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概况: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2收藏

夏朝概况: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第1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欧罗帝国后来分成几十个国家,而中国,五千年来却是分分合合,合多于分合和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强调的是秩序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天下大同、走向共和、实现统一,是无数仁人志士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终生追求。国家分裂,常常是因为统治集团没落腐朽,政治黑暗带来社会动乱,颠覆政权的人纷纷而起,你争我斗,割地自居,当各种势力均衡时,就会维持一段分治的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延,分裂势力此消彼长,强者消灭弱者,完成统一。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产生了极其玄妙的同化效果,各民族在交战中融合,疆土面积不断扩大,蒙古铁骑兵征服中原,主动把土地纳入中国版图;清兵入关送来的是辽阔的东北。华夏文明的磁场效应,让一切兼并中国的民族,被中国兼并了。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在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由于禹治水有功和发展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禹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王权。尧帝在位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就任命鲧为水利部长,负责治水。舜奉命巡视四方,派人向尧帝汇报:鲧治水不力,请求把鲧流放到羽山,尧帝准其所奏,舜遵命执行。鲧后来就死在羽山。尧帝死后,舜继帝位。舜帝任命鲧的儿子禹为水利部长,继续治水。九州治理完毕,四方土地都可居住了,舜帝奖给禹一块玄圭,宣告治水成功。于是,舜帝召集皋陶、禹、伯益、弃、稷,讨论治国大计。皋陶说:诚信是治国之本。

禹说:请你谈得具体一点。

皋陶说:要有远见卓识,知人善任,使具备九德的人都能任事,使有才干的人都有官职,用刑法处罚有罪之人。

舜帝对禹说:你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禹说:皋陶的谋略非常完备,我没什么补充,我只想孜孜以求,干点实事。

皋陶说:什么叫做孜孜以求呢?禹说:我治理洪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泞中乘泥橇,登山下山穿带齿的鞋。我辛日结婚,只呆了四天,甲日就出发治水去了。一心治水,生了儿子,也没时间教育他。

皋陶说:你的确是人民的榜样。于是,舜帝确定禹为接班人。17年后,舜帝去世,禹服丧三年,继位而成为天子,并把国号定为夏后,史称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王位。他废除了禅让而实行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引起了夏朝争夺王位的激烈斗争。开始遭遇伯益的反抗,经过战争,伯益兵败被杀。夏启经过斗争,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建立了夏朝。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举行宴会。此即钧台之享。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继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死后,子太康继立。由于太康追求奢侈*乐的生活,先发生太康兄弟5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后出现武观叛乱,使得夏朝统治被削弱。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酌_、安邑等地。夏朝的国家机构直接来源于部落联盟机构,其特征为:国家直接管辖的范围仅限于本氏族内部。超出夏族本部落之外,其他部落首领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和统治权;对于夏王,他们则以臣服和纳贡的方式,表示其相互关系。在政权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专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国家制度由氏族民主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青铜的冶炼、青铜器的制造,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太康死后,子仲康立。仲康死后,子相立。这时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王位。但是不久后羿被东夷族伯明氏寒浞所杀。寒浞杀掉了夏后相。夏后相妻生下少康。少康结束了后羿与寒浞40年左右的统治,恢复了夏朝的政权。少康死后,子杼立。他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内乱不止。由于夏王朝后期特别是最后一个王桀王的暴虐无道,致使商族部落首领商汤乘机而入,率大军与夏朝军队战于鸣条,夏桀失败,逃到安巢,并死在那里,夏王朝灭亡,商王朝诞生。

夏朝之前可能还有个朝代——虞朝

这里所谓的虞朝就是指史书上记载的有虞氏、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王树民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王树民同志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并没有那么多,商代到现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这里所说的五千年是指从文字记载得知的从炎帝和黄帝诞生时开始计算,也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也是夏朝时候的人,而且还是开国皇帝。甲骨文是在距今大约四千年时期出现,而考古学家考证的那些刻在石壁上的文字却比甲骨文要早最少两千年时间,两千加四千,那么也就是说,在六千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文字了,但是夏朝到现在才五千年的时间,那么还有一千多年,又是什么朝代呢?

有虞氏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古国,也是夏以前的一个独立的朝代名。夏以前的朝代是虞,春秋时人还言之凿凿。不幸的是春秋以后文献散失,有关虞代的史料大量湮没;战国以后文献中所述的虞史传说又大半经过了诸子的加工改造,可信性大大下降。近代辨伪思潮兴起以后,古史辨派的学者们索性从信史中将虞代一笔勾销,将夏以前的古史一古脑儿归于“神话传说时代”。现在通行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以夏朝的建立作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不但使虞非朝代说的影响空前扩大,而且促成了虞非朝代说与虞属原始社会说的合一。这样一来,我们在探讨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时就不得不回头对虞非朝代说的论据重新作一番验证了。

“夏商周”和“虞夏商”两个不同的“三代”概念。最明显的例子是《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所证史墨的话:“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后”君也,天子也“庶”者,天子之异姓也。“于今为庶”者,谓此三后在周以前都曾贵为天子而其姓为嫡,今日却早已随着天子地位的丧失而沦为庶姓了。春秋时姬姓仍为嫡姓,“于今为庶”的三后非虞夏商三代而何“三后”中夏商二代均为独立朝代,何以虞代必须例外不仅如此,由于虞为朝代与夏商无别,所以西周建国后还对其后裔优予礼遇,“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与宋、杞合称“三恪”同受周人的客礼待遇,正是虞、夏、商三王历史地位相埒的确证,可知虞夏商的三代概念早在西周初年就已形成。如若不然,周人何以不按后期儒家所谓周世“尊贤不过二代”的说法将陈排除在外而只备杞、宋二恪?又何以不将封于祝的黄帝之后和封于蓟的尧后一并增入而合称“五恪”?

1/2

最近在良渚发掘出京畿规模的古城了,其土龄在夏商周之上,先人早有记载:《周书》而上是《商书》,《商书》而上是《夏书》,《夏书》而上,赫然便是《虞书》。良渚就是虞朝都城!而且当时良渚文化的波及范围,谈不上小国寡民目前发现良渚文化的地方有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范围也有30万以上公里。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夏朝概况: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欧罗帝国后来分成几十个国家,而中国,五千年来却是分分合合,合多于分合和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强调的是秩序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