是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以及弹腿等编成的武术教材李存义(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李自幼爱好练武,各派武术都学,长年在保定开镖局。1912年,李被聘为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后来去上海,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过武术教师。
侯氏太极拳完整和系统地保留着张三丰祖师所创太极拳的原态,最具武当内家传统特色,其技击实战特点是:刚柔相济,含而不露,轻灵圆活,上下相随,随曲就伸,后发先至。顺势借力,巧擒妙拿,冷挒弹发,以寡御众,令犯者应手即仆。在打手技法上,具有完整的太极拳劲法和哼哈二气凌空劲无形弹放的上乘技击功夫,是武当传统正宗绝技。
1.集中国武术精华之大成
张三丰祖师在继承少林武功及诸家门派的特长优点基础上,在总结几千年中国武功精华的前提下,将易经、太极、阴阳和洗髓经思想与武术进行整合,集前人武功之大成而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新一代拳术——太极拳。三丰祖师所创太极拳在六百年来的传承中,一直不示于人前,保持着秘传状态,其被视为“金不换”,历代继承人在自家院内或屋内秘练。
2.“急毒不觉”的实战状态
(1)急:急者快也,“迅若闪电,快若疾雷”,令敌措手不及,无法防范。
(2)毒:太极拳技击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克敌致胜,战胜对手,因此,其潜在规则即在于简单、方便、快速地战胜敌人,瞬间制敌,特别在生死搏击中,一招制敌,令敌死、伤、残。当然,今天我们学练太极拳,主要为了健身防身,但在与歹徒搏击中,仍不失为一种高水平的自我防卫手段。
(3)不觉:不觉者,令对方不知也。“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在对方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将对方引入陷阱,令对方势背而瞬间落空,拔根而腾空飞出丈外。
3.“腾、截、空、放”的战术运用
“腾、截、空、放”为侯氏太极拳的总体战术运用,充分体现了武当派功夫的内功心法。
腾者,乃技击迎敌变化之道,它体现为全身起伏之腾落变化,利用这种腾落变化,使对方落败。
截者,截住对方来劲也。令对方无法施展功力拳脚而终以失败告终,有了此法,任凭对方如何出手出拳出脚均被截死。
空者,令对方攻击劲力突然全部落空,被连根拔起,迭出丈外。
4.“套封叉闭,刁拿锁扣”的独特擒拿手段
套者是将对方套住,或让对方进入我之圈套;封者封住对方回路与退路,让对方无路可走;叉者以手臂或腿脚叉住对方,令其无法运动;闭者封锁对方一切路径,唯有束手就擒。刁者在双方快速运动中,一下子要刁住其手腕;拿者随时以手拿住对方的手指、手掌、手腕、肘弯之处;锁者犹如一把铁锁将对方身体之某一部分锁住;扣者反其关节,令对方关节疼痛而跌倒在地。
侯氏太极拳不仅要求擅于锁拿对方,瞬间制敌,同时要求能化解对方的一切擒拿与进攻手法,更重要的是在化解对方擒拿攻击的同时,将对方反擒拿,反锁住,使对方在进攻中陷于失败。
5.“只进不退,打虚中实”的进攻方略
“只进不退”是侯氏太极拳实战搏击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凡世间各类武功搏击,有攻有守,有进有退,而侯氏太极拳却独以其“只进不退”而与众不同,乍一看,似乎不合情理,其实这才体现了高水平的搏击手段。为何只进不退?因为侯氏太极拳能于瞬间化解敌人的所有攻击,同时令对方最凌厉的攻势演变为对方的最大威胁,对方越凶猛,越用力,则反击力越大,对彼之损害也越大。搏击到了这种境界,已无所谓“打”,无所谓“化”了,“打即是化”,“化即是打”,“连化带打,化中带打”。这种化打合一的打法,必定不用后退,而只管向前,令敌应手即仆。
“打虚中实”之要诀在于“打不准不打,打不狠不打,打不死不打”。这里的“死”字,其意在于敌我搏击时,我所感觉到的敌方无法化开的阻滞点,亦即死点。双方交手时要以听劲为先导,在令敌方不觉中找到打击处,能处处控制对方,使其死点无法化解,正如歌诀曰:“对准发落点,捶捶不落空”,其发落点,即死点。
6.“刚柔相济,松静互根”的劲道变化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不可分而又互相对抗的力,即阴与阳之对立,阴阳对立统一之变化发展构成世界万事万物及其变化发展的根本规律。太极拳以易经的太极阴阳变化之道为其理论基础,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太极思想。在侯氏太极拳中,要求动静、刚柔、松静、虚实同时兼备,处处符合太极阴阳之道。要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练拳者,在练太极内功劲道时,尤要以刚柔、松静为其主旨,首先要达到刚柔、松静兼备的感受,其次要达到刚柔摩荡,动静相宜的懂劲地步,最后达到阴阳无踪可寻的神明阶段。
7.“上中下三盘秘法”的太极实战诀窍
武当传统三合一太极拳在六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自张三丰祖师及后来历代宗师们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实战功夫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体系,其理论与技巧充分体现了太极功夫的上乘境界,主要内容即“上中下三盘秘法”。
(1)上盘秘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攥、扣、锁、撅、叠、挫、扯、掷。
(2)中盘秘法:起、落、进、退、腾、闪、圆、转、含、拔、通、挺、环、管、吞、吐。
(3)下盘秘法:缠、跪、挑、撩、劈、壁、挂、蹬、勾、掰、截、点、绷、跐、滚、卷。
8.“哼哈二气,凌空弹放”的上乘境界
哼字在练拳时可使气沉丹田,内气稳固,在实战时可爆发向下的力量;哈字在练拳时可使内力向外,在实战时可爆发突然的惊炸之力。哼哈二气其实不用真的发出声音,其本质是一种内在功夫感受,当然如果真的喊出声音,亦未不可,效果一样,但太极者,乃武当之内功,只要存乎一心之意念即可,故而无论练拳还是实战,均不必喊出声音,只要意念感觉到位即可,也不必过于浓烈勇猛,只要有感即可,长期训练,可练成太极内功之惊炸爆发力。
侯氏太极拳特别善长技击、擒拿和实战,它以意承先,形松意紧,心到意到,意到劲到,极柔软而极坚刚,后发而先至,全身无处不太极,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随心所欲,深不可测。侯氏传承武当传统三合一太极拳的技术内涵达到了中国武术技击技术的上乘境界,它是中国太极文化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原始人类为了免受野兽的侵袭和猎取生活资料,采用拳打、脚踢、指抓、跳跃、翻滚等动作,这是最原始的拳术的萌芽。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诗经》中有“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这是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拳”字。商周时代的拳术多称为“手搏”。春秋战国时,称技击。齐国为了选择武勇人材,充实到军队,每年春秋两季举行全国性的“角试”。汉代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 ,如“沐猴舞”、“醉舞”和五禽戏等。这些都属于早期的象形拳术。宋代,拳术套路盛行。明清时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拳种林立,还出现了许多武术研究家和拳法论著,如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经》、黄百家的《内家拳谱》、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等。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的古老奇葩,明末清初,由陈王廷潜心研究创编。之后,太极拳先在陈家沟陈氏家族经历了百余年传承,到了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和陈有本(字道生,1780~1858)时,
