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举鼎,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秦武王举鼎,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吗,第1张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吗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的。

秦武王出生于秦惠王十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子。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薨,嬴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

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凭借力大的缘故而闻名于乡里。他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认为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秦武王经过测试,知道他也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于是也拜为大官,与乌获、任鄙一起受宠。

秦武王争强好胜,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位居高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无子,群臣迎立秦武王异母弟、在燕国作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扩展资料

秦武王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一职,改称为丞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国设置丞相官位,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 。命甘茂等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重视齐使,以示秦、齐夹击韩、魏之形,断绝韩、魏趁秦武王新立攻秦妄想。 又派樗里疾与韩使欢娱,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樗里疾的母亲是韩女,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女,是秦惠文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此时,齐国孟尝君为齐相,压迫魏国,魏国权衡利弊,在秦齐之间左右摇摆。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秦武王与魏襄王在临晋(今大荔东)相会,巩固秦、魏联盟 。通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活动,秦武王稳住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其后,开始着手解决秦国中央的魏籍权臣问题,然而因秦武王意外身死,并未完全执行。

-秦武王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因举鼎而死吗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因举鼎而死。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二代称“王”的君主。在他执政的第四年,秦武王和力士乌获、任鄙、孟贲比赛举鼎,孟贲举高半尺,秦武王举鼎半尺后乏力,大鼎坠落砸了右脚,武王因此一命呜呼,此所谓举鼎绝膑。

扩展资料:

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

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凭借力大的缘故而闻名于乡里。他听说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间的勇士,认为自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就前往秦国投奔秦武王。秦武王经过测试,知道他也是个名不虚传的人物,于是也拜为大官,与乌获、任鄙一起受宠。

人民网-春秋时楚庄王"问鼎中原" 战国时秦武王举鼎绝膑

秦武王举鼎而亡,究竟是他年少冲动还是大臣蓄意杀害?

我们知道,鼎在古代算作是国之重器,最开始的鼎只是作为盛载食物的器皿,后来鼎被赋予了越来越深厚的含义,逐渐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象征着地位的礼器。

形容人的力量大,有一个词语叫做力能扛鼎,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第七》:“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说的就是项羽的力气比较大,连鼎都能举起来。

这里的鼎指的是铜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一般的鼎也有几百斤,当然也有上千斤的,司母戊鼎就重达830多公斤,难怪人们用举鼎来形容力气大,

鼎在古代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权力的象征,这些东西比如夏禹王铸造的九鼎,那就是国家的象征,九鼎的拥有者那就是天下的公主,夏商周三朝都将九鼎视为国家的象征,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代表着拥有国家。

他举鼎的鼎叫做龙纹赤鼎,也就是说他是举鼎而死的,很多人认为他的死是在自己的逞能,可是他举鼎这一举动却对秦国至关重要。展示秦国的实力楚王当日问鼎其实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实力,没有事情谁敢问鼎,那是国之重器,一般的人谁敢去碰触,那代表着天下,而秦国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的小国蛮夷,被其他诸侯国所鄙视。

秦武王也不屑于和东方六国为伍,他举鼎的意义在于向天下展示一下自己的肌肉,让天下看看秦军的实力,更加证明他有问鼎天下的决心。激励秦国秦国能够从一个受欺负的小国变成一个大国靠的是上下一心,秦武王举鼎的意义在于向他们昭示我秦人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再是那个蛮夷小国,我们要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统一天下,后来秦昭襄王也说,昔日先兄欲夺九鼎,削减王畿,今日寡人就他了这桩心愿,所以嬴荡的举鼎意义不是为了丈量一下鼎的轻重,背后的意义重大。

秦武王举鼎却害死了自己,他举鼎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想要举起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力气大,为了争强好胜。在历史上,秦惠文王嬴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嬴荡继承了他的皇位,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秦武王。而秦武王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武好战,说白了就是喜欢武力和打仗。

同时秦武王也非常喜欢力气大的勇士,当时有三名大力士孟说、任鄙、乌获深得秦武王的喜爱,这三个人也因为力气大而做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在史书中,司马迁对他的描述也很简单:秦武王嬴荡力气非常的大,而且喜欢跟别人比赛角力。

