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薜荔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薜荔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性味 210 功能主治 211 薜荔的用法用量 212 附方 213 备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薜荔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薜荔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薜荔 1 拼音
bì lì
2 《辞典》:薜荔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Bì Lì
23 薜荔的别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墙虎、风不动(《中国药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间草药》),石龙藤(《中药志》),常春藤(《广西中药志》),石壁藤、补血王、追骨风、爬巖风(《湖南药物志》),墙脚柱、红墙套、烟筒丕(《闽东本草》),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广东中药》Ⅱ),石绷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薛荔络石藤、老鸦馒头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粉藤、爬墙藤、牛屎藤(《江西草药》)
24 来源
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茎、叶。4~6月间采取带叶的茎枝,晒干,除去气根。
25 原形态常绿攀援灌木,有乳汁。茎灰褐色,多分枝;幼枝有细柔毛,幼时作匍匐状,节上生气生根。不育幼枝的叶小,互生,卵形,长06~25厘米,基部偏斜,近于无柄;至成长后,枝硬而直立,叶大而厚,叶柄长05~15厘米;托叶卵状三角形,长05~1厘米,外面被细柔毛,革质;叶片椭四形,长25~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稍心脏形,全缘,上面近于无毛,下面密生细柔毛,侧脉和网状脉在下面隆起,呈小蜂窝状。隐头花序;花单性,小花多数,着生在肉质花托的内壁上,花托单生于叶腋,有短柄;雄花托长椭圆形,长达5厘米,直径3厘米;雌花托稍大,倒卵形,表面紫绿色。瘦果细小,棕褐色,果皮薄膜质,表面富粘液。花期5~6月。隐花果成熟期10月。
26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树木间或断墙破壁上。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山东。此外,贵州、江西、湖北、广东、安徽等地亦产。
27 性状干燥茎枝呈圆柱形,细长而弯曲,直径1~4毫米,表面棕褐色,常散生有攀援根或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韧或脆,折断面**或黄褐色,髓部圆点状,黄白色,偏于一侧。茎枝上的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先端钝圆,通常卷折,棕绿色或黄褐色,革质。气弱,味淡。以茎细、均匀、带叶者为佳。
28 化学成份本植物乙醇浸出液中分离得5种晶体:内消旋肌醇、芸香甙、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香树脂醇乙酸酯。本植物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种子中含一种凝胶质样物质约13%,水解生成葡萄糖、果糖及阿拉伯糖。
29 性味酸,平。
①《纲目》:"酸,平,无毒。"
②《广东中药》Ⅱ:"味淡,微凉。"
③《福建中草药》:"苦,平。"
210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
①《本草拾遗》:"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
②《日华子本草》:"藤汁敷白癜疬疡及风恶疥癣。"
③《本草图经》:"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效。"
④《国药的药理学》:"藤汁为激性药,有壮阳固精之效。又为消炎药,治肿物,肠痔及恶疮痈疽,一切疥癣。"
⑤《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治丝虫病,跌打损伤,腰痛,热痢,水泻,热淋,肚胀气坠。"
⑥《广东中药》Ⅱ:"利水去湿,散毒,滑肠通便。治痔疮,天泡疮,酒湿患疮。"
⑦《江西草药》:"治血尿,砂淋,梦遗,早泄,咽喉肿痛等症。"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消肿,利尿,止血。治风湿痛,手足关节不利。"
211 薜荔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品2~3两);捣汁、浸酒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212 附方①洽风湿痛,手脚关节不利:薜荔藤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腰痛、关节痛:薜荔藤二两。洒水各半同煎,红糖调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疝气:薜荔藤(用结果的主藤)一两,三叶木通根二两。水煎去渣,加鸡蛋一个煮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④治血淋痛涩:木莲藤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日煎服之。(《纲目》)
⑤治尿血、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薜荔一两,甘草一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病后虚弱:薜荔藤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⑦治先兆流产:薜荔鲜枝叶(不结果的幼枝)一两,荷叶蒂七个,苎麻根一钱。水煎去滓,加鸡蛋三个,同煮服。或单用薜荔枝叶亦可。(《江西草药》)
⑧治小儿瘦弱:薜荔藤二两,蒸鸡食。(《湖南药物志》)
⑨治婴儿湿疹:鲜薛荔叶二两,黄连三钱。加米汤适量擂烂,以汁搽患处;或同时服汁二、三匙,一日二次。(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⑩治疮疖痈肿:薛荔一两,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⑾治痈肿:鲜薛荔叶、鲜爵床各等量,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213 备注本品的不育幼拄,有些地区作络石藤用。参见"络石藤"条。
214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薜荔的方剂 花藤薜荔汤
