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25(五苓散、猪苓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25(五苓散、猪苓汤),第1张

如果肾里的阳气不够,就要用以附子为主的药——真武汤之类的方子。 

五苓散则是假设里面没有太虚,只是整条路不通,所以: 

茯苓、白术——把水拉出来 

猪苓——把脏的排下去 

白术——把清的升上去 

泽泻——当主轴 

桂枝——帮助让药性贯通 

(注意五苓散、猪苓汤都没有甘草,没有甘草的方子,都是这个药做一段事情,那个药做一段事情) 

拉肚子,肠胃感冒,食物中毒或病毒本身制造的毒性或细菌性的毒都有脓, 

女性来月经头痛,更年期头痛,晕车。 

小便不利、入水则吐——头痛可能是因为水气输布不良造成的气淤型头痛 

吃法 

五味药打粉,用稀饭汁来混合粉。

(因为代谢水会用到阳气) 

太阳经有病时,身体的水代谢已经很烂了,喝太多水身体会变糟糕。

这不是泻心汤那种上下阴阳不交的病,而是水的不通畅。

渴、饮水多、小便不利——五苓散

肚脐下有水气上冲–下焦有不应该在的水; 

吐涎末–中焦有不应该在的水; 

头眩–上焦有不应该在的水。 

∴ 身体里的水代谢不好——用五苓散

阳明病:发烧、出大汗、脉洪大、口很渴,有时还便秘。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与五苓散类似,不过此人体温较高,还出大汗——不要放白术、桂枝。(阳明病肠胃温度很高,会把水抽干,白术是把肠胃的水抽干的,此时也不用桂枝通阳了) 

此时需要给身体一些滋润,把热邪代谢掉。

阳明病能用猪苓汤的前提是这人没怎么出大汗

滋阴比较快,快就要用动物药,慢可以用植物药慢慢保养。

凉凉的,半液体,滑石粉像水一样 

∴ 滑石会把这个热带下来直接从小便滑出去(石膏是从阳明经逼出来) 

注:中暑造成拉肚子,用六一散(滑石6甘草1),加红曲治疗赤利,加干姜治疗白利。

滑石可以抽调湿热之气。

女性奶出不来,或小孩生不出来;

尿路不通,石淋;

滑石在古方派有一定程度的保养效果,清湿热又不太伤身。

不要随便用滑石发表,如水痘,很多表邪用了滑石可能内陷。

白虎加人参汤主证:大渴、大热、大汗(注意没有小便不利,有小便不利的才是猪苓汤)

倪海厦: 

猪苓汤搭配茯苓、戎盐(金匮要略中也有)——打碎肾结石 

倪海厦测试是否有肾结石的方法——脚内侧踝骨上面一点的区块被筷子戳得很痛。 

可以针刺该处,肾结石就会动起来,用这个方法去攻破。

黄XD: 

新鲜的六角英(四两,干的用一两半)加水盖过草叶子,然后熬水当茶喝

时方派的一般做法: 

用八正散推肾结石,如果很痛加延胡索

用于尿道发炎、小便不通、小便涩痛。 

蒲灰7滑石3 

(菖蒲烧灰的蒲灰最有效,菖蒲是通窍的,可以把心阳打到下焦) 

about~菖蒲 

九节菖蒲——一寸有9片长叶子——说明太阳、水都非常够,是好菖蒲。 

(尿道炎用滑石,阴道炎用蛇床子)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经验医库》方之加减五苓散 31 组成 32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4 《济阴纲目》卷九方之加减五苓散 41 组成 42 制备方法 43 功能主治 4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5 《济阳纲目》卷五十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五苓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朱氏集验方》卷四方之加减五苓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85 运用 86 摘录 9 《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之加减五苓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辨证录》卷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方之加减五苓散 111 加减五苓散的别名 112 组成 113 功能主治 11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15 附注 12 《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加减五苓散 121 组成 122 功效主治 12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24 运用 13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加减五苓散 131 组成 132 功能主治 13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4 《医学探骊集》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4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44 各家论述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五苓散 1 拼音

jiā jiǎn wǔ líng sǎn

2 概述

加减五苓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经验医库》方之加减五苓散 31 组成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干姜、陈皮、紫苏、附子、木香、白芍药、甘草[1]。

