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痛泻要方简介
痛泻要方为方名,出《丹溪心法》。本方原著无方名,方名见于《医方考》其组成为炒白术9g、炒芍药6g、炒陈皮45g、防风3g,具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肝旺、运化失常所致之痛泻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神经性腹泻等属肝木乘脾者。
痛泻要方是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的专用方,其基本原理为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痉、改善循环功能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但应注意其主要作用是解痉,因此,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酌情加用有效抗生素。同时应当看到其对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一是白术促进肾上腺皮质作用;二是白芍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双相调节作用,使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恢复平衡。
详见百科词条:痛泻要方 [ 最后修订于2017/5/25 10:25:55 共413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惠眼观证》组成芍药1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当归1分,朴消1分。主治小儿大小便下药不通者。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瓦器中煎至半盏,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末。《圣济总录》卷一七○组成芍药1分,芎1分,(庶虫??)虫(炙令焦)1分。主治小儿夜啼腹痛。用法用量1月及百日儿,每服1字匕,用乳汁调服,半岁至1岁儿,每服半钱匕,连夜4服。制备方法上为散。《圣惠》卷二十七组成白芍药1两,黄耆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当归1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诃黎勒皮1两。主治虚劳里急,四肢疼痛,气引胸胁不利。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纳饴糖枣许大,更煎12沸,食前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散。用药禁忌忌菘菜。《圣惠》卷八十二组成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芎半两,黄芩半两,薯蓣半两。主治小儿夜啼不止,胸滞气胀,膈中气逆,呕吐腹痛。用法用量1月及百日儿每服1字,粥饮调下,半岁及1岁儿每服半钱,连夜35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散。《圣惠》卷八十九别名芍药汤组成赤芍药1两,黄耆3分(锉),犀角屑半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主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令儿语迟。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附注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普济方》卷五十四引《圣惠》组成赤芍药半两,白芍药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大黄半两,木鳖子半两。主治热壅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脓血流出。用法用量每服4钱,食后、临卧水煎服。制备方法上锉散。方出《千金》卷六,名见《鸡峰》卷十组成生竹皮1升,芍药2两,芎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甘草1两,黄芩2两。主治脏气虚,膈气伤,吐血,衄血
详见百科词条:芍药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13:34 共336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葱白散处方川芎、苍术(米泔浸)、白术,各二两。甘草、石膏(煅)、干葛(焙),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三两。炮制上件为细末。功能主治解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山岚瘴气,时行疫疠,并皆治之。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如要出汗,并煎三服,被盖,汗出为度。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葱白散处方川芎2两,苍术(米泔浸)2两,白术2两,甘草(爁)1两,石膏(煅)1两,干葛(焙)1两,麻黄(去根节)3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葱白2寸,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摘录《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博济》卷二方名葱白散组成川芎1两,当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厚朴(去白,姜汁炙)1两,官桂(去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木香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人参1两,蓬莪术(醋浸1宿,焙)1两,舶上茴香(炒)1两,荆三棱(炮)1两,苦楝子1两,茯苓(去皮)1两,干地黄1两,大黄半两,诃子半两(去核)(2味酌用)。功效温通调经。主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用法用量每有患者3平钱,常
