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 到底收藏了多少枚玉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乾隆皇帝 到底收藏了多少枚玉玺,第1张

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宝物粗略估计,乾隆一生共刻制宝玺达1800余方,这个数字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质地上,乾隆宝玺也是多种多样,包括中国制印的传统材料铜、玉、石、水晶、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当然还是以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占绝大多数。其中玉质宝玺的制作比例明显较多,玉石品种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汉玉等,总量达600余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古稀天子之宝”玺中,其中有一方清乾隆碧玉“古稀天子之宝”玺,该印玺长13厘米,宽129厘米,高105厘米 。

200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决定复制一枚乾隆玉玺,供游人观赏。因乾隆玉玺原件是用岫岩玉制成,所以决定其复制品仍用岫岩玉制作。2003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派人来岫岩寻求雕工加工乾隆玉玺复制品。经考察,最后和岫岩满玉雕刻厂厂长张玉珍签订了加工合同,并指定要厂长兼总工艺师张玉珍亲自设计监制。2004年3月,岫岩满族自治县满玉雕刻厂应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要求,用岫岩玉加工的清乾隆皇帝玉玺复制品,在岫岩复制成功。该复制品长10厘米,宽10厘米,厚10厘米。印柄为两个颠倒的龙头,各向一端。四只龙爪紧紧抓住玉玺。玉玺四面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印面篆刻阳文:“古稀天子之宝”六个大字。正方形印座,用红木雕刻,木座底面浮雕二龙首尾相环,中间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玉玺复制品的规格、图案、花纹、字体及木座,均按乾隆原样1∶1制成 。

2007年12月10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百余件国宝级文物今起至在豫园听涛阁展出。展览名为“紫禁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清宫赏玩展”,涵盖康雍乾三朝的瓷玉、漆器、珐琅、牙角、竹木、金银器等多种工艺品。其中就有乾隆下令镌刻于其七十和八十寿辰之际的“古稀天子之宝”和“八征耄念之宝”玉玺,玉玺四面分别填金镌刻乾隆撰写的“古稀说”和“八徵耄念之宝记”,是乾隆用品中的精品 。

这拍出2亿元的玉玺,就是乾隆的玉玺,这个玉玺是粉色的九龙玉玺。玉料的成色是上好的。雕工也非常的精湛。透露出乾隆用品的奢华。可以窥见那个时候皇室用度的奢华。看见这个总爱巡游江南的天子是怎样给清朝种了一个灭亡的种子。

乾隆算是历朝历代比较知名的君主了。因为在他统治期间,是清朝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他自己也对自己的成绩非常自豪。自称“十全老人”。他两次平定了准噶尔。两次平定了金川。两次平定了尼泊尔。一次平定了缅甸。也算是战功赫赫。而且那时候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乾隆却非常喜欢奢靡,他认为自己治理下的天下富饶安定,于是总要游江南巡视下,于是这一路的官员,就大修行宫,架桥铺路,准备礼仪用品。白花花的银子就都流出去了。地方县衙怎么会掏自己的腰包?全是搜刮民脂民膏来的。这样的奢靡用度,不知节省,盲目自信。清朝怎么能不灭亡?

而且乾隆时期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来到清朝,说要跟清朝建交,实际上就是来探路。摸摸清朝的底细。。但是乾隆还以为是来朝贡的。还让马格尔尼下跪。马格尔尼当然不会答应。这可关系到他们的尊严。最后终于在各方调解下。马格尔尼和乾隆会面了。马格尔尼把从英国带来的,工业时代的精美礼品送给乾隆。

但是乾隆不以为意。认为那不过是洋人的小把戏。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根本看不上那些东西。而且他还认为岭南沿海一带那些海盗极其不安分,怕这些海盗跟那些外国人勾结。就直接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一开始是一个很好的安全保障,可以防止内部的人和外部勾结。但是却抵挡不了外国人的坚船利炮。并且还影响了接收世界那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的机会。让清朝直接落后世界一两百年,落后就要挨打。近代是屈辱的历史。所以现在我们谨记教训。要与时俱进。万不能再落后挨打。

  玉玺即和氏璧,只有一个,代代相传。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篡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自宋代起,真假传国玺屡经发现。如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咸阳人段义称修房舍时从地下掘得的“色绿如蓝,温润而泽”、“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经翰林学士蔡京等13名官员“考证”,认定是“真秦制传国玺”的玉印。然而,据后世人考证,这是蔡京等人为欺骗皇帝而玩的把戏。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户县毛志学在泥河里得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孝宗皇帝。相传元末由元顺帝带入沙漠的传国玺,曾被后金太宗皇太极访得,皇太极因而改国号“金”为“清”。但清初故宫藏玉玺39方,其中被称为传国玺者,却被乾隆皇帝看作赝品,可见传国玺的真真假假实难确定。据说真正的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将带到漠北了。真正的传国玺是否和氏璧所为?又流向哪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紫禁城,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这里存放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宝近百万件。在众多宝物中,哪一种最能代表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地位呢?这就非宝玺莫属了。诚如乾隆帝所说:“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御宝的徵信作用,将其作为国家的象征物,皇帝治理天下的凭证。

  故宫现在藏有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乾隆帝为什么把玉玺的数目定为25枚?

