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共祖之一"少昊"简介,少昊天帝怎么死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华夏共祖之一

简介

少昊是汉族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后人尊为帝造成群雄的局面,为五方天帝中的西方天帝。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崩,其后代郯子国尊为高祖(见于《春秋》),后人尊为帝。

圣子诞生 玄嚣

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不久迁都曲阜,并以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鸿鸟氏、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凤鸟立制 少昊在父黄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禀赋和超凡的本领。少昊少年即被黄帝送到东夷部落联盟里最大部落凤鸿氏部落里历练,并取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

他先在东海之滨建立一个国家,并且建立了一套奇异的制度:以各种各样的鸟儿作为文武百官。具体的分工则是根据不同鸟类的特点来进行。

凤凰总管百鸟,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劳掌管夏天,鹦雀掌管秋天,锦鸡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种鸟来管理日常事务。

孝顺的鹁鸪掌管教育,凶猛的鸷鸟掌管军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严的雄鹰掌管法律,善辩的斑鸠掌管言论。另外有九种扈鸟掌管农业,使人民不至于*佚放荡。五种野鸡分别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个工种。

凤国盛世

少昊见百鸟之国到处呈现繁荣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

请来年幼的侄儿颛顼帮助料理朝政。颛顼不负众望,干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赏识。少昊见侄子非常辛苦,就教颛顼弹琴。

少昊时期,是华夏凤文化的繁荣时期,现江姓等有少昊血缘的族裔的姓氏图腾里仍带有凤鸟或燕子图案。从少昊起到嬴、江得姓始祖元仲一直是华夏族主干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少昊族从大昊伏羲氏族发展而来,是东夷势力的代表。到黄帝时期,炎帝族和黄帝族融合,产生了早期的华夏族。

夏启破坏禅让制后,引起了东夷部落与夏王朝的对抗。

到夏后期,东夷之商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重新入主中原,华夏两大集团加快了融合的速度,但到纣王时期,欲完全吞并东夷,又引起对抗,西部的周族趁机占领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周武王立周后,周公旦与太公先后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周征东夷战争,东夷势力范围被大大压缩,直到春秋末期,东夷完全融入了华夏族。华夏凤文化先于龙文化存在和发展,在凤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了龙文化,凤文化和龙文化是华夏族两大文化支柱。

抚琴高手

据相关记载,少昊擅长弹琴。

家族世系

(1) 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配附宝)—黄帝(姬轩辕,配嫘祖)—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大禹/夏禹,本名姒文命, 夏朝 开国 君主 )—姒启(夏启)—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观

(2)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本名姬己挚,又名玄嚣,黄帝长子)—f极—帝喾(名姬,又名姬牖蚣з)—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 商朝 开国 君主 )—太丁、外丙、仲壬

(3)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 商部族首领 ,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4)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帝喾—弃(史称后稷,本名姬弃)—不(kū)—鞠—公刘(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姬)—公非(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姬类)—周太王(又称古公父,本名姬)—周王季(也称季历,本名姬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 周朝 开国 君主 )

(5)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帝喾—台玺—叔均( 也被周朝奉为先祖 )

(6)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帝喾— 尧 (又称 帝尧 或 唐尧 )—丹朱

(7)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帝喾— 挚 (即 帝挚 )

(8)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己—大骆—秦非子( 秦国首任国君 )—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 中国 首位 皇帝 )

(9)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业父—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 赵国始祖 )—明祖—明父—公明—赵成子(赵衰)、赵夙

(10)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业父—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 费国始祖 , 费姓始祖 )

(11)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陶父—皋陶( 李唐皇帝 的始祖 ,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2)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f极—挥公( 张姓始祖 )

(13)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昧祖—昧父— 昧 — 台骀

(14)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少昊— 重 (句芒)、 该 (蓐收)、 穷奇 、 般 、 倍伐 、穷申、瞽目

(15)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 古蜀王 、魍魉、杌

(16)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又称帝舜或虞舜)—商均—……—遏父(或称虞阏父,是商均的三十二世孙)—陈胡公( 陈国开国君主 )

