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怎么翻新,书都快坏了,不敢翻页。怎么才能弄成现在的新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古书怎么翻新,书都快坏了,不敢翻页。怎么才能弄成现在的新书,第1张

你好,古书有几种方法:

1古书修补法:将残破古籍直接拿到古籍修复中心(省市图书馆都有付费修复服务、或者去书藏网w

w

w

s

h

u

c

w

c

o

m

。问问),这种修补法是将残破古籍托裱成“金镶玉”就是整页用特制纸张裱起来,一页页都这样再装订成册,就可以翻阅了。

2直接影印古书。图方便可以直接用复印机复印,使用复印件就行。

3古籍脱酸法,就是用特制技术将发脆古籍进行脱酸处理,使纸张变软。但是这种需要有一定量,古书较多可以找机构处理,少的话一个不划算、再一个别人也可能不会答应。

以上资料来自

书藏网

(百度下

书藏网)

湖北一男子查阅古籍定位古墓群后进行盗墓,他之所以有这想法,就是因为他前期买了金属探测仪勘探银元,结果发现了墓葬于是就组团开始盗墓。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应城市公安局在市公安局的指导之下,经过精准研判,最终破获了李某某等多人的盗墓案件,总共抓获七名犯罪嫌疑人,其中三级文物就达五件,一般文物157件,作案工具更是多达31件,此次是破获有利于对盗墓群体进行威慑,同时护住了国家的文物,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依据,让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在这方面展示出来民警同志高效率破案的能力。湖北一男子查古籍定位古墓群进行盗墓,他之所以有这想法,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动了歪脑筋。

李某某今年已经49岁了,一直以来他非常喜欢到处勘测银元并且以此来换钱,因此他在网上购买了非常专业的金属探测仪,这种探测仪能够探测到地下20m的金属物质,在这期间他无意间就发现了古墓群,因为根据金属探测器的结果显示里边儿拥有大量的金属,所以它就推测可能是找到古墓了,于是他四处翻阅古籍到处打听,于是就推测他所勘测的地方为古墓,因此就已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打掩护,最后勾结挖掘机司机以及包工头一起进行盗墓,最终还是被警方抓获。湖北一男子查阅古籍定位古墓群后进行盗墓,他之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盗墓没人发现。

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应城市公安局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称在城市当中有居民李某某在涉嫌盗墓,所以高度重视这件事情,迅速成立了相关的破案小组,在前期侦查过程当中,民警们不分白天黑夜克服了种种困难,运用了各种侦查手段,最终才完成了取证工作。而李某某某之所以敢盗墓是因为它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整体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能够为其打掩体,结果还是被法律制裁了。盗墓严重危害了国家古文化遗址,同时对文物造成了损害,罪过是很大的。

1、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2、《大学》读后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所以,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有人这样总结说:一个团队的生命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资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团结一致的步调。要做像白求恩一平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这个集体中来的。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管理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 而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 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与之同喜同乐,无私奉献,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身体力行去实践。按照日常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改正计划,要毫不迟疑地付诸于行动,把自己对做人的点滴领悟,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在运用 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相信一定会有明显的收获。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无知是欺骗;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嫉妒;人生最大的 错误是自弃;人生最大的法宝是精进;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3、《中庸》读后感

这个学期,读了《中庸》,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中庸》,首先是我们《中国文化概论》课老师推荐的书目;其次,我们国学社本学期的晨读选材也是《中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知道《中庸》,想读而又没读。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写的经典文本,或者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被收录在《小戴礼记》中,后来独立成一书,南宋朱熹又将其分成三十三章。

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

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这句话是一个垂示,犹如凤鸟衔至黄帝窗前的“五始之文”(《春秋保乾图》称: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至帝前,其中得五始之文焉),乃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4、《荀子》读后感

《荀子》全书三十二篇,而以《劝学》为首,非常符合修道的次第。《劝学》又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篇。学习是贯穿修道始终的。没有正确的见地只能是盲修瞎炼。然而学习又得先有目标。应该“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这种圣贤教育与功利教育的区别就是“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劝学》这篇最重要的就是讲到了明心见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德才能明道。但德是一切众生所共有的,谓之性德。然而仅有性德是不行的。因为众生的性德被无明给蒙蔽了,无法显示其光明清净的妙用,反而显示出污浊的身心世界,令众生枉受轮转六道的痛苦。

只有依靠修德才能使性德的清净光明显示出来。修德就是积善,积善即是明道的资粮。善法有世出世间的不同。这种不同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行者自己的心志之强弱。所以即使儒家的道,也并不是局限世间的,这种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儒家之道行之极处也是可以出世的。当然,在一切出世法中,佛教是最为高超圆满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这绝非凡夫之境界。众生本来是神而明之的,之所以会变成愚昧,实在是性德被障碍的缘故。因为修德而显出性德,神明不过是性德之用而已,荀子知晓其是自得,非从外来。“圣心备焉”,圣心即是真心,“备”者恢复也,去妄显真。荀子所在的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但绝不可说中国即无悟道者,佛经亦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荀子可谓无师自悟,但其之所以能够悟道还是因为其修学暗合道妙。宣化上人曰成就之后,荀子再谈到了其境界“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天地间纯是一片光明,由此可知荀子的证量一二。最后荀子以“君子贵其全也”作结,勉励后学勿得少为足,当勤精进。

