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物有哪些?还有什么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我国历史文物有哪些?还有什么故事?,第1张

文物列表

◆ “五星出东方”护膊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陶鹰鼎

◆ 司母戊铜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盘

◆ 凤冠

◆ 嵌绿松石象牙杯

◆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 大克鼎

◆ 太保鼎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 良渚出土玉琮王

◆ 水晶杯

◆ 淅川出土铜禁

◆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 齐王墓青铜方镜

◆ 铸客大铜鼎

◆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 涅盘变相碑

◆ 常阳太尊石像

◆ 大玉戈

◆ 曾侯乙编钟

◆ 曾侯乙墓外棺

◆ 曾侯乙青铜尊盘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红山文化女神像

◆ 鸭形玻璃注

◆ 青铜神树

◆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 摇钱树

◆ 铜奔马

◆ 铜车马

◆ 墙盘

◆ 淳化大鼎

◆ 何尊

◆ 茂陵石雕

◆ 河姆渡土“陶灶”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 兽首玛瑙杯

◆ 景云铜钟

◆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 八重宝函

◆ 铜浮屠

◆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 中山王铁足铜鼎

◆ 刘胜金缕玉衣

◆ 长信宫灯

◆ 铜屏风构件5件

◆ 角形玉杯

◆ 人物御龙帛画

◆ 人物龙凤帛画

◆ 直裾素纱禅衣

◆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 红地云珠日天锦

◆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

◆ 青花釉里红瓷仓

◆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至于故事的话你把感兴趣的文物搜索一下 这里发的话太多了

希望能帮到你!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罗塞塔石碑、盖尔-安德森猫等。

1、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由玉雕大师俞挺用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海碧玉精雕琢磨而成的茶壶。采用传统中国茶壶形制,它的壶壁非常薄,壶上装饰有宝相花和缠枝纹。

2、罗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晚期的一块记事碑,上面刻有三种不同的铭文,包括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通俗文字和古希腊文,这些文字帮助学者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秘密。

3、盖尔-安德森猫:是一件古埃及青铜猫坐像,收藏家盖尔-安德森于1939年将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从此雕像得名“盖尔-安德森猫”等。

七年级历史文物有:陶鹰鼎、司母戊铜鼎、利簋、大盂鼎。

1、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化陶器,于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新石器时代陶鹰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于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司母戊铜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3、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4、大盂鼎。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鼎"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首《南乡子》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作,这首词用饱满充沛的激情,华美壮丽的词句,对三国时代的吴国皇帝孙权,进行了不吝笔墨的赞美,认为他是足以和曹操刘备相提并论的一代英雄。

从表面上看,辛弃疾对孙权的看法,貌似不无道理。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比诸葛亮还要小一岁。孙权是江东军阀孙坚之子、孙策之弟。虽然他的父兄都是称霸一方的一代英豪,但孙权并未像其他出身优越的纨绔子弟那样不学无术,贪图享乐,而是自幼习文练武,胸怀大志。

他的哥哥孙策,也非常注重对孙权能力的培养锻炼。公元196年,孙权才15岁,就被孙策委任为阳羡县令,让他独立处理一个县的军务民政,藉此让他经风雨见世面。建安四年(199年),17岁的孙权就第一次踏上战场,跟随孙策参加了讨伐江夏太守黄祖之战,年轻的孙权表现英勇,崭露头角,显示出极好的军事天赋与胆略。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客刺杀,江东无主。年方十八的孙权,就这样被历史推向了风口浪尖,责无旁贷地继承父兄开创的江东基业,成为三国时代最年轻的割据军阀。在三国初期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时代狂潮中,年轻的孙权驾驭吴国,成功地度过一次又一次狂涛恶浪,战胜了众多强大对手,成功地跻身三国三强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统治一个国家的皇帝,孙权与曹操刘备比起来,相差甚远。虽然孙权有着善于用人、长于用兵等诸多长处,但作为一国皇帝,他做得还远远不够。简而言之,作为一个皇帝,不仅要在战争年代能够争雄沙场,在和平时期更应该能勤政爱民,治国安邦,让百姓都能过上太平日子。但这恰恰是孙权的一大短板。

本世纪初,湖南郴州市文物管理处的考古人员,在对梨树山丁家坳安置房工地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出土一批三国文物。其中一枚古旧残损的铜钱,引起了考古专家的高度重视。经过专家研究鉴定,确定这枚铜钱是三国时期东吴铸造的流通货币的一种。

