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的最后记载是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国玉玺的沉浮 姑且不论传国玉玺是否是用和氏璧琢制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一说龙鱼凤鸟钮玉玺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传国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王莽败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夺去。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 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秦始皇统一之后,还缺少一个身份上的象征。之前的各国国君,在发布命令时都要用自己专有的玉玺来盖章,表明该命令确实出自君王之手,而非他人假冒。久而久之,玉玺也就成为了国君的象征。
如今统一了天下的秦始皇自然不能用普通的玉玺来表明自己至尊无上的身份,他的玺,一定要用最好的玉来雕刻,这块玉,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无价之宝——和氏璧!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工辨识此玉真伪,然而老眼昏花玉工认为这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等周武王即位后,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之罪再砍掉右脚。等到文王即位后,已没有脚可砍的卞和不敢再去了,只是抱着玉坐在荆山之下日夜痛哭。
文王挺奇怪:一个残疾人不去想办法谋生,反而抱块破石头日夜干嚎,是何缘故?于是便派人去问他:“脚没了就没了呗,你看那些打仗回来的,有几个是完整的?可人家不还是活得好好的,没一个像你这样哭的。你还像个爷们吗?”
卞和回答道:“我并不是哭我那双被砍掉的脚啊!我是哭宝玉被当成石头,诚实的人却被说成了骗子!”
一听这话,文王来了兴趣,找来全国最好的玉工,让他把石头剖开,果然在石头里面发现了宝玉。因为该玉是卞和所发现并进献的,所以将之称为和氏璧。
(类似于和氏璧的汉白玉)
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便把和氏璧作为奖励赐了给他。得到如此贵重的奖赏,昭阳难免要炫耀一番,便在水渊畔大宴宾客,同赏宝玉。
酒宴正酣,忽听有人大喊:“水里面有条金色的大鱼!”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稀罕事,众人信以为真,全都跑到水边上去看。可看了半天,连个虾米都没见到,更别说什么金色的大鱼了。
回席后,昭阳突然发现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方知道刚才那一嗓子是调虎离山。当时听那一嗓子好像是门客张仪的声音,便怀疑是他把和氏璧偷了去。然而严刑拷打下的张仪什么也招不出来,一番仔细地搜查也没有什么发现。受到凌辱的张仪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开楚国跑到了魏国,随后又来到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前315),张仪被拜为秦相,已连横策略游说诸国联秦背齐。随后以使节身份进入楚国,瓦解了齐楚联盟。随后秦军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让张仪终于得报此仇。
那块和氏璧究竟被谁偷走了呢?这是中国历史上至今尚未破解的一个谜团。只知道此璧后来被赵国的太监缨贤得到,随即便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听说后,给赵王写了封信,表示愿用15座城池来换这块璧。随后便上演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这一系列世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活剧。
秦王政十九年秦军破赵,得到和氏璧。天下一统后,秦始皇下令将此璧的三分之一雕刻成玉玺(传说有三分之一后来流传到九宫山张道陵张天师处,被他篆刻为天师印,最后落到了乾隆皇帝手中;另三分之一则不知所终),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用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并由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成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玉玺,这就是最著名的“传国玉玺”或曰“传国玺”。之后的历代帝王都将此玺为视为帝王信物,奉为镇国之宝,得到它就象征着该帝王“受命于天”,失去它则意味着“气数已尽”。凡是登上帝位却没有此玺的,就被人讥笑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被世人所轻蔑。(传国玉玺复原图)
传国玉玺自问世后,就开始了它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传说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突然风浪大起,始皇的龙舟眼看就要覆没。无奈之下,始皇帝只得将传国玉玺扔到湖中,用它来祭祀神灵,祈求风平浪静。说来也怪,玉玺刚一没入湖水,便风浪不起,秦始皇一行方得平安过湖。八年后,当秦始皇的使者夜行至华阴(今陕西华阴县)平舒道时,有人拿着玉玺站在道中,对他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代称)。”话刚说完便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又回到了秦朝手中。