5、《老子》读后感

《老子》又称作《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一、老子对道、德的理解。

老子把天地万物之生的总原理称为“道”,而且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没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原因就在于道。《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道”的一个总的理解。

在老子看来,“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恍恍惚惚的东西。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质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说的,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它,我们也很难将其特性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老子对“道”的称谓也有很多,包括“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

在“有”、“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

二、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

老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常”。“常”具有普遍永久的意思,所以“道”也可以称为“常道”。而从常道内除的“德”,可以称为“常德”。而称道为“无”,就又可以称“常无”;称道为“有”,又可以称为“常有”。老子认为“知常为明”,知道明白“常”的人,依常来规范日常的行为,不轻易为自己谋私利,就可以称为公了。“知常”指的是依之而行,则又可以称之为“袭明”,或“习常”。而如果我们不知道宇宙间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违背规律,任意而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发展。

而事物的变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当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达到了极点,则必然会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发展。老子称为“反”或“复”。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样的论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对“道”的论述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不盈”、“不争”的思想,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压力缓解有一定的作用。

6、《离骚》读后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7、《逍遥游》读后感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

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逍遥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故 “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

其次说“游”。“游”作为人的主体活动,既可指向人的精神,也可指向人的肉体。《庄子》一书在使用这个词时也兼有这两个词义。但庄子哲学是谈人的精神自由的,他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活动,是要从人的精神自由中寻找人生的出路。故《庄子》中使用“游”一词时,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是指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漫游”。

“逍遥游”中的“游”也是如此。“游”是心游,是让心游于“无限时空”中的精神漫游,是让心同“道”、“造物者”、天地自然进行的交游、交往,也就是《庄子。天下》中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泰然状态,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这样的“游”才“逍遥”。

二、“至人”“神人”“圣人”——精神自由的“逍遥”者庄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道”论。庄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道”使天地万物生灭流变,无穷无尽。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在内)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也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都是这个“道”运行的结果,也是这个“道”的具体表现,这叫“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自然然,无为无不为,无目的又合目的。人类是顺“道”而生的,所以人的生存,在本质上亦如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甚或无生命的天地日月一样,本属自然,无目的又合目的,无所为又是自然天成的。

在《庄子》一书中,“真人”也被称作“至人”“神人”“圣人”。因为“真人”是依乎天道、顺乎人性自然地活着,达到了至道至性的境地,故庄子又称其为“至人”:“真人”在人世间顺性自然,无为无不为,超凡脱俗,故庄子也称其为“神人”:“真人”是领受了天道自然之精髓的人,在世间生活已无所不通,《说文解字》说:“圣者,通也”,故庄子还把“真人”称作“圣人”。《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者名殊而实指为一。“无己”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无名”“无功”同样是忘我后的任性自然。这三种状态都是人在体道自然中无为无不为的泰然人生。唯其如此,“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而“无所待”,才能在人生中作“逍遥游”。

8、《秋水》读后感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主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写的文章比较浪漫,也非常大气。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了他其中一篇著作《秋水》后的一些感悟。 文中的涵义主要是在说明我们人应该以何种心态去处事的道理,即作为人不能怀有“自高自傲”、“贡高我慢”不利的心态。在《秋水》中也有很多句子可以和现在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关系做对比。例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善为尽在已”。这句话的含义即:河伯一向以为他所在的黄河是天下最大的,水势很大,以为天下所有的水全都是流向黄河的,于是自己就非常得意,而导致河伯产生傲慢之心。 其实,这就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相同,也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当一个人成就了一点事业,或得了一些什么小名利,就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夸大自己的功劳,一自我为中心,然而轻视他人,这正是因为他还没有在外界碰见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所以才会在界内自高自傲。假如哪天让他到外界去出差或辩论问答,遇见比自己更高一层的人,这个时候就会认为自己还不如他人,所以说我们人,在还没有亲自接触到界外之事时,就不能以为自己很伟大。因为你一旦看见别人比你更厉害、比你更强大时。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微不足道。我们应该保持“中道”,不能被名利之事所牵引,否则你将会被比你更有见识的人讥笑轻视。我们只有在“中道”的界线上,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修。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僧,对于一个邪知邪见深的人,我们不能急于马上给他讲佛法之奥妙,因为这种正知正见可能会令他不但不能接受,反而会认为我们也是魔,令他生气毁谤,这只能等他的因缘成熟了,能够接受真理的时候,我们再去引导他也不迟,这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去引导一个人的时候,首先必须观察对方的根机是深、是浅,并且要看他对我们所说的法是否应机,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庄子的《秋水》让我看到了大智大美,道理与思想的引发,也使我的人生能够渐渐趋向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