这枚铜钱之所以引起专家重视,是因为上面刻着四个字:“大泉五千”。正是这四个字,让孙权颜面无存。原来,孙权在位后期,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掠夺民间财富,曾经大量发行大面额铜钱,嘉禾五年(236年)铸“大泉五百”钱,一枚铜钱能当过去的五百钱。赤乌元年又铸“大泉当千”钱,一枚能顶过去一千枚。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后来甚至公然发行“大泉二千”、一直发行到登峰造极的“大泉五千”,一枚能顶过去五千枚。史学家一直对“大泉五千”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极大怀疑,认为孙权再荒唐也不可能如此任性胡来。但这枚文物的出土,却证实了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彻底让孙权颜面无存。

孙权为了疯狂敛财,用这种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毫无节制发行超大面额货币,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恶果,给吴国百姓带来一场浩劫,由于滥发货币,不可避免导致发行的货币总量超过实际需求和流通商品总量,进而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续后汉书.食货》记录吴铸大钱后,“物价翔踊”,《晋书》记载,“民间患之”。

孙权用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不仅大量剥夺榨取民间财富,还使得吴国经济滑落到崩溃边缘,为吴国灭亡埋下祸根。而同时代的刘备曹操,不仅军事才能、选贤任能都不次于孙权,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成绩斐然,与他们相比,孙权的治国无能且贪婪无度,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一代明君差之千里。

文物依照其特点、历史文化背景、规模大小有很多分类,但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

1,时代分类法

时代分类法是以文物制作的时代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任何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年代),没有时代的文物是不存在的。有的文物由于流传及本身原因,时代一时尚难判明,这应属对文物的认识问题,和文物必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是不同的问题,不能相提并论。

2,区域分类法

区域分类法,是以文物所在地点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文物有产生它的地点,或有出土地点,或有收藏地点,或有埋藏与建立的地点,总的来说,都有它的所在位置。

离开了具体的地点,文物是无法存在的。区域分类法,就是以此为根据,按照文物所在的区域实行归类。

它的优点是,通过区域文物归类,使人们对某个区域的文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比较全面的资料,特别是有利于加强对文物实行分区域的管理。

3,存在形态分类法

历史上遗留至今的文物,都以一定的形态存在于某个地方,这一点与文物都存在于一定的地区有相似之处。这里所谓的存在形态,是指文物的体量的动与静,直观的存在与隐蔽的存在,存在于收藏处所与存存散于社会等。

根据存在形态分类法的上述含义,在对文物进行归类时,具体划分方法为依文物体量的动与静分类。据此我们可以把文物划分为不可移动文和可移动文物。

4,质地分类法

质地分类法,是以制作文物的材料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文物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而成的文化遗物。由于所用物质材料的多样性,根据不同质地材料进行文物归类,是质地分类法的出发点。

5,功用分类法

功用分类法,是以文物的功用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归类的方法。文物作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遗存,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制作的,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物,都有它的用途。

人们不会去制作毫无用处的物品,不会去建造没有具体用途的建筑物,这是显而易见的。正由于此,在对文物分类时,通过对其功用的研究,可以把功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物聚为一类,形成不同的类别。

-文物

1、万里长城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万里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市;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

2、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明清故宫是我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丰碑,指北京故宫及沈阳故宫两个建筑群。北京故宫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其扩展项目也被列入其中。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其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

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镇,成立于1975年,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较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埋藏着大量陶俑、陶马、青铜兵器等。

4、武当山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此外,武当山还有36岩,11洞,3潭,9泉,10池,以及“天柱晓晴’、“金殿倒影”、“乌鸦接食”、“香麝跃涧”等奇观。

5、拉萨布达拉宫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又称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布达拉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2001年,大昭寺、罗布林卡先后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与布达拉宫合称为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6、鼓浪屿

鼓浪屿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岛上气候宜人,凭借其独特的景色,有着“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的说法,以及素有“海上花园”之誉。

厦门鼓浪屿留存着千余幢中西合璧、风格各异的风貌建筑,向世人呈现“万国建筑博览”的艺术氛围;还保留着音乐文化的传统,建成了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使鼓浪屿享有“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

7、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流派之一,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园林建筑风格,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8、颐和园风景区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坐落在北京西郊,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9、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多、规模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并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隋、唐、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0、重庆大足石刻景区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景区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为世所罕见。大足石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我国历史文物有哪些?还有什么故事?

文物列表 ◆ “五星出东方”护膊 ◆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陶鹰鼎 ◆ 司母戊铜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盘 ◆ 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