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名称的由来
一、夏
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关于夏朝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较为确切的说法:
第一种是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这样记载: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司马迁认为,大禹的后代分了好几个方国诸侯,其中夏后氏位列最前,实力最为强,因此就以它的名称夏作为朝代称号。
另一种说法则见于《帝王世纪》:
“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因为当年大禹被封在 阳翟,封为夏伯,因此就以这个爵位作为王朝的名称。
二、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同样在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中,对于商的起源是这样记载的: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也就是说,商族的始祖契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到舜帝的赞誉,于是被分封到商这个地方,这是商族的起始。
当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的时候,商族是以诸侯的形式臣服于夏王朝,直到四百年后,由成汤取代了夏王朝,建立新王朝——沿用了商族的名称命名了王朝名称。
三、周(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包括西周与东周)
关于周这个称谓的诞生,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有简单的描述:
“后稷居邰,太王作周。”
这里的太王,即是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周族人自后稷以来,直到古公亶父才有了周族这个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西周建都镐京(即今天西安一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建都洛阳,(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四、春秋与战国
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一般是以公元前433年三家分晋为终止。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因此也就将这段历史成为春秋时期。
战国,承接春秋,以三家分晋为开始,止于秦国一统天下。因为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刘向叙录曰:“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
根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国的先祖是被周天子分封到了秦地,并赐姓嬴。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六、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3年—公元220年)
秦灭亡后,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到了汉中,并赐封号汉王。此后,刘邦与项羽共争天下胜出,称帝。就以汉作为王朝的称谓。西汉,是因为刘邦建立的王朝在长安(今西安),位于西部;东汉,则是因为刘秀开创的王朝定都洛阳,位于东部。
七、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的一个短命王朝。由西汉权臣王莽废孺子婴(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新朝”
八、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这个无需多解释,东汉灭亡后,中华大地出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的局面。
九、晋朝(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王,这也是晋朝国号的由来。西晋,首都位于洛阳;东晋,首都位于建康(今南京)。
十、十六国(公元304—公元439年)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东晋统治江南时期,中国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
十一、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是东晋灭亡后,先后历经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当时中国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十二、隋(公元581年—618年或619年)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十三、唐(公元618年—907年)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建立王朝称帝后,便以“唐”为国号。
十四、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十国(公元902年—979年),在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五代十国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
十五、宋(公元960年—1279年,包括北宋与南宋)
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正式国号曰“宋”。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定都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定都杭州。
十六、辽(公元916年-1125年 )
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国,“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
十七、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
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十八、金(公元1115年-1234年)
金朝名称由来,好几种说法:一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坏。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按出虎水或按春水),故国号名金,因此“金源”成为金朝的代称。还有人认为当初金朝并无国号,在与宋朝达成海上之盟时,宋朝以火德自居,遂建议女真人以金为国号,以期压住女真,女真尚未了解汉文化,便不明就里地拿去用作国号了。
十九、元(公元1271年-1368年 )
元朝的称谓,取自于《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
二十、明(公元1368年-1644年)
明朝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也有认为是朱元璋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
二十一、清(公元1644年-1911年)
众所周知,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
满族的祖先本是金代的女真部族,所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以后即定国号为“大金”。不久,为区别于历史上的金代,又改称“后金”。皇太极继位后,疆域不断扩大,势力日益加强,境内已不止女真一族,还有很多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其统治,再用“后金”国号已不适应;并且汉人因受历史影响,对金人素怀恶感,“后金”一类国号对招来汉人尤非所宜,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十年即天聪十年(1636) 改国号为“清”。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以“清”作国号呢?
这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洲”。而“满洲”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 ”,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
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金”改为“清”
中国各朝代名称的来历,你知道吗?