虽然他的爱好有点特别,但实际上秦武王是一位极有魄力、勇气的君王,跟现在后人对他抹黑的形象截然不同,甚至跟后面的项羽到有几分相像的地方。他一直都有着称霸中原的野心。举鼎之事发生在秦武王的攻克宜阳城后庆功的时候。

当时他带着大力士任鄙、孟说到了周王室都城洛阳城外,听说周室太庙有九个宝鼎非常重没有人能移的动,就问这两个大力士能不能举起来,孟说知道秦武王争强好胜就委婉说自己不能,而任鄙是个山野村夫不知好歹就强行把鼎举了起来半尺,秦武王一看就按捺不住了,自己的下属都能举起来他也不甘示弱,就把宝鼎举起也离地半尺,还打算走两步显示自己力气大,却体力不支,宝鼎砸断腿,由于当时医术不太好,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秦国嬴荡下一位君主是谁 赢荡为什么传位嬴稷

赢荡继承皇位,后称秦武王。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23岁,谥号为烈(悼)。

他死后本来应该由其下一代皇子继承皇位,不过当时他膝下无子。死后朝中不可一日无主,只能由赢荡的兄弟继承皇位。当时惠文王后想让其次子应赢壮继承哥哥的皇位,但最终却是身处异国的赢稷继承了皇位。

扩展资料:

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母宣太后。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周王室的太庙比赛举龙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断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

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秦国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对立他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作为武王同父异母的他,继承秦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这时昭王年少,母宣太后听政,以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

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昭襄王接受右丞相甘茂的提议将武遂之地归还给韩国,向寿和公孙奭对昭襄王提议反对这件事。由于二人仇恨甘茂,不断向昭襄王谗言。甘茂对此状况相当惶恐,害怕有祸上身,假借讨伐魏国为由,投奔齐国。

秦昭襄王三年(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嬴稷与楚怀王熊槐在黄棘(河南南阳)结盟。同时秦国把上庸(湖北十堰竹山)给了楚国。

秦昭襄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的原因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

楚国派遣太子熊横到秦国作为人质,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蒲阪(山西运城永济市西)、阳春(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封陵(山西运城芮城风陵渡)。秦国再攻打韩国,又攻占了武遂(山西运城垣曲)。

秦昭襄王五年(公元前302年),秦昭襄王嬴稷、魏襄王魏嗣、韩太子韩婴,在临晋(陕西渭南大荔)会面。秦国把侵地蒲阪归还给魏国,抗秦合纵的盟约又瓦解了。楚太子熊横从秦国逃归楚国。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韩、魏、齐四国联合攻打楚国,楚国在重丘(河南驻马店泌阳)大败,楚国大将唐昧被杀。秦国的蜀侯嬴辉被诬蔑进献毒物,秦国派遣大夫司马错击杀了他。秦国继续攻打韩国,占领了穰城(河南南阳邓州市)。

秦昭襄王七年(公元前300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攻打楚国,斩首了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攻占了襄城(河南许昌襄城)。秦丞相樗里子病死了,楼缓继为丞相。

看过《大秦帝国之崛起》电视剧的人都应该知道,就是以举鼎而亡的秦武王的故事为开头,不过没有详细的交代过程,只是说秦武王在洛阳举鼎而亡,以此拉开了故事的序幕。那么秦武王赢荡举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而他到底又是个怎样的君王呢?

一、秦武王举鼎故事。 秦武王,勇武好斗,手下养了很多大力士,都给封了官。做了秦王的第四年,去洛阳游玩,见到大禹留下的九鼎,看着鼎上刻着的吉祥的图腾和文字,心中对中原文化无比神往,一心想要将这个鼎带回去,又听身边的人说这个鼎相当重,于是萌发了要将这个鼎举起的想法。他问手下大力士举不举得起来,只有孟贲勉强举起,却受了内伤,秦武王不服气,不顾大臣劝阻执意举鼎,结果鼎落下砸到他脚,当晚因为失血过多就这样去世了。