秦朝末年,战乱四起。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传国玉玺献给刘邦。建汉登基后,刘邦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中,成为皇权的象征。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拿起玉玺砸向王舜。王舜一躲,玉玺砸到地上,被摔掉一角,王莽只好用黄金弥补,从此后,传国玉玺又被称之为“金镶玉玺”。
王莽的“新”政权被推翻后,玉玺几经转手,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汉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后来回宫后发现玉玺失踪。随后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名宫女的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听说后,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了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被曹操战败,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命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此来证明他并不是“篡汉”,而确确实实是“受禅”,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依样画葫芦,在魏元帝手中夺过江山,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晋永嘉五年(311),前赵刘聪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玉玺又归前赵。19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玉玺。他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过了20年,再传冉魏,后来冉魏乞求东晋军救援时,传国玉玺被晋将领骗走,并派300精骑连夜护送到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又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进栖霞寺井中,寺内僧人将玉玺捞出收存,其后献给陈武帝。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杨广被缢死于江都(今扬州),隋朝灭亡,萧后带着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逃跑到漠北突厥那里。
唐朝初年,没有传国玉玺的太宗李世民不愿做白板皇帝,便刻了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用来装装样子,安慰一下自己。
贞观四年(630),唐将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离开突厥部落,返回中原,将传国玉玺交与朝廷。不再是白板皇帝的唐太宗龙颜大悦,将玉玺视为镇国之宝而珍藏起来。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天佑四年(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得传国玉玺,建后梁。16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过了13年,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就此下落不明。
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四处寻找传国玉玺,但终不能如愿以偿,无奈之下,只好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到了北宋。北宋哲宗时,有个名叫段义的农夫在耕田时挖出了传国玉玺,送至朝廷。经13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就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然而许多朝野的有识之士都怀疑这块玺其实是假的。北宋末年的徽宗喜好风雅,增刻印玺10方,当时便有人讥笑他是画蛇添足,其实徽宗真正的目的是要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日后若真的鉴定出手中的这方传国玉玺是个赝品,自己也好圆谎。
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破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传国玉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世祖忽必烈驾崩。传国玉玺突然在元大都(今北京)的市场上出现,并被公开叫卖。权相伯颜得知后,命人以重金买到。传国玉玺至此落入元朝王室手中。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派大将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传国玉玺从此再也不知所终。
明朝时期,不时便会有传国玉玺现身的谣传出现,然而全都被证明为赝品。例如明孝宗时期,曾有人进献所谓的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
到了明末,后金太宗皇太极得到一方据说是夺自元顺帝之手的传国玉玺,皇太极因此改国号“金”为“清”。
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39方,其中一方即是皇太极得到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对考据学很是喜爱,也有所研究,在对这方传国玉玺研究了半天之后,钦定其为赝品。放在一堆御玺之中以假当真,滥竽充数。由于皇上亲口说它是赝品,其他人也就无法再对此玺评头论足了。 (清代的双龙玉玺)
