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汉印是印章中最好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为什么秦汉印是印章中最好的?,第1张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秦汉印章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文化观。

秦代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与秦印显现出方正质朴与平和博大的汉印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雅正审美崇尚相契合,同时也树立了后世的印章与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方寸之间的呈现,却不容小觑。

“中规中矩”言秦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东方六国的异体字,实行“书同文” ,制定了整齐划一的秦篆字体。秦代官印以其创制的小篆笔画为基础并略取方势,在体势上又与《秦诏版》《秦权量铭》诸器上的文字相同,形成了秦汉印章端庄典雅的独特风格。

秦代私印,以凿制为主,形制上以长方形为主,椭圆形、圆形为少数,但无论何种形状其体积都较小,印文笔画多灵动而秀美,使之有了“秦小印”的俗称。秦私印字体往往依形附势随遇而安,结体疏朗与茂密相融,整体显得极为和谐。同时秦私印的凿刻精湛又不失新颖,显示出印工精湛镌刻技巧。由于历史的变迁,加之各方影响,秦私印还沿用着许多战国末期的印式,因此,秦国私印仍保留着古玺私玺的一些精巧审美遗韵。

“即雕即琢”话汉印汉官印分铸印、凿印两大类。一般文官多用铸印,而军中在急需时的急就章以及颁发兄弟民族的官印则采用凿制。印文从白文者居多,书体由小篆演变为缪篆。

汉官印摒弃秦印柔之媚,总体风格呈现出浑厚古朴的形态,并形成外拙内巧、端庄凝重之风格特征。正是缘于这种技巧形式的多姿多彩,使汉印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历史阶段,并成为“印宗秦汉”的篆刻典范。这种篆刻典范又带来篆刻艺术的人工美与自然美,奠定了篆刻艺术的中华传统文化深刻的文化意蕴。

汉印对篆刻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清代印家陈鸿寿所言:“初学治印,以汉人为宗,心摹手追,必求神似,才能使印章成为上品。 ”汉官印中匀整朴茂一路的白文印最具代表性,成为篆刻的最宠,其中著名的《东郡守丞》《巧工司马》等满白文印,均呈现苍劲浑朴、自然天成之意境。在紧密处密不透风,疏处宽可走马,汉白文印又产生强烈的现代视觉效果,给后世篆刻创作以很大启发。

“快刀斩蛟”谈急就急就章是汉印中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形式,堪称汉印中武将们的专利品,故又称“将军章” 。将军章是凿制,即在预制的金属印坯上击凿印文。由于军事活动中频繁调遣武将大多因军情紧急而必须立即拜封,故此印章只能仓促凿成。正如明代印论学家甘旸在《印章集说》中所言:“凿印以锤凿成文,亦日镌,成之甚速……名曰‘急就章’军中急于拜封,故多凿之,以利于便” 。将军用急就章,官职高的两凿成文,故印章比较规整;官职低的则一凿成文,故简单随意。

将军章与汉铸印相比,更无拘无束、锋芒毕显,在荒率挺拔中尽显真意。在表现印文凿刻刀痕上明显,其线条生动简练,显现出“笔尽而意韵无穷”的汉印文字气象。有时即兴而作、信手拈来,却能呈现歪歪斜斜的别样自然形态,然而,恰恰这稚拙中寓精巧、真率中存意趣却是篆刻艺术的可贵之处,并能激发着后世印人极大的创造激情和艺术灵感。

“聚精会神”说玉印汉代玉印、战国古玺无论官玺、私玺,质地大都是铜质,间有银和玉,印材的选用并无定制。至秦代,才有了只有帝王自称“玺”的硬性规定,并以玉质作印材,臣民印章只能称“印” ,且不能用玉。

在古代,拥有或佩戴玉器是王公贵族的一种高雅风尚,对玉质的选择、印文的安排以及制作工艺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标准。从现在出土的玉印分析:其制作水平相当高,印面文字精到;章法谨严可人,笔势圆转而润泽。由于玉质的耐磨性强,它能经过漫长的岁月而较好地保留着印面的本来面目,也展现了现代一些求雅之士对玉爱不释手的内在原因。然而玉质坚硬难以受刀,所以白文印不可能刻得非常粗壮,这也是现代机刻玉印多难尽人意之由,因而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形态,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玉法” 。