二、秦武王赢荡是怎样一个人。秦武王崇尚武力,举鼎而亡时才当了四年的秦王,年纪也仅有二十三岁。可以说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能从他做的事情上去体会。首先在用人上比较昏庸。秦武王启用了很多的大力士,而且给的是高官厚禄,把张议这样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赶出了秦国,所以不能知人善任,凭的只是自己的爱好。

其次在做事上比较荒唐。就拿举鼎而言,虽然他孔武有力,但是却不自量力而且争强好胜,最后把自己给举死了,堂堂一个君王,因为举鼎断送了性命,实在是荒唐、可笑至极,由此可见在秦武王赢荡的心里面最大的成就就是成为天下第一大力士,而不是怎样去做一个好君王,幸亏是举鼎举死了,不然当时的秦国老百姓不知还要遭多少罪。

这个问题历史沧澜来回答,是的,的确是举鼎而死。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历史上经常会以此来嘲笑他,但其实,秦武王虽在在位时间不长,也有有一定政绩的。

一、出生极占优势的秦武王

秦武王嬴荡,出生于秦惠王九年(前329年),惠文后之子,出生即是嫡长子。秦惠文王去世后,理所当然即位为新一任秦王,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玩比赛力气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齐国的孟贲,也因为力气大,被秦武王招募为勇士。

二、最出彩的政治表现——假道伐韩

秦武王即位不久,便有问鼎中原之志。最先想攻打韩国。因为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是周国与韩国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兵出函谷关,首先必须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证物资和士兵的运输通畅。但是秦国距离韩国的路途遥远,攻韩劳师费财,还不一定能有收获。万一赵国、魏国再从背后偷袭,对秦国就更不利了。朝中很多大臣反对秦武王的冒险行为。

只有甘茂支持秦武王的想法,并且提出具体的策略,即联合魏国,共同伐韩,同时,使得赵国不能越魏而援韩。在秦武王支持下,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成功争取了魏秦同盟。甘茂返回秦国后,又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就是预防一旦战事拖的时间长,秦国内会有人反对甘茂,到时候秦王不能听信别人的意见,一定要相信甘茂。

王迎甘茂於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

果然,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未能攻下,秦国大臣樗里疾和公孙奭提出反对意见。秦武王想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甘茂说:“息壤之盟就在那里,大王您可不要忘记。”秦武王于是增兵五万,派乌获前往协助甘茂。甘茂亦散私财以赏部下,秦军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总结:从以上能看出,秦武王除了有雄心壮志,也善于用人,而且有用人不疑的品德。同时,他在位期间,连横魏秦,联越制楚、平定蜀乱、设立丞相。这一系类的政策都给后来的秦昭王打下了坚实稳固的基础。所以,虽然他举鼎而亡,但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

死后由其子嬴荡继位,这位史称的人,据说力气很大,善能举鼎,因此在国中广招力士,封为高官,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三人因此而得荣宠。

但是,在秦武王四年时,他举兵洛阳,入周室,见九鼎而心喜,欲举九鼎,在几名力士先后举鼎失败的情况下,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被鼎砸中,伤重不治而死。

很多人说秦武王脑子进水,好好的大王不当,偏偏喜欢学人家去举重,结果把自己给砸死了。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所谓九鼎,是王权的象征,秦人早有觊觎周室和九鼎的野心,《战国策》开卷第一句便是“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

周室君臣不得已借助齐国和楚国的力量,才打消了秦人的图谋。张仪亦曾向秦惠文王献计,让秦军先取韩国宜阳。

以此为跳板,控制东西二周和周天子,以据九鼎,挟天子建霸主之业。但由于当时秦惠文王为巩固后方,而采纳司马错之言集中兵力灭蜀,暂搁此事。

而秦人这一思路,必然也影响到了秦武王。他曾对丞相甘茂说“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自然明白他言下之意,依照张仪原来的计划,攻下宜阳,令周都洛阳门户洞开

秦武王亲率大军直奔洛阳,提出要观看九鼎,周王不得已让他至太庙观九鼎。

所为九鼎,本是收取天下九州之金铸成,每鼎代表一州,共有荆、梁、雍、豫、徐、青、扬、兖、冀九州,秦武王便命任鄙、孟贲等三人举鼎,实则借此想达到据九鼎,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目的。

