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的起源和分类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龙舟竞渡的起源和分类是什么?,第1张

竞渡的起源和分类

1原始竞渡。独木舟、木排、竹排、木板船的出现,为竞渡创造了条件。原始竞渡与渔猎时期的劳动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有了舟,经常在水上活动,只要有2只或2只以上的舟同时发现食物时,先民们为了争夺食物,获取食物,自发性的就开始了原始的竞渡。

2争战竞渡。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的天性好争好斗;随着人类原始部落的产生,舟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和交通的需要了,其中重要的作用就是把舟用作战争的工具。古代战争除了陆地之战就是水上之争。漫长的人类发展进程,原始部落之间以及奴隶社会国家之间,为了土地、权益而产生了战争,关键环节是舟的速度和质量,就自然涉及到舟的制造技术。于是,龙舟的前身就出现了。作为战船,既要求灵活便捷,又要求快速;操练时既是对战斗船的检验,又是对将士体能、意志、合作精神、技巧的锤炼。竞渡活动的性质到了商周以后发生重大变化,那就是由自发性转变为有组织、有目的、极具群体性和竞技性。《国语》载:“越王勾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勾践率中军溯江以转吴,如其郭,焚其姑苏,徙其大舟。”战争促进了舟的制造技术迅速改进和发展。《中华古今注》载:“孙权,吴之主也,时号为赤龙……言如龙之飞于天。”描写的是其舟为红色,其速度快如飞箭。

3祭祀及节日竞渡。人们在原始竞渡和争战竞渡的基础上发展了节日竞渡。在湘北、鄂南、赣西北等地,龙舟被作为巫人占卜的祭器,肩抗着到乡间串游;有的地方因为水浅不能竞渡,流行旱龙舟活动,不下水,但登高埠,或游街市,俗称“迎鬼船”。《江西通志》载:“每当五月五日,城内造龙舟,以人装故事其上,一舟数百人,舁(YU,装载)之,行诸陆地,云禳(RANG,驱除)瘟气也”。祭祀的主要目的是驱灾祈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从竞渡中体会到了“水戏”的乐趣,便加以总结,在节日开展竞渡活动,体现原始竞争的乐趣,展示群体合作的力量和结果,并与神秘宗教文化、神话、民俗结合,体现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更隐隐体味到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需要的某种精神,与人们的道德情操、宗教信仰、赏心悦目关系甚大。关于我国节日竞渡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进筒粮,一名粽;造百索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命续命缕,一命辟兵缯(ZENG),一命五色缕,一命五色丝,一命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送;采艾悬于户上;蹋百草;竞渡。”“端午”、“竞渡”之词,都始于此。

4龙舟的起源及用途。在春秋战国之前,龙舟竞渡就已经盛行于江南,特别是湘楚一带。龙舟起源的准确年代至今无法考证,但最迟诞生于战国时期是无需怀疑的了。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318~296年,见于《穆天子传》(从魏襄王的古墓中发现的书)“天子乘龙舟,浮于太沼”;秦之前古籍《大戴礼》记载“颛顼(ZHUANXU,传说中上古帝王名)乘龙游四海”;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词赋中多次写到龙舟,如《九歌东君》中写到“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在《湘君》中写到“美要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还有“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石濑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在《河伯》中有“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在《天问》中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可见那时的龙舟竞渡已经十分盛行了。

赛龙舟是为了祭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祭奠他的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贤哲风范。屈原人格中最动人的部分,是他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维度。

从古至今,老百姓们用龙舟竞赛的形式,在告诉人们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华文化中代代延绵。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竞赛的根深深的扎在老百姓的心中,龙舟赛中,选手们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的精神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在桨与水的搏击中,龙舟竞渡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生存意志与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次端午龙舟赛精神,更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扩展资料:

赛龙舟简介:

1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4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5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6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7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8“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9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10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11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参考资料:赛龙舟