“龙飞凤舞”论鸟虫鸟虫篆文,大约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从已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子匜》 《越王勾践剑》《越王矛》等青铜器铭文的书体笔画看皆作鸟虫形,这应是鸟虫书的最早形态。鸟虫书,是一种经过美化与艺术化了的文字,颇具创意性,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繁复而奇妙、生动而华美的情调,将后世人们求美、爱美的心态展露得淋漓尽致。

鸟虫篆印在布局上利用简繁的处理方式,体现出主次感和虚实感的发展路径。这种不平均的笔画安排,使印面在变化多端中顿生情趣,如著名的《扬玉》《天胜》二印。但鸟虫篆印更多的则是一种庄重稳定中寓于动势的一种篆刻构图方式,如著名的《薄戎奴》《夷吾》等。显然,鸟虫篆印式是通过最大程度的夸张手法和鸟、虫、鱼、龙等形态的融合。最终得以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一种奇趣盎然的现代篆刻艺术的美妙境地。

秦汉官印与私印是秦汉印章的正统,因而成为中国篆刻艺术师承的正宗,又因为秦汉印颇具雅俗共赏性与今文字相近,自然成为当今篆刻艺术与审美文化社会传播的生力军;急就章则成为当今篆刻艺术创新性挖掘的热点,着实拓宽了当下篆刻审美文化的新天地;至于汉玉印、鸟虫篆印的创作热度,一定程度表明篆刻已由普及阶段进入提高阶段,即中华传统国粹篆刻艺术繁荣期的到

印章材质哪种最好要考虑使用的场合和方式,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石材印章:石材印章是一种传统的印章材质,通常由大理石、花岗岩、玉石等制成。石材印章的优点是印迹清晰、耐用、美观,适合用于官方文件、合同、证书等正式场合。

2 铜印章:铜印章的优点是坚硬、经久耐用、不易变形,印迹也很清晰。铜印章适合用于官方文件、合同、证书等正式场合。

3 红胶印章:红胶印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印章材质,通常由橡胶制成。红胶印章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携带、使用方便,适合用于日常办公、学习等场合。

4 牛角印章:牛角印章的优点是质地坚硬、经久耐用、不易变形,印迹也很清晰。牛角印章适合用于官方文件、合同、证书等正式场合。

5 木质印章:木质印章的优点是质朴、自然,适合用于个人签名、手写信件等场合。

综上所述,选择印章材质要考虑使用的场合和方式,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印章这种东西,现如今看来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东西,但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印章相比起现在工业化的印章,还是更有收藏价值了,而印章出现的年代是非常久远的,早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这就让人很奇怪了,既然还没有发明纸张,那当时的印章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印章要怎么能盖在竹简上面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先秦时期的印章

先秦之前,一切印信之物皆称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二者方才分开,皇帝所用曰玺,臣民所用曰印。

印玺或印章文化,和对联一样,是中国古老独特,且渊源流传的传统文化之一。印玺属于雕刻艺术的范畴。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石刻、碑刻等,都属于古代所称的金石。宋时女词人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便都是金石大家。除了印、玺这样的称呼外,还有章、记、关防这样的称呼。武则天时期,因玺与死、息音近,故又改称宝。

印章的印材大多为玉、金、银、铜、铁、木、石等。官印材质各朝均有定制,皇家多用玉,故又称玉玺。历史上最著名的玉玺,莫过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据载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琢而成,李斯还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传国玉玺为历代封建帝王证明其正统地位所必求之物。如果某人获得了传国玉玺,他就可以称帝。比如袁术获得了玉玺,他就赶紧称帝。后世皇太极从蒙古林丹汗那里获得了传国玉玺,他也立刻称帝。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是造纸术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但蔡伦并非发明了纸,而是改良了造纸术。据考古发现,纸在西汉时便已出现。即便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但纸的普遍应用,还是隋唐时候的事。

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和木片。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简和牍用绳串成一卷称为策。所以历史上策的用途很广,如皇帝举行的策问,有一部史书也叫《战国策》。

印章对于纸张的用法,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古代的简牍策,传统印玺,是如何盖章的呢?