  根据《周易太衍》“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乾隆皇帝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清二十五宝是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从此,这25方宝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二十五方宝玺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这二十五宝玺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这25宝玺被储存于交泰殿的宝箱内。宝玺由内阁掌管,用印须经皇帝批准才可拿出。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七个年头的时候,中国文物学会绝版监制发行50套“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其中就有乾隆皇帝贵为看重的玉玺“广运之宝”。也是我国国家级文物研究机构第一次对其进行的复原制作。“广运之宝”,采用上等新疆玉料,均按照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原样大小精心雕制。

说到乾隆玉玺大家也知道的这个很符合乾隆自己的爱好啊,话说乾隆前前后后雕刻了接近1800枚玉玺了,这个很了不起了,最近不少的人都问了,这个乾隆玉玺上都刻了什么字呢?有的人说一般刻了乾隆的名字啊,其实也并非如此,雕刻了内容其实很多很多了,具体怎么说下面我们继续看看!

乾隆玉玺上雕刻了什么字,这个问题真的好复杂啊,因为乾隆前前后后一共雕刻了接近有1800枚玉玺,所以小编也无法一个一个的给大家罗列出来,只能选几个关注点比较高的,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最著名的乾隆玉玺就是2010在英国拍卖的,上面刻自强不息四字。

还有就是传国玉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不仅仅如此还有:

传说中的玉玺大家肯定早有耳闻,现在我们一般在书中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玉玺大多是用小篆体书写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这些都是乾隆这个自恋狂的作品

今天布鲁科夫在看书的时候竟然看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上面所刻之字令我大吃一惊——这都是写的什么鸟字!怎么这么不严肃!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上面刻的全是鸟字。这个字体的学名叫做鸟足印样的籀(zhòu)文。籀文就是大篆啦,鸟足印样是一种篆刻的字体。

至于这上面刻的什么字,据元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所考证的——秦代宰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且陶宗仪还详细的考证了这块玉玺的来龙去脉,证明它不仅是个传说!

三代以上,玺文无所考。诸史籍并宝玺篆文图说曰:传国玺、方四寸,其文文饰如前。楚以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后求昏赵,以纳聘焉。秦昭王请以十城易之而不获。始皇并六国,得之,命李斯篆其文,玉工孙寿刻之。《太平御览》又以为蓝田玉所刻。二世子婴、奉玺降沛公于轵道旁。高祖即位,服其玺。因世传之,谓为传国玺,厥后孺子未立,藏于长乐宫。及莽篡位,使安阳侯王舜迫太后求之,太后怒骂而不与;舜言益切,出玺投之地,玺因归莽。及更始灭莽,校尉公宾得玺,诣宛献于更始。赤眉杀更始,立盆子,玺为盆子所有。后盆子面缚奉玺于光武。至献帝,董卓作乱,掌玺者投于井中。孙坚征董卓,于井中得之。袁术夺于坚妻。术死。荆州刺史徐ギ、闻帝为曹操迎在许昌,以玺送之。帝后逊位。并以玺归魏帝。道乡公禅位,玺归于晋。怀帝遇刘聪之害,玺归于聪。聪死,归曜。曜为石勒所灭,玺入于勒。勒灭,入于冉闵。闵败。见收于闵之将军蒋干。晋征西将军谢尚风得之,以还东晋,时穆帝永和八年也。自玺寄于刘石,共五十三年。晋复得之,是后宋齐梁陈相传,以至于隋灭陈。萧后与太子正道、并传国玺并入于突厥。唐太宗即位,宝玺未获,乃自刻玉曰:皇帝景命,有德者昌。’贞观四年,萧后与正道自突厥奉玺归于唐,唐始得焉。朱温篡唐,玺入于温。庄宗定乱,玺入于后唐。庄宗遇害,明宗嗣立,再传养子从珂,是为废帝。后氏篡立,自焚,自是玺不知所在。至宋哲宗,咸阳民段义献玉玺,及徽宗为金所虏,凡有宝玺,金皆取之。内玺一十有四,青玉传国玺一,其色与今所献玉玺相同,则知宋之南迁二百年,无此宝玺也明矣。

根据陶的说法,至多在宋代这块玉玺就已经散失了,而一般认为,后唐李丛珂死后,这块玉玺就找不到了。后世的皇帝都是自己在刻着玩呢,特别是乾隆,自己一个人搞了25方玉玺。

由于已经遗失很久,加上假货遍地,所以在陶宗仪的时代就已经搞不清这块传国玉玺长什么样了。

据《辍耕录》:

玺方六寸,厚七分,蟠螭为鼻。

也有说:

四寸六分,四边龟文。

这是现代人根据各种已知信息仿制的一枚玉玺:

为了逼真还真砸了一个角(上文提到了被汉代某太后扔坏了)

乾隆皇帝 到底收藏了多少枚玉玺

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宝物粗略估计,乾隆一生共刻制宝玺达1800余方,这个数字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质地上,乾隆宝玺也是多种多样,包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