1924年11月,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这方真伪尚未确定的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当时冯玉祥的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向溥仪追索玉玺,但溥仪两手一摊,鹿钟麟一无所获。虽然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至今还在搜索、研究之中,但仍未发现蛛丝马迹。
玉玺在中国古代上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而存在,玉玺自秦朝以后一直在各个朝代所流传,但这个作为历代相传的宝物玉玺究竟下场如何也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虽然在历史记载中,玉玺究竟是由何而来的并不明确,但大多数人都支持玉玺是由和氏璧演变而来的,比大家都听说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和氏璧归还赵国的典故。这块壁是由工匠技细细雕琢而成的。
虽然玉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历史中并没有明确详细的介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分析莱猜想玉玺大概和古人的传统观念相关,它是四四方方,有棱有角,顶部雕刻龙凤的形状。
传国玉玺是由秦始皇令人命制,上面写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历史中记载称,秦始皇在一次出行中,坐船因为遇到了风浪,救命,令人将这块传国玉玺丢弃在了湖中,以保平安。所以从那以后这块儿传国玉玺就没有了踪迹,人们害怕触犯神灵而不敢前去打捞。
随后,秦始皇又命人制作了第二块传国玉玺。虽然秦始皇制造这块传国玉玺意图是永保自己江山社稷,向世人展示皇权的象征,并且他希望这块传国玉玺能够在秦朝世世代代的传衍下去,为自己的历代子孙所掌有。
但很不幸的是,秦朝终究还是灭亡了,而这块传国玉玺也失去了下落,历史中,对于这块传国玉玺的记载也就到此结束了。
在中国的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如果说哪件文物的价值,可以位居所有文物的顶点,那传国玉玺绝对是最有资格的一件。
但可惜的是,在漫长的 历史 上,这枚象征着古代皇权的传国玉玺,早已彻底遗失了。至于目前在哪里,后人也无从得知。
不过,从传国玉玺所经历的 历史 来看,目前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几个猜测:要么是在海底,要么是在东北地区的某片地下。或者也要可能早就改头换面,变成了其他的样子。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可能,主要是因为在漫长的 历史 上,传国玉玺所经历的故事,实在是太过跌宕起伏。
据史书记载,传国玉玺成型于秦朝。据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曾经让丞相李斯,镌刻了一枚印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以此来作为皇权的信物。
对于制作传国玉玺的材料,史书上则是有两种说法。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湖北荆山附近,发现了一块宝玉。但是,因为这块宝玉外表实在不起眼,所以,当卞和拿着这块宝玉去献给楚王时,却先后被两代楚王,误以为是卞和在欺骗自己,先后砍了卞和两腿的膝盖骨。直到第三代楚王,才真正慧眼识宝玉,发现了这块宝玉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这段 历史 ,后来这块宝玉,便被称之为‘和氏璧’。
再后来,楚国为了求取赵国的公主,便把这块和氏璧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而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这块和氏璧,也自然落到了秦国的手里。所以,在秦始皇下来镌刻传国玉玺之后,李斯便用这枚和氏璧,制成了这枚传国玉玺。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斯当时所用的宝玉,并不是这枚和氏璧,而是一枚产自蓝田的蓝田玉,跟和氏璧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史学界一直没有结论。不过,传国玉玺成型于秦始皇在位时期,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 历史 背景,传国玉玺从成型的那天开始,就有了难以想象的政治意义。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秦始皇亲自下令镌刻,象征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在往后上千年的 历史 上,这枚传国玉玺,几乎就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从法理上来说,谁拥有这枚传国玉玺,谁就可以合法地成为皇帝。因为这枚传国玉玺本身,就代表了天命所归。当然,真正想去争天下,还是要看自己麾下的实力。但不管怎么说,一件物品就能作为皇位合法性的证据,这件物品的价值,自然是超乎想象的,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
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寓意,导致这枚传国玉玺在接下来的上千年 历史 当中,有了无比坎坷的经历。
秦始皇去世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就传到了秦二世胡亥的手里。不过,没过几年,秦朝就亡了。在那场秦末农民起义当中,身为农民军领袖的刘邦,抢先攻入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子婴投降之后,这枚传国玉玺,自然也就落到了刘邦的手里。