详见百科词条:葱白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0:27:17 共13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精神、神经因素。
三结交为经穴别名,指关元穴。《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详见百科词条:三结交 [ 最后修订于2017/2/18 20:05:44 共480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答:描写肚子疼的句子
1、他双手捂着肚子,满头大汗脸色苍白,接着就光临了十五次厕所。
2、今天我在男友家的时候,突然肚子疼,然后就去厕所痛痛快快地大了一场。
3、肚子里翻江倒海。
4、我的肚子现在的感觉和我妈妈生我的时候一样。
5、一阵又阵的疼痛犹如钱塘江大潮一般朝我涌来,一波又一波。
6、他的脸色由黄变红变紫再变白,手心沁出了汗滴,不停地抖着,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7、仿佛一览无云的晴空中,突然撕破了一个口子,霎时,黑暗犹如一把尖刀刺进我的心脾,旋转着,刺痛着,疼痛一下子占据了我的肚子。
8、今天大夫说我四天来的肚子疼其实是阑尾炎,必须立即住院开刀。
9、小明突然感觉肚子一紧,接着,突如其来的疼痛把他从梦中惊醒,肚子像是有魔鬼在作怪,小明不得不用手抱着肚子哇哇大叫。
10、昨天跳水时,我的腹部装在水面,今天肚子还在疼。
11、一股剧烈的疼痛油然而升,刺激着我的神经。我的肚子像是被万根灼热的利刀刺着,一股绞心的疼痛遍布我的全身。
12、小明上课,没忍住拉了一裤子,黄泥巴。
13、今天我在男友家的时候,突然肚子疼,然后就去厕所痛痛快快地大了一场。
腹痛 是一种常见的 疾病 病症,但是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那么腹痛都有哪些原因呢腹痛的表现是什么怎样评估腹痛疾病腹痛怎么办如何对腹痛进行积极的治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腹痛概述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 肿瘤 、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因此在诊断时要全面考虑,详细分析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
腹痛原因
一、饮食积滞:症见患儿腹部胀满疼痛,按之痛剧,嗳哕腐浊,不思饮食,时转矢气,粪便秽臭,或腹痛欲泻,泻后腹痛减轻,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夜卧不宁,舌苔多厚腻,脉弦。治宜消食导滞,理气止痛。常用香砂平胃散加减:香附6g,砂仁9g,厚朴6g,陈皮9g,苍术9g,枳壳9g,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各10g,白芍、元胡、甘草各9g。若患儿大便不通,或泻下不畅,泻后腹减者,可加槟榔、莱菔子攻下食积;若大 便秘 结,苔黄糙者,可去苍术、砂仁,加大黄、玄明粉,以 清热 通腑,荡涤肠胃之积热。
二、气滞血瘀:症见脐周胀闷不舒,痛而拒按,或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脐周围),或触之有块,推之不移,按之痛甚,面无光泽,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脉细弱或细数。治宜理气化瘀,散瘀止痛。常用少腹通瘀汤加减:肉桂、干姜、小茴香各10g,蒲黄、五灵脂、赤芍、当归、川芎各6g,延胡索、没药各9g。若患儿气滞症状明显可加川楝子、乌药以理气止痛;若腹有包块者,可酌加少量三棱、莪术、穿山甲,以散瘀化结止痛。
三、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脐周痛甚,时痛时止,善太息,矢气后腹痛减轻,反复发作,或情绪不稳,每于情志变化而腹痛发作。治宜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陈皮6g,川芎、香附、枳壳、白芍各10g,炙甘草3g。若患儿胁痛加青皮9g;食欲不振加白术10g,云苓9g,麦芽12元,鸡内金9g;大便不通加大黄3g,槟榔6g;腹痛甚者加元胡9g,木香6g。
腹痛的表现及评估
1病史:
(1)性别与年龄:
儿童 腹痛常见的病因是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肠套叠等。青壮年则多见溃疡病、肠 胃炎 、 胰腺炎 。中老年则多 胆囊炎 、胆 结石 ,此外还需注意胃肠道、 肝癌 与 心肌梗塞 的可能性。肾绞痛较多见于男性,而卵巢囊肿扭转、黄体囊肿破裂则是妇女急腹症的常见病因,如系育龄期妇女则 宫外孕 应予考虑。
(2)起病情况:
起病隐袭的多见于溃疡病、慢性胆囊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起病急骤的则多见于胃肠道穿孔、胆道结石、输尿管结石。肠系膜动脉栓塞、卵巢囊肿扭转、肝癌结节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发病前曾饱餐或过量脂肪餐的应考虑胆囊炎和胰腺炎的可能。
(3)既往病史:
胆绞痛与肾绞痛者以往曾有类似发作史。有腹腔手术史者有肠粘连的可能。有心房纤颤史的则要考虑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等。
2临床表现
(1)腹痛本身的特点:腹痛的部位常提示病变的所在,是鉴别诊断的重要因素。不过许多内脏性疼痛常定位含糊。所以压痛的部位要较病人主觉疼痛的部位更为重要。疼痛的放射部位时诊断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胆道疾病常有右侧肩背部的射痛、胰腺炎的疼痛常向左腰部放射。肾绞痛则多向会阴部放射等。
