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故事出处的问题
请看 释迦谱 释迦传 或 释迦方志
这些都是有真实历史记载的,并非编撰。。。。
明眼人自查!!!
至于观音大士男变女身,平顶山市地方大事记看到:
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今阳一带(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为应国部落所在地,西周初期,今平顶山市郊、叶县、宝丰县一带,为周宗室应候封地,都邑在阳。春秋中叶,应属于楚。从此楚国在此地建国,都邑设在今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古父城(公元前612年公元前487年)至楚惠王即位这一段时间,观音菩萨由男身变女身的故事在这里产生。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于往昔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东度众生,又以慈航大士化身,一颗明珠,投胎楚庄王(妙庄王)国母娘“宝德”怀中,生下楚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妙善”公主聪明伶俐,智慧超群,甚得楚庄王和国母娘喜爱。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妙善”公主已长大成人。“妙善”公主十六岁时,楚庄王与国母娘商量,想为“妙善”公主招一附马,接替王位。“妙善”公主不从,决意持斋修行。惹怒楚庄王,大发雷霆,下令赶“妙善”公主入后花园,挑水浇花扫地,再贬厨下作苦工。一切软硬办法用尽。“妙善”公主还是不从,楚庄王顿足无奈。只好同意送“妙善”公主到白雀寺修行。实指望其心愿能改,谁知道“妙善”公主仍不回心转意。楚庄王怒,火烧白雀寺,想断“妙善”修行根恒。诸神救护“妙善”火烧不死,保佑她“香山寺”修道成功。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杨柳观音;送子观音等……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闻声寻苦,观音菩萨感应故事很多,为后人传为佳话。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佛教的典籍有巴利语和梵语经典两大类,因此佛教文学也分为巴利语佛教文学和梵语佛教文学两大部分。巴利语佛教文学的代表作是《佛本生故事》,梵语佛教文学的代表作品“佛陀生平传记集”。
金刚经,楞严经,华严经,圆觉经,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等很多。
佛教的骨髓《楞严经》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若没有〈楞严咒〉,佛法就没有了;没有《楞严经》,正法就消灭了。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四日晚间开示於万佛圣城
我们生在这个末法时代,离佛远了,可是法还没有灭尽,大家还可以依照佛法来修行,还有希望开悟证果成佛。
身为出家人必须要抱定一贯的宗旨,即使横逆交加,仍然百折不挠。不管谁来破坏我们的宗旨,都不被摇动,只要认识清楚自己所行所作是一条光明正大之路,就勇猛迈步前进。
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就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裏若没有《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没有佛法了。所以在这个末法时代,护持正法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诵出,〈楞严咒〉更要能背得出,我们要能背诵、能读念,念得滚瓜烂熟,尽量发挥《楞严经》的妙旨,一一为人演说。
关于佛教故事出处的问题
本文2023-10-12 23:42: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