拼音:huāténgbìlìtāng处方:薜荔2两,金银花3两,生黄耆1两,生甘草2钱。功能主治:发
荔花鼻窦炎片3B273897处方:角花胡颓子5000g薜荔5000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
秘元丹(浆水浸7日,切作半破),斑蝥49枚(去翅足),薜荔叶2两,糯米1分。功效:固守三田,接养真气。用法
夺命丸卷四方之夺命丸:处方:半夏(大者,各4破之,用石薜荔1握锉碎,同半夏炒令**,去石薜荔,只用半夏)4
摄风酒钱)甘草节(五钱)苏木(五钱)南木香(二钱半)石薜荔(一两石上生者佳)生姜(一两半)川乌头(一只
更多用到中药薜荔的方剂用到中药薜荔的中成药 荔花鼻窦炎片
3B273897处方:角花胡颓子5000g薜荔5000g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
前列通片45日为一疗程。贮藏:密封。注:前列通干浸膏系取薜荔5份,黄芪58份,车前子33份,黄柏、两头尖
更多用到中药薜荔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薜荔 《证类本草》:[卷第七]络石
变白宜老。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有功。生山之阴,与薜荔相似。更有木莲、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是其类,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木莲(《拾遗》)释名薜荔(《拾遗》)、木馒头(《纲目》)、鬼馒头。时珍曰∶木莲、馒头,象其实形也。薜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八草部上品之中]草之走无毒附地锦扶芳土鼓石血薜荔木莲丽生络石(出神农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发背斗。浸硝待冷。取故青布两片。更渍浸拓。日三五度。薜荔散治发背神效用薜荔叶一味。不拘多少。阴干。捣罗为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二(外科)]发背《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散毒。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摘录《回春》卷八《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天麻、地骨皮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微汗热退为佳。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散调服。摘录《医统》卷九十一《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处方芎藭1钱,茯苓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功能主治小儿黄水疮,瘭疮。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临床应用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风邪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摘录《外科心法》卷七《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别名消风败毒散处方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枳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制法上细切,作1服。功能主治发散痘疹,疏解寒热。主痈疽疮疡初起,发热,脉浮数,及水肿邪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气风
详见百科词条:荆防败毒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6:30 共30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神仙活命饮 31 神仙活命饮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神仙活命饮的用法用量 35 运用 36 方解 37 现代适应证 371 疖肿 372 化脓性扁桃体炎 373 蜂窝织炎 374 乳腺炎 375 脓疱疮 38 神仙活命饮的药理作用 3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82 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作用 383 对心脏、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9 摘录 4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方之神仙活命饮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神仙活命饮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神仙活命饮 1 拼音
shén xiān huó mìng yǐn
2 概述神仙活命饮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常用方为《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记载的仙方活命饮。其组成为穿山甲(炙)6g、防风6g、没药6g、赤芍6g、白芷3g、当归尾6g、乳香6g、贝母6g、天花粉6g、皂角刺6g、金银花9g、陈皮9g、甘草6g。此方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症见痈疮肿毒局部红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本方是治疗痈疡肿毒初起病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软组织的感染化脓性炎症,如痈、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脓疱疮、深部脓肿等属阳证者。
3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神仙活命饮该方剂主要用于化脓性感染,其抗菌谱广泛,作用力也强,特别是大多药物均针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的致病菌;同时该方剂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也很强;部分药物能改善微循环,可在感染局部起到“活血化瘀”作用。但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该方剂组成比较庞杂,有些药物从现代医学角度尚未发现其对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有有效的治疗作用。对于重症疖肿、蜂窝织炎等应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手术治疗为宜,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有效抗生素治疗。[1]