中国从有文字记录开始就有了各朝各代的更迭,而在这些不断的更迭当中朝代的名称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对此表示好奇,想知道中国各朝代名称为何是这样的,他们名称的由来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最开始的就是夏朝,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可信的朝代,夏朝的出现绝对是历史上进步的一大笔,而有关其称号的由来有数十种说法,其中最受人信服也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说文见字》中对于夏朝的描述,其中关于夏的解释是这样的:夏,中国之人也。而后紧接着就是商朝,这个根据相关记载,商朝命名则是与其部落有关,用部落的名称用来指代国号,在当时那个封建王朝的时代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接着便是周朝,周朝的命名与当地的名称有关,在武王灭商之后,迁都到了周原,因此为了便于记载就以周作为命名。随后是秦,据相关资料记载,秦国原本是一个诸侯国,在周的时代,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因此将秦谷一带地方分给了他,而后秦朝建立也因此而得名。
再然后就是汉,因为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的缘故,刘邦将汉一直沿袭下去,所处统一之后国号称为汉,而后的魏国则是因为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因此在曹丕称帝之后称国号为魏,晋隋以及后面的唐代也是如此。
宋是因为陈桥兵变之时,发迹在宋州而后用宋指代国号,金是因为当时的女真盛产金,因而用金命名;而元则是与图腾有关,元人信佛在元朝这个字有深厚的意义,因此而得名。明则是与教派有关,而之后的清则是皇太极的个人意愿,是当时封建集权巅峰的一种表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哪个呢?大家都会说是夏朝,不过夏朝实在太久远的,差不多是4000年前的事情了,所以在考古上面夏朝还有待更深刻的发掘,事实上更早的时候连商朝都有人怀疑,不过后来因为有了殷墟等考古证实,所以商朝被承认了。 不过,传说之前,夏朝还有一个朝代,这个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这就是虞朝! 虞朝?这个估计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吧,那这是个什么朝代呢? 其实很多古籍中是记录了虞朝的,在《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举,《墨子》、《司马法》、《吕氏春秋》、《礼记》等书中,也是把虞和夏商周三代放在并列的关系。 虞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百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其位置大致位于今山西平陆西南,而舜是虞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这听着估计就有些悬乎,说实话连夏朝早期都有些虚无缥缈了,它之前的虞朝实在是令人好奇,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太早之前的中华民族历史属于存疑时期,什么「 ”三皇五帝”,「 ”逐鹿之战”都有很强的神话传说色彩。 尧舜禹,通常的记录是,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而禹建立了「 ”家天下”的制度,也就是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并不准确,事实上夏朝之前很可能还真的有一个以部落联盟为形式的王朝。 这是有考古证据的!根据考古发现,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主要是龙山文化,处在金石并用时代,有一些原始的大型城市遗址,例如尧王城遗址、陶寺遗址等等,其中陶寺遗址已经存在成规模的宫殿和王族墓地。 而当时有虞氏部落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都城在蒲阪。而舜禅让给禹后,禹把天子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开创了「 ”家天下”的夏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了打压。禹将舜的儿子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这导致了有虞氏部落衰落。 不过,虞朝毕竟太早了,所以很多东西都无法证实,于是这个传说中的王朝,也带有一丝神话色彩,谁让咱们的历史过于悠久呢?很多事都无法流传了。
1夏:
据传禹曾受封夏伯,因而用“夏”称其政权。另有一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因而称夏。
2商: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就以商来命名其部族了。汤灭夏之后,就以商为国名。盘庚迁殷之后,又称“殷”或“殷商”。另一说,商人善于经商,因以为名。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商之后就以“周”命名。周国分两段,前期都城在镐京,后期在洛邑,因为镐京在洛邑西面,所以又称“西周”“东周”。
4秦:秦原来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其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了嬴姓,伯益的后人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孝王把秦谷一带分封给他,因以为名。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之后刘邦战胜项羽,统一中国,国号就叫“汉”。汉分为两段,前段都城在长安,后段都城在洛阳,长安在洛阳西面,所以又称“西汉”和“东汉”。