9、《归园田居》有感

好友金铭曾一再推崇,干国祥先生新近上的《归园田居》是其所听过的课当中最好的,此课好到什么程度?用金铭自己的话来说,“课后一小时没有说一句话,当天中饭都没有吃”——因为一直沉浸在课带给他的震撼中。金铭读课多矣,一般的课自是难以让他有如此的感触,此课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我想。于是从金铭处拷贝干先生的课,等心静下来了,再虔诚地打开聆听。

长假的最后一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安排用过早餐,先做起了预习功夫:找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开始研读,试着对诗有自己的“前见”。诗不深 ,很好懂。如何让初二年级的孩子理解此诗的意蕴,这想必是学习此诗的难点,干国祥先生是如何带领孩子们走进陶渊明的诗歌境界的呢?带着这个悬念,我开始了观课。

课的前半部分,干老师由交代背景开始,将《归园田居(其一)》做了解读,让学生明白陶渊明归隐山林的缘由——为了挣脱羁绊心灵的藩篱,回到大自然中,做心灵的主人。接下来释词,梳句,朗读。经过了20分钟的稍嫌平淡课堂之后,精彩开始了。干国祥先生设置了好几层冲突,让看起来有些平淡的课堂,有了波澜。

“这首诗写的是不是一个农民的勤劳生活?”(大意)这一问,将孩子们的认识提升了一层,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首诗很容易被误读成歌颂农民的勤劳生活。干老师抓住关键词句,让孩子们明白了,诗所描述的是一个厌倦官场渴望回到大自然的士大夫回归田园的情形。而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本课最为关键的一问:“那么,我问同学们,你赞成他这样的生活方式吗?这样的诗在今天学,有着怎样的意义?”妙哉!此问直接击中了要害。是啊,在今天,我们学习《归园田居》,究竟有什么意义?干老师不愧为高手,他借助一个八卦图,让孩子们充分选择。并讨论。学生开始积极思维,有说学这首诗没有多大意义的,有说有意义的。经过师生的讨论,孩子们达成了“临时性共识”——陶渊明那种不为世俗生活沾染,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在此基础上,干老师提到了美国的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然后总结出他们的精神境界:清洁思想,朴素生活,后来干国祥先生还“以己证诗”将课推向高潮。课看到此处,我不禁拍案叫绝!

《瓦尔登湖》一书,是我近日正在重读的一书。读完梭罗的美丽文字,一股清凉的湖水仿佛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听了干国祥先生的《归园田居》,回想《瓦尔登湖》所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我不由沉思: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里,人类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每一个身处繁华都市忙碌在名利场的行色匆匆的人,是否也该多一些追问和反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园田居》和《瓦尔登湖》一样,既是属于文学家的,也是属于每个人的,既是属于古代的又是属于现代的。

读一读《归园田居》、《瓦尔登湖》,让身体与豆苗野草亲密接触,让心沾灵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与喧嚣,这不是追逐时髦故作风雅,而是回归自我的必然。

如果人间多几处瓦尔登湖,多几个陶渊明式的“田园”,人类就会多一个安谧宁静的后花园。

10、《念奴娇》感想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沈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象崩坠的云;一句说,惊涛象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还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也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被迫迁移成为流民严重社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北魏政权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有地可耕,政治上整顿吏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选B。

他生于清末的一个旧官僚家庭,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家庭氛围之下,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是一个敢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先锋大将,倡导自由、民主、平等,他叫钱玄同。

他亦出生在封建家族,原本立志做一个医者,去日留学只为了精进医学造诣,却深感祖国的病痛根本无法为医者所医,于是弃医从文,同旧世界作斗争,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叫周树人。

有着相同追求的他们,曾经互为知己, 是钱玄同促进鲁迅写下那篇名动中原的《狂人日记》 ,鲁迅曾经将钱玄同引为伯乐,可后来他们却决裂了,是有人忘恩负义,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1904年9月,鲁迅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在这里他认识了藤野严九郎,也就是后来他作品中所说的藤野先生,那时候的鲁迅还没有意识到国民之重疾,所以就想学好医学。

1906年1月,鲁迅在校内参加了一场教育活动,他和同学们在课间一起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这次观影活动让他深受刺激,他突然发现,医学只能医国民 健康 ,却无法医国民思想。

于是选择弃医从文,直接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想要去寻找专门医治国民疾病的药,但在这时,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是他的母亲病重,鲁迅着急忙慌的回家,结果遇到了坐在屋子里的新嫁娘。

他被哄骗着和他根本不爱的朱安结了婚,国之不幸与个人的不幸,加注在一个人的身上,一个想要用笔墨文章唤醒沉睡的中国人的自由青年,彻底被现实与封建传统所打败。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迷茫无奈又消沉,这时的鲁迅在教育部从事文案翻译工作,每天翻阅古籍,抄古碑文,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朝九晚五,颓废而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鲁迅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钱玄同,钱玄同当时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其实他们早就认识了,而且同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不过那时他们交往不深,只是钱玄同经常向他约稿而已。

1917年8月,钱玄同在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二人闲谈的时候,突然对着好久没有写一点东西的周树人说道:“我想,你可以写点文章!”

