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天文学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求中国古代天文学书籍,第1张

中国古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

如果你想得到这些全部四百多册的天文历法书籍的话注意看右下角

我收集的古代天文的书籍目录:

│  观象玩占pdf

│  通雅·天文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上)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下)pdf

│  隋书·律历志pdf

│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pdf

│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pdf

│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pdf

│  恒星星座书苏菲pdf

│  授时历议pdf

│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pdf

│  玉烛宝典pdf

│  甘石星经pdf

│  目录树bat

│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pdf

│  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pdf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pdf

│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pdf

│  晋书·律历志pdf

│  步天歌(影印版)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一-卷二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三-卷四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五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六-卷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一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三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二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五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八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六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四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1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2pdf

│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pdf

│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pdf

│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pdf

│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pdf

│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pdf

│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pdf

│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pdf

│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pdf

│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pdf

│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pdf

│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pdf

│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pdf

│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pdf

│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pdf

│  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pdf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一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三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二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九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八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

│      钦定仪象考成-01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上pdf

│      钦定仪象考成-02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下pdf

│      钦定仪象考成-03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一至卷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04_钦定仪象考成_卷四至卷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5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七至卷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6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至卷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07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三至卷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8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七至卷十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9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至卷二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10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11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12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七至卷三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七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八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四pdf

│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三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九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三pdf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一pdf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七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九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五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八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六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四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四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一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三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二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五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四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一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三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一-卷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三-卷四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五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八-卷九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六-卷七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十pdf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著有《天文》8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铜球外表刻有二十八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球体内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装有几个铜圆圈,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凡是张衡当时知道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了浑天仪上。张衡在《灵宪》中还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径,记录了在中原洛阳观察到的恒星二千五百多颗,常明星一百二十四颗,叫得上名字的星约三百二十颗。这和近代天文学家观察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汉代以来的四十多家历法,吸取各历之长,力主制历应“明历之理”(王恂)和“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取得许多重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弁言 第一章 论时空 第一节 从空间到时间 第二节 中央与四方 一、说“中” 二、说“方” 第三节 古代时空观的演进 第四节 方位、时间与八卦的关系 第五节 时间的对称与延伸 第二章 礼天与祭祖 第一节 上帝与人祖 第二节 帝廷的建构 一、帝臣与帝佐 二、四子神话的考古学研究 第三节 以祖配天 第四节 夏社研究 一、陶寺文化与夏文化 二、句龙与夏社 三、句龙、夏姒与夏祖 第三章 封禅文化研究 第一节 封禅文化之滥觞 一、新石器时代的天地崇拜 二、殷代的天地崇拜 第二节 新莽封禅玉牒研究 一、玉牒之时代 二、玉牒之书体 三、玉牒之性质 四、玉牌之释读 第三节 封禅礼仪之演变 第四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哲学 第一节 战国竹书《太一生水》研究 一、古代宇宙生成观念的进步 二、《太一生水》思想的数术基础 三、“道”与“德” 第二节 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 一、“文”与“德” 二、“孝”与“信” 三、燹公盨铭文所见西周道德观 第五章 古代天文学与古典数学 第一节 红山文化圜丘与2的原始表达式 第二节 红山文化方丘与勾股定理的证明 第三节 红山文化圜丘、方丘的综合分析与圆周率 后记 暂时就知道这些,先看看吧

 古人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也很普及。那么你对古代天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古代天文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天文知识一、七政、五纬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 “水昏而正栽”。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 天蝎座 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

 天文知识二、二十八宿、四象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用它们来做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人选取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坐标。下面先介绍一下黄道、赤道。

 黄道是古人假想的太阳周年运行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国境线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文而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心,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大阳周年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

 赤道不是指地球的赤道,而是指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得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亢音kang4, 氐音di1,箕音ji1,昴音mao3,觜音zi1,参shen1,轸zhen3)。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称为四象。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动物。