6魏: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之后便称“魏”。
7蜀:事实上“蜀”并不是国名。只是刘备的“汉”政权主要活动的地区是四川,因此历史上称“蜀汉”。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春秋战国时有吴国,所以曹魏封孙权为“吴王”,故称吴,又因地处东方,也称“东吴”。
9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因为他的祖籍在河东一带,春秋晋地。)后封为“晋王”。后来司马炎称帝的时候就以“晋”为国名。晋分为两段,前段都城在洛阳,后段都城在建业,洛阳在建业西面,所以又称“西晋”和“东晋”。
10南朝宋:刘裕在晋为臣时,功劳巨大,受封为宋公。后来刘裕称帝,就以“宋”为国号。
11南朝齐:齐的国号来源于谶书“金刀利刃齐刈之”意思是齐将取代刘宋,故定国名为“齐”。
12南朝梁:梁开国皇帝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所以定国号为“梁”。
13南朝陈:陈国开国皇帝陈先霸,因姓而为国名。
14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皇帝封为“随国公”。隋文帝称帝之后沿用此字为“随朝”,但又恐“随”有走的意思,不祥,因此改名为“隋”。
15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太原起兵之后,称“唐王”,建国后,定国名为“唐”。
16后梁: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在唐时任宣武军节度使,受封梁王。建国之后,定国号为“梁”,因为之前有以梁为国号的朝代,因此史称“后梁”。
17后唐:唐灭亡之后,李存勖在乱世中称帝,因与唐同姓,固定国号为“唐”。为了区别于之前的朝代,史称“后唐”。
18后晋: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称帝前为太原留守,因太原是古晋地,所以石敬瑭称帝时就以“晋”为国名。为区分之前的朝代,史称“后晋”。
19后汉:汉开国皇帝刘知远认为自己是汉朝皇室的后裔,因此,称帝后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20后周:周开国皇帝郭威认为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因此定国名为“周”,史称“后周”。
21辽:辽国原称“契丹”(镔铁的意思,亦为族名),因居于辽河流域,所以改名“辽”。另一说意取“辽远”。
22宋: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后周时为归德节度使,驻军宋州。后在宋州发生“陈桥兵变”,其认为宋州是龙兴之地,所以定国号为“宋”。宋国分为两段,前段都城在汴京,后段都城在临安,因汴京在临安北面,故称“北宋”和“南宋”。
23西夏:唐末拓跋思恭受封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其后嗣李元昊建国,因以国号为“大夏”。因地处西部,故称“西夏”。
24金: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国家,金都城上京会宁,位于按出虎水,相传其水产金,因女真语按出虎即是“金”的意思,故定位国名为“金”。另一说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因此定国号为“金”。
25元: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中的“元”为国号,元有“大”“首”等意义。也有一说这与蒙古人的图腾和风俗有关。
26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由郭子兴部发展而来,郭子兴部原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又称“光明教”。所以建国之后,定国号为“明”。
27清:清国是女真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二个国家,所以前期沿用了之前的国号金,史称“后金”。因历史上金国在汉族人思想中名声不佳,所以因谐音改写为“清”。另一说是皇太极先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满洲与佛名“曼殊”音近,曼殊意为“清之帝王”故改国名为“清”。
国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就是一个朝代的名称,那么如何取得历代王朝的名称优势呢?根据研究结果,国家命名的来源大致有五种:一是采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名称;二是直接采用开国元勋原来的称号、封号;三是采用开国元勋在建立新政权前已经统一的地区名称;四是以氏族名称为基础;五是取吉祥之意。
夏朝。关于夏朝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禹曾在夏伯国登基,所以采用夏作为政权的名称。另一种史学观点认为,禹的儿子启西迁至大夏(今山西省汾村地区西南),被称为 "夏"。根据前一个版本,它取自注册,如果后一个版本是真的,它是根据地区名称命名的。
商朝时期。据传说,商(今河南商丘以南)的祖先启,因帮助控制禹的洪水而被授予商的称号。后来,他把自己的部落(或部落)称为商。唐王灭夏后,仍保留shang作为他的新国号。后来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被称为殷或殷商。这应该是继承了这个名字。
周朝的时候。武王灭商前,总部住在岐山(今陕西岐山),岐山又称周原,武王灭殷后,以 "周 "定国号。周朝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建都,后来在周平王时期将首都东迁至洛邑(河南洛阳)。因为它位于镐京的东部,所以被称为 "东周",而以前的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 "西周 "以示区别。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名称的由来
本文2023-10-12 23:19: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