周树人十分哀痛的回答道:“ 如今的中国,就好比一个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如果有人打扰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苦头,你倒认为对得起他们吗?

这就是鲁迅的迷茫与消沉的原因,他想振臂高呼,可又无奈于国民的无动于衷与麻木不仁,这座阴沉又消极的铁屋子,他自感没有办法突破,又不想做那个大声叫嚷的人,只能痛苦而又清醒的活着。

钱玄同当时是一个十分激进的革命者,他并不愿意见证好友就这样颓废下去,于是立即出现反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来这铁屋的希望 。

就是这一句话,让周树人提起了放下许久的笔,用一种辛辣而又讽刺的笔调写下了那篇震惊中华大地的惊世名作《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白话文小说的 历史 篇章。

1918年5月15日,在钱玄同作为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1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人少“吃人”的本质。

也就是这一篇小说,让鲁迅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原名周树人倒是不为人所知了,从此,鲁迅在文坛上名声大噪,很快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与文化革命的****和倡导者。

钱玄同和鲁迅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从普通的朋友成为了知己好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钱玄同是对鲁迅有着知遇之恩的伯乐。

可是这样一对相知相惜的挚友,后来却关系破裂,甚至走向了一种十分糟糕的境地,他们几乎成为了仇人。

鲁迅与许广平的情书日记《两地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用来描写钱玄同——“ 胖滑有加,唠叨如故 ”,这种略带讥讽的语言用在好友身上明显是不妥的,更何况还是写给自己的爱人。

当时钱玄同的身材比较胖,鲁迅经常抓住钱玄同的这一特点进行嘲讽,语词之间极尽挖苦之能。

钱玄同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一笑置之,并没有说什么很刻薄的话,只是说:“ 你要讨厌那就讨厌去吧,以后不见就是了 。”这样说来,倒真是鲁迅的不是了。

其实从一开始,两人的交往就不太合拍,钱玄同虽然欣赏鲁迅的才华,但对鲁迅的性格实在是适应不来,鲁迅为人尖刻是众所周知的,对自己不满的人和事总要出言讽刺。

而钱玄同虽一开始十分的激进,不过后来为人却比较温和,说起性格与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倒是十分合得来,或许从这里可以隐约看到他们决裂的真正原因。

当时周氏兄弟反目成仇成为了留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谜团,而作为好友的钱玄同站在了周作人的那边,这自然是激起了鲁迅的不满,更何况周作人后来还做了汉奸,这更是让鲁迅和钱玄同的关系走向了末路。

不过他们彻底反目还要从1929年说起。

1929年5月,两个人在孔德中学相遇,钱玄同看到好友主动凑过去问道:“你的名片还是三个字吗?”原本只是好友之间的道歉,却被鲁迅理解错了意思。

鲁迅直接轻蔑的回答道:“ 我的名片从来没有两个字,或者4个字的 。”这句话就是在讥讽钱玄同故作玄虚,因为当年钱玄同的名片上印着的是“ 疑古玄同 ”4个字,其实就是仿效古人将号加在名字之前,当时很多文人都用,但鲁迅却是瞧不起的。

文学革命思想走到后来,钱玄同的观点偏向了保守,而鲁迅则一直保持着激进的革命热情,众所周知,当时文化运动期间,各路党派之间的争论一直不休,两个人的文学观念不一样,自然也就注定了他们走的路不一样,那决裂也就情有可原了。

人到一定的年纪,思想观念都会平和下来,钱玄同人过四十,当年冲击封建文化的豪情与雄心渐渐的消失,整个人偏向了平静,而鲁迅到了后面思想越来越昂扬,文学革命的激情越来越热烈,两人自然而然也就分道扬镳了。

到了1932年11月, 两人几乎成为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鲁迅的从上海回到北京探亲,当时的钱玄同在北京师范大学当国文系主任,两个冤家又遇到了一起,自然就会有一系列矛盾。

当时鲁迅声名在外,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们都十分希望能听到鲁迅的一节课,但作为普通学生,自然是无法得知鲁迅地址的,于是满怀信心地去找他们的系主任钱玄同,没想到这却触碰到了钱玄同的逆鳞。

钱玄同一听到学生们的意见之后,怒发冲冠,直接叫嚷着:“我不知道,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

当时有描写这一事件的人,记录钱玄同的状态说“ 好像炸弹爆炸了似的叫嚷

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真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当时的学生可是十分仰慕鲁迅的,系主任不答应,并不阻挡他们的热情,一群学生也生气了,铁了心的要去找鲁迅,他们甚至自发的前去寻找鲁迅的住所,反正北京就那么大,他们一定会找到的。

一向稳重的国学大师,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如同小孩子一样的撒泼威胁,“ 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 。”

学生们却并没有被钱玄同吓到,直接去请了鲁迅先生,甚至还把钱玄同的态度告诉了鲁迅,鲁迅最后还是在北平师范大学做了演讲,给青年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钱玄同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却没有辞职,此事也成为鲁迅后来嘲笑的把柄。

钱玄同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曾经的思想激进的让人有些无奈,他曾经公开说过“ 人到了40岁就不应该活着了,就算活着也应该枪毙 。”

不过到了后来,钱玄同也就不想死了,毕竟当时的钱玄同,可是北大教授,有钱有权,生活又好,只说了一句忘记了,不过他忘记了,可有人帮他记着呢,这可不就是让鲁迅抓住了小辫子吗?