但不晓得为什么,平时能够力举千斤的这几个大力士在关键时刻竟然都不能举鼎,秦武王脸上下不来,竟一时意气之下,亲自去举鼎。

结果,自然大家都知道了,秦武王举鼎不成,反被大鼎砸伤。但历史在这里其实还有一个转折的可能,就是当时秦武王伤重之时,曾经请到著名的神医来治疗。

但当时任秦国太医令的李醯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在秦武王面前极力中伤扁鹊,又派人暗杀了扁鹊。可叹一代神医死于权力斗争,而秦武王也因此伤重不治而亡。

秦武王的举鼎,固然并不是民间演义所谓可笑的练举重把自己砸死了,而是一个历代秦君执着的九鼎之梦。但他却想当然地把这件事简单化了,以为只要兵临洛阳,拉走九鼎,就可以挟制天下。

他却没明白,九鼎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它是指王权,而不是仅仅只是九只举重器。要知道洛阳是韩国的地盘,如果兵临城下拉走九鼎,就可以称霸诸侯,那么韩国几百年来随时都可以拿走九鼎,但韩国却没有这么做。

而春秋战国数百年来,从到秦惠文王,无数有野心的君王都曾经想得到九鼎,但最终都只是试探行动,而没有实际执行,更不会像秦武王这样直奔目的地扛起就走这般粗暴简单。

无他,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条件下,去挑战世界认定的规则,去重建自己的新规则,是会引来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保障,去挑战“普世价值”,纵然秦武王不死于被九鼎砸伤,纵然他可以成功把九鼎拉走,但最终他这一举动,也会令秦国招致诸侯的围攻。

从秦武王一登基就大力提拔重用孟贲等大力士的情况来看,他去举鼎这件事固然是意气之举,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所以,他的死亡,或出于偶然,但他的图谋会失败,则一定是必然的。

秦武王是秦惠王众多儿女中最神武的儿子,秦惠王给其起名为“荡”,为的就是让他达成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愿望。秦武王是秦国最着名的君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其雄心壮志不逊于任何一位有做为的君主。可是他却因为一时逞能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实在令人惋惜。

秦武王举鼎斗勇枉送命

秦武王身高体壮,重武好战,有着天生的神力。他常常和勇士们以斗力为乐,而且对于勇力过人者都十分欣赏。当时乌获、任鄙就是因为勇猛力大而受到了重用,秦武王继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纷纷提拔他们为上将。

在卫国(有说是齐国)的民间也有个力大无穷的人,名叫孟贲,他就是因为力气大而闻名于乡里。人们形容他的神力,“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传说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看见两头公牛在打斗。孟贲上去便攥住了两头牛的牛角,一下子便见它们分开了。其中一头牛感受到孟贲的蛮力便温顺地匍匐在地,另一只却有点不服气,对着孟贲不停地晃动牛角,大有和孟贲决一死战的劲头。谁知孟贲一怒之下狠狠的揪住了牛角,按住牛头,硬是将牛角拔了出来。那头牛顿时鲜血喷出丈余高,之后倒地而死。

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孟贲的厉害,因此都不敢与其发生争执。后来孟贲听说秦武王在招贤纳士,他想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连忙赶往秦国。从卫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所以必须走水路。那天在岸上等待乘船的人非常多,按照规矩,每个人都是要排队登船的。可是那天孟贲来了,因为有一身神力,孟贲从来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一把将前面的人都拉到了自己的身后,抬脚就要上船。

别人已经等了很久,见到他如此不讲道理,就有人十分气愤,便拿着船桨打他的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想上船。”

孟贲十分生气,转身就用双眼瞪着那个说话的人。只听他大吼一声,顿时河水波涛汹涌,站在船上的人都被震到了河里。为了早日赶到秦国,孟贲也没工夫和那些人计较,他把船桨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脚猛地一蹬,船就划到了十余米外,转眼间就到了河对岸。他很快就到了咸阳见到了秦武王。经过一番测试,秦武王对他的才能非常赞赏,当即给他封了官职,像对待乌获、任鄙一样宠信他。