二人由博归约,分别创编出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太极拳开始对外繁衍传播。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杨露禅学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一作青萍,1795~1868)传拳于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又名李对,1825~1898)、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字镜心,1844~1914)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1815~1890),
后五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太极拳忽雷架、太极拳腾挪架、太极拳忽灵架;清末,满族人全佑(字公甫,1834~1902)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从汉姓,1870~1942),创编出吴式太极拳;
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人李瑞东(名树勋,1851~1917)师从王兰亭(名永泰,约1829~1893)学杨式太极拳后,创编出李式太极拳。
民国初期,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师从郝为真(名和,1849~1920)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1887~1957),在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三百多年后,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海内外的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诸多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发源地温县流传的有陈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太极拳忽雷架、太极拳腾挪架、太极拳忽灵架,河北省永年县流传的有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北京市流传的有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天津市武清区流传有李式太极拳。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扩展资料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将该项目的申遗紧迫性写进了提案。来自河南代表团的李光宇等33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
-太极拳
中国武术套路运动的拳术包括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以及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少林拳、戳腿拳、地躺拳、象形拳等。
1、查拳、华拳等类型的长拳:是一种具有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行,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有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或跌扑滚翻等动作的拳术。同时查拳、华拳等各个拳种又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动风格。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其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前后贯串。
3、南拳:是流行于中国广东、福建等南方各地的拳种。其特点是,拳势刚烈、步法稳固、动作紧削、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使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
4、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而组成的拳术。
5、八卦掌:是以摆扣步走转为主,以推、托、带、领、穿、扳、截、拦等掌法变换为内容的拳术。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6、八极拳:是一种以挨、傍、挤、靠等贴身进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短打类型的拳术。发力刚猛,用震脚和闯步以助发力。
7、通臂拳:是以摔、拍、穿、劈、攒等五种基本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圈拦勾劫、削摩拔扇等八法的运用组成的拳术。特点是,出手为掌,点手成拳,回来仍是掌;甩膀抖腕,放长击远,发力冷弹脆快。
8、翻子拳:是一种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力法脆快的拳术。其特点是,往返连环,步疾手快,拳法紧密,上下翻转。
9、劈挂拳:是一种放长击远的拳术。其特点是以长击为主,兼容短打,大开大合,加劈带挂。练习时要求拧腰切胯,溜臂合腕,双臂交劈,力贯膀臂。
10、少林拳:包括大红拳、小红拳、炮拳、七星拳、罗汉拳等。其源于嵩山少林寺,特点是直来直去,架势小而紧凑,出拳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刚健有力,发声收势。
11、戳腿拳:是以腿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基本腿法有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练习时,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左右互换,手脚并用,以腿法见长的特点十分突出。
12、地躺拳:是以跌扑滚翻等地躺摔法为主要内容的拳术。技巧性较强,动作难度也较高。
13、象形拳:是以攻防动作结合模拟各种动物形态和人物生活形象组成的拳术。常见的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醉拳等。
以上是“功夫武术酷”回答了现在的中国武术套路运动包括哪些拳术的这个提问。
中国武术最凶狠的拳种
本文2023-10-12 18:14: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