2、没有纸张古人是怎么盖章的

说起来,古人可是相当聪明的。

对于竹简木牍或二者所成之策,一般是将文字朝内卷曲成捆,用绳索捆扎完毕之后,在绳结或绳索交汇处贴上黏土。然后在粘土之上用印,形成印记,称为封泥。如果封泥遭到破坏,那么该公文信件便有被私拆之嫌。只要认真检查封泥的完整性,印玺便能起到对公文信件的保密、私拆之功能。

对于较大的木片或木板,一般书写完成之后,文字向内,用另一块或者两块相同大小的木片贴合在一起,用绳索捆扎完,四围及绳索交汇处,同样用粘土封好,然后盖上印玺即可。

在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印玺的雕琢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阴刻和阳刻。阴刻指印章字体向下凹陷,印在印泥上字体向上凸出。阳刻指印章字体向上凸出,印在印泥上向下凹陷。这两种方式,在古今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古代,印玺一般采取阴刻方式,即印章字体向下凹陷,这样印泥上的字体向上凸出,易于辨认,不易作伪,更好的防损坏。

现代印章多用阳刻,这样我们在纸张上看到的就是朱白相间的印迹。白大于朱,简洁清晰,易于辨认。如果采取阴刻,那么呈现出来的便是一大团红,中间白色的几横几竖所形成的图文印迹,效果显然不如前者理想。

在竹简或木牍上用粘土封印,称为粘土封。这是纸张出现之前,特别是先秦时代重要的保密方式。

3、纸张普及后的封印方式

隋唐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纸张的大规模普及,洛阳纸贵逐渐成为历史,又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保密封印方式,即火漆封。

火漆,一般由松脂、石蜡、焦油等调和而成,可调色成蓝黑等色,做成条形小块便于保存使用。在需要密封书信公文之时,用火点燃,其油脂滴落到需密封之处,然后趁其将干未干之时用印玺盖章即可,故称之为火漆,其原理和粘土封差不多,但效果更佳。

从竹简木牍到造纸术,从粘土封到火漆封,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潮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量子计算的发展,新的加密方式也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还能领时代之先河?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印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锦上添花的妙用。试想,一张纸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似乎略显单调,完成之后加上一两枚印章的话,画面一下就生动了起来,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

要创作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作品中的笔法、结字、章法、落款等元素需要完美外,钤印也必须是雅美的才好。因此历代书家对钤印都非常重视,甚至很多书家都是亲自治印,让印与书完美的结合。

落款用章都是姓名章,有的姓名在一起的,也有的姓名分开的,所以会看到落款有两个印章。古人在落款用章时是十分讲究的,有用章的礼仪:

如果是小辈给长辈或者上首领导书写,应当用名章;而平辈之间的交往书写,应该用字章;而如果是长辈或者上首领导给下面人写,会用到别号章,如果不懂这些的话就容易贻笑大方。当代的书画名家张大千先生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也凑合,其它形状就不太可取了。

姓名章一般分为阳文、白文和阴文两种,如果一幅作品想盖两方印章的话,最好一朱一白相宜。尾款用章一般都是先是姓名章,后字号章。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是有一些讲究的,如果盖得不当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了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大小适宜,印章的大小要与作品的幅式相匹配,与题款字相等为宜,或者略小一点,但不可大过题款的字,否则不雅。如果是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

数量不宜多,钤印的数目,自古喜用单数,因为单数为阳,古语:“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

位置恰当。一幅作品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感觉空了可借用印章充实,这枚印章就像小小的秤砣,使得画面平稳。落款下面如果有空白的话,钤印在落款下面就好,如果没有空白的话宜左不宜右。

轻重权衡。印的种类来说,朱文印比白文印轻。墨色淡雅的作品用朱文印比较好,这样轻重比较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钤白文印,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形成强烈的对比,辉映成趣。

风格一致。印章的风格应该和作品的书体风格协调一致。例如,小楷作品就不适合那种单刀直入的急就章;奔放雄健的书法就不宜钤盖那种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

第一张图:(从右往左念)

蠡波复翻 绮罗呈凤彩

管风重兴 锦绣耀龙章

范蠡三江月 范蠡烟波

夷吾一座风 夷吾高风

司马文章重 少伯蒙风

元龙品格高

印章:子鑫

第二张图:印章为“张葆廷图”

第三张图:

陶朱富

经济重华于协帝

夷吾风

商有被泽之美人

经营有被泽

货殖济重华

为什么秦汉印是印章中最好的?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文化艺术光辉灿烂,秦汉印章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文化观。秦代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