鲁迅当时写了一首讥讽钱玄同的打油诗,“做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猪头,抵当辩证法。”

对于这样的人身攻击,钱玄同在日记中骂道:“ 购鲁迅之《三闲集》与《二心集》躺床阅之,实在感到他的无聊、无赖、无耻,总是那一套冷酷尖酸之拌嘴、骂街,有何意思?

钱玄同四处讥讽鲁迅为人,鲁迅那样孤傲的一个人,自然不甘示弱,两人你来我往,昔日好友感情破裂越来越大,直至反目成仇。

鲁迅的一生,嬉笑怒骂皆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的一生与封建传统的斗争,也与腐朽的旧世界做斗争,所以为人尖酸尖刻了一些。

而钱玄同则不同,作为一个标准的文学大师,一个学院派人物,势必会与鲁迅走向不同的道路。

从朋友到挚友,从挚友到反目成仇,与其说是二人之间是性格不合,还不如说是时代的使然。

名家纷争一直以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骂的痛快,说的痛快,看客们自然也是看看热闹,至于他们留在文化史上那些光辉夺目的篇章,才是后人所应该注意到的精华。

若论其后世的知名度,钱玄同是大不如鲁迅的,鲁迅的作品有很多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国民知名度十分高,再加上他言辞的犀利深刻、文笔的惊世骇俗,自然让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评价鲁迅,说他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

钱玄同也是一个分外厉害的牛人,毕竟鲁迅痛骂过的,都是当时数得上名字的文人,而钱玄同在汉语拼音方面的功绩,更是让后人响应无穷,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他:“ 没有钱玄同等前辈锲而不舍的追求,也许我们今天无缘享用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恩泽。

钱玄同的儿子钱三强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让中国不畏于世界上任何强国的挑战与压迫。

那些恩怨情仇都已成为了 历史 上的一页,嬉笑怒骂也好,谈笑风生也好,反目成仇也好,都为后人津津乐道,是他们的成就之外的一些逸闻趣事,也让文化名家成为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平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不是文坛上没有感情温度的圣人。

     

      江湖盛传当年连谷的第一女医师顾清绯天资卓绝,很有可能是连谷的下任继承人。

      可是她却爱上了自己姐姐的未婚夫孟楠,当朝最年轻的吏部尚书。更是大闹了自己姐姐的婚礼,被孟楠拒绝后,为情自杀。为此众人唏嘘不已!

        在顾清绯离开的第五个年头,众人都以为已死的顾清绯却回来了!

      无名山顶,我站在路口看着那冰冷的墓迟迟不敢走近。

      记得初遇是在七年前,他是调查京都皇商殷家,医药世家古家和江湖铸剑山庄接连被血洗案件的朝廷命官,而我是连谷派出协助朝廷的医师。

      初见那天,他冷着一张脸,配着一身严肃的官袍,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冷冽的气场。我看着站在他身后温婉的姐姐,感觉两人真的不像未婚夫妻,倒像是陌路人!

      我真的不敢相信他真的是我姐姐给我提及的未来姐夫。我不懂京都那么多出色的世家子弟,为何姐姐偏偏会喜欢了这样一个冷到骨子里的人。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从小定下娃娃亲的缘故?

        那我不得不感叹他的命好,就因为当年的夺嫡之战,孟夫人与我娘亲一起流落郊外,她们二人几乎时同时诞下了孩子,也正是这种缘分,姐姐和他才定下婚约。看着这样冷的他,我不由想起自家师兄,我想也只有师兄那样温文儒雅的男子才配得上我倾国倾城的姐姐。

      “连谷顾清绯拜见大人!”心里虽对这个未来姐夫有些不满,但是顾清绯却不是公私不分之人,恭敬朝他行了个礼。

    “嗯!沉风,带医师下去休息!”

      “玉清,带你家**回府。”说完就转身离去。我看着一旁失落的姐姐,却不知说什么,只是更确定了想要把师兄介绍给姐姐的想法!