秦武王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不屑与六国为伍。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于是秦武王便将秦国的相国改为丞相,并设有左右两个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学识渊博、聪明绝顶之人,于是他找机会向二人问道:“如果你们能够让我统一各国,灭掉周朝,得到君王的威望,那么我死了也值了。”接着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先从韩国入手,灭掉韩国。

樗里疾表示反对,因为到韩国的路途不光遥远而且艰险,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万一赵、魏两国趁机从背后偷袭,将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秦武王转过头看着甘茂。甘茂愿意到魏国去做说客,不但阻止魏国向秦国偷袭,还会让魏国出兵助秦灭掉韩国。秦武王听后大喜,便给了甘茂很多的财物,命他速速出使魏国。经过甘茂的一番努力,魏国果然答应出兵助秦。

没多久,秦武王便命甘茂率领十万大军向韩国进攻,又命乌获率领五万援兵前往韩国支持甘茂。秦、韩两国在宜阳城下展开了战斗。乌获手持一双重一百八十斤的铁戟,独入韩军,身后军士所向披靡,没有敢抵挡的韩军。甘茂与将军向寿各自率领一支队伍,乘势追击。韩军打败,七万多人被斩首。乌获一跃登城,手攀城墙外沿,没想到城墙竟然承受不了乌获的巨大臂力,坍塌了。乌获摔下城墙,被摔得粉身碎骨。秦军很快攻破宜阳,韩王感到十分惊恐,急忙让出了三产之地,秦武王的第一个愿望就这样达成了。

接下来秦武王便到巩、洛之间游玩了。他带着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和大队人马起程,直入周王朝所在地——洛阳。周郝王迫其压力,派使者以及其隆重的礼节到郊外迎接。可是秦武王却拒绝了周王的召见,因为他急于想见到一件东西,那就是象征着王权的九鼎。他早就听说这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庙的一侧。于是他马上来到周太庙,在侧室果然见到了九个宝鼎。这九鼎是当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上面记载着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都有龙文,又称之为“九龙神鼎”。它是周朝的镇国之宝,当初周武王攻克殷商,便把九鼎迁到了洛邑。这九个鼎就好似九座小山,周武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将其搬了过来,人们都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看到它们赞不绝口,立刻决定将其带回秦国。他看着鼎,转而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可有人能将这个鼎举起来吗”守鼎的小吏答道:“自从有了这鼎,就从未有人能将其举起来。听说每个鼎重达千余斤,没人能举得起来。”

秦武王于是转身问任鄙、孟贲:“你们都是力大无穷的勇士,你们可否举得动这个鼎”

任鄙深知秦武王是个喜欢争强好胜之人,于是答道:“小人只能举得动百余斤的东西,这个鼎这么重,我恐怕举不起来。”

可是孟贲却是个愣头青,他不知道秦武王的用意,卷起袖子便走上前,说:“让我来试试,倘若举不动,大王也别怪我。”

于是孟贲束紧腰带,抓住两个鼎耳大喝一声,只见那鼎离地约有半尺,但是很快又落到了地上。而孟贲由于用力过猛,眼珠迸出,鲜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果然是个力大的勇士。既然你能举起此鼎,我岂能落到你后面。”于是秦武王上前想要举鼎。

这时任鄙急忙劝道:“大王乃万乘之躯,不可轻易尝试啊!”

秦武王完全不理会他的劝解,当即解下锦袍玉带,束缚腰身。任鄙反复劝解都没有用,秦武王大步向前,心想:“倘若不能举起它走几步,那怎么能显示出我的神威。”于是,他猛地吸一口气,用尽生平神力,大喝一声将鼎举到了离地半尺。他刚要转身走几步,顿时感觉体力都已经耗尽,大鼎从手中落下,秦武王来不及躲闪,鼎重重地砸在了右脚上。只听得一声闷响,整个右脚胫骨被压个粉碎。秦武王顿时昏死在地上。

随从人员慌忙将其抬回住处,鲜血染红了整张床。秦武王疼痛难忍,不到半夜便断了气。真正应了他之前说的那句话,“要是能够在巩、洛之间游玩一次,死了也无憾了。”今日果然死于洛阳。