32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3 功能主治

《经验医库》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膀胱经呕吐证,症见小腹胀痛,呕吐,手足微寒,脉沉紧[1]。

4 《济阴纲目》卷九方之加减五苓散 41 组成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阿胶(炒)。

4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济阴纲目》卷九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妊娠尿血。

4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用车前子、白茅根浓煎,温服。

5 《济阳纲目》卷五十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51 处方

人参、白术、赤茯苓、香薷、泽泻、猪苓、莲肉、麦冬(去心)各等分。

52 功能主治

《济阳纲目》卷五十七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5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煎服。

54 摘录

《济阳纲目》卷五十七

6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61 处方

留白广皮3两(炒),苍术4两(炒黄),白术5两(炒黄),白茯苓6两(焙),甘草2两(炙),白扁豆6两(炒黄),泽泻2两(炒),

6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脾虚湿热作泻。

6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黑沙糖调,煨姜汤下。

65 摘录

《冯氏锦囊·杂症》卷五

7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五苓散 71 处方

桂木2钱,白术2钱,茅术2钱,砂壳1钱半,云苓皮4钱,泽泻2钱,扁豆壳8钱,猪苓2钱。

72 功能主治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五苓散功在温运脾阳,渗湿利水。主治妊娠子肿,湿滞而兼脾虚,肢体面目浮肿,胸闷不食,腰酸腿软,小便时少,苔白而腻,脉寸滑关濡。

7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74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8 《朱氏集验方》卷四方之加减五苓散 81 处方

木猪苓7钱,白茯苓7钱,白术7钱,板桂7钱,泽泻1两,南木香3钱,丁香3钱,沉香3钱,槟榔3钱,白豆蔻3钱半。

82 制法

上药为细末。

83 功能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四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肿疾。

8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煎白樟柳汤,空心温点服。

85 运用

如要取水,加甘遂半钱在药内,利35次,又当以匀气药止之。

86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四

9 《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之加减五苓散 91 处方

沉香、檀香、生熟、地黄、升麻、干葛、芍药、黄耆、黄芩、羚羊角、犀角、连翘、甘草、防风各等分。

9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恶疮项上有瘿,及漏疮。一切脓疱、热疮及发背。

9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白水煎服;仍煎服何首乌散。

94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选方》

10 《辨证录》卷七方之加减五苓散 101 处方

白术2两、茯苓1两、泽泻3钱、薏仁3钱、豨莶草3钱、肉桂3钱。

10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七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肾疸,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阴疸,手足皆冷,颜色晦暗者。

10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4 摘录

《辨证录》卷七

11 《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方之加减五苓散 111 加减五苓散的别名

五苓散

112 组成

赤茯苓(去皮)、猪苓(去皮)、泽泻、白术、茵陈各等分。

113 功能主治

《医方大成》卷六引《济生》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饮酒、伏暑,郁发为疸,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114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附注

五苓散(《丹溪心法》卷三)。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加减五苓汤”。

12 《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加减五苓散 121 组成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肉桂少许。

122 功效主治

《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加减五苓散功在分理阴阳。主治小儿吐泻。

12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同煎服。

124 运用

吐泻并作,加藿香、木香、苍术;寒吐寒泻,则乳片不消,下利清白,腹痛,加煨干姜;腹痛,加煨芍药;热吐热泻,则吐利黄水,泻下如筒,加炒黄连、黄芩;久泻,加诃子、肉果;久吐,加丁香;宿食不消,吐泻馊酸猩臭,加山查、神曲、麦芽、枳壳;伤食甚者,加槟榔、草果;小便不利,加滑石;吐泻久而成虚渴,加人参、麦门冬、天花粉;脾胃受湿,倍加白术、半夏;饮食不进,加益智、大腹皮;虚胀,加卜子、大腹皮;胃口作痛,加草豆蔻、沉香、山查;胸膈饱闷,加枳壳;饮食不易消,加枳实;小便自利,去猪苓;生痰,去桂,加橘红;夏月暑泻甚者,加黄连、白扁豆;小腹痛,加盐炒茱萸;胃气不足,加人参、炒黄米、煨芍药。