腹痛的程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病情的轻重。一般而言、胃肠道穿孔、肝脾破裂、急性胰腺炎、胆绞痛、肾绞痛等疼痛多胶剧烈,而溃疡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疼痛相对轻缓。不过疼痛的感觉因人而异,特别在老人,有时感觉迟钝,如急性 阑尾炎 、甚至直到穿孔时才感腹痛。疼痛的性质大致与程度有关,剧烈的痛多被患者描述为刀割样痛、绞痛,而较缓和的痛则可能被描述为酸痛、胀痛。胆道蛔虫症患者的疼痛常被描述为钻顶样痛,则较有特征。
腹痛节律对诊断的提示作用较强,实质性脏器的病变多表现为持续性痛、中空脏器的病变则多表现为阵发性。而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则多见于炎症与梗阻同时存在情况,如胆囊炎伴胆道梗阻、 肠梗阻 后期伴腹膜炎等情况时。
(2)伴随的症状:
腹痛的伴随症状在鉴别诊断中甚为重要。伴发热的提示为炎症 性病 变。伴吐泻的常为食物中毒或胃肠炎、仅伴 腹泻 的为肠道感染、伴呕吐可能为胃肠梗阻、胰腺炎。伴黄疸的提示胆道疾病。伴便血的可能是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伴血尿的可能是输尿管结石。伴腹胀的可能为肠梗阻,伴休克的多为内脏破裂出血、胃肠道穿孔并发腹膜炎等等。而如上腹痛伴发热、 咳嗽 等则需考虑有 肺炎 的可能,上腹痛伴心律紊乱、 血压 下降的则心肌梗塞亦需考虑等等。
(3)体压:
腹部的体征是检查的重点。首先应查明是全腹压痛还是局部压痛。全腹压痛表示病灶弥散、如麦氏点压痛为阑尾炎的体征。检查压痛 时尚 需注意有无肌紧张与反跳痛。肌紧张往往提示为炎症,而反跳痛则表示病变(通常是炎症--包括 化学 性炎症)涉及腹膜。不定期需注意检查有无腹块,如触及有压痛和边界模糊的腹块,多提示为炎症。无明显压痛,边界亦较清晰的肿块,提示有肿瘤的可能性。肿瘤性的肿块质地皆较硬。肠套叠、肠扭转闭袢性肠梗阻亦可扪及病变的肠曲,在小儿小肠中的蛔虫团、在老人结肠中的粪便亦可能被当作“腹块”扪及。
在腹壁上看到胃型、肠型,是幽门梗阻、肠梗阻的典型体征。听到亢进的肠鸣音提示肠梗阻,而肠鸣音消失则提示肠麻痹。
下腹部和盆腔的病变,常需作直肠指诊、右侧陷窝触痛或扪及包块,提示阑尾炎或 盆腔炎 。直肠子宫陷窝饱满、子宫颈有举痛可能提示宫外孕破裂等等。
腹痛怎么办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取俯卧位可使腹痛缓解,也可双手适当压迫腹部可使腹痛缓解。
2适当给予解痉药物如阿托品、654-2或维生素K3
3若是暴饮暴食所致腹痛、腹泻者,可试用桐油 按摩 腹部,往往可起到一定止痛效果。
4腹痛剧烈且伴有呕吐、高热、血便和肠型时,应速送医院治疗,不宜外留家中以免耽误病情。
以上发病情况仅供参考,建议您还是能上医院做下全身检查。
有可能是机械性肠梗阻,或急性肠扭转等
有时可能是胃肠痉挛,吃一些解痉药(如颠茄)即可缓解。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腹痛水 1 拼音
fù tòng shuǐ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Futong Shui
22 标准编号WS3B125792
23 处方儿茶酊 400g 辣椒酊 30g 蟾酥酊 47 5g 薄荷油 7 5g
24 制法以上四味,取薄荷油溶解于乙醇 (60%) 583g中,徐徐加入单糖浆3700 g,搅匀,再依次加入儿茶酊、蟾酥酊、辣椒酊,混匀,滤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淡棕色的半透明粘稠液体;气芳香,味甜、辣,有麻舌及清凉感
26 鉴别取本品10ml,置分液漏斗中,用70%乙醇、氯仿混合液(1:2) 15ml,分 次提取,合并提取液备用。
(1)取上液 2ml,加氢氧化钠溶液(1:10) 1ml,石油醚 1ml,用力振摇,静置, 石油醚层绿色荧光。
(2)取上液 2ml,加三氯化铁试液 2~3 滴,显污绿色。
(3)取上液 2ml,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 1ml,两界面显赤红色。
27 检查相对密度 应为118~124(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7页)。
28 功能与主治温中止痛,解毒辟秽,和胃止泻。用于胃痛,腹痛,恶心腹胀, 恶心腹胀,呕吐泄泻,急性胃肠炎,胃痉挛。
2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5~10ml,一日 2~3 次,服时振摇。
210 规格每瓶装
(1) 5ml
(2)10ml
(3)20ml
(4)100ml
211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注: 辣椒酊 取经挑选剪碎的辣椒 250g,加60%乙醇 1000g 浸渍七天,滤过,调整 至 800g即得。 蟾酥酊 取蟾酥粉碎成粗粉,称取 50g ,加60%乙醇 1600g ,间歇搅拌三天, 浸渍十天,滤过,调整到 1550g 即得。 儿茶酊 取儿茶 500g,破碎成块,加60%乙醇 2000g ,间歇搅拌三天,浸渍七 天,滤过,调整至 1750g 即得。
古籍中的腹痛水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总治门冲服,红白痢木香槟榔汤下,霍乱吐泻藿香砂仁汤下,腹痛水泻赤芍车前子汤下,饱闷陈皮木香汤下,不服水土广
《文堂集验方》:[卷三]女科炙黄。(一两)川芎。(三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即腹痛水下者可保。〔胎漏下血不止〕生地。(五六两)淡酒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论]朱丹溪·中暑论用黄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盖黄连退暑热,香薷消畜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
《证治汇补》:[卷之一提纲门]暑症吐泻。或手足皆冷。乃肠绞缩腹。须臾杀人。急用生熟水调白矾三钱。少顷探吐。去其暑毒即安。或刺委中穴。
《丹溪治法心要》:[卷一]暑(第五)古籍中的痛泻要方简介
本文2023-10-12 21:50: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