31 神仙活命饮的别名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真人活命饮(《摄生众妙方》卷八)。
32 处方川山甲 甘草 防风 没药 赤芍药各3克 白芷18克 归梢 乳香 贝母 天花粉 角刺各3克 金银花 陈皮各9克
穿山甲(炙)6g、防风6g、没药6g、赤芍6g、白芷3g、当归尾6g、乳香6g、贝母6g、天花粉6g、皂角刺6g、金银花9g、陈皮9g、甘草6g[2]
白芷6g、贝母6g、防风6g、赤芍药6g、当归尾6g、甘草(节)6g、皂角刺(炒)6g、穿山甲(炙)6g、天花粉6g、没药6g、金银花25g、陈皮9g[3]
33 功能主治《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方之神仙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赤肿焮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属于阳证者。
34 神仙活命饮的用法用量用好酒600毫升,煎至300毫升。若上身,食后服,若下身,食前服,再加饮酒150~200毫升,以助药势。不可更改。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3]
35 运用1.本方是治疗痈疡肿毒初起病证的代表方剂。凡痈疽疮疡初起属阳证者,局部出现了红肿热痛,或伴有发热微恶风寒、舌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等症状者,即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药渣还可捣烂外敷患处。[2]
2.加减法:若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热盛伤津,口渴甚者,去辛燥之白芷、陈皮,重用天花粉,并可加玄参、麦冬以清热生津;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并可根据疮疡肿毒所在的部位不同,适当加入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2]本方除煎煮取汁内服外,药渣可捣烂外敷。[4]
3使用注意:本方前人称之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阳证而体现的各类疮疡肿毒。以局部红肿焮痛,甚者伴有身热,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脓未成者,服之可消,脓已成者,服之可溃。但应注意只可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溃后断不可用。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均应慎用。[3]
36 方解[3]
痈疡肿毒初起,红肿掀痛,属于阳证者。痈疡肿毒一证,多为热毒内壅,气滞血瘀痰结而成,症见红、肿、热、痛,甚者伴有全身症状。属阳证痈疮,必以清热解毒配合理气活血,散结疏风为治。方以金银花为君,其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然单用清热解毒,则气滞血瘀难消,肿结不散,故又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橘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无滞留,使瘀去肿消痛止,共为臣药。白芷、防风透达营卫,疏风解表,又可散结消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溃坚决痈,可使脓成即溃;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排脓,可使未成即消,均为佐药。甘草为使,助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疏风消肿之功。
本方属外科“消法”的代表方剂。全方辛苦偏凉,寓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化瘀散结诸法于一方,其药物配伍体现了外科阳证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本方与普济消毒饮均属清热解毒方剂,但普济消毒饮所治为大头瘟,系肿毒发于头面者,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为治法,并佐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本方则通治阳证肿毒,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对痈疮初起更适宜。
37 现代适应证[4]
适应证:可用于化脓性炎症,如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深部脓肿等属阳证、实证者。
371 疖肿疖肿是累及毛囊深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初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和硬结,数天后中央变软,有波动感,顶部出现白色脓栓,脱落后排出脓血及坏死组织。
372 化脓性扁桃体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急性扁桃体炎的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腺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大量繁殖,毒素破坏隐窝上皮,病原侵入扁桃体实质而发病。病毒感染者炎症仅局限于黏膜表面,多为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当炎症侵入扁桃体实质的淋巴滤泡,引起充血肿胀、化脓称为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当扁桃体充血红肿,隐窝内充塞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有时有连成一片的假膜即为隐窝性扁桃体炎。