在秦朝末年的时候,这枚传国玉玺,其实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后来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也没太留意这枚玉玺,所以刘邦也就将其彻底占为己有。再之后,刘邦就藩汉中,而后又趁着项羽东征齐国,暗度陈仓,奇袭关中,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经过数年的战争后,最终,刘邦成功干掉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就大肆宣扬这枚传国玉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大家开始逐渐形成一个概念:谁拥有了传国玉玺,谁就是天命所归,谁就应该做皇帝。
再之后,整个西汉时代,传国玉玺一直在西汉皇帝的手中,代代相传。直到西汉末年,权臣王莽篡汉自立,打算向当时的太后,讨要这枚传国玉玺,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但是在此期间,那位西汉太后却坚决不肯交出,甚至直接将这枚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上,打算将其摔碎。
在这次冲撞当中,原本方正的传国玉玺,被磕掉了一个角。后来,王莽得到了这枚传国玉玺之后,便用黄金将这个缺掉的边角补齐,这也是‘金镶玉’这个词的由来。
传国玉玺落入王莽手中后,仅仅过了十多年,王莽便被推翻,最后被乱刀砍死。混战之中,王莽麾下的禁军统领,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然后将玉玺作为筹码,献给了当时的义军领袖,更始帝刘玄,以此来换取好处。自此,传国玉玺落到了刘玄的手里。
不过,就在这之后不久,刘玄便被麾下将领弑杀,将领们改为拥立刘盆子为皇帝。接下来,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又击败了刘盆子,并且最终统一天下。于是,传国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刘秀的手里。
传国玉玺到了刘秀手里之后,所代表的政治寓意,被进一步强化。毕竟,在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几位先后拥有他的主人,都先后横死,只有刘秀最后得到了它,并且统一了天下。再加上东汉盛行玄学,所以大家进一步强化了认知,坚定认为这枚传国玉玺,有着特殊的力量。只有真正被上天眷顾的人,才能真正将其占有。
接下来,传国玉玺在东汉皇帝手里,代代相传。直到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去世后,东汉高层外戚与宦官互杀,最终点燃了整个洛阳皇宫,慌乱之中,有人将玉玺带出了皇宫,最终却不幸遗失。
这也是这枚传国玉玺,在 历史 上第一次失踪。
不过,这次失踪,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就在不久之后,一个名叫孙坚的将军,率兵攻入了洛阳。后来,孙坚在一口枯井里面,发现了一个死去的宫女,并且在这个宫女的身上,发现了这枚传国玉玺。
对于孙坚发现的这枚传国玉玺,后世基本没什么怀疑,大家基本认为这就是正品。一方面,孙坚之前从来都没见过传国玉玺,不可能有仿造的能力,而后来也有见过传国玉玺的人,确定过这枚玉玺的真伪。另一方面,发现玉玺的地方,也确实和之前的很多事情对得上号,确实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不过,孙坚得到这枚玉玺之后,并没有马上对外声张,而是将其藏了起来。接下来,孙坚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时候,不幸战死。其子孙策靠着这枚传国玉玺,从孙坚的老上司袁术手里,换来了千余残兵。靠着这支军队,孙策奠定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基础。而这枚传国玉玺,也就落入到了袁术的手里。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孙坚捡到这枚玉玺之后,消息直接被泄露了出去。此后,作为上司的袁术,直接派人前来讨要,最后从孙坚手里要走了。不管这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总之,玉玺后来确实落到了袁术的手里。
而袁术得到这枚玉玺之后,欣喜若狂。袁家本就是东汉的高层贵族,而此时的袁术,势力又极大。所以,袁术认为,这是上天把玉玺送到了自己面前,想要让自己做皇帝。于是在这之后,袁术直接称帝了。但好景不长,袁术称帝之后,很快引来群雄众怒,成了众矢之的。最终,袁术战败,抑郁而终。而袁术死后,这枚传国玉玺,也被袁术的下属取走,献给了当时作为正统皇帝的汉献帝。
汉献帝得到这枚玉玺的时候,已经是身在许昌,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了。所以,这枚玉玺,也就相当于是变相落入到了曹操的手里。再后来,曹丕篡汉,这枚玉玺就正式落入了曹家的手里。玉玺在曹家手里传了几代之后,曹家又被司马家取代,就这样,玉玺又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司马家建立晋朝之后,仅仅传了两位皇帝,便爆发了八王之乱。此后,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纷纷建立政权。最后,西晋被汉赵政权所灭。汉赵大将刘聪攻破洛阳后,晋怀帝出城投降,同时也将这枚玉玺给了刘聪,就这样,玉玺落到了前赵的手里。
再之后,前赵政权分裂,以石勒为首的后赵政权,最后灭了前赵,再次抢到了这枚传国玉玺。而石勒得到这枚传国玉玺之后,还特意在玉玺旁边,加上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
不过,石勒刻的这四个字,显然没什么作用。仅仅二十年之后,后赵同样被冉魏政权取代,所以玉玺就落入到了冉闵的手里。再之后,冉闵为了得到东晋的帮助,便被东晋将领骗走了玉玺。自此之后,传国玉玺就再次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