    那之后很久我都没再见过他,沉风带我一一查看了命案现场,但都没什么发现。

      直到几日后发现了古家老爷子的尸首,匆匆赶到时,正看见他带着手套,仔细翻看着老爷子早已腐烂生蛆的尸首,那腐烂程度一看就有半个月了,空气中腐尸的味道让人作呕,所有人都退避三舍,只有他一人面无异色的对着腐尸。看着那么认真的他,我忽然觉得他也不错,有担当,沉着,稳重。这样好似也配得上我姐姐。

      “怕吗?”看我走进,他抬头淡淡的看了我一眼。

        “习惯了!”我快速带上装备,上前验尸!他退后一步,认真的看着我一点点检查尸体。

        这次验尸果然有重大的发现,所有的证据都直指江湖上的唐门,可我总觉得不对,可我只是一个医师,没有人愿意相信我的直觉。

    其他的官员早已被近段时间的事,搞得精疲力竭,有了这一线索,便快速上报了朝廷准备就此了结此案。

      我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全程不说话,却默许了他们做法的孟楠。正好他也看向我,很奇怪,明明只是几秒的对视,我却看懂了他的想法。

      果然,这只是他的缓兵之计,一面麻痹敌人,一面快速的在暗地里调查。

      他几次不顾自身危险,终于抓出了幕后的黑手。铸剑山庄被灭门后消失的现任庄主程度。

      这一切都还要追溯到上代的恩怨,古家老爷子和殷家上任家主,以及铸剑山庄的老庄主同是当年欧阳帝师门下的门生。而帝师不仅文才学识出众,一身医术也十分精湛。

      欧阳帝师门下最得意的弟子要数鬼手天医连云。可是这连云却为了帝师手中的一份藏宝图而欺师灭祖。

    连云最后被打落悬崖,而帝师也命不久矣,死前将藏有地图的一本上古医书一分为三,交给他们三家保管,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的过了。可随着铸剑山庄的衰败,这任庄主把主意打在了藏宝图上。为了藏宝图,他丧尽天良连自家人都屠杀。

      事情败露后,他狂性大发,大肆杀戮。很不幸,我护送幸存者的队伍恰好碰上了程度。我武功虽也不弱,但遇上疯狂的程度,我还是难以招架。很快我所在的队伍死的死,伤的伤,唯一的幸存者殷老爷子也被杀,只剩下我一人还在抵抗着。

    我看着快速向我刺来的剑,却无力躲开。

    “刺啦!”是剑入皮肉的声音,同时我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耳边响起男人的闷哼声,我抬头看到的是男人精致的下巴。

    “别怕,我在!”依在他怀里,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我终于知道姐姐为何会喜欢他了,他虽然冷,但只要他在身边,就会觉得很安心。我觉得我可以放心把姐姐交给他了!

      程度被随后赶来的大内高手制服,而我也恢复了体力,正在就地医治伤员。

    我看着他右肩狰狞的剑伤。我忍不住皱眉,只差一点,筋脉全断,那么他的右臂也就全废了。如果他右手不能再拿剑,他又怎么保护我姐姐,那一刻我恨不得将程度碎尸万段!

    “小伤,不疼,不用愧疚”他冷冷的开口!

    我看着他额头不断的侵出冷汗,却不吭一声。心里不免有些动容,我从小到大见过不少伤患,他的伤在我眼里也的确只能算是小伤,但不疼却是假的。

    我本应案子一结束就回谷,可是他的伤却恶化了,好歹他是为我受的伤,他又是姐姐喜欢的人,我自是应该照顾他痊愈的。却不想这个决定却是误了自己一生。

    为了方便他养伤,我住在了他府上,我们如平时一样切磋棋艺,探讨医术。直到有一天我回家,姐姐非要给我打扮,繁琐的发髻,艳丽的裙装,漂亮是漂亮,但是却也太不方便了!

      他推开我房门时,我正对着镜子拆头饰。他一愣,看了我半响,来了一句,“真丑!”

      我虽是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但是我想没有任何一个女孩子愿意被人说丑的吧!何况我也不丑,只是比起姐姐是差了一些!

      “出去!”我顺手将才摘下的银簪子当飞镖向他扔去。

      他用左手稳稳接住簪子,抬步向我走来,用没受伤的左手压制住我在头顶生拉硬扯的双手。我顾及他的伤,没敢动手,只能看着他在我头上轻拨慢绕。没想到在我手中频频打结的头发,他轻轻拨弄了几下就散开了。我感受着穿梭在我发间的大手,忽然生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我没想到他一堂堂八尺男儿竟然会给女孩子绾发,而且手艺还不错!

    一半青丝被他挽成一个灵巧的髻,只用一根白玉簪子固定,余下的发披散在背后。发型简单又方便,是要比我平日只用丝带系发要好看得多。我疑惑的看着镜中我头上的白玉簪子,这似乎不是姐姐给我的!

      我转头想问他,却看见他如打量货物一般打量着我。我被他看得心内一紧,正要生气,却见他拿过桌上的银簪,几下就划破我的外衫,露出里面月白的长裙。

      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会有这一面。 他却是趁我怔楞之际将我身上的碎布扯下,完了还捏着我的脸看了看,又拿起镜前的眉笔在我脸上描画。我看着地上的破布,额头微抽,正准备不管他是伤患,动手扁人时。却看见他似满意了一般,轻轻笑了一下,那一刻似冰山雪莲盛开一般美好。我没想到那么冷的人笑起来会这么好看,微微勾起的唇角,和他带笑的眸,连带着他冷冽的气场也柔和了很多。我看得呆了,心跳有一瞬间的失常,等我回过神来时,他已经不见了。

      那以后,我时常会想起那天的情景,见到他总感觉有些不自在。我讨厌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便开始下意识的慢慢远离他。

      慢慢的他似乎也察觉到了我在躲他,于是他开始每天都忙于吏部的事,除了每天必要的换药我们之间再无交际。他的伤本就没好,又出任务添了新伤,整个人更是虚弱了!