 古人以二十八宿来观测日月和五个行星的运行。了解了这一点,古书上的一些内容就不难懂了。《尚书》“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附于毕宿(离通丽,附着的意思);《论衡》“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位于心宿;《诗经》“太白食昴”指金星遮蔽了昴宿。

 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古人认为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另外,古人还按以上述二十八宿为主体,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28个不等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28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了。

 天文知识三、三垣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所谓三垣。既然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 其它 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古代埃及与天文学

 他们制定了自己的历法。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就是说,天文学知识的产生来自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古埃及人发现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涨水与太阳、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升起同时发生,他们把这样的现象两次发生之间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把全年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之用;同时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收割季”,每季4个月。希罗多德说:“埃及人在人类当中,第一个想出用太阳年计时的办法,……在我看来,他们的计时办法,要比希腊人的办法高明,因为希腊人,每隔一年就要插进去一个闰月,才能使季节吻合……”

 埃及人把昼和夜各分成12个部分,每个部分为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的时间的1/12。埃及人用石碗滴漏计算时间,石碗底部有个小口,水滴以固定的比率从碗中漏出。石碗标有各种记号用以标志各种不同季节的小时。别怀疑,古埃及的占星学可是很发达的。正如古埃及文明的特色一般,他们的十二星座也是以古埃及的神来代表的。

 古埃及人关于星的研究与知识累积起源于远古时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古埃及的农业生产,由于播种季节和田野、果园的丰收,都要依赖于尼罗河的每年泛滥,而尼罗河的泛滥,又和星体运动有关,特别是每隔1460年便会出现日出、天狼升空与尼罗河泛滥同时发生的现象。所以,僧侣从很早便开始制作天体图。埃及的天文学与数学一样,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且还落后于巴比伦。在古埃及的文献中,既没有数理仪器的记述,也没有日食、月食或其他天体现象的任何观察的记录。埃及人曾把行星看成漫游体,并且把有命名的称为星和星座(它很少能与现代的等同起来)。所以,他们仅有的创作能够夸大为“天文学”的名字。从古王国时代一直到较晚的托勒密时代保存下来的某些铭文包括了天空划分的名单。被希腊人称为“德坎”(黄道十度分度)的是用图描绘的所谓夜间的12小时。人们使用德坎划分年份,一年由36个为期10天的连续星期构成。36个德坎共计360天,构成一年的时间。但是,还缺少5天,因此,每隔若干年,每星期德坎出现的时间就必须往后移。埃及人的宇宙观念往往是用不同的神话来解释,并且保留了一些不同的天体的绘画。在新王国时代陵墓中的画面上,我们看到天牛形象的天空女神努特,她的身体弯曲在大地之上形成了一个天宫的穹隆,其腹部为天空,并饰以所谓“星带”。沿星带的前后有两只太阳舟,其中头上一只载有太阳神拉,他每日乘日舟和暮舟巡行于天上。大气之神舒立在牛腹之下,并举起双手支撑牛腹,即天空。天牛的四肢各有2神所扶持。按另一种神话 传说 ,天空女神努特和大地之神盖伯两者相拥合在一起,其父大气之神舒用双手把女神支撑起来,使之与盖伯分离,仅仅让努特女神之脚和手指与地面接触,而盖伯半躺在大地上。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埃及人关于天、地、星辰的模糊的概念。埃及的某些僧侣被指定为“时间的记录员”。他们每日监视夜间的星体运动,他们需要记录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月亮和太阳的升起、没落时间和各种天体的轨道。这些人还把上述资料加以整理,提出天体上发生的变化及其活动的 报告 。在拉美西斯六世、七世和九世的墓中保存了星体划分的不同时间的图,它由24个表构成,一个表用作每半个月的间隔。与每个表一起,有一个星座图的说明。在第18王朝海特西朴苏特统治时的塞奈穆特墓中的天文图,可以说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天文图。神庙天文学家所知道的一组星为“伊凯姆·塞库”,即“从不消失的星”。显然是北极星。第二组为“伊凯姆·威列杜”,即“从未停顿的星”,实际上是行星。埃及人是否知道行星与星之间的区别,尚未报道。他们所知道的星是天狼星、猎户座、大熊座、天鹅座、仙后座、天龙座、天蝎座、白羊宫等。他们注意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当然,他们的星体知识并不精确,星与星座之间很少能与现代的认识等同起来。太阳的崇拜,在埃及占有重要地位。从前王朝时代起,太阳被描绘为圣甲虫,在埃及宗教中占有显著的地位。而且,不同时辰的太阳还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还有另外一些太阳神。埃及人的民用历法,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日,一年360日,后来又增加了5日,以365日为一年。但是,实际上,这种历法并不精确。因为,1个天文年是36525日,所以,埃及民用历每隔4年便比天文历落后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这就是最佳的历法。罗马的儒略历就是儒略·恺撒(J·Caesar)采用古埃及的太阳历加闰年而成的。中世纪罗马教皇格列高利(Gregory)对儒略历加以改革,成为现今公认的世界性公历。在这一方面,同样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的重大贡献。