13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加减五苓散 131 组成

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车前子1钱,木通1钱,枳壳1钱,槟榔1钱,甘草1钱,滑石1钱,灯心19茎。

132 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初产,生2日艰难者。

13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长流水顺取煎服,连进。以生为度。

14 《医学探骊集》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 141 组成

茯苓3钱,黄柏3钱,盐泽泻3钱,车前子4钱(炒),瞿麦3钱,人中白5钱,甘草梢2钱,扁蓄3钱,木通3钱,猪苓4钱,桂心2钱。

142 功能主治

《医学探骊集》卷五方之加减五苓散主治淋证轻者。

143 加减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144 各家论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茵陈五苓散 41 方名 42 茵陈五苓散的别名 43 处方 44 制法 45 功能主治 46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47 茵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48 茵陈五苓散的药理作用 49 各家论述 5 《医便》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6 《杏苑》卷三方之茵陈五苓散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7 《便览》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8 《普济方》卷一三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85 加减 9 《保婴撮要》卷十方之茵陈五苓散 91 方名 92 茵陈五苓散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96 附注 10 《内科摘要》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104 主治 105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1 《幼科金针》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五苓散 1 拼音

yīn chén wǔ líng sǎn

2 英文参考

yinchen wuli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rtenisiae Scopariae and Poriae Pow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茵陈五苓散为方名,同名方剂约8首。其中,《金匮要略》方为常用方,组成为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1],具有润气分燥热,清热祛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茵陈五苓散 4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42 茵陈五苓散的别名

茵陈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苓茵陈散(《证治准绳·伤寒》卷四)、五苓散(《伤寒大白》卷三)、茵陈五苓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本方方名,《外台秘要》引作“茵陈蒿五苓散”。

43 处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1]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泽泻一两一分,猪苓、茯苓、白术各三分,桂枝二分)[2]。

茵陈蒿末10分,五苓散5分。

茵陈蒿末30克 五苓散15克

44 制法

上二味,和匀。

为末[2]。

45 功能主治

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偏湿重者[2]。

茵陈五苓散具有润气分燥热,清热祛湿的功效。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烦渴。黄疸病。伤寒或伏暑发黄,小便不利,烦渴。因病未除,忽然一身面目悉黄,如橘子色,由瘀血在里,或因大热,以冷水洗之,湿热相搏,熏蒸肌肉,谓之黄疸。酒积黄疸,小便不利。阴黄,小便不利。

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46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日三次[2]。

先食饮方寸匕,日3次。

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47 茵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茵陈五苓散治黄疸:有一家病伤寒78日,身体洞黄,鼻目皆痛,两髀及项颈腰脊强急,大便涩,小便如金。予曰:脉紧且数,脾元受湿,暑热蕴蓄于太阳之经,宿谷相搏,郁蒸而不得散,故使头面有汗,至颈以下无之;若鼻中气冷,寸口近掌,无脉则不疗。急用茵陈汤调五苓散与之,数服愈。

茵陈五苓散治传染性肝炎:用茵陈五苓散治疗传染性肝炎3例,肝功能均转为正常,黄疸指数迅速下降。其中一例肝功能损坏较严重,故恢复时间较长。治疗过程无副作用,肝脏肿大及消化系统症状逐步消失,精神恢复迅速。

48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显示,茵陈五苓散具有利尿和保护酒精肝损伤的作用[2]。

4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茵陈,黄家神良之品也,故诸方多用之;猪苓、泽泻、茯苓、白术味淡,故可以导利小水;官桂之加,取有辛热,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积之处。

2《古今名医方论》:罗东逸曰,治酒积黄疸,盖土虚则受湿,湿热乘脾,**乃见。茵陈专理湿热,发黄者所必用也;佐以五苓,旺中州,利膀胱;桂为向导,直达热所,无不克矣。