      看着他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本应愈合的伤口,又再次裂开,我不禁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的怒火。手上也加大了力气,按在他的伤口上。

      “疼吗?”我自小学医,我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一个人疼到极致。我满意的看着他左手青筋暴起,脸上直冒冷汗。既然他自己不顾惜自己,那我又何必怜惜他,想着手上又重了几分,成功听到了他发出的闷哼声!

  “疼!”沙哑低沉的嗓音在我头顶响起!

    我处理好他胸前的伤,抬头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疼啊?那就……忍着!”我凑到他耳边恶劣的开口,最后两个字我咬得极重!

    他似乎没想到我有这样恶劣的一面,脸上闪过一丝错愕!

      正当我准备退开时,他突然伸出手将我往他怀里一带,耳边又响起一阵闷哼声,我估计刚刚为他缝合的伤口又渗血了。

    “肩背上的伤裂开了,我不想动,就这样处理吧!”他淡淡的开口,似乎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疗伤。

    我是医者,在我眼里不论男女,伤患就只是伤患,所以我根本就没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姿势有什么不妥。

      我静下心来开始处理他肩背上裂开的伤。正在上药时,突然感觉到我的发带散开了。

      我不舒服的动了动,随即感觉到一只大手五指为梳,一点一点梳理着我散开的发。

    “专心,我帮你!”他偏头,温热的呼吸打在我的耳垂上,痒痒的。我感觉我心跳得很快, 耳朵也变得很烫,脸更是热热的,我感觉自己快要冒烟了。我惊恐的推开他,落荒而逃。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仔细的检查身体,发现并没有中毒的迹象。我把自己关在房里,不眠不休翻阅古籍,最后得出我可能患上了心悸。

      那之后,他天天拿医书来请教,并拿那日我丢下他为由,说什么‘靠人不如靠己’,我无法只有耐心的教他。和他相处时,我的心悸毛病发作的越发频繁,有时候吃了药都止不住。

      他说我教他医术,那他就教我弹琴画画,后来又硬要教我绾发,知道我喜欢天山雪水泡的茶后,又硬是要学烹茶。

      就这样每天与他描眉绾发,弹琴烹茶,他的伤不知不觉也将痊愈了。而我对他的感情也越来越复杂,当我意识到的自己可能是喜欢上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任他一点一点侵占自己的世界。

      我知道我喜欢上他,很对不起姐姐,但是感情的事真的不能控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不打扰他们。在他的伤快痊愈时,我也准备回连谷了。我不敢见任何人,只留下几封书信。

      汶水河畔,我没想到他会料到我会走,又提前在这里等我。

      我看着他一点一点走近,我的心有片刻的慌乱!低下头不敢看他!

        他不发一言,只是抽走了我发间的玉簪,弄散了我的发,五指为梳从发根到发尾一寸一寸的滑过。过了很久很久,他将我的一头长发高高束起。

      我看到他的发突然披散开来,我抬头时正看到他执着自己冠发的黑檀木簪,准备为我插上。

    “你?”我知道这些东西是不能乱收的,我抬手挡了一下。

      “江湖行走,你又这么漂亮,着男装,我更放心些!”他拂开我的手,亲自为我簪上。

    这话听着像调情,我一时也猜不透他的意思。只能在心里一遍一遍告诫自己那是自己的姐夫。

    “阿绯!我等你回来,可好!”

        他伸手将我揽入怀中,精致的下巴一点一点的蹭着我发顶。

      我整个人都蒙了,脑海里一直回荡着他那句‘阿绯,我等你回来,可好!’,我们相识这半年来,他一直都叫我顾医师,这是他第一次叫我阿绯。

      那一刻我觉得这天地之间仿佛就只剩下了我们两个,什么礼仪廉耻,什么世俗眼光,还有姐姐我都不管了!我只知道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

        “孟楠!等我!”我伸出手环抱着他的腰。我感觉我抱他的那一霎,他整个人都僵硬了,随即而来的是他越发用力的拥抱,仿佛想要把我揉尽他的骨血,合二为一。

        过了很久,他终于松开了我。我跨上马鞍,扬尘而去,不敢回头看他,我怕我看他一眼,就舍不得离开了。我握紧手中以他的血提炼成的血滴子,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心意。