再次回到司马家手里之后,这一次,传国玉玺正统传承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东晋灭亡之后,由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取代了东晋, 历史 也正式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南朝先后传了宋齐梁陈四代,玉玺也就从东晋一路传到了南陈政权的手里。
到了南北朝末期,随着杨坚篡取北周皇位,建立隋朝,并且南下灭陈,中原再次被统一,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杨家的手里。不过,杨家只传了两代之后,就亡国了。在隋朝灭亡之后,玉玺再一次经历了一场坎坷的旅程。
这一次的坎坷,主要是被那场隋末战乱影响的。因为隋炀帝杨广,是被麾下的禁军发动兵变所杀,这场兵变,后世史称‘江都政变’。江都政变之后,著名的大奸臣宇文化及,接管了禁军,玉玺也就此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
在演义小说当中,在这之后,各大势力开始争抢玉玺。但最终,却被李渊的儿子李元霸,压服群雄,最终抢到了玉玺。但在正史上,李元霸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玉玺也不是这样落入李家的手里。
在正史上,江都政变后,玉玺先是落入到了宇文化及手里。然后,宇文化及率兵和瓦岗军大战了一场,最后被瓦岗军打败。此后,宇文化及率领残存的士兵,裹挟着隋朝的女眷,向北方逃窜,路上却被另一位隋末枭雄窦建德截杀,玉玺和那些隋朝女眷,就落入到了窦建德手里。
但是再之后,没过多久,北方的突厥便前来要人。这主要是因为,隋朝那会儿,曾经派了一个隋朝公主去北方和亲,那位公主此时在突厥地位很高,所以才能派遣突厥前来要人。窦建德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直接把人和玉玺都交了出去。所以在这之后,玉玺就落入到了突厥人的手里。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唐朝开国,包括李世民登基初期的时候,其实一直都没有传国玉玺。直到李世民登基好几年之后,大唐战神李靖,率兵去北方奇袭突厥王帐,一战灭了突厥的统治核心。此战之后,李靖把那些隋朝女眷以及玉玺,都带回了中原,玉玺这才重归唐朝。
当然,因为在这段 历史 当中,玉玺的经历比较坎坷,所以后世也有人质疑,真正的玉玺会不会早就丢在了草原上,李靖带回的只是一个赝品,或者说这是唐朝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秘密伪造的。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绝对很低。
因为当时在李世民麾下,有很多高级文官,是直接从隋朝继承来的。在隋朝的时候,他们见过真正的玉玺。而玉玺回归之后,他们又没有任何质疑,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得到的这枚玉玺,确实应该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再之后,玉玺随着唐朝的皇位一起,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唐朝末年,朱温篡唐,玉玺就落到了朱温的手里。十六年后,李存勖又灭了后梁,所以玉玺就落到了李存勖的手里。但到了后唐末年,后唐灭亡的时候,后唐末帝李从珂,直接带着玉玺,在皇城当中自焚而死。
在这之前,传国玉玺虽然多次经历时代变迁,但基本上可以保证玉玺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在这之后,玉玺的传承就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后唐灭亡之后,一直到后面的宋朝,上百年的时间里,玉玺都没有再次现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或许传国玉玺已经和李从珂一起,彻底毁在了那场大火当中。但玉玺本身是玉制的,火灾的温度很难达到玉的熔点,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坚信,玉玺并没有被毁,只是暂时始终,找不到了而已。
而到了北宋宋哲宗在位期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农夫,忽然拿着一枚传国玉玺前来献宝,说是在自己家农田里发现的。从后唐灭亡到宋哲宗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所以当时也没人见过真正的玉玺长什么样。最后还是所谓的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各种古籍进行考古,确定这枚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但对于北宋发现的这枚玉玺,后世始终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或许当时这枚玉玺的出现,根本就是北宋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那枚传国玉玺,也不过是北宋皇帝伪造的而已。
不管这枚玉玺是真是假,我们只当这枚玉玺是真的。而接下来,这枚玉玺在北宋只传了二十多年之后,便赶上了那场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之变结束后,这枚传国玉玺,也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带去了北方。
但有意思的是,后来金国人并没有对这枚玉玺大肆宣扬。有这枚玉玺在手,金国完全可以以此来声称,自己才是中原正统,但奇怪的是,金国从来没这么干过。而后来的 历史 上,这枚玉玺在金国这边,也完全失踪了。反倒是南宋这边,还是时常有点消息。