373 蜂窝织炎蜂窝织炎,多为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进入皮下结缔组织,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致病菌释放毒性较强的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使组织水肿、坏死,病变扩展快,附近淋巴结也可侵及。一般皮下蜂窝织炎表皮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继续发展皮肤局部变成褐色,可起水疱,破溃后流出脓液;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常以厌氧菌侵犯为主,如肠球菌、兼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或产气夹膜梭菌,局限于结缔组织,不侵犯肌层,破溃后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374 乳腺炎乳腺炎其实就是生长在乳腺上的蜂窝织炎,主要由于乳汁瘀积, 破损或皲裂使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致乳腺小叶而使该部组织水肿、变性、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 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重者可有全身发热、寒战等症状。
375 脓疱疮脓疱疮是由金**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的皮肤化脓性病变。细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阴性噬菌体Ⅱ组T1型金**葡萄菌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懈坏死;抵抗力低下者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可诱发肾炎或风湿热。临床分寻常型脓疱疮、深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3种。主要表现为初起红色斑点,继之转为脓疱,然后破溃、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厚痂,重者皮肤可大面积剥脱。
38 神仙活命饮的药理作用[5]
3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金银花有广谱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链球菌、淋球菌、霍乱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某些皮肤真菌、口腔内部细菌、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孤儿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而且金银花与青霉素等抗生素合用可使抗菌作用互补和增强。其有效抗菌成分为绿原酸及异绿原酸,同时金银花还有抗细菌内毒素作用,不仅能清除内毒素而且对其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减少内毒素引起的死亡。臣药当归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赤芍抗菌谱几乎与金银花相同,同时对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及某些肠道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没药主要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佐药白芷对大肠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对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风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部分真菌和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皂角刺具有杀虫作用。天花粉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艾滋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除对上述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阿米巴原虫、 滴虫,而且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艾滋病毒等有确切的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对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强;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酸单胺还能抑制HIV。由此可见该方剂13味药中有8味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而且大部分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易引起组织感染的细菌有对抗作用,可能此即为该方剂组成的中心。
382 抗炎、抗氧化、解热、镇痛作用该方剂13味药中有9味药具有明确的抗炎、解热功能。其中君药金银花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有效成分黄褐毛忍冬总苷FUL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轴而发挥抗炎作用,对炎症的各个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同时金银花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使其恢复正常水平,又能抑制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降低抗体产热水平,从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臣药当归所含阿魏酸具有广谱的抗变态反应作用,当归水煎剂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炎症组织PGE2释放量,降低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同时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有抗超氧阴离子和H2O2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并能清除自由基使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减少,因此也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赤芍所含芍药苷、牡丹.酚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多种致炎剂以及炎症的各个过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臣药没药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同时对于黏膜损伤有收敛作用,还有解热、镇痛作用。