由于使用者的地位,用途和水域条件的不同,龙舟一般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 贵人巡幸游览的龙舟。如《穆天子传》中记:“天资乘鸟舟,龙舟俘于大沼”,《隋书炀帝纪》:“上御龙舟,幸江都”,《梦溪笔谈记》说:宋初,两浙一带献龙舟于朝廷,供皇帝游幸,这种龙舟长二十余丈至三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覆,雕镂金狮,两列十阁,中安御座,可谓壮观。今在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等地供游览的龙舟亦此类。

(二) (二)用的龙舟,一般以中型船只,长30米左右,宽3——4米,舟中建两个殿阁,并有秋千或者桅杆式供艺人在上面表演技巧的设施。1986年杀害**制片厂在瑞塘下韩田河上拍摄影片《碧水双魂》中“淮王看龙舟”外景时,除了1千艘竞渡的龙舟外,还有两艘特大的龙舟,大龙舟的主桅杆横梁上悬挂六条红绸条,三名杂技演员作凌空翻滚、倒立等惊险动作。就是这类龙舟,也叫殿阁。

(三) 是供民间竞渡用的龙舟。一般造型狭长、轻巧、两头翘、集片短、无桨桩,按各地水域和习惯,设置数量不同对数的划桨手,舟尾有司舵,舟头有掌旗,中舱有司鼓、司锣等。就是本文所说的龙舟。

吴越民间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可远溯至二千多年的春秋或战国时期,如果按某些学者的考证,则还要推前至四、五千年前。综合起来,有三中说法。

——图腾说。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所著《端午考中说,约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古代吴越氏族奉龙为始祖、保护神,以龙为图腾,加一崇拜,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的后代,吴越族人“断发纹身”,一年一度举行盛大的纪念图腾的活动,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献给图腾神。在急骤的击鼓声中,划着雕饰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之戏,用以气球图腾神的庇护。照此考证,属于越族的瓯越也应当在远古氏族社会时,已有原始形态的龙舟竞渡了,只不过是远古的一中祭神的水上娱乐活动。

——勾践说。“竞渡起自越王勾践”。这是迄今方志上最早的龙舟竞渡的记载,点明了龙舟竞渡起源于勾践,和为了纪念祈求平安的涵义。据西汉《越绝书》等史籍记载:春秋时,越国君主被吴王夫差释放归来后,为谋求复国,十年卧薪尝胆,根据越国水乡泽国的特点,十分注重舟船的建造,所造舟船狭长,桨位众多,快速如飞。每年端阳,勾践坐龙船,亲自指挥竞渡,实乃操练水军,“戈船三百”,声势赫赫。经过十年艰辛,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实现了复国的愿望,打败了吴国,重建越国。为了纪念这位君王,每逢端阳,越国各地举行盛大龙舟竞渡活动,祈求平安。

——屈原说。龙舟竞渡转变为纪念楚大夫屈原之说,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古代吴越文化与长江文化融合交流,统一的神州逐步替代群雄割据的中国,加上屈原的身世和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深深地打动了神州各地人民。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为秦国攻陷,王陵也被烧毁,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觉得国家的前途绝望了,理想扑灭了,于是在五月五日那一天,抱了石块,投身到汨罗江中,当地百姓驾船拯救。《隋书•地理志》载:“士人追至洞头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 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后来这种以纪念屈原而举行的端午龙舟竞渡,广泛流传至全国各地。浙南就曾流传这样以首民歌:“五曰五日端午节,屈原饮恨汨罗江,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得平安。”

三种有关民间划龙舟历史渊源的说法,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我们姑且不过多地探究,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悠久的历史,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民间划龙舟习俗主要用于祈安赛乐和纪念先贤,其涵义也是一致的

龙舟竞渡的起源和分类是什么?

竞渡的起源和分类1原始竞渡。独木舟、木排、竹排、木板船的出现,为竞渡创造了条件。原始竞渡与渔猎时期的劳动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