(17)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又名卷章)—吴回—陆终—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宴安)、季连(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 楚国 始祖 ):

①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熊绎(熊狂长子)—熊艾

②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熊丽(鬻熊长子)—熊狂—屈r(熊狂次子)

③ 季连—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机—熊杼—熊怀—熊胤—熊靡—熊祖—熊潜—熊仅—熊绅—熊克—熊成—熊单—熊辅—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启—熊苞—熊越—熊{—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端木J(鬻熊次子,史称J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

(18) 华胥氏—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 重黎 ( 晋朝 皇帝的始祖 )

相关记载 史籍记载

《世本》的说法:“少是黄帝之子,金天氏少 ,青阳即少皋,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

《帝王世纪》也持这种观点:“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

这是两本在汉以后影响较大的书,汉代以后的书籍多持此种说法。

《史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汉书》:“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t祖(即嫘祖),黄帝妃,生昌意。肜鱼氏,黄帝妃,生夷鼓。嫫母,黄帝妃,生苍林。”

汉代人说法:“少昊帝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名挚,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金天氏。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黄帝是土,少昊就是金,源于五行之说,牵强附会,不一定可信。

《孔子家语》一书的说法:“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孔子家语》不是孔安国制造的伪书,是研究先秦史和儒家活动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一本信史。从时间上讲,此书成集于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是先秦早期的著作,而司马迁的《史记》比《家语》晚三百多年。《世本》大约是战国末期的著作,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里,也比《家语》晚得多。至于说晋人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出书年代就更晚了,大约是公元290年的著作,比《孔子家语》晚了七百多年。所以,孔子说的肯定要比他们可靠和正确。

黄帝故里志

方雷氏,居于方山,黄帝妃,生休、青阳。

少昊生于穷桑(今山东菏泽),因他能继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称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主要活动于今山东菏泽一带,擅于治水、农耕。少昊氏最初立国于今山东日照一带,后来建都曲阜。

少昊氏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1、2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东夷少昊氏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古老部族,少昊氏属于其中一支,

少昊部族以鸟为崇拜图腾。这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学术界通过钩稽文献记载所达成的共识。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加,学界又逐渐形成了海岱地区的史前文化属于东夷太昊氏、少昊氏为代表的文化这一共识。

后来随着史前陶文等新资料的发现,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分布于豫东皖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属太昊氏遗存,在鲁南和鲁北一带的大汶口文化则是少昊氏遗存。这些实证研究极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岱地区史前社会的认识。但同时又出现一个问题,海岱地区史前社会发展的鼎盛期实际是龙山文化,

如果认为少昊氏只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必须对它与龙山文化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将与少昊氏作为东夷族最繁盛支系的大量文献记载产生矛盾。因此,就有必要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对少昊氏在史前尤其是龙山时期的发展流变进行探索,这有助于我们准确评价少昊氏在海岱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在先秦典籍《列子·黄帝》中记述了黄帝身体不好调养三个月不亲政事而悟道的事: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奸黪,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奸晦,昏然五情爽惑。黄帝……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弁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天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槌无瘙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黄帝既悟,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日:“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知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

列子这段所述内容是黄帝悟“道”并最终得以“登仙”的过程,分析列子所传承记述的黄帝之后“二百余年不辍”,这就是传承于黄帝的少吴金天氏时期。少昊金天氏末期《国语》记述:“及少吴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

蒸享无度,民神同位……”从这看,根据黄老学、老庄学说所体现出的达观思想和逍遥自在、无我无物、追求成仙的处世态度(黄帝修道,“道家”的淡然思想、宽阔的胸襟也促进了黄帝选贤传位给少吴),少吴时期应是一个全民大自由大放松时期。那时家家有巫,人人寻仙通神,这客观上促进了神仙家及各项文化理论认识和发展。各族生活非常合乐。