历法与天文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天文学的简介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汉武帝时,命令官员在古历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太初历》公元前104年成书,沿用200余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初年,国家又制定了《四分历》。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18年时期,祖冲之制定《大明历》,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每年3652428天,与现在的精确测量值仅相差52秒。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经过数年的测量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大衍历》。该书共七部分,包括:计算朔月,望月的方法,计算二十四节气及昼夜长短的方法,计算太阳,月亮运动,计算五大行星的运动,七十二侯,六十四卦,以及预测日食,月食等。这个历法对中国历法史影响很大,在明末采用西欧方法编历之前,历次修订历法都是仿照它的结构进行的。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沈括制订了依据时令气节而定的《十二气节历》,撤销闰月,与现行的公历主张一致。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郭守敬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创见,编订了中国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废除了上元积年的日法,创立了招差法,孤矢割圆术,精确而圆满地解决了古历中定朔、闺月安排,二十四节气安排,预推日、月食日期、时刻和见食情的四个主要问题。

从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万历年间开始,中国历法引入西学,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初期顺治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编制《时宪历》。公元1912年,中国开始使用公历,但同时使用农历,其实质上仍是《时宪历》。

上古人们认为宇宙有一位至高无上的主宰,称为“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自然现象各有它的人格化的主持者,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这些名字,主要用作古诗赋中的辞藻。可删,因为“丰隆”、“羲和”、“望舒”在《黄帝内经》中用以论述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出于农耕民族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古人观测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

古人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也很普及。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古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

以下介绍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天文基本概念。

一、七政、五纬: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 “水昏而正栽”。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

二、二十八宿、四象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执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用它们来做日月五星执行所到的位置。古人选取黄道赤道附近的十十八星宿作为座标。下面先介绍一下黄道、赤道。

黄道是古人假想的太阳周年执行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国境线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文而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心,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大阳周年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

赤道不是指地球的赤道,而是指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得的 。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络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亢音kang4, 氐音di1,箕音ji1,昴音mao3,觜音zi1,参shen1,轸zhen3。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称为四象。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动物。

古人以二十八宿来观测日月和五个行星的执行。了解了这一点,古书上的一些内容就不难懂了。《尚书》“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附于毕宿离通丽,附着的意思;《论衡》“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位于心宿;《诗经》“太白食昴”指金星遮蔽了昴宿。

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物件。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另外,古人还按上述二十八宿为主体,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28个不等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28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了。

三、三垣

古代对星空的分割槽,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所谓三垣。既然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 周围其它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络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四、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执行和节气的变换,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次。每次中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由于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止界限不能宿与宿之间的界限一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列表如下:

十二次 二十八宿

1星纪 斗牛女

2玄枵 女虚危

3诹訾 危室壁奎

4降娄 奎娄胃

5大梁 胃昴毕

6实沈 毕觜参井

7鹑首 井鬼柳

8鹑火 柳星张

9鹑尾 张翼轸

10寿星 轸角亢氐

11大火 氐房心尾

12析木 尾箕斗

枵音xiao1, 诹訾音zou1 zi1 “的人还:

 古人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也很普及。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以下介绍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天文基本概念。

  一、七政、五纬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水昏而正栽”。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

二、二十八宿、四象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用它们来做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人选取黄道赤道附近的十十八星宿作为坐标。下面先介绍一下黄道、赤道。

 黄道是古人假想的太阳周年运行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文而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心,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

 赤道不是指地球的赤道,而是指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得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亢音kang4,氐音di1,箕音ji1,昴音mao3,觜音zi1,参shen1,轸zhen3)。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称为四象。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动物。

 古人以二十八宿来观测日月和五个行星的运行。了解了这一点,古书上的一些内容就不难懂了。《尚书》“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附于毕宿(离通丽,附着的意思);《论衡》“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位于心宿;《诗经》“太白食昴”指金星遮蔽了昴宿。

 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古人认为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另外,古人还按以上述二十八宿为主体,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28个不等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28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了。

三、三垣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所谓三垣。既然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它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叁垣

 ◇紫微垣:一名紫宫垣或简称紫垣,(紫微宫,紫宫)。位北斗东北,有星十五,东西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八星,由南起曰: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西蕃七星,由南起曰:右枢,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上丞。左右枢之间如开闭之象者曰闾阖门,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晋书天文志:『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度也,一曰长垣,一曰天营,一曰旗星,为蕃卫备蕃臣也。』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

 ◇天市垣:位於房心东北,有星二十二,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十一星,由南起曰: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九河,赵,魏。西蕃十一星,由南起曰:韩楚,梁,巴,蜀,秦,周,郑,晋,河间,河中。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正义曰:『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东北,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观象玩占:『天市垣,一曰天府,一曰长城,一曰天旗庭。』中。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中六星曰市楼。』正义曰:『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东北,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观象玩占:『天市垣,一曰天府,一曰长城,一曰天旗庭。』

 ◇太微垣:位北斗之南,轸翼之北,有星十,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东蕃四星由南起曰:上相,次相,次将,上将,西蕃四星由南起曰:上将,次将,次相,上相,南蕃二星东曰左执法,西曰右执法,其间曰端门,右执法门西为右掖门,左执法东间为左掖门。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虚,叁光之庭。』宋均云:『太微,天帝南宫也。』广雅:『太微房谓之明堂。』晋书天文志:『太微,天子庭也,五帝座也,十二诸侯府也,其外蕃九卿也。』

 四、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次。每次中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由于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止界限不能宿与宿之间的界限一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列表如下:

 十二次二十八宿

 01.星纪斗牛女

 02.玄枵女虚危

 03.诹訾危室壁奎

 04.降娄奎娄胃

 05.大梁胃昴毕

 06.实沈毕觜参井

 07.鹑首井鬼柳

 08.鹑火柳星张

 09.鹑尾张翼轸

 10.寿星轸角亢氐

 11.大火氐房心尾

 12.析木尾箕斗

 枵音xiao1,诹訾音zou1zi1

 外国古代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称为黄道带,也自西向东分为十二等分。起止界限与中国的十二次略有差异,大致对照如下:

 十二次黄道十二宫

 01.星纪摩羯宫

 02.玄枵宝瓶宫

 03.诹訾双鱼宫

 04.降娄白羊宫

 05.大梁金牛宫

 06.实沈双子宫

 07.鹑首巨蟹宫

 08.鹑火狮子宫

 09.鹑尾室女宫

 10.寿星天秤宫

 11.大火天蝎宫

 12.析木人马宫

 古人创立十二次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用来指示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木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拒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在“岁在玄枵”等。

