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瘤破结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宝鉴》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瘿瘤破结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瘿瘤破结散 1 拼音
yǐng liú pò jié sǎn
2 《证治宝鉴》卷九 21 方名瘿瘤破结散
22 组成海藻(热水洗净)、昆布(洗净)、海带、海螵蛸、海粉(飞过)、海螺(醋制过)、甘草少。
23 主治瘿瘤。
24 瘿瘤破结散的用法用量噙化。
25 制备方法
炼蜜为丸。
26 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瘿瘤破结丸”。
古籍中的瘿瘤破结散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四]治瘿气灸法瘿恶气,灸天府五十壮。瘿劳气,灸冲阳,随年壮。瘿,灸天衢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瘿气面肿,灸通天五十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九疮肿科]诸疮破结散治五瘿。坚硬不可移,名石瘿;皮色不变,名肉瘿;筋络露结,名筋瘿;赤脉交络血瘿;随忧愁消长,名气
《万病回春》:[卷之五]瘿瘤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唯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则愈。瘿瘤,气血凝滞也。消瘤五海散海带海藻海布海蛤海螵蛸(
《保幼新编》:瘿瘤久后成虫而脓,难治。盖此症多发颐下或项边)破结散(治诸瘿瘤及瘰、马刀。马刀疮多发颐下)海藻(酒洗)草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五]治瘿气诸方甲状腺癌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失调有关,总属虚实夹杂证。外因六邪,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或情志不畅,伤及肝脾,肝郁化火,脾虚生湿,火炼液而生痰,病机表现为肝郁痰凝、痰毒瘀阻为主。治疗以消散为大法,本病多采用化痰散结法、化瘀散结法、解毒散结法等治之。化痰散结多选用半夏、生南星、海藻、昆布、牡蛎、海蛤壳、鳖甲、僵蚕等药;化瘀散结法多选择莪术、黄药子、穿山甲、红花、丹参、土鳖虫、全蝎、鬼箭羽等;解毒散结法选择猫瓜草、黄药子、夏枯草、山慈菇、蛇莓、苍耳草、石打穿等。甲状腺癌治疗中重点强调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临床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肝的阳气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肝之气虚或阳虚则较为少见。且由于肝阳上亢,多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致肝阳相对亢盛,故肝阳上亢内容亦多在肝阴、肝血失调之中阐述。因此,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肝气横逆,以及肝火上炎等方面。亦常影响及脾胃的功能,使其和降失常,运化失职。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气滞。系指肝之疏泄功能不及或障碍,以致气机郁滞不畅之病理状态。其形成多因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郁怒伤肝所致。其病理则表现在气滞于机体的某些部位,可出现胀满疼痛等症。若痰气互结或气血互结,则在其结滞的局部可出现肿块。若气滞于肝,则两胁胀满或右胁疼痛;肝气阻滞,或痰气郁结,或气血互结于肝之经络,则上可发为瘿瘤、梅核气;中可发为两乳胀痛或结块;下可发为少腹疼痛,或牵引睾丸坠胀,以及女子痛经,甚则经闭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及脾胃的纳化及和降功能,则可见胸胁胀痛、脘腹满闷、呃逆嗳气、食欲不振等症。
肝气横逆
肝气横逆,系指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横逆累及脾胃功能而言。其形成多由肝郁气滞病证发展而来。其病理表现是:若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失于和降,引发胃气上逆,而见嗳气吞酸,或呕吐,甚则胃脘疼痛;若肝气横逆犯脾,则运化功能失调,可发作腹痛泄泻交作,并能随情绪之变化而休作;若大怒伤肝,肝气亢逆或肝火暴张,则可动血,而致烦躁易怒,或吐血、衄血,或暴崩等症。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化火;或大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逆;或因情志所伤,五志化火,心肝火旺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肝火上炎,肝之阳气升动太过,故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暴鸣或暴聋等症。肝阳亢逆,郁火内灼,极易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肝火灼伤肺胃络脉,则易出现咯血、吐血、衄血;气火上逆之极,阳气暴张,火随气窜,伤及筋络,则可引发肝风内动,既可上扰巅顶,亦能旁窜四肢,甚则血随气壅而血菀于上,发为薄厥及痉挛抽搐之症。
瘿瘤破结散简介
本文2023-10-12 20:42: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