乳香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陈皮所含陈皮苷及甲基陈皮苷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所含欧前胡素也具有抗炎作用,并有显著的解热、镇静、镇痛作用。防风则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解热、降温、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穿山甲也有抗炎作用。皂刺有消肿透脓作用。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同时甘草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PGE2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解热作用具有氢化可的松样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甘草还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作用,同时还有抗过敏作用和对免疫性炎症的抑制作用。该方剂中至少有7味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383 对心脏、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臣药当归有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形成,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和扩张血管作用,其所含阿魏酸有改善微循环作用。赤芍能扩张冠状动脉,提高机体耐缺氧的能力,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激活纤溶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微循环。陈皮小剂量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细血管出血,同时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穿山甲能降低血液黏滞度,延长凝血时间。贝母可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酒的作用主要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甘草所含黄酮则具有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甘草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此即所谓的中医“活血化瘀”作用。
39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4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方之神仙活命饮 41 方名神仙活命饮
42 组成金银花1两5钱,皂角刺1两,贝母(去心)4钱,天花粉4钱,当归尾5钱,滴乳香5钱,大黄5钱,没药3钱,木鳖子(去壳)3钱,甘草3钱,穿山甲(用蛤粉炒黄,去粉,净)3钱,赤芍药3钱,防风(去芦)2钱半,香白芷2钱半,橘皮(去白)1钱半。
43 主治《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方之神仙活命饮主治痈疽,发背、发脑、发髭、发胁,疖毒,骑毒肿,肚痈,腿痈,附骨痈疽,恶疮,恶漏疮,血块气块,面目手足浮肿。
44 神仙活命饮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量病上下服之。
45 加减老人及体虚者,加生黄耆半两;脏腑闭涩者,服九宝饮。
46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洞天奥旨》卷五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圣神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圣神汤 1 拼音
shèng shén tāng
2 《洞天奥旨》卷五 21 组成人参1两,生黄耆1两,当归1两,金银花2两,白芥子3钱,肉桂1钱,白术(炒)1两。
22 主治阴症对口,或生于偏旁,无数小疮,先痒后痛,随至溃烂,肿不甚高突,色必黑暗,身体沉重,困倦欲卧, 无力。
23 圣神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古籍中的圣神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后 ]骑马痈门主方七味圣神汤(岐天师)金银花(四两)蒲公英(二两)人参当归甘草(各一两)大黄(五钱)天花粉(二钱)水
《石室秘录》:[卷四(御集)]火治法
一钱,丹皮三钱,元参三钱,水煎服。(〔批〕泻火圣神汤。)心火,加黄连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胃火,
《疡科心得集》:[卷中]辨臀痈骑马痈论针,如用只可针一、二分,慎之慎之!初起,以七味圣神汤治之甚妙。盖此毒乃乘虚而入,必大补其血,而佐以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后 ]骑马痈门主论未经洗净,重与交合,皆足以生此恶毒也。治以七味圣神汤主之。盖此毒乃乘虚而入,必大补其血,而佐以逐邪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肿疡门主方古时候,有一个村子里,一对善良的夫妻,生下一对可爱的女儿,一个叫金花,一个叫银花。俩个长如花似玉,聪明伶俐,乡亲们都非常喜欢这对姐妹。 两姐妹很快都到了十八岁,求亲的人络绎不绝,几乎都要踏破了门槛。可俩姐妹谁也不愿嫁,生怕从此分开。俩人私下发誓:生愿同床,死愿同穴!父母也拿她们没有办法。 谁知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这病来势凶急,浑身发热,起红斑。医生看了病后惊叹地说:哎,这是热毒,无药可医,以是悬脉,只好~~。 银花听说姐姐的病没法治,整天痛苦欲绝,在一旁守候着。一天金花对银花说:离我远点吧,这病传染。 银花说:我都恨不得替姐姐得病还怕什么传染。金花说反正我活不成了,可妹妹还要好好过。 银花说:姐姐忘了,咱们有言在先:生愿同床,死愿同穴。姐姐要是有个好歹,我绝不独活! 没过几天,金花病危,而银花因照顾金花也被传染,卧床不起。俩人对父母说:我们死后,要变专门治热毒的草药。不能再让得这种病的人无药可医,让得病的人只能等死! 俩人死后,乡亲们帮着其父母按其生前遗愿,把俩人合葬在一起。第二年春天草木发芽时,金花银花的坟墓上什么草也没有生,只生出了一株绿叶的小藤。每当到了夏天开花时,花先白后黄,黄白相间。乡亲们都很奇怪,从没人见过这样的花,于是便认为黄的是金花,白的是银花。又想起姐妹俩临终前的话,于是就采下花来服用来治疗热毒,果然有效。 从些人们就把这种藤上的花称为金银花!
薜荔简介
本文2023-10-12 23:04: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