一个心怀大志的君主,却因为跟人比力气而死于非命,听来确实让人哭笑不得。由此看来,争强好胜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身为一国之主,树立威信是有必要的,可是笨到拿命去博一个大力士的面子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君主当以国家大事为重,秦武王因为举鼎而亡,而造成了秦国长达三年的争夺王位的内乱,不可不说,秦武王死得不仅极其荒诞,而且轻如鸿毛。

秦武王,举鼎而亡。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秦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秦武王确实是因为举鼎而死,但项羽并非是因为举鼎而成名,相反,项羽是因为太有名,他举鼎一事才被屡次提及,举鼎这件事对于项羽来说就是锦上添花。而且项羽举鼎这件事是不是确有其事还很难说,即便是真的,他所举的鼎与秦武王举的鼎也不可同日而语。

两个人在举鼎这件事上本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比较的,但架不住后世的演绎,秦武王举鼎反而不那么出名,而项羽举鼎则成了一件家喻户晓之事。这里先来看一看史籍中关于两人举鼎的记载: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

另外《战国策》和《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也分别都有提及。秦武王举鼎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当时还引起了轰动,当然这轰动并不仅仅是由秦武王绝膑而死引起的,还在于秦武王举鼎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于周天子权威的一种挑战。

秦国的野心早在建国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他们不断寻找东进的机会,试图在中原纷争中分得一杯羹,春秋时期因为强晋的压制,秦国东进之路异常艰难,但随着晋国国内卿族势大,晋国开始没落,甚至到后来直接就分裂为韩赵魏三国,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富兵强,东进势不可挡。到了秦武王时期,他的野心更是表露无余,他想曾对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窥周室”这样的野心可以和三百年前的楚庄王相提并论了,当时楚庄王就借着攻打陆浑之戎的名义在洛阳郊外陈兵,然后问鼎中原。三百年后,秦武王也对鼎有万分兴趣。很多人可能觉得秦武王好武,举鼎就是为了夸耀武力,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或者说不全是这么一回事。因为秦武王真正感兴趣的是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他秦武王想将周天子废掉。而象征周天子权力的正是传说中大禹下令用九州贡金铸成的九鼎。这九鼎完全就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只有天下之主才能拥有。

秦武王让甘茂攻破宜阳,然后秦国直通洛阳的道路被打通,秦武王就到了洛阳王宫去见周天子,然后带着身边的勇武之人去看一看象征权力的九鼎。在这里,他见到了象征秦国之地的雍州鼎,也叫做龙文赤鼎,然后和孟说比赛,看谁能举起雍州鼎。孟说直接说自己输了,然后秦武王就上前举起了雍州鼎,结果绝膑而死。

禹铸九鼎是上古传说之一,而这九鼎究竟有多大多重,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一直就没有实物出土得证。九鼎象征当时治下的九州,这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因此九鼎一直是夏商周三朝的国之重器,其重量一定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关于列鼎的记载中有这样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鼎的数量,当然根据等级划分的鼎的使用,不仅数量不同,重量和大小自然也是有区别的。周天子使用的鼎是最大最重的。而九鼎则是鼎中最贵重的鼎。项羽年轻的时候是不可能接触到九鼎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举鼎的记载是这样的:“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这里说的是力能扛鼎,至于有没有举过鼎,举过多大的鼎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项羽的身份来说,年轻时候的他是不可能接触到天子之鼎和诸侯之鼎的。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因此项羽能接触到的最重的鼎或许就是卿大夫使用的鼎。它的重量轻于诸侯的鼎,更轻于周天子之鼎,自然与九鼎更不能相提并论。

所以“力能扛鼎”这个词仅仅是用力形容项羽的力气大,至于有没有真的扛鼎并不重要,即便真的扛鼎,其重量也远远不能和秦武王举起的雍州鼎相比。而且项羽成名也并不是因为举鼎,而是他在秦末领导义军结束了秦朝的统治,又在和刘邦争权中有了一个悲壮的结局。就是因为有这样出名的项羽,“力能扛鼎”就变成了一件发生在项羽身上的著名事件,说项羽举鼎而成名,实际上这是后世演绎的结果。

秦武王举鼎,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吗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吗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举鼎而死的。 秦武王出生于秦惠王十年(前329年),是秦惠文王与惠文后所生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