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心力衰竭有何主要特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何为心力衰竭有何主要特征,第1张

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心力衰竭的症状很多,常见的有如下症状,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还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导致运动耐量下降,以及液体潴留导致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力衰竭通常会出现气促、乏力、心悸以及下肢水肿等表现,第三患者在平时需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保持情绪稳定,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还需要遵医嘱服用利尿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防止血栓形成,避免合并症发生。

答案:E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及心排出量降低。ABCD四项,咳嗽、咳痰、咯血、乏力均是左心衰竭的症状;E项,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和最重要的症状,最初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演变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病情较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一年的存活率只有50%,而病情较轻的,其4-5年的存活率,大约为50%。因此,心力衰竭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目前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是去除病因,如冠心病的患者需要血运重建,对抑制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作用。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普利类的药物、沙坦类的药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均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慢性心力衰竭

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

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它不涉及左室的收缩功能,而是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病因

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它不涉及左室的收缩功能,而是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

临床表现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

2)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已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除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

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这些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主要症状。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的左心衰竭血液进行再分配时,首先是肾的血流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随着病情的由轻到重,肺部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患者如取侧卧位则下垂的一侧啰音较多。

(2)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诊断

心力衰竭的诊断是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而作出的。首先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心衰的症状体征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疲乏、无力等由于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而左心衰竭的肺淤血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的体循环淤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支气管哮喘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常称之为“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性啰音,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测定血浆BNF,水平对鉴别心源性和支气管性哮喘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2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由于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得以确诊。

治疗

1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对所有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的常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在尚未造成心脏器质性改变前即应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目前已不困难;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慢性心瓣膜病以及先天畸形的介入或换瓣、纠治手术等,均应在出现临床心衰症状前进行。对于少数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亦应早期干预,从病理生理层面延缓心室重塑过程。病因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发现和治疗过晚,很多患者常满足于短期治疗缓解症状,拖延时日终至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不能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的时机。

(2)消除诱因常见的诱因为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应积极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发热持续1周以上者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对心室率很快的心房颤动应尽快控制心室率,如有可能应及时复律。潜在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检查并予以纠正。

2一般治疗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使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因此,应鼓励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如散步等。

(2)控制钠盐摄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潴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剂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

3药物治疗

(1)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慢性心衰患者原则上利尿剂应长期维持,水肿消失后,应以最小剂量(如氢氯噻嗪25mg,隔日1次)长期使用,这种用法不必加用钾盐。但是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治疗。

(2)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抑制剂除对循环RAS的抑制可达到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心脏组织中的RAS的抑制,在改善和延缓心室重塑中起关键的作用。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

(3)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现代的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机制虽然在早期能维持心脏排血功能,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对心肌产生有害的影响,加速患者的死亡。代偿机制中交感神经激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交感神经激活,阻断上述各种有害影响,其改善心衰预后的良好作用大大超过了其有限的负性肌力作用。迄今有超过20项安慰剂对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了β受体阻滞剂与对照组相比不仅可以耐受用药,还可明显提高运动耐量降低死亡率。目前认为在临床上所有有心功能不全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或不能耐受。应用本类药物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短时间内缓解症状,而是长期应用达到延缓病变进展减少复发和降低猝死率的目的。

(4)正性肌力药药理作用:①正性肌力作用洋地黄主要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而细胞内K+浓度降低,成为洋地黄中毒的重要原因;②电生理作用一般治疗剂量下,洋地黄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对房室交界区的抑制最为明显。大剂量时可提高心房、交界区及心室的自律性,当血钾过低时,更易发生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③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对迷走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是洋地黄的一个独特的优点。可以对抗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的不利影响,但尚不足以取代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该类药物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但远期生存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别。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容积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这类患者如同时伴有心房颤动则更是应用洋地黄的最好指征。对于代谢异常而发生的高排血量心衰如贫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因所致心衰洋地黄治疗效果欠佳。主要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及毛花苷C(西地兰)、毒毛花苷K等。