所以,也有人怀疑,或许北宋灭亡的时候,那枚传国玉玺,被北宋皇族唯一的幸存皇子赵构,给带了出来。而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这枚玉玺也就随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传。直到南宋末年,崖山海战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一起跳海的时候,也把传国玉玺带在了身上。所以,这枚传国玉玺,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再之后,到了元朝,据说忽必烈去世的时候,元大都的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枚传国玉玺。此后,当时的权臣伯颜,便将其买了回来。后来,伯颜把之前元朝灭掉的所有国家所得的玉玺,都集中在一起,将其全部磨平,重新制成私人印章,发给了当时的元朝大臣。所以也有人说,玉玺是毁在了伯颜的手里。
当然,还有人认为,伯颜当时只是毁了那些各朝自制的玉玺,而这枚传国玉玺,则是被留了下来,一直被元朝皇帝保存。所以再之后,明朝灭了元朝之后,曾经多次派大军进入草原,征讨北元朝廷,并且向北元朝廷索要传国玉玺,但北元却始终不给。
再之后,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仍然不时会有传国玉玺现世。但每次现世之后,被大家一番考证,总是被认定为赝品。
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所谓的传国玉玺,就只剩下一个传说了。除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之外,对于这枚曾经象征皇权的玉玺,谁也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子。如果传国玉玺真的还存世,未来某天又再次被发掘出来的话,那这件文物,绝对会是中国所有 历史 文物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了。
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就是利用和氏璧打造象征权力的载体。在秦朝时,李斯为了迎合始皇帝,始皇帝也为了拥有一个象征权力和大一统的东西,使得“传国玉玺”出现和问世。也正是这么一个东西,被后来众多人争相角逐和争夺,毕竟在那个时候,拥有了传国玉玺,其实就相当于是正统的象征,是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重要一步。
传国玉玺的诞生
它是由和氏璧打造而成的,因为就当时的秦国来说,是得到了和氏璧后才统一天下,所以这个传国玉玺除了有宣布“正统”的作用外,还被当时迷信的众人视为建立功绩的神物。在这个玉玺上面刻着有八个字,而这八个字便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它被人们称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物件”
第一次流失是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时候,据说嬴政乘坐着龙舟在洞庭湖上欣赏着美妙的风景,后来因为天气突变,本来宁静的洞庭湖面变得波涛汹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玉玺掉入到了湖中,后来因为被人发现,又将该玉玺送还给了秦皇。
在后来,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在诛杀项羽后,他便手持着玉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将它当做汉室王朝的信物,世世代代的相传开来,从西汉到东汉。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个开国玉玺又丢失了,有人说是被人偷走了,也有人说是遗落在了其他地方。后来,在孙坚攻入洛阳后,在洛阳的都城内找到了该玉玺,将它藏在了自己的妻子那里。后来因为袁术的刁难和威胁,孙坚不得已将已经到手的玉玺给了袁术。后来因为袁术的死亡,使得传国玉玺又一次的落到了汉室的手里,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汉室正在被曹操所把持。
到后来三国、南北朝结束后,该玉玺又相继流入到了隋朝、唐朝。虽然在宋朝的时候也有“传国玉玺”,但很多人怀疑自宋以后的玉玺是仿制品。后来宋朝的“传国玺”落到了金朝的手中,随着时间的变迁该玉玺又传到了元朝统治者的手中,但随着元朝的覆灭,该玉玺便销声匿迹了。
所以,传国玉玺自从秦国开始就开始传递,一直传到了五代十国,在那之后,宋、金、明、清等朝的玉玺大都是赝品,非真品,所以这个由和氏璧所制成的玉玺便不知所踪。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着自己的八旗子弟,利用他们的铁骑踏平了蒙古林丹汗,正是在此刻,该部族的族人为了和平,为了能够有后期发展的机会,便将所谓的元朝“传国玉玺”拿了出来,并献给了当时的皇太极。当时该玉玺上写着的是“皇帝之玺”,当时的旗人没有见过此物,便以为该玉玺就是从秦皇时期传递的,于是便将他带回了清宫。但是后来根据请高宗皇帝的研究,认为这个玉玺是赝品,并非是真品。
玉玺现在可能在何处?
第一种猜测,可能该玉玺因为近代列强的侵略,以及抗日战争,使得它被一些人,一些集团占为了己有,此刻可能正放在某一个地方没有被人们发现。这种猜测的诞生是因为在近代中国的 历史 中,我们的国家受到了很多困难,也受到了很多的掠夺,所以玉玺流出外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而第二种猜测便是,该玉玺现在还在洛阳城中。因为在后唐的 历史 中,他的最后一任皇帝便是拿着玉玺自焚的,所以我才会觉得该玉玺还在洛阳。
和氏璧传国玉玺世代相承,前后持续达一千六百多年之久。它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珍宝。曾被无数双贪婪的目光所窥视,曾被无数颗贪欲的野心所垂涎。
围绕着这一稀世珍宝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而如今它的下落还是一个迷团,众说纷纭。