《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j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甘渊”作注时说:“水积则成渊也。”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经文“东南海之外”,北堂书抄卷一四九引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大荒南经此节疑亦本当在此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下,乃简策错乱,误脱于彼也。此经甘渊实当即大荒南经羲和浴日之甘渊,其地乃汤谷扶桑也。

《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谓此也。则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少昊在位期间,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以鸟命官(其实是用不同的鸟作各少昊部落的图腾),少昊的图腾可能是燕子(嬴)。同时,还与炎黄部族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

《春秋命历序》说少昊传8世,500年,《易纬稽览图》说是400年,后期青阳氏强力四征,重兵苦之,遗之美女。青阳之君悦之,营域不治,大臣争权,远近不相听,国分为八(《逸周书·史记解》)。周朝时嬴熊诸族、徐、群舒、赵、秦、江、梁、黄贵族多是其后代。而《史记》则说,玄嚣不在帝位是司马迁写《史记》时根据汉武帝指示所作的误传。

子嗣

少昊有好几个儿子,他们的外貌、性格、品德、才能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史书中略有记述的有以下几位:

重有着人的面孔,鸟的身体,脸是四四方方的,经常穿着白色的衣服。出行时驾驭着两条飞龙。古籍中多称句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和伏羲共同掌管着春天。木神拿着一个圆规一样的东西,掌管着春天的大地万物的生命。句芒还兼任着生命之神,如果某人多行善事,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句芒就会给他增加寿命。

该有着老虎的爪子,人的脸,浑身到处都是白毛。古籍中多称蓐收,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和少昊掌管着西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该负责查看太阳落山的时候,西边的霞光是否正常。除此之外,蓐收还掌管着天上的刑罚,如果有人做了坏事,危害了国家的利益,他就会对此人进行惩罚,轻则减少寿命,重则剥夺生命。

穷奇

穷奇长得像老虎,肋下有一对翅膀。他能够听懂天下各地的语言。穷奇是个是非不分的恶神,他看见两个人打架,就把正直有理的哪个人吃掉,而让凶恶闹事的无赖逍遥法外。但每年腊月初八,他和他的伙伴们就到处寻找吃人的害虫,把他们赶跑或吃掉。

他发明了弓和箭。

倍伐

他被贬到南方,作了缗渊的主神。

昧祖

昧祖之孙昧,担任水官,被称为玄冥,昧的儿子台骀,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在汾川。

穷申

穷奇之弟,帝颛顼的堂兄弟,皋陶的堂祖父。

瞽穆

瞽穆,也作“瞽目”,他本无名字,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故称。史书中说他是一目国的建立者,其国在遥远的北方,这个部落的图腾是“一目人”(人只有一只眼睛,长在脸的中间部位)。

陵墓

古称云阳山,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

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遗迹 大汶口文化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在

《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凤凰文化

据考证,《山海经》记载

的少昊之国和羲和之国的甘渊(汤谷)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中。东夷人均崇拜鸟,少昊时代对鸟的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吴玉丽教授在《从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识与图腾崇拜》一文中又说:“百鸟之王少昊,名鸷,是一只鸷鸟,更是鸟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内,各氏族全以鸟为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谣者也。”自称为少昊后代的郯子把上述传说归化为历史,固然不足为信,但作为反映少昊之国丰富多彩的鸟图腾崇拜,则是确信无疑的。而且,根据考古发现并证实,\鸠为布谷,爽鸠为鹰,鹘鸠为鸟、枭、雕。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轮回

人物性格,挚、帝喾

弈翎说,“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令卓文君与之私奔,写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佳句。”

北京出差四天,二号回杭,趁着休息的日子看看书,弹弹古筝,从《妆台秋思》到《高山流水》,也没有了当初的心境。我弹琴来你作词,我磨墨来你写诗,有的人可以挥毫泼墨,也可以指点江山。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古筝的《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知音少,弦断有谁知?你若不来,我怎会老去。光阴似琴弦,时而锋芒如利剑,时而温柔若流水。也许我们该做个淡然抚琴的人,不分季节,不问悲秋,于渺渺山河中,弹奏几曲古调,修养身心,净化灵魂。