5 《医便》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5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52 组成

茵陈3钱,白术1钱半,赤茯苓1钱半,猪苓1钱,桂2分,泽泻1钱,苍术1钱2分,山栀1钱2分,滑石1钱2分,甘草(炙)5分。

53 主治

湿热黄疸。

5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1握,水煎,食远服。

6 《杏苑》卷三方之茵陈五苓散 6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62 组成

茵陈1钱5分,泽泻1钱2分,茯苓1钱,猪苓1钱,白术1钱,官桂3分,枳实6分。

63 主治

热蓄发疸。

6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7 《便览》卷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7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72 组成

黄芩、黄连、山栀仁、茵陈、猪苓、泽泻、苍术、青皮、龙胆草各等分。

73 主治

黄疸。

7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2盏煎服。

75 加减

有积,加莪术、三棱、砂仁、陈皮、神曲。

8 《普济方》卷一三二方之茵陈五苓散 8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82 组成

生料五苓散1两加茵陈半两,车前子1钱,木通1钱,柴胡1钱半。

83 主治

伤寒、湿温、热病感冒后发为黄疸,小便赤,烦渴发热,不得安宁。此盖汗下太早,服药不对证,因感湿热病,以致偏身发黄。

8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分作2服。每服水1碗,加灯草50茎,同煎8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连进数服。小便清利为愈。

85 加减

酒后得证,加干葛2钱。

9 《保婴撮要》卷十方之茵陈五苓散 9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92 茵陈五苓散的别名

茵陈四苓散

93 组成

赤苓3分,猪苓3分,泽泻3分,白术3分,茵陈3分。

94 主治

伏暑发黄,烦渴,小便不利。湿热黄疸。

95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96 附注

茵陈四苓散(《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一)。

10 《内科摘要》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0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102 组成

茵陈1钱,白术1钱,猪苓1钱,桂3分,泽泻1钱5分。

103 功效

利湿。

104 主治

酒积。

105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 《幼科金针》卷下方之茵陈五苓散 111 方名

茵陈五苓散

112 组成

粉猪苓、泽泻、焦白术、茯苓、川连、黑山栀、茵陈、大黄。

113 主治

湿热黄疸。

11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通脉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从“脉微欲绝”,感觉这个病人的生命垂危了。标准的打法还是通脉四逆汤,因为遇到这样疾病的人啊,他差不多就要心脏衰竭了,而通脉四逆汤的药物组合,以今天的临床来讲,就是用来救心脏衰竭的方子。

“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一边头上在发烧一边手脚是冷的,而脉没有力到极点,几乎都把不到了,这样的状况。那当然,也很可能有下利。那我们今天如果要看通脉四逆汤证的话,你说他是不是一定“手足厥逆”?也不一定哦。

“脉微欲绝”,当一个人阳虚到极点,脉反而是代偿性的跳得特别地快。跳的超过了,也是脱阳的表现。

独参汤还蛮能凸显出《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的人参的药性,也就是他拿人参来“复脉”,恢复你的脉搏。人生是属于阴性的药,如果身体很缺阳,不能单独的补人参。

厥阴病跟少阴病,到底哪一种病的人,身体比较虚啊?虚在不一样的地方。就像拉肚子拉了十天,跟不小心被夹断两根手指,这哪一个比较虚?不一样的向度

如果一个人的体质是寒到极点的时候,乃至于他大小便都不通的时候,那是用通脉四逆汤。当然也可以说“关格”,就是这个人吃不下去拉不出来的时候,也有可能用到通脉四逆汤的。而另外,这人有天发不出声音了,寒而失声的,这种情况也是用通脉四逆汤。那么四逆汤这个家族,我们之前有介绍过茯苓四逆汤,一个人亡阳之后如果又烦躁的话,那你要采取茯苓四逆汤的法,在里头再加一点茯苓,这也是可以的。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宋本)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四逆散方(桂本)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