公元689年,楚国人卞和,从荆山上得到一块石头,他认为是珍贵的玉石,乃无价之宝,就屡次进献给两代楚王,他们都认为这是普通的山石,以欺君之罪分两次砍下了卞和的左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后,才识得此宝,打磨成璧。
楚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卞和献玉的故事成了凝聚着血泪的千古佳话。
三百年后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派出使者提出以城相换,这就引出了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灭赵后,秦始皇将和氏壁制成方玺,上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希望大秦帝国千秋万载,世代相传。
至此,和氏壁再次“脱胎换骨”,刻成玉玺后变成历代皇权的象征。欲夺天下者,无不对它趋之若鹜。
然而不久,秦朝三世而亡。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号称它为“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索要玉玺。太后一气之下把玉玺摔在地上,从此它身上缺了一角,只好用黄金镶补上。
东汉末年,玉玺一度失踪数年。后来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后发现一口井内冒出红光,打捞后找到了玉玺。
孙坚死后,玉玺被献给了曹操,后又传到晋朝,最后落入唐太宗李世民之手。唐朝未期,天下大乱,五代十国交叠,玉玺也就此失踪。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时,命人到处寻找,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民国初年,未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还苦苦追寻过这块玉玺的下落。
尽管历朝历代不断有发现它的传闻,却始终未被史学认可。目前,公认的就是玉玺在唐未、五代时期就己不知所踪了。
而如今它不知流落何地,无数人仍在浩瀚的 历史 古籍中寻找它的踪迹。
我相信这块历经沧桑的宝玺仍在尘世,它静静的卧在某处,看尽人世间的日月交替,风云变幻。
要么已经和姓李的一起在大火中毁了,还有一种可能在私人手里,不敢见天日,怀璧其罪这个道理都懂,不过这种可能不大,古人藏物喜欢埋,或许在哪个角落静静等着重见天日,,,有很多人说埋在乾陵,但是传国玉玺是天子传位的象征,一般不可能随着皇帝埋在地下当陪葬品
您好,别想了,遗失在 历史 长河中了。
应该是在四川藏匿起来,东汉末年以后真伪难辨。最后一次有史书记载的是孙坚献给袁术,袁术为谁所伐?刘备也,刘备如果讲玉玺献于朝廷,不至于后来曹丕即位没有玉玺,初步可以判断这货从袁术手里拿到玉玺就自己藏起来了,然后三国归晋以后中华乱了几百年,这东西估计就被人带走藏在了四川再也没有出现过,司马炎所得可能属假的!最有可能就是被深深的埋在了四川的某一座坟里面!
或许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就能找到传国玉玺的线索!
传说始皇帝一次经过洛水,突起大浪,遂讲玉玺置于河中。大浪即止。到岸后有一老者讲玉玺奉上,自称河中老鼋,不知是始皇帝驾临,曰,此物乃仙界所有!此时在始皇手中不敢造次!后始皇帝殁!玉玺又被老鼋收回!重新归于仙界!此乃玉玺真正下落!
这都多长时间了,很有可能在国外
照 历史 记录来看,这东西现在应该在外蒙。也有可能在元朝某代皇陵中。
传国宝,秦始皇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辽史
01总述
华夏的传国玉玺还有存在的可能吗?如果存在的话,会在哪里?据叶梦珠的《阅世编》记载,传国玉玺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据史料记载,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联合契丹,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无力抵抗,只得自焚而死。
据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记载,那颗传国玉玺,就是焚毁在了这场大火之中。此后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传国玉玺的身影,但翦伯赞先生认为,都是假的!如果玉玺还存在的话,应该有下面几种可能性:可能在上京或者中都。也可能在漠北或者沈阳。
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
——《宋史》
02传国玉玺的下落
第一种,可能在上京或者中都。据《宋史》记载,哲宗时期,洛阳一农民在自家地里挖出一方玉玺,上面有个角,是用金子镶嵌的。这与史书中记载的,王政君怒摔玉玺,导致玉玺缺角,后被王莽用金子补齐的说法相吻合。所以哲宗就认为这个玉玺是真的。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发生,传国玉玺与宋徽宗等人一起,被金国掳走。翦伯赞先生认为,此物既然如此珍贵,那必然在金国的都城上京或者中都里。第二种,是可能在漠北。据《明史》记载,徐达当年远征漠北,名义上是追剿元顺帝,实际上是寻找这个传国玉玺。因为明初有传言,玉玺就在元顺帝手中。
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
——《汉书·元后传》
03第三种可能性
第三种可能性,是玉玺可能在察哈尔。因为据《清史稿》记载,多尔衮远征蒙古时,在察哈尔林丹汗处见到过一块玉玺,上面刻有“制诰之宝”四个篆字。而且其纽上有两条龙,这与古籍中记载的秦始皇的玉玺十分相似。当然,也有人认为,玉玺应该被多尔衮带回了沈阳。综上所述,华夏传国玉玺在官方文书中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洛阳。自此以后,古书上记载颇多,莫衷一是。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的最后记载是什么?
本文2023-10-12 22:13: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