 十二次的名称,多和各自所属的星宿有关。例如大火是次名,同时又是心宿的星名。鹑首、鹑火、鹑尾,其所以名鹑,显然又和南方朱雀有关,朱雀七宿也正属于这天宿内。

五、分野

 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图,使它们相互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这种看法,即是“分野”的概念。

 1.星宿与国的对应

 宿国

 角亢郑

 氐房心宋

 尾箕燕

 斗牛越

 女吴

 虚危齐

 室壁卫

 奎娄鲁

 胃昴毕魏

 觜参赵

 井鬼秦

 柳星张周

 翼轸楚

 2.星宿与州的对应

 宿州

 角亢氐兖州

 房心豫州

 尾箕幽州

 斗江湖

 牛女扬州

 虚危青州

 室壁并州

 奎娄胃徐州

 昴毕冀州

 觜参益州

 井鬼雍州

 柳星张三河

 翼轸荆州

 星宿的分野也有以十二次为纲,配以列国的。如下图所示:

 十二次国

 星纪吴越

 玄枵齐

 诹訾卫

 降娄鲁

 大梁赵

 实沈晋

 鹑首秦

 鹑火周

 鹑尾楚

 寿星郑

 大火宋

 析木燕

 古人的建立分野的目的在观察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论衡》中谈到荧惑守心时就说:“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视当君。”对野有了了解,就可以知道古代作家在写到某地区时会连写到这个地区相配的星宿。如庚信《衷哀江南赋》: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指的就是所描绘的地方的星宿分野。

 古代是把天象的变化和人事的吉凶联系到一起的。如日食是上帝对当政者的警告,彗星的出现象征关兵灾。岁星正常运行到某某星宿,则地上与之相配的州国就会五谷丰登,而荧惑运行到某一星配,这个地区就会有灾祸等。古人还认为,一些天象的变化还是水旱、饥馑、疾疫、盗贼等自然、社会现象的预兆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人个对古代的天文历法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历年来我也在网络个搜寻过古代天文历法类的古籍资料,不过所找的古籍很有限,

最多的一次也才在 古籍阁  中寻找到了一百多册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资料,真的是太稀少了,非常珍贵,下面是部分古代天文历法的古籍文献,

《清史天文志》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中国古代天文学大系一套,目前我看过古代《天文学思想》《古代星占学》《古代历法史》这三本。非醉心于此者绕道,非十年之功难见一隅。推荐《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十册很不错。《基础天文学》《通俗天文学》《行星与恒星》《天文爱好者手册》天文爱好者杂志,《天文学新概论》这些都强烈推荐

不过讲真没必要一下上那么深的,《天文学史话》,入门很好用,用心看一天就能看完。

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中国占星术的世界》桥本敬造。也是小册子级别,但是对于系统了解肯定不够。

学差不多了有精力再去读什么二十四史的天文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历书或者律历志之类的内容含有很多天文内容。别光看天文志。天文志以记录和占卜为主。后来加入仪器天象之类的……

有些古代天文类的的书籍在  古籍阁   差不多都能找到PDF格式电子版,还有很多国外图书馆藏的地天文书籍

还有些古代的天文书籍也非常不错,非常值得参考

古代天文书籍推荐目录如下:

《民历铺注解惑》《玉烛宝典》《甘石星经》《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

《嚣嚣子历镜 (清)》《四时气候集解明》《步天歌(影印版)》《清史天文志》

《地球图说  (法)》《观象玩占》《通雅·天文》《春秋日食辨正(清)》

《历象本要 (清)》《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古周髀算经 (汉)》

《全史日至源流 (清)》《历算全书 (清) 》   《周髀算经 (汉)》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六经天文编 (宋) 》《乙巳占 (唐)》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宋)》《隋书·律历志》

《宣西通 (清)》《恒星星座书》《授时历议》《推春秋日食法 (清)》

《天文略》《晋书·律历志》《三才实义天集 (清)》《唐月令注全一册》

求中国古代天文学书籍

中国古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