(5)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①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其作用随应用剂量的大小而表现不同,较小剂量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扩张,特别是肾小动脉扩张,心率加快不明显。这些都是治疗心衰所需的作用。如果用大剂量则可出现不利于心衰治疗的负性作用。②多巴酚丁胺是多巴胺的衍生物,可通过兴奋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扩血管作用不如多巴胺明显,对加快心率的反应也比多巴胺小。起始用药剂量与多巴胺相同。以上两种制剂均只能短期静脉应用,在慢性心衰加重时,起到帮助患者渡过难关的作用。③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Ca2+通道膜蛋白磷酸化,Ca2+通道激活使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目前临床应用的制剂有米力农、胺力农、左西孟旦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短期应用对改善心衰症状的效果是肯定的,但已有大系列前瞻性研究证明长期应用该类药物治疗重症CHF患者,其死亡率较不用者更高,因此,此类药物仅限于重症心衰完善心衰的各项治疗措施后症状仍不能控制时短期应用。心衰患者的心肌处于血液或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过度或长期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将扩大能量的供需矛盾,使心肌损害更为加重,而导致死亡率反而增高。

(6)血管扩张药物心力衰竭时,由于各种代偿机制的作用,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也增大。对于不能耐受ACE抑制剂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小静脉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扩张小动脉的硝普钠或α受体阻断剂乌拉地尔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依赖升高的左室充盈压来维持心排血量的阻塞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不宜应用强效血管扩张剂。

(7)非药物治疗①扩张型心肌病伴有QRS波增宽>120ms的慢性心衰患者可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安置三腔心脏起搏器使左、右心室恢复同步收缩,可在短期内改善症状。②对不可逆慢性心衰患者大多是病因无法纠正的,如扩张型心肌病、晚期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肌情况已至终末状态不可逆转,其惟一的出路是心脏移植。从技术上看心脏移植成功率已很高,5年存活率已可达75%以上,但限于我国目前的条件,尚无法普遍开展。③有心脏移植指征在等待手术期间,应用体外机械辅助泵可维持心脏功能,有限延长患者寿命。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多由高血压、冠心病及先心病等原因引起,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根据患者基础心血管疾病不同以及疾病进展速度不同,心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心衰早期,心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比如心慌、胸闷、喘气、阵发性的夜间呼吸困难等。心衰晚期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下肢浮肿以及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下降等,从而出现心衰性骤停、急性心衰引起的肺水肿而导致死亡。

关注心衰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是心衰治疗的关键。早期药物治疗能改善部分心衰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心室收缩不协调的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接受CRT疗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心房心室顺序激动,来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帮助心脏左右心室收缩同步,室间、室内再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增加每搏输出量。CRT可以有效帮助心脏提供足够的力量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使心脏逐渐恢复至正常大小,实现心衰治疗,减少或避免心衰情况的恶化。

心脏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我们身体的其他器官都是依靠心脏的不停跳动来维持血液的供应的,所以心脏也是最容易衰竭的一个器官,所以心脏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心衰竭也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一般夜间频繁惊醒是因为心脏问题吗?

1、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故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此由于劳动促使回心血量增加,在右心功能正常时,更促使肺瘀血加重的缘故。随病情的进展,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迫坐呼吸)。因坐位可使血液受重力影响,多积聚在低垂部位如下肢与腹部,回心血量较平卧时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坐位时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轻者坐起后数分钟,症状即告消失,重者发作时可出现紫绀、冷汗、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称心脏性哮喘。严重时可发展成肺水肿,咯大量泡沫状血痰,两肺满布湿罗音,血压可下降,甚至休克。

2、咳嗽和咯血

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咯血色泡沫样或血样痰。

3、其它

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4、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脉。

5、如何保养心脏

1、养心需要看季节

养心要注意季节,暑天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汗是心的液体,流汗过多会有损心阳。所以暑天时心要静养,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快走和慢跑。运动时间一般控制在4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

2、养心者早晨不宜剧烈运动

早上应做“平和运动”。“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表明早上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步行上班。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步行上班的人比坐车的人感冒率低25%。