        回到连谷后,我主动放弃了连谷谷主的位置,要求进入连谷后山进行出谷的试炼。

      面对师傅的震怒,师兄的劝说,我却不想改变心意。师傅这一生只收了我与师兄两个弟子,我与普通门人不一样,就算我不做谷主,但我这一生也必定是离不开连谷的。我喜欢他,我不愿他为了我而折断翅膀,我只能选通过试炼之路后离开连谷,自立门户。我知道通过连谷后山的试炼之路很难很难,迄今为止也只有当年的帝师敢于去挑战而且成功了的,但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和他在一起我不后悔。

      在进入后山之前,我怕他担心,我提前写好了未来两年的书信,吩咐人按时送给他。我又在我院外的小溪尽头,种下了用我和他的血做成的双生花种子。

      这双生花种以相爱之人的血做成,开花后一红一黑永远不败,直到有一方死去,对应的花才会凋零。只是这花种成功率极其低,所以江湖上也就只以为是传说。我想这颗花种如果成功,那么两年后我通过试炼,就刚好可以看见它开花。

        连谷后山,各种毒虫蛇蚁,凶残猛兽,和先主设下的阵法机关,我几次身受重伤,危在旦夕,凭借着心中对他的执念和爱,我终是支持着自己活了下来。

        我出谷时,师傅闭关炼药,师兄也闭关修炼为通过谷主试炼做准备。

      我回来后立刻去找寻了我当年种下的双生花。当我看到那在一片野地里红得似血的两朵双生花时,我的整个人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我无比后悔我当初为什么要活下来,就是死在阵法机关里也好过知道自己的爱人变成亲人。

      “什么双生花开出同色为亲人,都是骗我的,都是骗我的,我和他怎么可能是亲兄妹,怎么可能……”我癫狂的翻阅了所有关于双生花的古籍,更是派出人去查当年的事,当我知道真相后,我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日日酗酒,不问世事。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书案上摆着他寄给我的几封信,看到最后一封信时,我心绪大乱,精脉逆转,险些走火入魔。

    “当我活着回来,以为我可以得到幸福时,我才知道你我原是亲兄妹。当我碍于身份准备放弃你时,你又告诉我你即将大婚,孟楠,为什么……”我痛哭,仰头不停的朝嘴中倒酒。

      孟楠,我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兄妹又如何,兄不娶,妹不嫁就是了,我只要你爱我,哪怕今生我们不能在一起都无所谓。可是,孟楠,你爱过我吗?你真的爱过我吗?

    “孟楠,等我!”无论如何,我都想去问清楚,我要知道一个答案。一路上跑死了好几匹快马,我终于在他和姐姐大婚那日赶到。

    我特意沐浴更衣,换了一身毫无装饰的大红嫁衣,还略施了脂粉,一头青丝不束不绾。我在他们即将夫妻对拜时出现了,我忽视了他人诧异的眼光,我只是看着孟楠,向他伸出手告诉他我回来了。

      我多么希望这个时候他能拥我入怀,在我耳边说‘我在,别怕!’。可是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拥着我的姐姐,残忍的告诉我‘至始至终,他爱的只有清颜!’。

    那一刻我仿佛整个人都空了,我以为我足够坚强,我以为我可以笑着祝福你们,但是我发现我做不到!我一点都不坚强,这两年你是我活下来唯一的动力。没有你,我的世界都塌了。

    我如行尸走肉一般,身后母亲的痛哭声,父亲的怒斥声,四周的议论,指责以及身后那群人喊着新郎吐血昏迷的声音我都听不到,四周的人我也看不到。脑海里不断响起他的声音‘顾医师,至始至终我爱的都只有清颜!’

      呵呵!你爱的只有清颜,为什么要来招惹我?你爱的只有清颜,为什么要对我那么好,让我心生错觉?你爱清颜,汶水河畔为什么要说等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在我以为我可以得到幸福的时候,告诉我你从未爱上过我?你为什么要这么残忍,让我爱上你后,看你十里红装迎娶她人?孟楠!为什么?为什么?

    我的再次情绪失控,心里充满了不甘和愤怒,再加上之前走火入魔后没有好好调理,终是全身真气外泄,经脉逆转,彻底走火入魔。

        我觉得我也挺可笑的,都走火入魔了,还担心自己会危害江湖,伤及无辜,选择跳下万丈深渊。

      不知道幸还是不幸,跳下万丈深渊后,我又落入一条不知名的河中。再次醒来时,我在一辆挤满了人的囚车上,我不知道我身处何方,我的武功尽废,脸也被河底的碎石划了好几道伤。

      那时的我心如死灰,没想着为自己疗伤,也没想过恢复武功,更没想过要逃跑。也是,我连命都不要了,痛又如何!丑又如何!我都不在乎!

    之后我才知道我所在的是距离大漠边缘的一个小国家。而我所处的囚车是被拉去修边域城楼的奴隶。

      我没有反抗,我就这样和其他人一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天不亮就起来修城楼午夜才回,稍不注意还会被毒打。

      这样过了半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饿死,冻死,打死,剩下的人为了活命决定要逃跑。

      我跟着他们逃到了大漠,一场沙暴过后,我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没有食物,没有水源,我一度以为自己会死在沙漠。

    后来我遇到了路过的大漠商队,他们可怜我,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