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猫的历史故事
1、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其中写给猫的诗就有十多首,在诗人中堪称佼佼者。这些诗中,有姓名的猫有三只,分别是小於菟(小老虎)、粉鼻、雪儿。
陆游之所以养猫,一开始也是为了收拾老鼠。他喜好藏书,家里就是个书窝,但老鼠一直来捣乱,把他的书咬得一片狼藉,他专门写过一首《鼠败书》,来控诉老鼠的“罪行”。由此,陆游便养了一只小猫,由于小猫擅长抓老鼠,还给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
2、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还曾记载,秦桧的孙女非常宠爱一只狮猫,有一天却突然丢失。于是就命令临安府的人限期找回,闹得全城皆知。
3、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猫,主要是为了消灭田鼠。《礼记·郊特牲》中就说,“迎猫,以其食田鼠也。”(养猫是为了让它吃田鼠)
4、近代文人丰子恺也是爱猫如痴。他曾说:“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居住在杭州。有一回,他养的猫丢了,十分着急,马上刊登寻猫启事,上面写着,对找到猫的人予以酬劳。
5、1953年,一只叫威利叔叔的猫被车撞了,伤残严重。海明威不得不对着它的头开枪,以解除它的痛苦。一封留存至今的信里,流露出他深沉的情感:“这就好像对着一个我了解并爱了11年,断了两条腿并且痛苦呻吟的人开了枪。”
8年后,海明威饮弹自尽。死前,他不忘在遗嘱中安顿家里的猫,将遗产留给了猫咪们,让它们世世代代都衣食无忧。
中新网--古人有瘾猫奴诗人陆游:一边撸猫,一边喝酒
中新网--养猫的理由又多了一个:猫要有同类于是有了文艺青年
在公元前一千年的梵语文献中,提到宠物猫的事情。在公元前五百年的印度史诗中,也有说到猫的故事。当时,印度人敬仰代表母爱的猫神,甚至有数十年,每个印度人家,负有照顾猫的义务。猫是在公元四百年时,进到中国。十二世纪时,中国家庭喜欢养黄白色的猫为宠物,并把它叫做狮子猫。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猫由中国,被引进日本。猫的角色在日本文学中,占有一席之位。像具有财运及避邪功用的招财猫,就是一例。
猫是宠物界的网红,和狗一起成为了备受大众喜爱的宠物选项。但猫和狗有很多不同,狗被人类从狼驯化而来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万年前,猫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则相对较短,只有3500年,而且猫的服从性普遍不如狗。
但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人不忌讳吃狗肉,却不怎么碰猫肉,至少在中国民间是这么个状况。其实这种现象的形成与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有关,具体说起来,主要有3方面原因。
首先我国养猫的历史悠久,猫一开始就受到农民伯伯的欢迎,一度被视为“神物”,人们还会祭祀“猫神”。仔细看猫这个字,你会发现它和农业生产有很大联系。古籍《正字通》就记载:“鼠善害苗,而猫能捕鼠,去苗之害,故猫之字从苗。”
《礼记》中更是对尧舜时代祭祀百神进行了详细描述,百神就包括天神、农神、虎神还有猫神,所谓“迎猫,为其食田鼠也”。想想看,那时候农耕的技术可远没有当下先进,猫可以帮大家抓老鼠,保护农作物,古人为什么要大量吃猫坑自己呢?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关于猫的记载。李时珍描述,猫肉“主劳疰,鼠瘘,蛊毒……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虽然史书没记载李时珍是否尝过猫肉,但笔者推测,以他的求实性格,多半是进行了尝试的。
就算没尝试,他也必定听人谈过这方面。按照李时珍的说法,以猫入食,口感不佳,肉质不如其他的畜类,这也是老祖宗不爱吃猫的一点原因。更何况猫的体积不大,跟猪羊鸡鸭之类比起来饲养价值很低,宋朝人以爱吃羊肉闻名,对猫肉却兴致缺缺。
古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所以选择食材必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猫肉“食之无味”,野猫又不好抓,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关键它还能攀援上树!像猪羊狗鸡鸭,哪个灵敏程度可以跟猫相较?以上种种综合起来,猫肉自然就被古人从主要食材里给剔除了。
其三,古人中也不乏猫奴。猫的外表与体型就决定了它会在宠物界吃得开,我们熟悉的很多历史名人,比如大诗人陆游,明朝嘉靖皇帝,都是猫奴。陆游写了不少关于养猫的诗,那首我们都学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实际上共有2组诗,第一首是这样的: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外面天色昏暗风雨大作,陆游却缩在屋子里烤火撸猫,何等悠闲自在啊!但要说爱猫,嘉靖皇帝才是顶级猫奴。
《万历野获编》记载,他养的那只叫“霜眉”的宫猫死后,嘉靖皇帝“痛惜,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升”。这样的待遇一般的妃子都没有,可见古人爱猫的程度,和现代人是不相上下的。
当然,中国人自古对猫的肉不太感兴趣,多少还受民间一些灵异传说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大家也知道了猫是杂食性动物,容易感染寄生虫,为了一时口腹之欲冒险,实在得不偿失。
义猫文言文原文: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翻译:有位某姓老人,经常救助死难者,怜恤生命,做些有利于他人爱护动物的事情,人们都仰慕他。可是他命中遭遇不幸,家中潦倒失意。一只饥饿的猫倒在旁边快要饿死了,老人家看着猫感到很悲伤,干是喂它食物。从比猫不再往别处去,恋恋不舍地偎依在老人的旁边。老人家每顿饭一定要拿荤腥食物喂它,如果外出,一定嘱啦家人要尽心爱护它喂好它。
作者介绍
宣鼎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安徽天长人。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亦对书法、篆刻、词曲、赋等能精通,史书称工诗文书画。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和天才。
少年时期,家境丰裕,且天资过人,勤奋好学。20岁父母相继去世。宣鼎一味读书,家道开始中落。26岁时入外家为婿。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后,携家离乡,飘零四海。40岁时,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传奇》等。
以上内容参考—宣鼎
关于猫的历史故事
本文2023-10-12 22:09: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