不要把步行改为跑步。英国布鲁奈尔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上跑步的人更容易感冒;而日本专家则发现晨跑会令血管里血栓凝结的几率增加6%。

3、养心者宜不急不躁不暴食

比利时研究人员认为,在心脏病的诱因中,可卡因排第一位,第二位是暴食暴饮,第三位则是狂喜暴怒。如果吸食可卡因,心脏病的发病率增加2300%;如果暴食暴饮,心脏病发病率增加700%;狂喜暴怒,心脏犯病的几率增大5倍。

和咖啡因一样祸从口进的还有暴食暴饮。美国研究人员有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两小时内心脏病发的几率为普通人的4倍,一小时内为10倍。管住嘴,养好心阳,配合良好的作息,就能养出强壮的心脏。

4、养心选择好时段

“世界最健康作息时间表”认为,晚上11点前可洗热水澡并入睡。这个时间表暗合了中医理论。起床后,先将身体从睡眠状态中唤醒,喝杯水。这是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建议。喝水是为了补身体睡眠8小时的缺水。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5杯水(每杯250毫升)的女性,相比每天只喝两杯水的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几率低41%。中午11点~下午1点的午时和晚上11点到临晨1点的子午觉,都是养心的重要时段。

5、养心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研究表明,开怀大笑能让血管的内皮放松,增加血流里;而且笑一次,这样的效果就能保持至少45分钟。如果人经常情绪抑郁、低落,久而久之,心脏功能就不如同龄人;每天神经绷得紧紧的,心脏负担也会很大;另外,争吵也会对心脏造成不利的影响。

6、养心者宜只吃七分饱

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每天减少30%的食量所换来的结果居然是延长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瘦人的心脏可能比胖人年轻10到15年。其他相关资料显示,限制卡路里摄入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常人得到明显改善,DNA被破坏的迹象也减少了。科学家相信,控制食里可以减少过高的血糖带给组织的破坏,降低炎症的发生率以及削减自由基。

膳食中的食物应注意多样化,饥饱要适中,以七八分饱为宜,粗粮细粮搭配吃,三餐应合理安排。多吃鱼类、坚果、谷类、水果和蔬菜,少吃各种动物脂肪。除了多吃苦味食物之外,平时还可多吃些酸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橘子,还有辛辣食物,如大蒜、洋葱、生姜、辣椒等都能促进血管氧化。另外要注意少盐,最好每天不超过6克,对甜食要限制,油也要少吃,最好每天不超过25克。

7、养心多吃苦清心火

为心脏减压,可以从吃着手。中医认为对心脏最好的食材都是苦味的。《黄帝内经》记载:“苦入心,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由火引发的,苦味是最好的灭火器。这种说法在西医里面同样得到了认证。食物发苦,是因为其苦味素,苦味素最基本的药效是利尿和降血糖,利尿就是为了减轻心脏负担。

8、养心宜适当补充维生素

注意摄取含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若维生素B6缺乏会抑制氨基酸代谢,血清胆固醇升高,致使心脏方面的疾病形成和病情恶化。

多吃富含维生素E和C的蔬菜、水果、豆类、芝麻油、花生油等。维生素E可以促进改善高血压所致的心脏病症状,阻止破坏冠状动脉血管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维生素C则能清除动脉血管内膜和组织间脂质,避免脂质沉淀硬化,有利于动脉损伤的修补。

胡萝卜素在血液中具有潜在的防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止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的形成,保护动脉血管,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可多吃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

9、最养心的苦味食品

除了含有苦味素,基本上所有的苦味食品都富含维生素,能消炎抗菌,消暑利尿,降压健胃。其中,苦味杏和杏仁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最健康食品排行榜。

苦味饮料:苦丁茶、咖啡、绿茶、决明子茶、薄荷叶茶、啤酒;

苦味蔬菜:黄瓜、丝瓜、葫芦、苦瓜、生菜、芹菜、莴苣、香菜:

苦味水果:杏、柚子、荸荠、黑枣;

苦味食药:莲子心、五味子、菊花。

何为心力衰竭有何主要特征

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心力衰竭的症状很多,常见的有如下症状,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