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有人是可以用四逆散的手脚冰冷,比如说气到昏倒、气到手脚冰冷,这种时候的手脚冰冷就是肝气郁结的,所以用宋本四逆散是对的,这样也没有错啦。刘渡舟教授,我觉得他讲话虽然是偏袒张仲景的,但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他说:肝气郁结的手脚冰冷,你如果吃了宋本四逆散,肝气通畅了,病人本人在手脚暖回来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关元、小腹有热气在跳动出来,小腹关元到底是跟少阴区块是比较靠近,少阳区块的气如果郁结不通,是可以压到少阴去的,所以通了少阳,少阴就通了。

四逆散,是所谓的“气机不调”。

如果我们现在如果看回桂林本的四逆散的话,好像是一种成药药粉,它的主证并没有限定得很严格的,它的主证是什么?“少阴病手脚冰冷”,这样就用了。当你手脚开始冰冷的时候,这四味药就可以磨成粉待命了。那如果这个人有咳嗽的话呢,那就不要用人参了,因为人参会束住肺,然后用五味子跟干姜,来镇咳化痰,把痰给弄干。如果是心悸的话,那就加一些桂枝来补充心阳,加了五味子、干姜的,它写说“并主下利”,干姜更多了是可以治下利。小便不利的话,就加茯苓帮助气化,是“泄利下重”:如果这个人拉肚子,而觉得好像拉完了之后,屁股那里还塞塞的、没有拉干净,那种感觉的时候,要加一味什么药呢?那味药叫薤白。

薤白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薤:味辛,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病是偏寒的,所以肠胃的蠕动、消化都很慢,可能肠子里面真的有变成类似太阴宿食类的东西放太久坏掉了,那太阴病要好的时候,要拉肚子把脏东西排掉嘛,太阴病有这个“腐秽当去”。薤白这味药是“辛滑通阳”的药,那它就可以把这些类似“浊痰”的这种肚子里面不干净的阴邪,顺着肠胃道把它滑出去,所以是最后一点点清扫的工作,用一点薤白汤来帮忙。

我们讲到胸痹——心脏病的这个胸口绞痛、闷塞的感觉,这是寒的痰饮闷在胸口,要用“温开”的“滑”药。当然你可以说瓜蒌实本身就是专门把胸腔的痰抓下来的,那加薤白做什么呢?一方面比较通,比较暖;一方而好像加一点润滑油一样,有了薤加进来,痰就更留不住,这样子一个通阳的药。

薤白是有作用在大肠的,在大肠有这样的作用,那代表它对肺也会有类似的作用,也会有用哦,挤鼻涕的话,就是用薤白了,就是从肺的角度往上挤,用薤白治气喘的方子也有。

猪苓汤证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猪苓汤的症状,在上焦是咳嗽,好像是肺里头有积水;在中焦是呕吐,好像胃里头有积水。就是肺跟胃的水都太多了,自体吸收不掉,下焦是下利的,所以前面两个地方是又热,可是又没有能力吸水;到下面是下利,并且通常会有小便不利。下利加呕、咳、渴,这些都可以标示猪苓汤的需要的地方。

另一个症就是“心烦”以及“不得眠”,就这个病人很烦躁、又不爱睡觉。

猪苓汤也有可能治到失眠。人水的不平衡的时候,有可能会变成焦虑跟失眠。当然以中医的讲法,就是“水热互结”,人的下焦有这种状况。

猪苓汤有阿胶,也可以说它是比较补血的。尿路感染的患者,也有可能挂到猪苓汤证,如果小便有带血、尿很黄,也是有可能是的。

这是本人学习今天的摘要。通脉四逆汤是亡阳阴虚体质,可以治疗心脏病,四逆散主治阴虚导致的重度拉肚子,猪苓汤调理身体的水循环功能,甚至还可以治疗失眠。

jt叔叔经方本草-笔记25(五苓散、猪苓汤)

如果肾里的阳气不够,就要用以附子为主的药——真武汤之类的方子。  五苓散则是假设里面没有太虚,只是整条路不通,所以:  茯苓、白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