古筝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古琴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扩展资料

古筝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琴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列子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是宋代文学家姜夔创作的琴歌《古怨》。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妩媚无力之意。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古怨》便是其中一首最具代表性的琴歌。

 《古怨》这首琴歌中,姜夔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这首琴歌穿越时间与空间的藩篱,从耳边呼啸而过,尘土飞扬,千年前的南宋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显山露水。那时的'天比现在更蓝、水更清,江山如画,迤逦千里。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湮没于暮霭沉沉的山峦中,宁静的江面,一叶扁舟停泊在岸边,水面烟雾濛濛。白石负手站在小舟上,看着这如画江山,对着这良辰美景却想到山河凋零、民不聊生,心中无限伤感。可是,他,一个落魄的文人,空有满腔才华却报国无门,唯有对天长叹,他不由得唱到:

 “日暮四山兮,烟雾暗前浦,将维舟兮无所。追我前兮不逮,怀后来兮何处。屡回顾。

 世事兮何据,手翻覆兮云雨。过金谷兮花谢,委尘土,悲佳人兮薄命,谁为主。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

 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满目江山兮泪沾屦。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

 歌声婉转凄凉、如泣如诉,闻之令人潸然泪下。

 白石目送秋鸿,看着它们在灰沉沉的天宇盘旋飞舞,渐行渐远。

 心随着鸿雁一同飞远,愿离开这昏暗龌龊的尘世,愿看不见这江山凋敝、国破家忘。

 这首曲子适合一个人在夜凉如水的秋夜,抚琴轻歌,不同的感伤融进琴曲,都是一般凄凉哀怨。

典故:相传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没有知音,十分寂寞。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着听着,停住了脚步。坐在俞伯牙的对面,说出了俞伯牙弹奏的心中所想的。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他们约好在两年之后,在他们两个坐着的地方见面。

可是两年之约到了,俞伯牙拿着琴在这里等,不见钟子期的影子。等着等着,来了一个老翁,自称是钟子期的父亲,是专门来替钟子期来赴约的。老翁向俞伯牙说明了来意。原来钟子期的临终遗言就是同俞伯牙的约定。

俞伯牙跪拜在老翁的面前,悲痛欲绝。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一说河边)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看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所以人们常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扩展资料:

1、典故人物简介

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据余氏宗谱记载,伯牙实姓余,名瑞,字伯雅,善鼓瑟子期赞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父余纶,子一仲霄。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2、现实意义

如何交朋友,古人已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光辉的典范。同朋友的交往要守信。信在五常中是最后一个字,但是五常的基础。在现代的广泛的社交活动中,我们还得讲一讲朋友之间的信义。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朋友,不要失去了才惋惜。

-伯牙碎琴

古筝与古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弦数不同,古琴又称七弦琴,有七根弦,而古筝往往都有13根以上。

古筝和古琴的区别:

一、弦数不同

1、古琴:又称“七弦琴”,有七根弦。

2、古筝:古筝都有13根以上。所以从外形上古筝比古琴大了不少。古琴一般长为12米左右,宽约25至30厘米。古筝的规格一般长为16米左右,宽约40至50厘米。

二、产生的年代不同

1、古琴:古琴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

2、古筝:古筝又称“秦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三、音量不同

1、古琴: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能使人静心放松,是高雅的象征。在孔子推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就是乐中的必修课。

2、古筝:音量较大,音色相对明亮华丽悦耳。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十大古曲中也是古琴曲居多,而古筝曲却很少。

四、演奏方法不同

1、古琴: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

2、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

五、学习难度不同

1、古琴:弦数少,相对简单。

2、古筝:弦数多,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古琴

-古筝

华夏共祖之一"少昊"简介,少昊天帝怎么死的

简介 少昊是汉族神话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后人尊为帝造成群雄的局面,为五方天帝中的西方天帝。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崩,其后代郯子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